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的态势测度及影响因素

2022-11-01王玉珍张启明邵玉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耦合体育产业旅游

王玉珍,张启明,邵玉辉

自2016年《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擘画下,体育与旅游的融合迎来顶层设计、整体布局、市场驱动发展的新契机。体旅融合对体育产业转型、旅游消费升级、经济提质增效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凸显。在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探讨体育与旅游耦合协调发展样态,是中国体育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新时代体育与旅游事业的重要命题。学界有关体育产业的研究开展较早,主要涉及产业发展趋势、内在逻辑、治理模式与优化策略等方面。而有关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涉及评价体系构建、竞争力因子评估、发展潜力测评、集聚与扩散的效应评价等方面。在产业融合层面,体育产业多聚焦于与健康产业,旅游产业多聚焦于与文化产业之间的研究。有关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关系的研究近几年才被逐渐重视,主要涉及两个产业融合的时代价值、作用机制、协同效应等。现有成果存在以下不足:(1)在研究范畴上,有关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较少;(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定性讨论为主,缺乏运用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3)在研究内容上,有关两个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鲜有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相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从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出发,在横向对比两个产业关联度的基础上,通过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标准差椭圆对2013—2020年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度,并运用Stata14软件中的OLS回归方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 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

1.1 研究方法

1.1.1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常用于衡量不同产业指标在年度曲线空间中的接近程度,计算结果越大表明不同产业的关联性越强。运用此方法对与体育相关的产业进行测度并排序,从微观的角度判断体育与旅游的关联程度。计算步骤如下:

(1)设:={()|=1,2,…,}为参考序列,

={()|=1,2,…,}为比较序列,则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Δ=|-|

(1.1)

=max(Δ)

(1.2)

=min(Δ)

(1.3)

(1.4)

(2)关联度的计算公式为:

(1.5)

式中,为分辨系数,取值0.5。

1.1.2 熵值法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科学,采用熵值法计算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指数,并通过划分发展类型评价两个产业的发展水平(见表1)。计算步骤如下:

表1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关系类型表

(1)标准化处理:

(1.6)

(2)计算比重:

(1.7)

(3)计算熵值:

(1.8)

(4)计算差异系数:

=1-

(1.9)

(5)计算权重:

(1.10)

式中,为原始数据,min()和max()分别表示原始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1.3 耦合协调模型

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耦合协调度,可以度量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相关要素协调配合与良性循环的关系,借此反映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作用水平的高低。同时,通过耦合协调度等级与区间的划分,全面反映两个产业耦合协调水平(见表2)。计算步骤如下:

表2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表

(6)计算耦合度:

(1.11)

(7)计算协调度:

=(×)

(1.12)

=+

(1.13)

式中,为耦合度,为协调度,为2个产业的综合评价值,、为待定系数,分别赋值为0.6、0.4。

1.1.4 标准差椭圆

通过软件ArcGIS10.8中的标准差椭圆(SDE),从中心趋势、聚集与离散、方向趋势分析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化特征。在标准差椭圆的构成要素中,长半轴代表分布方向,其差距越大表示数据的方向性越明显,反之则不明显;短半轴代表分布范围,越短则说明向心力越明显,反之则为离散。

1.1.5 OLS回归方程

OLS回归方程是将横截面数据与时间序列数据结合起来,对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进行连续观测并得到数据集,反映耦合协调度发展的影响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1,+2,+3,+…+,

(1.14)

式中:为耦合协调度,,为所选取的测度指标,,分别为横截面和时间维度。

1.2 指标体系

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可获得性,本研究采用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两个产业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财政部网站、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各个省市的体育会议公布,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充完善。

1.2.1 耦合协调发展指标

遵循可靠性、相关性、有效性、可获得性原则,采用频度分析、理论探讨、德尔菲法依次筛选指标和确定指标体系。首先,以体育产业指标体系、旅游产业指标体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文献,分别获得126篇、188篇相关文献,通过频度统计,选择出现频度高的指标形成第一轮指标。其次,采用理论分析法阐释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内涵与要素,并对初选指标进行查漏补缺,确定第二轮指标。如,借鉴姚松伯采用文化、体育、娱乐业指标作为体育产业评价体系的内容,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统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无法获得各个省市的体育产业相关指标,而体育产业隶属于文化、体育、娱乐业,且体育产业的文化内涵与娱乐性较强。最后,采用德尔菲法对体育旅游、旅游和体育领域专家进行3轮咨询,最终确定包含8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的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

1.2.2 影响因素指标

已有的研究表明,学者们对影响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持不同态度。本研究从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交通条件、城市发展等7个方面选取解释变量、测度指标及含义(见表4)。

表4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指标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分析

