青海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2022-11-01王伟虎冶福元马永俊
王伟虎,冶福元,马永俊
(1.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探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 格尔木 816099) (2.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 格尔木 816099)
0 前 言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1-2],属东昆仑南部Cu-Co-Au成矿带[3],受北部昆中断裂影响[4],带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较为优越。受海拔较高(4 300 m)、地形切割强烈(高差400~700 m)限制,区内找矿工作难度较大。本次通过在区内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缩小找矿靶区,为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1.1 地 层
图1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地质化探异常综合图
1—第四系;2—贵德群长石石英砂岩;3—万保沟群玄武岩;4—万保沟群凝灰岩;5—万保沟群长石石英砂岩;6—万保沟群凝灰质砂岩;7—万保沟群硅质板岩;8—万保沟群硅质灰岩;9—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10—印支期钾长花岗岩;11—断裂及编号;12—蚀变带及编号;13—土壤综合异常及编号;14—金矿(化)体及编号;15—探槽及编号;16—钻孔及编号;17—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及编号
1.2 构 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目前共查明5条断层,总体走向为北东向、近东西、北西向,矿区西部F1断裂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南南西,倾角为60°~64°;矿区中部F2、F5断裂由北西向逐步向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过度,二者总体上倾向南、南东,倾角52°~74°;矿区东部,F2断裂呈近东西向展布,F3、F4和F5断裂呈北西向展布,倾向南南东,倾角45°~60°左右。断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F4、F5断裂构造,它们不仅诱发成矿,同时也控制成矿,是含矿构造。其中F4断裂呈北西西向展布,为挤压性质的逆断层,倾向南南东,倾角45°~61°,该断层形成一条宽度为30~90 m、长度为1.62 km的破碎蚀变带(sb-Ⅳ),带内岩石以碎裂岩化长石石英砂岩和凝灰质板岩为主,具有明显的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及黄铁矿化。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见有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γδ)和印支期钾长花岗岩(ξγ),其中花岗闪长岩主要以岩脉产出,近北北东向或北西向展布,长1.56 km,宽7~720 m之间,岩石呈灰白色,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50%~55%)、钾长石(15%~20%)、石英(10%~15%)、角闪石(3%~5%)、黑云母(3%)及少量金属矿物(包括铁质粉末)组成;钾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西部,以岩株形式产出,岩石呈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钾长石(45%~50%)、斜长石(20%~25%)、石英(15%~20%)及少量黑云母等构成。
2 样品采集与测试
本次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共完成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剖面21条,剖面方位均为0°,采样间距20 m(破碎蚀变带等成矿有利地段采用10 m间距),样坑深度0.20~0.90 m,粒度-2~+0.25 mm,采样介质大多数为C层岩屑,仅少量为B层残积物,采样均为多坑采样(两坑以上占87.65%),样坑边均留有醒目的插旗标志,采样总数1 080件。样品测试中,Au、Cu、Pb、Zn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试,As、Sb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试,Ag用发射光谱法进行测试,经相对偏差计算元素Cu、Zn、As合格率均为100.00%,Pb、Sb、Ag合格率为96.67%,Au合格率为93.33%,符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0130-2015》测试要求,岩石样的测试方法正确,数据真实可靠。
