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梗”的创造模式与影响传播因子

2022-11-01王梦菲

今古文创 2022年27期
关键词:凡尔赛新语流行语

◎王梦菲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0)

一、“梗”

2020年9月22日,一个名为“抽象带篮子”的网红在网络平台上上传了一条短视频,他在视频中佯装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并配文“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这个视频一经上传就获得了许多人的关注,点击率和收看率一路飙升,其配文中的“打工人”一词也成了当下最火的流行语。不论是正工作的青年人还是将要或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也不论是社会阶层较低的真正打工人还是已经登上人生巅峰的总裁和CEO,大家在社会交际中自谦与自嘲时总会戏称自己为“打工人”。有关“打工人”的语录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等有趣的句子。这里的“打工人”就是人们所谓语言中的一个梗。

“梗”是网络用语,是对所有流行语和大热语言现象的统称,通俗地讲,一个“梗”就是一个笑点。但其实“梗”字是对“哏”字的误用,“哏”字是用来形容好笑的人或事,而台湾人对于“哏”和“梗”并没有很清楚地区分,误用“梗”字来表达“哏”字的含义,为“梗”添加了“笑点”这一义项,随后以讹传讹,传至内陆,大家就默认“梗”即“哏”之意了。

语言中一个梗的创造与流行是有其独特色彩的,但是人们以一些当下正流行的梗为例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热“梗”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其实是具有一些共性,是可以进行综合分析的。因此本文以语言中一些大热的梗为例,具体分析它们在产生与传播过程中的共同特征。

二、梗的创造模式

当下活在人们口中与笔下的梗可能是早就存在于人类语言生活中的陈旧语言现象,它会随着时代与使用对象的变迁而几经沉浮起落,这种梗的产生方式可被称作是“旧语翻新”;而也有一些梗是当代人新创造出来用来表现新兴事物,具有当下时代的新特点,这种创造梗的方式可被称作“新语新用”。

(一)旧语翻新

“旧语翻新”即指在人们语言生活中早已有之的名词和语句在新时代被人重新发掘了其本身隐含的意义或者再次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其能代表当下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和现象。

但“旧语翻新”是有一定要求的,即当下出现的事物或社会现象与原有的词语或语句表示的东西在某方面是相似的或有联系的,并且这种相似度和联系可以有让人进一步发挥创作的空间。比如“凡尔赛文学”这个梗,就是人们借用法国凡尔赛的名称,进行新的语义创造产生的。凡尔赛是法国的一座艺术之城,其境内的凡尔赛宫更是法兰西艺术的明珠,全国主要的贵族们都集中在这座宫殿里居住。这些贵族们每天奢靡度日,炫耀自己就是他们的家常便饭。所以后人经常用“凡尔赛”表示奢华无味、纸醉金迷的人与行为。现在的“凡尔赛文学”这个梗,就沿用了这种讽刺的意味,并为其所表示的意义创造了明贬暗褒、先抑后扬的新话语模式,形成了“以低调方式进行炫耀”的新时代意义。这样死板的原意就与鲜活有趣的新创造意相结合,正经与诙谐相作用,由此使这个湮没在时间尘埃里的旧语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再次成为一个大家喜闻乐道的梗。但要注意在旧语翻新的过程中,一般来说其原本表示的含义或多或少都会减小或隐去,而主要突出现在代表事物的新概念。像“凡尔赛文学”原本表示的人们高调炫耀的意思就被新创造的低调反向炫耀意义所代替了。

“后浪”“内卷”等现在正流行的梗都属于这种“旧语翻新”的创造模式。“后浪”这个梗其实是源于宋朝刘斧的诗作《青锁高议》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一句,该句用“后浪”比喻新出现的相较于前期事物有一定积淀的人或事物。而现在的“后浪”也是被用来形容有思想、有作为,能够创造价值的新一代青年,只是不再表现事物了。“内卷”原意指外界社会环境停滞不前时,特定社会群体中发生的竞争现象,而现在的“内卷”一词在继续表示原意的基础上,又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主要用来指在群体内部非理性的或者“被自愿”的不当竞争。其新增的“被迫、恶性”意味占据该词意义的主要部分。

旧语新用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不另创新词而借用早已有之的旧词来表示新事物和新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需要识记的词汇量,并且用人们熟悉的词汇来表达不同的新含义,这更加能吸引大家的目光,而这些没有陌生感的词也更利于在社会人群中的流行与传播。

