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艺术视野下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22-11-01聂红霞潘宁

河北画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美育院校

聂红霞 潘宁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育价值及材料艺术课程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育价值

首先,美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材料艺术的教育教学中借助材料艺术美育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创作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的重心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唯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艺术专业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判断力,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完成美育教学目标。

其次,美育课堂教育是国民文化素养提升的需要。在材料艺术专业教学中融合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有着自己的审美鉴别能力,使得学生在社会中建立充盈的愿景和梦想。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审美教学中不仅要掌握相关艺术创作技巧,还要将美的理念植入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材料艺术课程的特点

1.材料艺术课程的反复性

材料艺术课程与众多艺术类学科一样具有反复性的特点。艺术类学科的学习都是不断深入探究、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艺术学科知识,还要利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地艺术学科的认知,随着学习的深入,对于艺术的认识和应用也会不断达到新的阶段。例如材料艺术创作中,架上画是其中一种,在架上画的创作过程中将间接画法转变成为直接画法,通过反复性的绘画过程完成作品创作。在进行艺术创作过程中,许多艺术家都追求尽善尽美,因此在一幅作品的创作中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艺术创作的反复性促成了优秀艺术作品的诞生。在艺术类学科的学习和作品创作中都体现着反复性的特征,反复性能够推动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促进艺术作品的高质量完成。

2.材料艺术课程的浪漫性

材料艺术课程通常还具有浪漫性特征。艺术类学科的学习和创作首先要具备严谨的态度,才能获得更好的艺术作品。而材料艺术课程的学习和创作相对理科专业等具备较强科学性的学科,更加倾向于感性的表达和情绪宣泄。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可以不严格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甚至不符合科学原理,最终目的是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新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创作通常只需要创作者服务自我,以更加主观、更加浪漫的视角进行实践,材料艺术课程中这样的特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艺术素养提升。

3.材料艺术课程的包容性

材料艺术课程具备深厚的包容性。在材料艺术课程的学习和创作中,不同的材料和手法分别对应不同的艺术形式,创作者能够利用有限的表现形式、材料和创作手法等进行丰富多样的组合和变化,以此呈现多样的艺术作品,激发观赏者的联想,这样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材料艺术课程的包容性。

为了确保DSC报警系统全天候的工作,从应急通信的层面为海上的救助提供坚强的保障,履行国家赋予海岸电台的重要职责,对海岸电台的供电系统重新的规划改造成为必要,主要是彻底完善发信台的应急供电系统,达到万无一失。设计构想是配套两个应急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外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为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设计的方案是在发信台保留原来的柴油发电机等供配电设备,增加配置UPS,具体配置见表1。

4.材料艺术课程的表现性

材料艺术课程自身具有独特的表现性特征。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可以在创作者的想象、创新和改变下呈现独特的艺术价值,材料可以借助创作者的改造表达更加丰富的内涵,材料艺术的表现性与创作者的思想和理念息息相关。例如杜尚将小便池放置在美术馆中,结合他的思想和理念,小便池这一成品也具备了艺术价值,成为独特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价值与艺术家的思想和创作是紧密相关的。对于材料的选择也展现艺术作品的不同情感表达,创作者为材料赋予的价值能够突破材料自身的意义,展现更加丰富的含义,充分发挥艺术材料的表现性特征。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现状

(一)材料艺术课程结合科研等实践项目,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发展对艺术专业学科的要求不断提高,河北省高职院校中艺术专业教师逐渐转变教育理念,不再注重单一的传统色彩和素描等内容的教学,开始重视更加全面的多维度、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和研究,组织学生探究多样的艺术新理念,并对跨学科、多元化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材料艺术的全方位思考,以此构建完善的材料艺术课程教学体系。

