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小工具” 破解“大难题”
——例谈“时间轴”在革命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01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唐佳璐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时间轴革命课文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教育集团 唐佳璐

源起:革命文化教育,困难重重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化自信”是核心素养的内涵之一,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学习,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中,也分年段提出了要逐步学会阅读和欣赏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的要求。

但是,在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突出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背景下,有多少教师能在教学中让革命文化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呢?据笔者观察,语文课堂中的革命文化教学仍是个难题,教师在教学时主要面临着以下三重困难:

第一重:“文道统一”难

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容易强调思想感情而忽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容易把关于革命传统的课文上成思想教育课。如此教学,教材的“人文主题”被过于强调,“语文要素”却难以得到落实。

第二重:“背景知识”难

革命传统教育类的课文所涉及到的事件大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与现今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遥远、复杂的背景知识制约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这一特点也导致教师很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

第三重:“潜移默化”难

面对此类课文中繁杂的知识要点,许多教师难以取舍,不管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一味灌输式地说教。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让革命文化教育落地生根,反而使得高尚的革命精神离学生越来越远。

试论:“时间轴”,一条横贯古今的高速路

为了解决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困难,笔者在教学中想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小学阶段的数学课中,学习了直线与方向的相关知识,引进相关的“时间轴”这个学习“小工具”,尝试运用“时间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师生更好地扫清学习道路上的障碍。

时间轴可以运用于不同领域,最大的原因就是它能把过去的事物系统化、完整化、精确化。那么如果把时间轴运用到语文教学领域,它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方面有什么优势呢?

直观性。心理学中的思维理论指出:“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需要具体事物作支柱。为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细节部分,必要时可作图解。”可见,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跟文字相比,大脑更青睐于图像记忆。直观形象的时间轴,有助于学生快速纵览课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架构起了一条横贯古今的高速路。

系统性。借助这个学习工具,我们能把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各个事件和时间点对应起来,能清晰地看到各个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也能把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放在历史大背景中系统地研读。时间轴的特性有助于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式进行系统化的思考,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抽象思考。

活动性。陶行知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必须是教学做合一。”其中的“做”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轴本身就具有活动性,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一个优质工具。时间轴是可以在绘制过程中不断完善、补充的。无论师生将它向前还是向后延伸,都可以通过不断地扩充,聚焦各个历史坐标,能把庞大的信息量在时间线上活动化地呈现。

践行:用“时间轴”,让革命文化教育落地生根

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中,借助“时间轴”这一“小工具”,可以巧妙地破解“文道统一”“背景知识”“潜移默化”的难点。

一、厘清时间点,让语文要素落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道统一”难,是因为人文主题要实现,语文要素也要落地。笔者梳理了教材中革命文化类课文的语文要素,发现此类课文在教材中承担的语文能力训练功能,主要集中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方面。

教材如此编排,和此类课文历史背景知识复杂,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难以把握的特点有关。而借助“时间轴”,恰好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支点,直观地厘清课文中各个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四年级下册《梅兰芳蓄须》一文中提到的时间短语、历史事件较多,容易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造成障碍。而突破与时间有关的教学难点,正是“时间轴”的拿手好戏。

【片段一】

1.概括主要事件:默读思考,除了“蓄须明志”,梅兰芳还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小组合作,概括地写在卡片上。

生:藏身租界、深居简出、卖房度日、打针装病。

2.寻找时间短语:梅兰芳直到什么时候才重新剃须登台?

生: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后。

师:请在文中找出这几件事发生的时间。

3.填写时间轴:谁能把这些事件按顺序在“时间轴”上标出来?

生:上台贴卡片,如下图。

4.概括全文大意:请根据时间轴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1937年,面对日本人的逼迫,梅兰芳藏身租界,1938年,他在香港深居简出,不再登台。1941年,日本人步步紧逼,梅兰芳只能蓄须明志,没有经济来源只能卖房度日,后来又打针装病躲避演出,直到抗战胜利又剃须登台。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以“时间轴”串联起了4个学生活动:概括主要事件、寻找时间短语、填写时间轴、概括课文大意,环环相扣地实现了“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借助“时间轴”开展活动化的教学,有助于厘清课文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从而为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提供支架,让语文要素落地。

二、回溯过去事,让历史背景直观

“背景知识”难是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一大教学难点。而“时间轴”恰好能帮助教师直观、精炼地呈现历史知识。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中涉及到了“租界”“中华不振”等词语,都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需要补充大量的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但是,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如何去芜存菁地运用到短暂的课堂里呢?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课前搜集的成果,借助“时间轴”引导学生聚焦到重点事件上来。

【片段二】

1.整理资料:为什么中国人会在“租界”被欺侮呢?请拿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概括理由。

生: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2.填写时间轴:请同学们根据资料中的时间点,在“时间轴”上补充周恩来12岁前,关于中国被侵略的战争名称。

3.理解原因:观察“时间轴”上罗列的战争名称,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发现在那段历史中,中国遭遇了很多的侵略战争,而清政府全部战败。是这些历史原因让周恩来在租界体会到“中华不振”。

在黑板上,教师把“时间轴”往前延伸,让学生在“时间轴”上不断地罗列战争信息,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重走一遍中国历史的进程。而这条时间轴,恰好承担起了补充、整合、精选背景资料的多重功能。利用时间轴的特性巧妙地扫除了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背景资料难拓展的障碍。

三、叩问现在心,让革命文化生根

教材大量选用革命文化类课文的主旨,就是要让革命精神在少年儿童心中根植,让高尚的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但是教师常常在教学中陷入“灌输式”的困境,很难实现“潜移默化”。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学生需要知道周恩来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才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本单元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意。教师该怎么把课文内容和“天下兴亡”联系起来呢?只要把“时间轴”往后延伸,伟大领袖周恩来的人生历程就会和学生的生活巧妙地链接起来。

【片段三】

1.整理资料:周恩来长大后,有没有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呢?我们来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讨论概括出——放弃赴日留学、领导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

2.补充时间轴:同学们的资料中都提到了时间和事件,请在“时间轴”上补充这些历史事件。学生补充内容,如下图。

3.理解人物:仔细观察“时间轴”上记录的所有历史事件,说一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对周恩来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生:周恩来实现了自己的伟大志向,他是人民的好总理,一直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4.交流志向:老师把“时间轴”延长,时间走到了现在的2022年(在时间轴上补充时间点“2022”),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摒弃了灌输式的说教,学生随着时间轴经历了一段历史之旅。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在如此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周恩来这位革命领袖产生了崇敬之情,革命文化就能真正地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时间轴”作为一个新的学习“小工具”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直观性、系统性、整合性等优势。有助于破解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的“大难题”。教师可以借助它整合、精选背景资料,系统化地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借助它提高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直观地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

猜你喜欢

时间轴革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时间轴里的“共和国记忆”
中国的出行革命
背课文
基于时间轴的媒体数据编辑专利技术综述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时间轴说明16种英语时态(下)
时间轴说明16种英语时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