(二)新语新用

“新语新用”指现在正流行而无法在人们以前的语言生活中找到出处和来源的新梗,它的意义和用法都是人们为了能充分表达当下社会新现象和新事物创造出来的。“新语新用”不像“旧语翻新”从一些诗词或专业名词中得到启发或直接借用,而是突然的灵感激发,有的是由谐音得来,有的是因某人的一时口误后得到广泛传播而定型下来,也有的是将原有的语言材料拼凑并赋予新意得来。总之“新语新用”是新时代词汇创造的一种普遍模式。

1.谐音梗

“耗子尾汁”刚出现在网络上时,好多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理解是什么意思。这其实是成语“好自为之”的谐音流行语,意思也与“好自为之”相同,即指让人做事不要太过分,自己看着办。这个梗其实是出自于自称“混元形意太极掌门人”马保国的一段视频,他在视频中被与自己较量的两位年轻人打伤,然后嘴硬地说他们年轻人不讲武德,让他们好自为之,但是因为口音的问题,他把“好自为之”说成了“耗子尾汁”。因此“耗子尾汁”这个词就随着该视频的爆火而流行于网络,成了当下十分火热的谐音梗。

2.讹读产生

“集美”这个梗是“姐妹”的意思,它是由网红“迷人的郭老师”在一次直播中说“姐妹”口误得来。该网红在直播时说话故意搞怪,口误之后并未改过,还一直将其挂在嘴边,这个因口误得来的新词“集美”也就流行于网络,成了大家社交中故作滑稽的新梗。而这个词在流行的过程中又被人们联想赋予了许多新的含义,“集美”可以引申为集中美丽,集中发财的意思,所以它现在已经不只是滑稽的语词,还成了一些颜值高但又有些小做作的女孩们之间的称谓。

3.旧料新组

“打工人”也是由“新语新用”模式创造出来的新梗。以前,人们自我介绍大多会说自己是打工的人,很少将“打工”与“人”直接结合组成新名词使用,而现在新出现的“打工人”一词在包含了原有“为别人工作”的意思上,还增添了诙谐调侃的感情色彩,用法也与短语“打工的人”有所不同。短语“打工的人”具有描述性,主要是向他人介绍和说明人物的身份,而词“打工人”则在描述人物身份的基础上,更倾向于用作自嘲和调侃他人时的称呼,带有了鲜明的口语色彩。“尾款人”也是同理,“尾款”和“人”都是人们生活中原有的语言材料,但它们合在一起组成的“尾款人”却是当下语言生活中的一次新创造。“尾款人”是指那些在购物促销节预售时支付了定金,之后努力还清尾款的人。如果说“打工人”还是人们对自己努力工作而苦中作乐的调侃,“尾款人”则是对自己心酸“还债”的无奈哀号。

“新语新用”这种创造梗的模式,虽然并不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但是却满足了新时代人们求新求异,追求不同的普遍心理。创造使用一个他人不知的新词新梗,这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还可以让自己成为首创梗的鼻祖,这无疑是新时代青年最喜闻乐道的事情。

三、梗的流行与传播

语言社会中新出现的梗(此处的“出现”是指一个梗在人类群体中获得热度,即统指以上两种产出模式创造的梗)在人类群体中的传播不是无序、乱向的,而是大概会沿着几个固定的方向来扩大自己的流行范围,这种方向的选择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接受群体的年龄因素、职业因素和所处地域因素这三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三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分开独立作用的,任何一个梗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是三种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只不过会有主导影响和辅助影响之分。

(一)接受群体年龄因素

接受群体的年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梗的传播,这表现在新出现的梗一般是由青年群体向年纪较大的人群传播。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载体和交际工具,那些被使用着的、有生命的语言是会随着人类群体即使用者的进化而演变的。一批批新成长的青年富有极大的创造力和敢想敢做的精神,是语言最大的创新者和传播者,他们视以前存在的那些语言内容为古老陈旧之物,认为其早已过时,是不符合现代潮流的。因此新生青年就会开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或以古为基,或凭空创造,由此为他们当下所处的语言社会创造出许多能引起大家兴趣、丰富语言生活的流行语。所以我们语言生活中的大多数梗都是由年纪较小的青年群体创造传播而来的。

这些由青年创造的新梗首先会在同处该年龄层面的人群中传播,因为流行语的传播需要受众人群的理解,这些同龄接受者所认知的外界事物和学到的知识具有很大相似性,他们理解和体会一个新梗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容易。而年长人群与年轻群体之间存在着不小的文化代沟,即便是那些时刻关注语言文化发展现状的学者和对新事物、新现象有极大求知欲的长者,他们在面对由青年群体主导的语言生活时,也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年轻人的思想,困惑于当下一个又一个新出现的梗,这就造成了年长一辈在接受和传播梗文化时滞后于青年群体的现象。但是年长一辈在与青年群体的日常交流中,不论是主动探知还是被动接受,由青年创造的梗总是悄无声息地流向了他们的语言生活,而后又在他们群体内部的交流互动中得到了更加全面地传播,最终成了属于全社会的流行语而不再是某个群体的私有物。