2.1.1 关联度

筛选近十年国家政策中大力支持的产业融合发展内容,选择旅游、文化、医疗、教育、传媒、科技、居民消费水平与体育产业进行关联测度。故参考序列为体育产业总规模(),比较序列为旅游产业总规模()、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业收入()、卫生总费用()、教育经费总投入()、传媒产业总规模()、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科技成果登记数()。

根据灰色关联度计算结果(见表5),我国体育产业与所选取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即体育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度从高到低排序为:科技>文化>教育>消费>卫生>传媒>旅游。其中,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0.581 0)位居所测度指标之末,距离平均值(0.685 2)相差0.104 2,数据表明体育、旅游两大业态的融合度较低。源于体旅融合的口号虽已提出多年,却并没有真正走入人们的生活中,财政拨款多用于运动员争金而较少惠及体旅融合,且居民对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知之甚少。与之相反,科技产品在体育赛场、日常锻炼中频繁亮相,通过文体结合发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已被有关部门落到实处,我国“体教融合”的口号提出后大量的特色运动学校也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与优化路径,并逐步加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努力推动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达成以旅强体、以体促旅。

表5 我国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灰色关联度表

2.1.2 综合发展水平

根据熵值法计算结果(见表6、表7),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表6 体育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及排名表

表7 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及排名表

图1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对比图

(2)从省域视角看,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0个省份为体育产业发展超前型。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西、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11个省份为旅游产业发展超前型。体育产业方面,江苏(0.353 1)、广东(0.320 5)力推体育强省建设,发展水平位居前二位,而西藏虽在登山运动方面发展势头较好,但体育产业整体有待进一步发展,得分位居尾位。旅游产业方面,上海(0.543 0)、北京(0.352 9)分别是经济与政治中心,多元旅游消费市场并发,发展水平位居前二,青海(0.021 9)、宁夏(0.020 0)虽坐拥青海湖、沙坡头等特色景区,但囿于地理偏僻、经济薄弱、设施落后等,吸引游客能力受限,得分处于倒数后二位。

(3)部分省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均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以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最为突出。对比2013、2020年全国31个省份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GDP总量的排名可知(见表8),GDP总量排名靠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其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同样居于高位。由此可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经济增长可升级居民消费方式、扩大消费市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8 GDP总量与两个产业发展水平对比表

(4)除去2020年(受疫情影响),各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稳定,而体育产业波动较为明显,在2015、2016年分别有8个、6个省份呈下降态势。推测是受我国部分地区近些年推行减少体育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的内部环境影响,加之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外部环境牵制,部分省份体育产业发展出现逆增长的情况。

2.1.3 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

表9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演化表

从耦合协调度与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关系来看,耦合协调等级较高的省份如北京、浙江、江苏等,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也同样位居前列,而等级较低的省份如宁夏、西藏等,两个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源于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交互作用:一方面,体育赛事、地标性体育场馆(博物馆)、民族民俗体育表演等已经成为满足游客需求、塑造旅游形象、增强景区吸引力的重要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与体育的结合可提升旅游吸引力。如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将自然景观与攀岩、水上竞赛等项目相结合,赋予旅游以新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增强了旅游胜地的竞争力。

2.1.4 重心迁移轨迹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形成的标准差椭圆基本覆盖了华东、华中、华北地区(见图2),具体包括经济发展较好的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长江下游综合经济区、黄河中下游经济区、长江中上游经济区等区域,而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北、西北地区则偏离于标准差椭圆之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立体育类与旅游类政府专项债券、体育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为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资金支撑,从而缓解了原材料、土地、薪水等压力。从旋转角度看,耦合协调度标准差椭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向西转动。从标准差椭圆迁移轨迹看,呈以华中地区为核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之势,源于云南、四川等省在“十三五”期间聚焦于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为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图2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标准差椭圆空间转移图

从各参数计算结果看(见表10),两个产业耦合协调度形成的标准差椭圆总体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标准差椭圆的转角从2013年的42.586 6°上升至2020年的75.433 0°,空间格局呈“东部—西南”方向演化现象。此外,标准差椭圆长轴与短轴间的差距在2013年最小,此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向心力强、方向性明显。此后长半轴的间距从2013年的907.241 km扩大至2020年的915.306 km,说明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方向性特征基本未变。但短半轴差距逐步扩大、方向性逐渐减弱,从2013年984.477 km扩大至2020年1 291.329 km,说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范围逐步扩大,尤其自东向西方向的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究其原因是青海持续发展马拉松、自行车等体育旅游活动,推动了两个产业的发展与耦合协调演化;而四川服务业发展势头同样迅猛,是我国第一个喊出万亿体育产业发展目标的省份。

表10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标准差椭圆参数表

2.2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协调影响因素分析

OL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1),两个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解释力由大到小的排序为:经济基础>消费能力>交通条件>生活水平>顶层设计>产业结构>城市发展。

