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兰肯斯坦》演出对比研究

2022-11-01◎罗

今古文创 2022年27期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弗兰肯芭蕾舞剧

◎罗 霄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 200040)

戏剧作为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在针对其自身观演关系等方面特点的发展以外,音乐、美术等的不断创新也在推动着戏剧艺术的革新,这其中最为特别且出现时间最晚的科学技术更是对其近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力。戏剧家们在科技的加持下从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着自己的探索,例如舞台机械设施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机械精巧程度的不断提升,又或是朝向相反指导思想影响下的对舞台设施的不断减少,甚至达到空无一物的空间。

科技带给戏剧的改变不仅在于舞台设施,还在于科技与人的关系的人文思考。本文将从《弗兰肯斯坦》小说文本分析入手,由文本到演出对比其话剧与芭蕾舞剧两种形式的异同,及其在现代语境下的现实意义。

一、文本对比分析

《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写作于1818年的科幻长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话剧、芭蕾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作为科幻小说的鼻祖,《弗兰肯斯坦》已在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与人文思考这三个方面都完美地奠定了科幻小说的基本特征。其文本中蕴含着的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预见性,也包含了通过故事呈现的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对人类自身存在的再定义等多方面的新思考。本节从简介《弗兰肯斯坦》剧作内容入手,通过故事文本和不同类型中的剧情取舍,分析其在话剧与芭蕾舞剧两种艺术类型呈现中的侧重和特点。

(一)小说文本概述

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译为《科学怪人》等)主要讲述的是主角弗兰肯斯坦是一个热衷于生命方面的生物学家,他通过搜集不同的尸体,将他们尝试拼凑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人”。经过不断地实验,他真的通过这个方法创造出了一个生物。但当这个生物睁开眼睛、可以活动的时候,弗兰肯斯坦却因为其丑陋和怪异认为他是个怪物而立马逃跑了。

第二天,弗兰肯斯坦在好友陪伴下重返实验室,却发现怪物逃走了。无奈之下弗兰肯斯坦回到家,发现年幼的弟弟遇害,无辜的女仆却被指控为凶手,悲痛的弗兰肯斯坦在暴雨交加的夜晚上山,没想到在闪电中看到了怪物。他知道了弟弟是被怪物杀死的,但却无法说出真相,只能眼睁睁看着女仆被怀疑后遭到无情地处决。当他再次与怪物相遇,怪物请求他听听他的经历。

怪物“出生”后被弗兰肯斯坦遗弃,不得已只能栖身森林,壮胆进入村庄却被村民驱赶,他只好躲在德拉西家屋外的棚子里,从墙缝里看这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地他学会了人类的语言、人类的情感,他偷偷地帮助这家人,想要获得人类的认同,他甚至在日内瓦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女孩,但依然没有人愿意接纳他,他回来是希望弗兰肯斯坦能帮他再造一个一样的女性,他保证远走高飞,再不干涉弗兰肯斯坦的生活。弗兰肯斯坦勉强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在实验的最后关头放弃了,因为他害怕一男一女的怪物会繁衍出更多可怕的怪物。这样的举动无疑引来了怪物的报复,怪物先是掐死了弗兰肯斯坦的朋友,又在新婚夜里杀死了他的新娘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一路追踪怪物到了北极,奄奄一息直到被沃尔顿发现,在警告了沃尔顿之后弗兰肯斯坦就死去了,而沃尔顿听完了这个故事掉转了航向,怪物则自焚而死。

(二)话剧、芭蕾舞剧文本对比

话剧《弗兰肯斯坦》呈现的故事线则稍有不同,就时间线而言,话剧的时间线是向前线性发展的,也就是平铺直叙的叙述方式。以怪物即将诞生开始,从场面效果的冲击与神秘性上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当然这也对演员的表现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观众则由于弗兰肯斯坦对怪物的遗弃、怪物逃走等等一系列事件里主要呈现的是怪物的具有悲剧性的人物塑造,即使观众明知怪物杀了人但依旧逐渐偏向了怪物这一方,这是视角的选择性呈现造成的观众意识的扭转,观众同情这个科技之下被动产生的怪物,并认为即使这个怪物做了错事,也只是让怪物变得更加可悲,转而去认为造成这一切局面的弗兰肯斯坦才是应当承担后果,值得人反思、警醒自己不要去成为的人,即使他才是失去了亲人的人。

最终结局由于隐去了沃尔顿这个人物所以与原小说稍有不同,呈现为弗兰肯斯坦追逐怪物到了北极,直到舞台表演结束时也依旧冒着风雪追逐着,成为了一个相对小说而言较为开放式的结局,人们不知道怪物是否会被弗兰肯斯坦杀死,又或者弗兰肯斯坦被怪物杀死,他们在结局时朝着天幕打开的灯光行进的步伐是没有停歇的,这样的状况会持续多久,话剧在这一部分做了模糊的处理。

