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工党支部建设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新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2-11-01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张立鹏郑慧
文/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张立鹏 郑慧
一、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
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职业教育“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的现实阐释。校企双方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达到双赢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需要通过校企协作、产教融合,解放高校教育活力,推进育人方式。2021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校企党建共建协同育人是探索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新做法,是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新模式。通过校企党支部党建共建,高校充分利用与企业互补优势,充分发挥党的教育在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探索产业研协同新模式,促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智力支持、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广泛合作,实现校企双方的协作共赢。
二、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基本内容
2020年1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培育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将组织建设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发挥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基层党支部与企业开展党建共建协同育人,既是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也是构建完善高效的组织育人体系的具体手段。
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基本内容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校企协作的思政教育;其次,校企协作的实践教育。校企协作的思政教育就是通过校企党建共建活动,校企双方共享资源,共同参与到对高校学子与企业员工的党性培养和思政教育中,加强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校企协作的实践教育是指,校企双方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模式,将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技能优势相结合,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优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指导的同时进行实践教育。简而言之,校企双方通过丰富多样、符合学校学科特色的校企活动,形成具有时代发展性、可行性的培养模式,使校企双方形成合力,最终实现教育与实践目标。
三、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时代价值
校企协同育人是顺应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是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广大青年要 “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高校积极发挥育人功能,要充分发挥在产学研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牢牢把握党在高校的领导能力,同时发挥高校教育的实践性。新时代校企协同育人要求高校要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并促进产学研三者形成合力,推动高校育人工作不断进步,建立校企双方合作平台,最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目标。
高校基层党支部与企业党建共建协同育人是强化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新课题,有利于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形成产教融合互动。目前,高校具有智力与人才优势,但企业由于自身特性,其市场指向性明显优于高校。这就要求高校调整自身办学观念,主动推动产学研融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市场经济变化与现今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四、党建引领对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作用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他对高等教育提出具体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实践证明,以高校日常思政教育为抓手,以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为平台,将社会主义先进思想自觉融入学生行为之中,是践行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党建引领为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保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的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与必要手段。产学研协调育人模式必然要求“思政先行”。通过党建引领高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产学研各方面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高校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科研院所服务,并最终反哺高校,才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健康持续发展道路。以党建活动为载体,把产学研协同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前哨,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保障。高校不断加深与企业及科研院所间党建共建,将高校学生的党政教育、专业学习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党政教育,向学生全程、全方位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教育思想转化为日常行为,从党建中寻找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三者合力点,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制度体制,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统筹高校教师、企业讲师和科研名师三种资源。
(二)加深高校学子对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高校要立足育人根本,就要切实发挥出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路与策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党建共建实践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教学内容,以能力为导向加深与学生互动,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素养。对于专业硕士来说,通过就业导向型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学为用”,推动学生深入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实习实践,从而拓宽高校学子眼界,促进学生对产学研协同育人内涵的认可。以参观、实习实践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通过现场观摩、实际操作与系统讲解等环节,让学生对未来就业形势与行业前景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在专业学习中有的放矢。同时,结合专业优势,以赛促学、以干促学,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下乡”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等形式,深化高校学子对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同。
(三)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路径。高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与使命,而高校思政教育水平是高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成果的融合性体现。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党建共建活动,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日常支部活动与实习实践中,将党的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中,最终形成校企共有的文化品牌,从而密切三者的联系。通过创新性的校企合作互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能更好发挥在产学研协同育人中所扮演的角色,学生能从不同主体获得不同的素质培养锻炼。校企党建共建基地是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三者紧密联系的新平台,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高校可以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要求,企业和科研院所可以了解新时代青年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水平,高校学子可以了解国家政策的实施路径与行业发展的最新资讯。高校在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之中,不应故步自封,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主动认识外部社会的发展情况、需要与变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探索党政教育与大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结合点,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党建共建校企协同,将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紧密调动起来,发挥资源聚集优势和人才聚集优势,实现高校学子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不仅要培育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同时也要保证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党建引领,借助党建共建基地平台,将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努力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五、党建引领下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路径
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中,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工党支部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教育理念,通过多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利用自身学科优势,以教工党支部为依托,先后与区域内多家优质金融机构签订党建共建合作协议,开展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共建协同育人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制定“‘金种子’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个性化科教育人方案。以共建双方党支部为依托,结合校企双方各自优势,寻找校企合作共同“兴奋点”,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创新产学研协同新思路。金融系教工党支部制定 “金种子”计划,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向企业定向输送毕业生。同时,为向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行业认知,我们在学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专业导航、实务操作、职业道德等实践类课程,并在部分理论课程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例如保险学课程中,保险实务、保险监管等内容,由传统课堂教学转向课外实践教学;利用金融论坛、人文讲坛等平台,邀请业界高管和精英走入课堂,开设校外职业发展导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学生共同面对就业疑问。设置专项奖学金,奖励在实习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学子,并对学生实习实践成果进行校企双向认证评价。上述举措,在开拓学生职业视野的同时,更加强了校企合作,为党建共建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以“双师协同”为抓手,落实产学研协同育人职能职责。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承担者,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领路人。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党和政府提升高校教师队伍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具有完善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能力,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武装理论的教师人才。在探索校企协作的新模式中,要秉承思政课堂理念。一方面,建立健全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协同育人管理规范,明确职责范围、指导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在支部内容组建课程团队,选择专业特色鲜明、与实务操作贴合度高的专业课程,建立校内导师课堂理论讲授、校外导师实操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双师型”课堂,利用专题讲座、实习指导、实操技能传授等形式,落实理论指导实践、校内结合校外的协同育人职能。另外,为进一步夯实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推行了校内外、课内外双向课程思政建设。其中,由校内理论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由校外实践教学开展职业伦理道德教育。
(三)以“校企协同共建”为基础,建设协同育人新平台。金融系教工党支部在校企协同共建项目前期,系统梳理了国内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内容、特色,着重分析适用于能与党建活动结合的具体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借助金融系教工党支部的党建共建合作基地建设活动,在金融投资、保险、证券3个方向,甄选了6~10个党建共建合作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在上述3个方向上,聘请10~30名高素质业界专家作为校外导师,与党支部现有专业校内导师一起组建协同育人队伍。通过“校企共建”这个载体,校企双方共享资源、分享党建经验,规范党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党建教育与实践教育形成合力,帮助学生走出校园,接触企业,拓宽视野,帮助他们尽早形成对行业的正确认知,同时锻炼职业能力。同时,与企业展开如“共上一堂党课”“共唱一首红歌”“党支部红色专题教育参观”等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激发党支部活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六、结语
高校在党建引领下进行产学研协同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依托教工党支部党建活动,以“四个建设”为目标,实现高校党建和实践育人共同发力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制定党支部党建共建合作对象甄选标准,建立共建基地与实习实训基地,为协同育人模式提供框架建设;第二,制订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协同方式、职责职能。依托党支部,组建双师导师队伍,建立“双师型”课堂,为协同育人提供师资队伍建设;第三,开展专业特色校园活动建设,扩大党建共建协同育人影响力,通过实施全面、高效、有序的人才综合培养计划,立足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个领域,把实践育人与党建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把高校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和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最终使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更加贴合实际,服务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