表11 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影响因素的OLS回归结果表

2.2.1 经济基础

2.2.2 民生发展

2.2.3 交通条件

2.2.4 顶层设计

2.2.5 产业结构

2.2.6 城市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其中,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低于体育产业,研究期内我国属于体育产业发展超前型。

(2)2013—2020年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省际差异显著,江苏、浙江、福建等20个省份为体育产业发展超前型。北京、天津、山西等11个省份为旅游产业发展超前型。

(3)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由2013年的严重失调状态演化至2020年中度失调,而不同省份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出由东向西阶梯递减的规律。

(4)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形成的标准差椭圆基本覆盖华东、华中、华北地区,中心位于华中地区,空间格局呈由东向西集聚性逐渐增强的特征。

(5)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及小排序,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基础、消费能力、交通条件、生活水平、顶层设计、产业结构、城市发展。

3.2 建 议

3.2.1 增强消费韧性,激活体育与旅游市场潜力

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基础、生活水平与消费能力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均具有较强影响。因此通过创新产品供给内容与方式、提升居民经济水平、推行体育与旅游消费惠民措施等激活消费市场,是促进体育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创新体育与旅游供给内容与方式。培育消费增长点。针对个性化、小众化需求,为个人、家庭、团体提供定制式休闲度假产品,使游客获得独特体验。利用球迷心理与明星效应,增加大型赛事活动中观众与体育明星互动环节,提高赛事活动吸引力。第二,提升居民经济发展水平。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所占比例,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创业补贴、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力度,通过“保市场主体”促进居民就业,实现人均GDP的增长。同时辅以降医疗、稳物价、固教育等措施缓解居民消费压力,相对扩大可支配收入中的体育、旅游消费支出。第三,推出体育与旅游消费惠民措施。如发放体育旅游消费券、实施旅行社带团奖励、景区门票优惠等,“助燃”体育与旅游消费市场,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同时以市场导向为前提,制定层次有别的体育旅游产品价格,包括较高消费的深度体验游价位,以及较低消费的休闲度假游价格。

3.2.2 完善交通设施,提升体育与旅游服务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交通设施对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影响显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交通服务水平是推动两个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第一,完善偏远地区交通网路,建立衔接合理的交通体系。受制于地理区位、资金投入以及建设时长等,部分偏远地区存在较明显的交通短板。应以偏远地区省会城市为中心、地级市为轴线,建立起“十字型” “几字型”交通网路,并以此为根基不断扩大交通网络覆盖范围。第二,推动交通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深化体育、旅游与交通部门之间合作,通过扩建道路与开通专用交通线路提高城市周边旅游景点、体育场馆(展馆)的可达性,为体育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交通便利。第三,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智慧交通优势,如通过GPS定位系统、近程影像识别技术动态监测道路堵塞程度并预测路段车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现状,提升出游效率。通过体育运动、旅游出行数据化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和互动体验,为体育与旅游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3.2.3 强化政府推动,保障体育与旅游统筹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顶层设计对两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战略规划、顶层指引、统筹协调等方面的综合作用。第一,研制体育与旅游融合中长期发展战略,将其纳入各省体育与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推动体育、旅游部门与发改委、国土、财政等部门沟通,联合出台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配套政策,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土地、税收优惠等要素支持。第二,加大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金融、人才、技术支持力度,在努力提高两个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基础上,保障两个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两个产业同步、有序、可持续发展。第三,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跨省联动发展。构建省际互联、产业协同、机制共建的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体系。各省主动作为,联合周边省份加强资源整合,合力打造体育旅游产品,不断扩大区域联动发展的“朋友圈”,形成“省内—省际—全国”的多层次、立体化通力合作格局,有针对性的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3.2.4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育与旅游均衡发展

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非均衡性,加之产业结构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应重视体育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合理布局其发展路径,不断优化两个产业的结构体系。第一,开拓体育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式,坚持体育与旅游的服务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相应调整体育与旅游产品、服务、品牌等,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第二,弥补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短板,以需求导向为依托,推动二者均衡发展。因区位条件、经济基础、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不同省份体育与旅游发展水平不同,西北、东北省份明显滞后于华东、华北省份。因此要发掘各省要素禀赋优势,以国家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城市群为辅助,推动各地体育与旅游产业间合作,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与旅游协同发展体系。第三,以城镇化赋能两个产业的结构升级。由城镇化引致的产业集聚与分工为体育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因此应对城镇化发展进行合理规划,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及功能布局,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体育、旅游与城市融合,不断推动体育与旅游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实现两个产业优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耦合体育产业旅游
甘肃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推进路径
高效降解菌耦合颗粒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体育产业之篮球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