芭蕾舞剧时间线上的选择和话剧一样,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式。但将剧场呈现的戏剧时间推向更早,从弗兰肯斯坦的小时候开始叙述,观众随着弗兰肯斯坦一同成长,自然从心理上更偏爱情节里失去母亲的小弗兰肯斯坦,而失去亲人的他对于生命科学的痴迷也得到了更加合理的解释,从弗兰肯斯坦的人物塑造角度来说更加丰满。情节上隐去了怪物要求弗兰肯斯坦给他造女伴的情节,芭蕾舞剧中的怪物更像是一个低智能但高功能的破坏狂,结局上也有相对于小说和话剧两版而言完全不同的呈现,弗兰肯斯坦在看到自己的未婚妻伊丽莎白被怪物杀死之后选择了饮弹自尽,怪物奔向台后剧终;这样的处理使得原本就更加偏爱弗兰肯斯坦的观众更加心碎,侧重于掌握了科技的人的脆弱,虽然这样的悲剧也是由同一个人产生。

仅从文本上看,《弗兰肯斯坦》原著小说作为两个剧目的基础,其人物塑造与情节描写是最为完备的,立场也较为中立。话剧则将观众与怪物的成长放在一起,重点放在作为科技产物的怪物的人物悲剧性以及弗兰肯斯坦和怪物之间的争斗上。芭蕾舞剧在情节上对于小说的删减较少,更倾向于从弗兰肯斯坦作为人的角度去阐述,扩大了人的悲剧性而引发观众对于科技给人带来的影响方面的思考。三个类型侧重不同,呈现的情节也大相径庭,但都是出于其主题立意的选择而进行的有效删改。

二、话剧与芭蕾舞剧表现对比

本章从话剧和芭蕾舞剧的主题、风格样式、音乐、舞美、灯光、造型、人物这七个方面来对比二者不同,通过对比不同来探讨,同一题材下不同的戏剧类型创作及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一)主题、风格样式

由于话剧和芭蕾舞剧都脱胎于同一本小说,所以二者题材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因为选择的侧重不同,选择放大和隐去的情节、人物不同,也可以说是由于需要呈现给观众的主题不同,所以有了诸多取舍。

话剧的主题是约束,是人类在掌控新的生命科技后如何对自我以及产生物的有效约束,作为新生命的怪物不应当也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他想要加入到现存社会之中就必须遵守现存的社会规则,而这一套规则他无法自然习得,所以在这样的隔阂之中产生了弗兰肯斯坦和怪物之间不断的冲突。出于对这种冲突的加强考虑,情节上直接舍去了弗兰肯斯坦小时候的描写,同时弱化二者以外的其他人物,弗兰肯斯坦就代表着拥有了创造生命能力的人类,怪物则代表了新生命科技的产物,这样的智能生物是否会在造出之后如何融入现存社会,谁将对其负责?如何负责?话剧主题思想提出了这个问题,而随着当下科技的不断发展,拥有情感的智能机器人也将使人类再度面对这一问题。

芭蕾舞剧则着眼于情感,将弗兰肯斯坦对生命的掌控欲源于他母亲的难产死亡这一点不断放大,由于舞剧类型的特殊性,没有台词直白地表达于观众,主要在于用舞蹈动作表情达意,所以这样的传达间接体现在镶嵌了母亲画像的项链在剧中多次出现上,不断地强调弗兰肯斯坦对生命的需求、对失去的恐惧。而怪物则在被赋予了生命但又被抛弃之后开始了对弗兰肯斯坦身边生命的掠夺,这样的获得与失去的双重冲击让弗兰肯斯坦陷入强烈的自我冲突之中,最终选择了自杀。

尽管二者在主题选择与结局的呈现上并不相同,但体裁都属于悲剧,话剧的风格在其每一幕的空间处理上体现为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但从戏剧艺术的核心——表演来看,其主要风格仍然是现实主义的。芭蕾舞剧不论是舞台空间的处理,还是其以舞蹈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表演方式,总体而言都是现实主义的。二者在体裁与风格上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二)音乐、舞美、灯光、造型

芭蕾舞剧类型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版本中使用的是现场交响乐团伴奏的形式,曲调随着内容变化,对内容起到烘托的作用,弦乐为主,打击乐较少,大多用在情绪起伏较大的地方。舞美是镜框式舞台结合多媒体使用,在每一场的开头都有不同的骷髅头形象在屏幕上显示,使得屏幕在演出中作为舞台背景的一部分参与呈现。其中大部分的舞台布景都结合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做了部分表现的增减。灯光的呈现是意象的,尤其是在舞台设计总呈现上体现为表现主义的时候。造型贴近原著时代,由于类型的特殊性,演员在鞋的选择上还是专业舞鞋,但并未在观感上造成很大的障碍。

