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2022-11-01周文君

关键词:实务专业知识国际贸易

周文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周文君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各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教育教学的紧迫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提出新挑战,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享受思政大餐是关键。以国贸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为例,契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思路与教学设计,衔接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实现课程思政目标与知识目标、育人与育才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国际贸易实务;思政元素;教学设计;实施路径

一、引言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学生在正规课堂学习中所学的只是学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伴随着一种附带学习,即理想、态度和道德习惯等情意方面的学习。”[1]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只传授专业知识,还应该传递积极乐观的情感内容。新时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整体较强,而责任意识稍弱,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彰显着重要作用,立德树人亦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的重要指示。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校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差异化定制不同育人目标,强化知识传授与加强能力培养的同时,挖掘提炼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力量,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3]。课程思政既是学校教育本来的回归,也是对现实学校教育教学的纠偏[4]。长期以来,评价一位教师教学效果或学生学习效果好坏的标准都是使用一些量化指标,如期末考试成绩、考研率、就业率或毕业薪资待遇等来衡量。但很多时候成绩与人格并非成正相关,社会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过硬、有创新意识、彰显人格魅力的全面发展人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课程思政的开展对培养高素质外贸人才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今社会与经济转型发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往往容易出现“两张皮”“两条线”现象。因此,在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理上搞清楚三个问题,即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做什么、课程思政如何做,而重点就在于如何实施,将“两张皮”“两条线”深度交融一体化。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曾说:“高校教师80%是专业教师,课程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80%是专业学习”[5]。因此,专业课教学成为课程思政的“主战场”。不同课程性质不一,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与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要结合课程特色开展思政教育,让所有课程真正承载起育人功能[6]。“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一门以国际货物进出口贸易为主要对象,研究其具体交换过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课程,由于具有涉外活动特点[7],对实践操作方法和技能的要求较高。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批判性地、触类旁通地解决实际问题等高阶能力。具体而言,通过该课程学习,一方面学生应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术语和买卖合同基本条款,运用所学进行实务流程操作,并提升英语写作与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期间还应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科学评判思维、增强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服务精神与责任感。

“人无德而不立”,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往往不能满足现实社会需求。于桂花认为,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让大学生技术上“成才”,还要促其精神上“成人”,落实“课程蕴含思政”“思政融入课程”[8]。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天然的“涉外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单口相声式”教学法或单纯剥离思政元素的“两张皮”教学法均无法达到这一要求。新时代要求教师与时俱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实践操作、翻转课堂等,将人文价值、思政理念和专业知识协调统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外贸人才,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进步。

在国贸专业课程教学中如若单纯强调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讲解,忽视实践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是没有深度和温度的。因而,开展课程思政对国贸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课程教学改革都有着重要意义。孙智贤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指出可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培育职业精神、融合贸易热点培养国家情怀、融合当前环境培养适应能力等提升高职专业课程思政融入感,并将理论与国家、企业、个人紧密结合,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学生认同感[9]。以国贸专业核心课“国际贸易实务”为例,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拓宽课程广度的同时,还应开拓思路,深挖其所蕴涵的思想价值与精神内涵,阐释专业知识背后的深度涵义,提升课程教学温度。以期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学”与“育人”同向同行的效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中还有很多其他涉外性质课程,如“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物流”“国际结算”“海关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前沿”等,其与理工类专业课程有很大差异性,希冀通过该课程思政分享为该专业此类课程提供相应参考。

三、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实施路径

目前,大多数高校经管类专业均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基础课程,但教育部《纲要》再次强调经济学专业其他课程教学也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并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其良好的人文与职业素养,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高等教育思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教师深入调查研究、关注时事问题,不仅要懂专业,而且还要有与课程相关的国际、国家、行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因此,专业课授课教师需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意识,根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思政教育理念,有效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

