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胜千军万马,一哭倾城的三个人

2022-11-01花拉拉

金秋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先王伍子胥国君

◎文/花拉拉

很多人都知道笑的魅力,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失江山,唐朝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却鲜有人知哭也有倾国倾城的力量,尤其在群雄争霸、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和秦朝末期,这哭的力量就更显得举山拔鼎,让人唏嘘!

穆赢夫人哭回王位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的儿子晋襄公英明有为,但在位7年就去世了。晋国百姓不希望立年幼的太子为王,怕幼主被大臣或太后辖制、社稷不稳。

大臣们非常同意这一点,商量着在先王的弟弟里确定一位储君,但因为想拥护的“弟弟”不同,大臣们形成两派认真地争斗了一番,一位竞选的“弟弟”被杀,辅佐他的大臣逃亡到国外。获胜一方的大臣准备迎接身在秦国的公子雍回来即位。

正在这时,太子的母亲穆赢夫人可不干了。作为宫里的女人,她自然知道这不仅是儿子能不能当国君的事。太子是合法继承人,一国不容二主,若新国君即位,太子十有八九会被杀掉的。

可穆赢夫人只是秦国的一位宗女,平时在朝廷上没有党羽,在母国也没有当国王的父亲或哥哥可以帮衬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哭——她日夜抱着年幼的太子去朝堂上哭,边哭边数落各位大臣,大概意思是说:“先王对不起你们谁?你们为什么不让他的亲儿子继位,反而去外面找别人?!太子又对不起你们谁?你们为什么要让他死?!”大臣们被数落得哑口无言。

见这招有效,穆赢夫人直接抱着太子来到第一重臣赵盾的家里哭,一顿磕头一顿哭一顿诉:“先王曾对你托孤,如今他虽然去世,言犹在耳,你怎么能忘记?”(对呀,“言犹在耳”这个成语就是穆赢夫人创造的。)

但凡位高权重的大臣,谁没受过先王的恩惠?!他们都害怕见到抱着孩子大哭大闹的穆赢夫人。日子长了,大家都被她连哭带骂外带恳求给弄得颜面扫地、尴尬不堪。再加上朝廷是有多方势力的,既然穆赢夫人以这种方式为太子出头,树立起了保卫太子的大旗,自然有人站在旗下与她成为一队。

支持立先王弟弟为国君的大臣害怕祸起萧墙、节外生枝,慢慢竟改变了主意,决定立年幼的太子为王。而很好笑的是,他们打算从秦国请回来的公子雍马上就要回国了。因拥立太子为王的决定下得太过仓促,他们还得手忙脚乱地安抚公子雍,让他千万别回来,说我们又准备拥护太子继位了。

这次晋国王储的乌龙事件,不知被多少人看一次笑一次,并深深地佩服穆赢夫人。看人家多会哭!竟帮儿子哭回一个王位。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母亲,她以涟涟泪水、一己之力保住了4岁儿子的命啊。

申包胥哭出救兵

哭并不是女人的专利,史实证明会哭的男人更厉害!这就不得不提申包胥哭秦庭。

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申包胥,但是说到他的好朋友伍子胥却是耳熟能详。伍氏父子曾是楚国的重臣,可是楚王昏庸、听信谗言,杀死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并全国通缉追杀他。

伍子胥当时就起誓:“我必复楚国。”这个“复”可不是报复的意思,而是“覆”的意思,换成现代话说:“我一定要‘灭’了楚国!”

要是一般人,估计说这话就是痛快一下嘴,毕竟即使是一个大国的国君想灭掉一个小国都不容易,更何况他只是一个孤零零的通缉犯,楚国还是一个大国?

然而,凭着非凡的智谋和运气,伍子胥差点就做到了。他先是成为了吴国的第一谋臣,然后带兵攻进了楚国的首都郢都,挖开了已经故去的楚平王的坟,鞭尸三百下为父兄复仇。

伍子胥非凡的能力和狠毒,成为了他的好朋友申包胥一哭成名的时代背景。在伍子胥说“我必复楚国”时,申包胥就表现出了极其伟岸的气魄。站在好朋友的角度,他首先勉励了他,说:“勉之。”意思是:“朋友,加油吧!”随后他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说:“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你可以灭楚,我信任你的能力;但我也一定能保卫楚国。”

所以,当国家岌岌可危,楚王(楚昭王)一边仓皇逃命,一边颇有眼光地派遣申包胥去秦国求助。

可是,当时的秦国并不想蹚浑水,原因有二:一是别的国家越是打来打去、彼此消耗,对秦国就越有利;二是伍子胥所在的吴国当时特别强,文有伍子胥这个智囊,武有战神孙武这个强将(孙武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出手对付当时的吴国都无异于引火烧身。

所以,申包胥一说明来意,秦王直接就拒绝了。没有完成任务,申包胥心急如焚。但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只好使出人类最原始、最本真的招数——哭。

他的哭可不是哭一会儿就得了,事实证明他实在是:太——能——哭——了!

