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数字化构筑文化消费新发展图景

2022-11-01

人文天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消费数字

■ 朱 政

中国版权协会公布的《2021 年中国网络文学版权保护与发展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已达7841.6 亿元,同比增长14.7%。文化数字化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和消费场景,推动了文化消费升级。2022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意见》强调“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为重点任务之一,要发展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促进网络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型文化消费发展,充分利用文化教育设施,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文化数字化通过集成新型体验技术,赋能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等过程,推动文化产品持续创新,丰富了文化体验。文化数字化能够有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时尚设计、便捷使用性等特性,满足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一、文化数字化推动文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文化数字化降低了文化资源数据的获取难度,大大缩短了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化周期,极大提高了文化产业生产效率。丰富的文化资源数据既能提升文化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文化新业态快速发展,也能从供给端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例如,传统文化企业能够利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探索其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路径。

(一)提高文化资源匹配效率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数据库、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和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文化资源数据的生产、流通、利用、收集整理等环节奠定了基础。文化数据服务平台能够推进文化资源数据流通的良性发展。随着文化数字化进程加快,资源数据不断丰富,为文化资源数据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产品供给,促使文化企业获取文化资源数据更加快速、高效。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对于文化资源匹配效率,推动文化产品创新,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开辟新的消费市场。

(二)重构文化产品生产流程

文化数字化可以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资源的储存、生产、传播等过程,变革文化产品的生产技术与流程。以虚拟数字人为例,目前存在制作成本高、交互不协调、场景结合难等问题,文化数字化则可以重构生产流程,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数据,有效缩短数字人的制作周期,从而降低其制作成本。人工智能可以通过AI 技术学习更多数据,有效提高其拟人化程度及与场景的结合程度。为此,文化数字化促使文化企业重构产品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了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三)推动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获取文化资源数据提供了新的渠道,使其在产品开发、生产、传播等方面提高效率,为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企业可以致力于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探索其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路径。为此,文化数字化能够推动商业模式迭代更新,从生产数字化产品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传播、数字化管理等变革,实现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文化数字化更加匹配文化消费的新特征

在数字经济时代,文化科技融合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动力。在不断更新文化消费产品和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内容和消费理念,促使文化消费呈现出新的特征。文化数字化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内涵、设计水平、便捷性,满足当下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预期,更好地匹配文化消费的新特征。

(一)生产消费平台化

平台集生产、分发、消费于一体,集聚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消费者,为内容到达用户端提供了多元路径,对数字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依托“云网端”等新型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不断更新着文化生产和消费环境,降低了文化生产、传播成本,吸引了越来越多平台用户成为内容生产者,拓展了产业发展的创意来源。文化数字化延展了文化数据供应链,有效激发了内容生产者的创意活力,促使更多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的形成。

(二)消费推送精准化

数字经济将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供需的快速匹配,提高了市场效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追求更具有文化内涵、设计时尚、个性突出、便捷智能、情感共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现出从大众化消费到个性化消费的趋势。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数字化分析,使得商家能够针对不同消费者实施精准化营销,进行定制化生产,激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改善或创造与顾客交流和沟通的方式,从而更精准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更加追求品质化消费,更加注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需求为文化消费升级奠定基础。

(三)消费体验场景化

随着文化与科技的不断融合,消费场景逐渐走向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构建起文化消费的新图景。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虚拟现实空间、增强现实空间,拓展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场景。例如,数字艺术展通过光影、声音、气味装置、行为表演等手段,利用光影与互动技术,将空间、时间、声音、图像汇聚为一个综合性感知的场,将展览内容升级为场景体验。通过华丽的展示效果和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为观众带来震撼的感官体验。数字博物馆则可以利用互动投影、全息投影、智能中控系统等高新技术,将互动体验融入展品展示环境中,为参与者带来沉浸式的感官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历史故事。

三、文化数字化拓展新型文化消费场景

文化数字化通过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拓展新型文化消费场景。数字技术在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等方面不断丰富用户的文化体验:在生产方面,用户原创内容(UGC)已经成为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式,对信息的积累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在传播方面,文化内容的呈现依托于数字电视、智能手机、全息投影等显示技术,以及数字孪生、场景模拟等数字体验技术,为用户提供多维度、多感官的文化内容展示。

(一)数字化互动展览场景

在文化科技融合的背景下,各类展馆、博物馆加强了对数字技术的使用,提升了展陈和体验方式。例如,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Imperial War Museum)在灯光减弱的环境下,使参观者进入矛盾压抑的“战争世界”,同时利用音频播放、3D 动影成像、光影叠加等技术手段,让观众仿佛置身战场中体会情境。再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运河上的舟楫”展厅配有一艘20 米长的沙飞船,观众可以进入船舱参观体验,体验到在实体大船上航行时轻微晕船的感觉,在娱乐的同时体会博物馆所传达的思想。此外,有的会展主体将线下展会转移至线上,搭建虚拟场景,推出“云会展”的线上展会方式,提高企业对于市场复苏的信心。

(二)演出上“云”的演艺场景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国内外演出市场,线下演出无法常态化进行。剧场和院团纷纷借助互联网,以直播的形式展示演出内容,实现剧目线上演播。科学技术与表演艺术的结合,推动了云演艺的发展。国家京剧院携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打造的《龙凤呈祥》演播项目以“云大戏,过大年”为主题,创新戏曲“5G+4K+VR”线上演播模式,融入云包厢、云呐喊、云打赏等多种实时交互模式,通过咪咕视频、咪咕音乐等多个平台向全球华人同步播出,今年以来,已累计售票71085 张,收入1122757 元。

(三)沉浸式娱乐体验场景

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以文化创意和数字内容为基础打造的多感官、全方位沉浸式的新业态层出不穷,逐渐成为引领文化消费升级、转型的重要“风口”。深圳的“花舞印象 Art by teamLab”是艺术创作团队teamLab 开发的艺术感官餐厅,在艺术光影下品尝美食是其最大的卖点,用艺术来提升美食的感染力,带给消费者的是美食、艺术、科技相互融合的独特享受,视觉和味觉上都能获得非凡体验。通过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手段营造临场感、交互性的文化消费场景,消费者置身其中,能够亲身体会设计者的理念或作品的故事情节,带来文化消费新体验。

结语

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具有多层次、跨时空的特征。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够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拓展文化消费场景,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数字化要想构筑起文化消费新发展图景,一是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创新,培养更多文化消费者;二是通过文化数字化拓展文化消费方式,实现文化消费供需的匹配,更大程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三是不断促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应用拓展文化消费新场景,给人们带来更多文化消费新体验。

猜你喜欢

数字化消费数字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