话剧的音乐选择较之芭蕾舞剧更加多元化,无配乐段落居多,也有单纯地使用打击乐营造氛围的部分,舞台上的可以发声或者是有可能发声的物件都直接使用其自身具有的声音,例如第二场曾用到的一辆火车发出的声音就是火车的声音。舞美方面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使用了一个体积几乎与舞台同等大小的巨型转台,在剧目演出中使用频率极高,多用于场景转换。台左搭了一部分实景,其他的地方都是白色纸贴住的高大墙壁,可以说基本是空的空间,是一个极简的舞台,其二是使用了日本歌舞伎舞台上的独特舞美——花路,也就是一个穿过观众区的、连接舞台的一条窄道。总之话剧的舞美是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的结合,主要风格是极简的、充满想象的。灯光和造型与芭蕾舞剧没有很大的差别。

二者在这四方面中最为不同的就是舞美,芭蕾舞剧的舞美总的来说更加真实,有助于观众在肢体语言为主的表现形式下理解舞蹈内容,但从二者最终呈现给观众的观感而言却并未因为舞美的不同令观众产生对剧场演出内容的理解障碍,可见舞美选择不拘是什么形式,只要适于内容传达并服务于表演风格就都是可取的。

(三)人物

戏剧舞台上的情节事件多是通过人物的舞台行动揭示,所以从人物的处理分析演出也是十分必要的。芭蕾舞剧和话剧在角色选择上都隐去了沃尔顿这个人物,笔者认为这并未影响二者的故事传达,反而使得舞台演出在情节上变得更加紧凑的同时,通过人物删减达到对主角角色力度的加强。芭蕾舞剧虽然描述的内容相对较多,但也由于体量较大,对剧中各个人物的角色立体塑造而言反而不甚完整。话剧将人物塑造上的重点放在怪物与弗兰肯斯坦二者身上,对其他人物做了弱化的处理,例如芭蕾舞剧中缺少的弗兰肯斯坦的转变:由逃避怪物转为接近怪物为其造女伴并反悔,最终承担起责任追逐怪物并将这一人物行动延续至舞台结局,这一系列两者直接对抗的情节使得话剧中的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芭蕾舞剧在人物方面与话剧不同的是强调了弗兰肯斯坦的母亲这个人物,在小说和话剧中这个人物都没有那么重要,话剧里甚至并未交代他母亲难产死亡这一事件。芭蕾舞剧中则强调弗兰肯斯坦对于战胜死亡的欲望、希望获得赋予新生命的能力之强大是由于其母亲的死亡这一“因”产生的。舞剧的弗兰肯斯坦形象更重情,这一情不仅是他与母亲的情,也包括亲情的其他方面,例如舞剧中也编排了一段他和他弟弟的舞蹈,揭示二人关系的亲密,再例如在目睹未婚妻死亡后,弗兰肯斯坦直接选择了自杀,这些情节无一不在表现弗兰肯斯坦的重“情”,也从这样的加强达到弗兰肯斯坦这一人物在创造能力上的强大,和个人情感脆弱的人物双重性,为其悲剧性增加筹码。

三、《弗兰肯斯坦》的意义

一部作品的分析离不开对其意义的凝练和思考,好的作品不仅具有反映现实的“镜子”功用,也有指导人生未来的指向标作用。作为一部写于19世纪初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开创了科幻小说的新时代。从主题思想与现实意义来分析这样一部划时代并聚焦了科技与思考的作品是十分有必要的。

《弗兰肯斯坦》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和倾向性,但不论是作为“自然人”的弗兰肯斯坦还是作为“人造人”的怪物,二者的冲突都代表了人与科技力量、人与规则的对抗。从当时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作品不单单是在探讨人与科技发展这一冲突的经典主题,更提出了对于规则建立的忧虑,该如何对人造人等科技产物进行有效地管理与规则约束,时至今日依旧是一个不断引发讨论的话题。

将主题放置在当下来看,人造人的科技力量在今天也可视为一种对现代化的另类表达,在无法抗拒的全球化趋势背景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似乎也开始逐渐“膨胀”,人们能做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参看这部写于十九世纪的小说,再结合目前的生物克隆技术等科学技术,也许小说里的担忧离人们并不远,当科技的使用者变得自大狂妄,也定然逃脱不了被反噬的结局,面对现代化浪潮,该如何做到利用其动能而不被其卷走,依然是需要直面并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弗兰肯斯坦》(2011),英国国家剧院,丹尼·波尔执导。

②《弗兰肯斯坦》(2016),英国皇家歌剧院。

猜你喜欢

弗兰肯斯坦弗兰肯芭蕾舞剧
第25章 终极嘱托
Chapter 25 The final wish 第25章 终极嘱托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游历上弗兰肯,美食、美酒、美景和佳音
《弗兰肯斯坦》中的母亲身份研究
《弗兰肯斯坦》在21世纪的戏剧改编
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