(一)“道”与“业”的融合思路

为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将一改传统“填鸭式”授课方法,学生自主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而教师则根据情境项目任务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具体而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是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专业知识目标(即“业”)与思政目标(即“道”)两个方面,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实现“道”与“业”的有效融合,最终实现育才与育人同向同行(见图1)。在课前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调整课程内容与结构,寻找盐溶于汤的创新教学方法,并在科大讯飞FIF在线学习平台上传录制的包含思政案例分析的视频,实现先导先学与思政漫灌。在课中阶段,教师以情境项目任务形式细化专业和思政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角色扮演,逐步形成“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良好学习氛围,并能将有效融合的思政元素实现精准滴灌。在课后阶段,教师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加强知识运用能力与人文精神素养,并且教师要对前期设置的任务进行再评估,进一步优化思政融入专业知识的方式。而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为检验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考核环节包括平时成绩、视频学习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重点突出过程性评价,综合考查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掌握与实务技能操作情况,并从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进行三元综合评价(师+生+组),如自主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情境任务中的职业道德、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考核思政目标达成度。在期终考试卷中设计若干融入思政的考题,如由于企业不诚信导致买卖双方遭受损失的案例分析题、产品不符合国际/国家标准等品质问题等,通过现实案例问题,进一步强化学习者的思想政治觉悟。

图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思路充分体现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显性知识(“业”)与隐性知识(“道”)的相互转化与融合。具体转化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道”与“业”的转化与融合过程

资料来源:知识转化模型[10]。

思想政治元素经过整理在合适的专业知识点教学中显现成为一种可描述、可评价的知识,体现了“道”的外在化;学生在课堂情境教学中将课前预习所获得的零碎知识“化零为整”,并将专业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形式系统整理、发散思维形成新的知识,这是显性知识间的合并;一般而言组织内部学习拥有比个人更大的知识掌握、运用与创新能力,各小组角色成员在深入挖掘新知识过程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并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实现思维扩散,完成知识的内在化;最终一些内化的思想政治觉悟在课程结束后产生影响,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与工作中自然会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充分实现“道”与“业”的社会化,实现“1+1>2”的综合效应。

(二)“业”中深入挖掘“道”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很大差异性,但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在专业教育中以盐溶于汤形式加入思政理念,而后者则是独立的一门或一系列的提高学习者思想道德修养的课程。接下来将以专业课“国际贸易实务”情境教学项目为切入点,深挖专业知识中蕴涵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外贸实务操作流程将整个课程内容设置四个情境项目,将思政元素分散融入微观实务教学中(具体如表1所示)。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思政元素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来自国家、企业和自身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从而有效地将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统一。

(三)“道”与“业”有效融合的设计实践

为更好地说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以2020年第四届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案例作为背景,根据案例结合课程教学安排,创设四个情境任务,接下来将详细阐述情境任务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

1. 案例简介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肆虐,我国在全力打赢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努力推动国际合作。安徽省第四届国际商务谈判比赛设置的项目任务为安徽省技术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了美国凯利集团为美国联邦政府采购200万件民用防护服的订单。双方谈判就具体价格、交货期、质量标准、包装及运输等方面进行详细磋商,最终达成合作[11]。

2. 课前:明确知识与思政目标

对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一方面要求学习者了解当下的国际贸易形势,熟悉交易磋商环节,掌握商品品质和质量标准,掌握商品报价影响因素与核算;另一方面让学习者形成良好的谈判礼仪、遵守规则与惯例、诚实守信等各方面的职业素养、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

2020年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低潮时期,外贸行业遭遇了重创。我国在疫情来袭初期坚决果断地采取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同时,由于我国拥有全产业链及制造大国优势,在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由网络发展而产生的产品)等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大国风范。教师根据谈判大赛案例及当下形势,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中,在课前视频中要求学生思考商务谈判、产品品质与报价、贸易术语选择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引导学生注意其间所需要的人文与职业素养。

表1 课程思政融入“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

3. 课中:融合思政的深度教学

以问题导入方式开启课堂教学,学生需思考以下问题:

(1)新冠疫情对外贸行业造成了什么冲击?