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对区内土壤样品中元素的含量、平均值、变异系数等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其中变异系数CV1=原始标准差/平均值,浓度值=平均值/中国大陆岩石圈背景值[7-8]。统计结果显示:(1)区内Au、Ag、As、Sb、Cu、Pb、Zn元素浓度值均超过1,其中As、Sb、Cu、Au和Pb元素含量均超过中国大陆岩石圈背景值2倍[9],成矿元素含量丰富,成矿条件优越;(2)Au、As和Pb元素原始变异系数CV1均大于1,表明矿区范围内Au、As和Pb元素分配不均匀,离散程度强,易迁移富集形成矿(化)体,其中Au元素变异系数最高(高达5.71)。综上,区内Au、As和Pb元素在矿区范围内浓度和变异系数均较高,有利于局部富集成矿。
表1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元素特征参数统计结果
为分析区内各成矿元素组合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Au、Ag、As、Sb、Cu、Pb和Zn元素进行R型聚类分析(见图2),谱系图显示:区内主成矿元素Au与As、Sb和Pb关系更为密切,总体上可将成矿元素分为Au-As-Sb-Pb和Ag-Zn-Cu两类。
图2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土壤测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谱系
4 异常分析
4.1 异常圈定及验证
在Au、Ag、As、Sb、Cu、Zn、Pb各元素异常和组合异常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内共圈定土壤综合异常6处(编号依次为:AP1~AP6)(见图1),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Au为主,组合元素为As-Ag-Cu-Zn-Pb-Sb,总体上AP3土壤异常与区内分布的花岗闪长岩有关,其余异常与圈定的破碎蚀变带关系密切,地表圈定的破碎蚀变带多位于土壤异常内。各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描述如下:
AP1土壤异常位于矿区西部,该异常由土壤地球化学剖面TP01、TP02所圈定,异常呈带状北东东向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s,组合元素为Ag-Zn-Au-Pb,As元素峰值为296×10-6,变化系数为62.82%,衬度为5.71,面积为0.068 km2,规模为0.39,外、中、内三带齐全(见图3);组合元素除As元素外均具有外、中带,各元素间套合较好。经探槽TC01、TC02工程验证(见图1),异常内圈定破碎蚀变带sb-Ⅰ,该带与异常展布方向一致,岩性为灰黑-红褐色碎裂岩化凝灰岩,具有明显的褐铁矿化、硅化及轻微的黄铁矿化。
图3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AP1异常剖析图
AP2土壤异常位于矿区中部,由土壤地球化学剖面P05-07、TP12-13、TP16、17、21控制,异常呈北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u,组合元素为As-Zn-Cu,Au元素峰值为650×10-9,变化系数为253.14%,衬度为12.09,面积为0.14 km2,规模为1.69,外、中、内三带齐全;组合元素大多均仅有外带,各元素间套合较好(见图4)。经探槽和工程揭露,区内共发现两条蚀变破碎带sb-II和sb-V,在sb-II蚀变带内,经探槽TC27、TC18、TC16和TC17工程及其附近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查证,带内碎裂岩化硅质灰岩发育,Au品位最高为15×10-9;在sb-II蚀变带内,经槽探TC07和浅钻孔QZK01、QZK03等工程(见图1),圈定金矿体3条(Au-I~Au-III),金矿化体3条(Au-1~Au-3),矿化条件较好,为矿致异常。
AP3土壤异常位于矿区南部,由土壤地球化学剖面TP05-07、TP12-13、TP16-19、TP21控制,异常主元素为Au,组合元素为Zn-Cu-Ag,Au元素峰值为148.48×10-9,变化系数为168.64%,衬度为6.25,面积为0.063 km2,规模为0.39,外、中、内三带齐全;组合元素均具有外、中带,各元素间套合较好(见图5)。经TC36工程验证,在异常西部圈定破碎蚀变带1条(见图1),该带与Au异常高值区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出露岩性为土黄色褐铁矿化长石石英砂岩,Au元素最高品位为148×10-9,但总体上规模较小。
图4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AP2异常剖析图
图5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AP3异常剖析图