(二)接受群体职业因素

接受群体的职业划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梗的传播方向。一般来说,媒体工作者以及日常工作依赖于电子设备的职业群体,相比那些远离智能社交媒介的职业群体来说,要更容易接受和传播新出现的流行语。当下火起来的梗大多都是由这些职业群体成员来传播的,而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很少使用电子设备的职业人员,只能选择在闲暇时光里去接受由媒体人员经过二次传播流行出来的梗。因此,梗的传播与职业群体是否依赖电子设备这种因素有关。

以上文提到的“凡尔赛文学”梗为例来说明这一现象。“凡尔赛文学”这个梗由微博博主“小奶球”在网上提出来后,只是在当时积极网络冲浪的人群中掀起了一点波澜,并没有成为全社会熟知的流行语。它真正流行于各大社交媒体并成功入选“2020十大流行语”和“2020十大网络热词”是发生在著名主持人何炅对它的一次解释后。何炅在2020年主持了一档名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的律政职场观察秀节目,他在看到节目中应聘者锋芒毕露地炫耀自己的履历时,立即联想到“凡尔赛文学”一词,并引入了撒贝宁曾经的“凡尔赛”话语,直呼撒贝宁是网友公认的“凡尔赛”鼻祖。何炅在调侃撒贝宁时也对“凡尔赛文学”这个梗做了尽可能通俗易通的解释,即“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随着这档节目的播出,何炅解释的“凡尔赛文学”又一次大火于网络,得到了多家媒体的转载与说明,自此,这个梗才真正流行于大众社会,成了当下最热的梗。

由上可知,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是会比那些很少关注网络的职业人员,更容易接触到一些新出现的语言现象,他们在接受这些新兴的流行语后,会积极地通过自己的社交网络向外界传递,不论是在网络上热烈讨论还是现实生活中与其他职业人员的交流互动,那些原本不温不火的梗就这样在不同的职业群体间传播,得到了全社会人员的接受和运用,成了当下大热的流行语。

(三)接受群体的地域因素

接受群体所处的地域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梗的传播方向。通常情况下,发展程度高、更具现代化的城市人群相比发展落后、思想文化传统守旧的城市人群来说,接受和传播新梗的概率要更高一些。这是因为发展程度高的城市的文化氛围会更加轻松一些,生活在这些城市里的人群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兴事物,因此他们在面对新出现的、可能不太合常理的流行语时,大多会用新奇的眼光和包容的态度去接受它们,并且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各种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充斥在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人们接受新兴事物的媒介和机会也就更多一些。而在那些发展程度较低、偏僻闭塞的城市里,因其对外交流较少,传统文化基本上统治了人们言语生活的大半江山,这里的人们思想守旧、墨守成规,不太容易主动去接受与自己崇尚的文化大相径庭的新流行语,同时这些城市经济的不发达也使得那里的人在接受媒介上就落后于发达城市的人群。

所以,当一个全新的梗产生之后,它首先是会在那些经济发达、文化氛围自由的城市的人群里传播,在这种传播过程中这个梗的热度不断增加,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最终它具有了更加“出圈”的能力,通过各种媒介飞向了那些发展落后的城市人群的言语生活中。这种梗的传播方向其实也向人们指明了经济对于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人们在研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时,应该更加注重对于这方面的分析。

四、结语

本文聚焦人们言语生活中“梗”文化的创造与传播现象,结合具体案例探寻其背后的传播模式,研究发现:梗的创造一般遵循两种模式,一是“旧语翻新”,即从旧有的语言现象获得灵感,直接借用或者改编创新,由此创造出与过去文化紧密联系的梗;另一种模式则是“新语新用”,即通过谐音、讹读产生和旧料新组三种方式创造出全新的梗。梗的传播一般会受到接受者的年龄、职业和所在地域的因素影响,而受这些因素影响下的梗的传播方向一般是固定的。

在当下的这个时代里,流行梗的大量存在必然会丰富人们的语言系统、为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增添更多的可能。但是如何引导梗在人们言语生活中健康地产生与传播,这也是大家需要继续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凡尔赛新语流行语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加油站“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加油站的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凡尔赛C5X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学林新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贺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