(2)民用防护服贸易采用航空运输,疫情对航空公司又造成了什么冲击?

(3)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在国际贸易交易磋商环节,各参与者需具备什么能力、掌握哪些技巧?

在案例中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实现精准滴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由于疫情,2020年整个航空行业损失1 180亿美元,相较2019年下降了65.9%。中国展现大国担当,率先推出众多政策措施,促进民航业稳定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疫情虽摧毁了某些商品贸易,但同时也促使其他商品贸易出现爆炸性增长,如口罩、额温枪等个人防护装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宅经济”产品。外贸企业重设规划目标,在逆境中努力复工复产、越挫越勇,外贸企业的发展与外贸人的成长均彰显了韧性。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时事热点,体现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政策信心。课程情境教学小组针对此次案例现场模拟谈判,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对如何选择成交条件、如何做好一名谈判选手、如何成功完成此次谈判任务现身说法。

最后,对情境模拟进行考核评价,由学生自我+小组组内+小组组间+授课教师四个方面综合评价,重点考核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团队合作精神、言语理解与表达、人文与职业素养、思想政治觉悟等。课中教学深度理解案例与分解任务,模拟情境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促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4. 课后:深化第二课堂的作用

思政教育不仅在课中体现,第二课堂也是“道”与“业”深度融合的延伸。进一步升华思政教育,发挥第二课堂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可督促学生“学习强国APP”的学习与使用,不断提高自我思想修养。另外,教师亦可推送优质视频资源,例如《中国港口》《超级工程之港珠澳大桥》《随共和国腾飞》等关于国际货物运输方式纪录片,了解我国海陆空发展速度及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又如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解析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的提升路径,树立品牌意识;而纪录片《大国崛起》则可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打开视野,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专业课教学中,综合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以思政漫灌+滴灌方式产生远大于课中45分钟教学的效果,达到“三全育人”目标。思政教育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战”,方可见其效,要做好思政教育与新媒体工具的融合[12]。当前,课程思政已进入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的教师应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13]。但很多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完全改变,在课程的教学中师者仍需不断摸索“道”与“业”深度融合的创新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以一人之力往往难以有效产生“育才”能力与“育人”意识联动的化学反应,专业课教学团队思政能力建设亦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上述内容重点阐述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思路与设计实践经验,但是,如何推动专业课程间的配合,推动分工和协同相结合,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教育仍有待深入探究。此外,如何有效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联动作用,关注学生课堂内外活动与表现,提升“育才”与“育人”实效亦值得深思。

[1] 张晓莉.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习近平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点[EB/OL]. (2016-12-8)[2021-4-12]. http://www.moe. 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6-5) [2021-4-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 光明网. 课程思政要站在时代的高度[EB/OL]. (2020-7-14)[2021-4-12].https://m.gmw.cn/baijia/2020-07/14/33990286.html.

[5] 光明网. 7大专业课程都有明确目标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EB/OL].(2020-6-12)[2021-4-12].https:// m.gmw.cn/baijia/2020-06/12/33906687.html.

[6]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7] 冷柏军.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8] 于桂花.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 40(15): 27-29.

[9] 孙智贤. 论提升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感、认同感和获得感——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 2020, 27(5): 9-11.

[10] 《组织行为学》编写组. 组织行为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207.

[11] 安徽技术杯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网.2020年安徽省大学生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案例[EB/OL]. (2020-12-7)[2021-4-12].http://ahtpds.ahu.edu.cn/2019/1014/c14478a210737/page.htm.

[12] 刘茜, 周静.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 34(6): 98-101.

[13]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9-10)[2021-4-12].http://www.gov.cn/xinwen/2014-09/10/content_2747765.htm.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5.038

G642

B

1674-327X (2022)05-0135-05

2021-10-29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0kcszyjxm119;2019jyxm0896)

周文君(1989-),女,安徽安庆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许伟丽)

猜你喜欢

实务专业知识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