赖在秦国的朝堂上(一说是城墙外)不走,他水米不进、往死里哭、向死而生地哭,一直哭了七天七夜。那哭声凄惨嘹亮,尤其是夜晚听来,虽然明明隔得远远的,但让秦国君臣睡觉都不安生,直觉得汗毛都竖了起来……

一开始,估计秦国君臣都觉得他挺烦的,但哭到最后,那哀绝的哭声让秦国君臣无不动容,都被他哭得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秦王同情地说:“楚王虽然昏庸,但有他这样的忠臣辅佐,楚国不应该被灭掉!”于是出动500辆战车去救助申包胥的祖国,并与楚军里应外合,打退了吴国军队。

经此一役,楚国得到保全,申包胥也因忠君爱国一哭成名。申包胥用悲恸的哭声唤醒了那年那月国君与大臣最朴素的情怀。其实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哪个国君不怕做亡国之君?哪个大臣不畏做亡国之臣?感同身受之下,实在难以袖手旁观。于是,才有了这以一哭救一国的脉脉温情。

章邯哭出器重

如果说“申包胥哭秦庭”是爱国之情的肆意宣泄,那么秦末名将章邯在与项羽会晤时,洒下那几滴清澈的泪水便是一种刻骨的真诚。

章邯是谁?他是秦朝最后一员大将,他统领的部队是秦朝的军事支柱。他投降项羽后,秦朝立刻名存实亡。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章邯受命率军迎击陈胜起义军,屡战屡胜,逼迫得陈胜狼狈逃走。之后,他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

说实话,章邯的仗不好打。当时反秦势力遍地开花,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章邯就像打地鼠的小朋友,打完这个,那个冒出来,打完那个,一抬头又冒出七八个。

此起彼伏的敌人,真是让他应接不暇。他能一再胜利说明他具备一代名将强大的能力和素质。可是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情况最可怕,那就是你明明是因为优秀而取得成绩的,但老板偏偏觉得是因为你的工作很好做,甲乙丙丁都可以取代你。

秦二世以及当时的权臣赵高,根本意识不到章邯的成绩难能可贵!相反,他们认为诸侯起义就像几个土匪站在山头儿一样不成气候。于是,章邯忙得焦头烂额之余,忽然发现了一件惊悚的事,那就是他极有可能被朝廷杀掉!

正在猜测,一件事就印证他并不是多疑。在巨鹿之战败给项羽后,他派属下回朝汇报军情,属下根本就见不到秦二世,且强烈地感觉到了赵高的杀机。属下逃回军营,并且留了个心眼,来时走大路、回去走小路,才逃过杀手的追杀。

章邯都要急哭了!这不是明摆着吗?打赢了死,打输了死,自己出生入死打仗难道只是为了死?他犹豫再三向项羽投降,可是结果很悲惨——项羽不接受。

这不仅因为项羽性格嚣张,还因为在章邯剿灭诸侯的成绩单中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项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项羽的父亲死得早,是叔父一手将他养大。

无奈,章邯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和项羽打。而以赵高为权力核心的朝廷直接拒绝增援。章邯太难了!好在他的军事才华不容忽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还是和项羽对抗了好多天。久攻不下,让项羽渐渐没了脾气,再加上不停有敌人在后方偷袭他,他才勉为其难接受了章邯的投降。

值得说的是,章邯一见到项羽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委屈地哭了。大概意思是说:“我……我我……我实在太难了!”大家都是将军,项羽怎会不理解章邯的不易,不禁跟着热泪盈眶。四手相握,二人前嫌尽弃。

项羽得到关中地区,毫不吝啬地将章邯封王,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分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也是关中地区(陕西)叫三秦的原因。章邯也死忠于项羽。项羽在与刘邦的角逐中兵败如山倒,章邯在城破后自刎以示忠心。

人间至简是清欢。世界上确实有许多恩怨纠葛,但可贵的是人与人之间也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诚与谅解。一滴泪打动一个人,一滴泪原谅一个人,也算千古绝唱吧!

猜你喜欢

先王伍子胥国君
“千金”的由来
师旷劝学
东周列国志(10)
试论荀子的“先王观”
千金小姐
伍子胥出昭关
狂泉
荀子“圣王”的三种解读
知耻自律
泰民众愿行善报答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