在材料艺术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也逐渐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与科研的结合,形成创新的教学研究实践体系。材料工作室的建设逐渐得到完善,在高职院校逐步开展相应的材料工作室建设,通过借助外国工作室的先进经验,与国内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融合,不断扩展材料艺术的教学内容。并且积极举办材料艺术相关的进修班、硕士课程班以及研究生课程教学等,将工作室建设内容与材料艺术创作充分连接,结合学生自身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追求完成艺术探索与研究,开创性地进行材料工作室的建设。

(二)材料艺术课程结合信息技术,推动艺术学科创新发展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中,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5G、AI、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的更好的条件。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成了高职院校教育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促使高职院校的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河北省的高职院校材料艺术课程教学结合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

在信息技术与材料艺术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脑技术制作材料艺术的作品,并使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宣传,将文化、艺术意境和精神结合起来,在信息化教育的趋势下加速社会各层面对材料艺术的了解。美术教育专业与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相互学习常用的软件,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深化艺术专业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形式强化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相关专业提供更加具有创意的帮助。相关的市场调查表明,我国当前众多艺术专业在创意风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因此将材料艺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实现艺术创作的创新发展。

(三)材料艺术课程结合创作实践,发掘学生艺术创作潜力

艺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究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现材料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材料艺术在艺术学科中的教学能够有机结合造型基础和艺术创作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视材料艺术和画面的控制方式等实践能力的体现,在创作实践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深化学生对材料艺术的理解,以此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此外,在材料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学生创作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造力的辅助下学生能够充分应用材料,从而实现充分表达自我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三、完善材料艺术视野下高职院校美育课程教学策略

在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渗透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材料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能力,在材料艺术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成为学生能力探索,提高自主创作能力的重要内容。

(一)革新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材料艺术教学审美教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革新教学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审美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建立新的审美认知,进而实现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传统教学中,艺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只注重美术专业方面技术的教学,忽略了课堂上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和思维引导,导致学生在艺术课程学习中,缺乏对材料艺术选择上的创新能力和审美鉴别能力。随着材料艺术教学不断革新,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思路,将审美教育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美体味生活百态。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审美赏析课程,促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美感的艺术品,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激发学生的审美力,鼓励学生跳出固定的审美模式。例如,通过组织艺术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审美能力提升,通过这样扩展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开展循序渐进的艺术欣赏实践活动,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实现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相关材料工厂进行实地参观教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审美提升。

(二)结合多媒体资源,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

伴随着我国网络科技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出生于信息化时代,成长于信息化时代,对于科技信息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产生联想,提高学生对材料艺术的独特理解,提升对材料的审美水平。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给教师带来新颖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更加丰富的课堂内容,从而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加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材料艺术的学习涉及较多知识内容,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体系,学生实地探究的机会并不多见,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际工艺流程,帮助学生提高对材料艺术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艺术领悟。

材料艺术是艺术的一种,提高学生艺术理解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具有艺术性质的影响内容,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完成学生艺术细胞成长。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教学相关的艺术作品,提供鉴赏机会,带领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在增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完成美育教学。

(三)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美育教学

生活是美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美随处可见,美又将服务于生活,其是现实生活美的升华和延展。因此,材料艺术美育教学应该将生活中的美作为教育素材,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美的教育内容,渗透美学理念,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不断挖掘美、创造美、运用美,从促进美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为学生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学会发现生活之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将日常事物搬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提高审美的同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发现美的能力,体会艺术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找到艺术创作灵感,提升艺术创作能力,完成美育教学。

教师可以在材料艺术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艺术设计,寻找生活中对艺术的追求与材料的需要,完成材料选择与内容设计,结合设计实物的造型、构思、材质选择、颜色搭配等角度完成设计,将材料艺术设计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实践性教育,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美育教学成效。

四、结语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的提出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的体现,更是教师引导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表现。材料艺术专业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并不是追求新奇的效果,而是结合内容表达传递出更多思想与哲学。教师应积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变革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教学形式,多角度多形式促进学生在艺术材料学习中的审美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美育院校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术创作、评论的人文价值生产与现代美育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