AP4土壤异常位于矿区中东部,由土壤地球化学剖面TP10、TP11、TP14控制,异常呈近东西向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u,组合元素为Ag-Zn-Pb,Au元素峰值为75.60×10-9,变化系数为100.19%,衬度为10.70,面积为0.026 km2,规模为0.28,外、中、内三带齐全,组合元素Ag具有外、中带,Zn、Pb均仅有外带,主元素与组合元素Ag套合较好(见图6)。异常高值区段出露岩性为灰黑色碎裂岩化硅质板岩,经槽探TC12工程验证(见图1),在异常高值区段圈定一条规模较小的破碎蚀变带,与异常展布方向一致,带内发育明显的褐铁矿化、硅化及轻微的黄铁矿化,局部含有炭质,但暂未发现成型矿体。
图6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AP4异常剖析图
AP5土壤异常位于矿区中东部,由土壤地球化学剖面TP09-11、TP14、TP15控制,异常呈北西西向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u,组合元素为As-Ag-Sb,Au元素峰值为111.08×10-9,变化系数为137.98%,衬度为7.78,面积为0.015 km2,规模为0.12,外、中、内三带齐全;组合元素Ag、As具有外、中、内带,Sb元素仅有外带,主元素与组合元素As、Ag套合较好,与Sb元素局部套合(见图7)。经槽探TC09工程揭露,在sb-IV内发现金矿化线索5处,金含量在0.1×10-6~0.15×10-6之间;经探槽TC31工程,圈定sb-III蚀变带,该带与各元素异常展布方向一致,具有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经槽探TC09、TC33和浅钻孔QZK05等工程(见图1),圈定sb-Ⅳ蚀变带,该蚀变带与异常展布方向一致,带内岩性具有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圈定金矿化体6条,该异常为矿致异常。
AP6土壤异常位于矿区东南角,由土壤地球化学剖面P08-11、TP14、TP 15、TP20控制,其东侧由于第四系覆盖未能圈闭,异常呈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展布,异常主元素为Au,组合元素为Zn- As -Cu,Au元素峰值为94.04×10-9,变化系数为133.30%,衬度为3.68,面积为0.10 km2,规模为0.37,外、中、内三带齐全,组合元素As具有外、中、内带,Zn、Cu元素具有外、中带,主元素与组合元素局部套合较好(见图8)。经槽探TC30和TC40等工程揭露(见图1),圈定sb-Ⅴ破碎蚀变带,该蚀变带与异常展布方向一致,带内岩性为碎裂岩化长石石英砂岩和凝灰质板岩,岩石具有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初步认为异常由蚀变带引起。
图7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AP5异常剖析图
图8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区AP6异常剖析图
4.2 综合分析
圈定的6个综合异常中,经地表踏勘、探槽和钻孔等工程验证,在AP2异常区圈定金矿体3条(Au-I、Au-II和Au-III)、金矿化体4条(Au-1~Au-4)(见表2),金矿(化)体中以Au-Ⅱ矿体最具规模,矿体长度为237 m,厚度为1.99 m,产状为195°∠83°~86°,平均品位为2.04×10-6,最高品位2.70×10-6,含矿岩性以构造角砾岩(碎裂岩化硅质板岩)为主,具褐铁矿化、硅化及黄铁矿化等;在AP5异常区圈定金矿化体6条(Au-5~Au-10)(见表2);AP2、AP5和AP6综合异常为矿致异常;且在AP1、AP3、AP4和AP6异常区内也已经通过探槽和钻孔等工程圈定了构造蚀变带,且蚀变带与综合异常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带内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发育,总体上找矿效果较好,表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构造蚀变带和金矿的有利标志。
5 结论及建议
(1)区内As、Sb、Cu、Au和Pb元素含量均超过中国大陆岩石圈背景值2倍,元素含量丰富;Au、As和Pb元素原始变异系数大于1,易于活化迁移;区内Au、As和Pb元素在矿区范围内浓度和变异系数均较高,有利于局部富集成矿。
(2)区内主成矿元素Au与As、Sb、Pb关系更为密切,总体上可将成矿元素分为Au-As-Sb-Pb和Ag-Zn-Cu两类。
(3)在各成矿元素异常、组合异常分析的基础上,在区内共圈定土壤异常6处(AP1~AP6),各异常基本上以Au元素为主元素,伴生元素As、Sb与主元素间套合较好;经探槽和钻孔等工程验证,AP2和AP5内共圈定金矿体3条、金矿化体10条,为矿致异常;AP1、AP3、AP4和AP6异常内破碎蚀变带发育且基本与异常展布方向一致,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指示意义明显。
表2 大格勒沟脑北金矿床矿体特征
(4)区内破碎蚀变带发育,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面积较广且局部找矿效果较好,建议在已圈定的金矿(化)体利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及追索控制,争取扩大找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