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以广西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为例
2022-11-01郑雅文
◎郑雅文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9)
以5G移动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全面影响着世界发展。如何有效、科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世界关注的难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虽部署较晚,但发展迅速。以广西为例,数字广西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多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利好政策和指导文件陆续出台,为广西数字经济全力全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步入“十四五”,广西政策围绕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海洋强区等方面新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八大重点任务。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文化基因”。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趋势下也必将迎来数字化发展,探究非遗当代价值与创新策略,对于文化保护与社会和谐具有必然性与现实性。
广西宾阳县是壮汉民族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百年商埠”。经实地调研总结,以数字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为切入点,依托大罗镇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和毛笔制作工艺,结合当今时代文化传承的大背景探讨并分析具有创新力、延续力、发展性的项目策略,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大罗村的罗姓祖宗约于清朝顺治年间(约1648年)自福建迁徙至现在的大罗村居住,约于1720年(即清康熙年间),罗氏三世祖万全公于浙江省善琏镇学到了制作毛笔的技艺,回家后便传授给了自己的子孙,经过近百年的生产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笔工艺和风格,创造了自己的品牌。这延续百年的制作技艺,饱含着大罗毛笔匠人的心血,也寄托了人们对大罗毛笔及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一)文化价值
在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村,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世世代代以制作毛笔为生,所生产并形成的毛笔品牌被称为“大罗毛笔”。大罗毛笔传统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兼具“尖、圆、齐、健”笔之四德,书写流畅,广受赞誉,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文化基因。一支上好的大罗毛笔需要经过两百多道工序,全程手工,耗时一个月。在机器制造盛行的今天,大罗毛笔匠人依然体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将传统文化信息凝聚到大罗毛笔和它的制作技艺上,反映这现如今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呈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质以及手艺人的品格内涵。借助大罗毛笔传递出细腻质朴的人文乡土气息,焕发着独有的魅力,展示着文化沉淀的美学。
(二)经济价值
“传统手工艺是伴随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过程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手工艺劳动的优势在于个体主观的表现和创造发挥”。大罗毛笔作为桂、粤、黔、蜀、滇等省份唯一的毛笔生产作坊,具有产品独特性。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慢”可能也是对多元文化需求的一种补充。现如今,大罗毛笔已初步通过线上交易平台、接受视频采访等现代网络工具,使当代人实现了情绪、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网络优势平台的搭建,有助于手工艺者的沟通交流,以信息互换的快捷性、时效性,促使大罗毛笔从传统的作坊经营模式向现代网络商业模式转型。使消费者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精神享受的同时,通过对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了解进行大罗毛笔的消费,从而实现个体的审美满足,达到消费个体所需求的优化生活品质,从而认可这种带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消费形式。
(三)社会价值
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是壮族人民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自2012年,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于2014年—2015年,相继获得了“壮姑娘杯”南宁市礼物征集大赛文化家居类用品金奖以及南宁礼物征集大赛工艺艺术品类银奖。在国内以及国际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汇聚起涵养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非遗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受益者。而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纯天然性以及依靠传统手工艺的辛劳制作,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技艺体系,符合现代时尚消费中“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传承隐忧
目前,宾阳县熟练掌握毛笔传统生产工艺的手工艺人不超过10人,岁数大的已过权朝之年。在当地政府扶持创建的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目前从事毛笔生产的只有6名传统手工艺人,年生产毛笔2万多支,每个人月收入不超过2000元。虽然如此,为了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几名老工艺人在狭小的市场空间中坚守着。
(一)工业化生产冲击大罗毛笔市场
现在市面上的毛笔多出自浙江、江西一带,毛笔制作进入产业化、机械化生产,这一系列产品具有产业化特征、口碑良好,跟随数字经济的发展,迅速进入互联网浪潮。2012年,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落罗儒供曾与当地8名老艺人一道,成立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发现,由于大罗毛笔制作的基础设施落后,纯手工传统制作的大罗毛笔制笔作坊制作效率难以与机械化生产持平以及部分手工业者、商人、企业缺乏正确的创业意识,传承人年纪较大,致使大罗毛笔质量参差不齐,所成立公司也已暂停营运,这些都进一步冲击了大罗毛笔的产品市场。
(二)创新意识淡薄致使其核心价值流失
数字经济作为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如今人们大多使用签字笔等作为书写工具,毛笔的使用群体大量减少,曾经家家户户制笔的辉煌,早已不见踪影。宾阳年轻人长期远离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大环境且大罗毛笔制作工序复杂,耗时长,不少年轻人对其缺乏兴趣。致使大罗毛笔文化创意技术、制作技艺大多处于传承阶段,缺少善于经营、乐于创新的大罗毛笔专门性人才,创新意识淡薄,其核心价值正在逐渐流失。
(三)宣传方式单一化导致其知名度低
“当今数字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正是两者在更高基础上融合的体现,呈现了无限协作、无边界聚合的发展趋势特征”,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在新媒体宣传、产品营销方面经验较少,滞后于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就使得大罗毛笔以及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知名度大受影响,例如儒供毛笔已有线上淘宝专卖店。但上架品类少,产品宣传图片单一,且价格差距过大,使人没有购买欲,这就直接影响其销量,势必削弱大罗毛笔发展方面的推动力。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考核评估体系
数字经济与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融合化发展,提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必须整合政府、社会与个体资源,强化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南宁市文联、市书协提出创建“广西书法名城”和“中国书法城”的工作目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宾阳当地政府应乘势,进一步明确规章制度及相应政策,使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在保护与传承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在活动开展时要做好对参与者和消费者的基础设施配套、安全保障等工作。加强非遗保护,提高全民参与度,展现其所具有的时代感,打造更具特色的大罗毛笔品牌,从而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传承。除此之外,应创新配套管理研究组织,明确宾阳大罗毛笔技艺传承、管理与研究的责任。可根据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特点设定考核标准,加强监管,将评估信息作为考核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成果的理论依据。对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来说,这可以作为工资考核以及传承是否有效的依据,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同时,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也有利于更好地确定下一个阶段的传承与保护计划。
(二)培育创新型人才
“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特征,活态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人。由于大罗毛笔知名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大罗毛笔制作工艺的传承,本文认为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大罗毛笔的品牌IP,建立区域名片,实现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
顺应市场与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将大罗毛笔与国潮相结合,与中国元素(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等)、当地特色相融合,依托创新中国风与当代青年爱国情怀,着力打造大罗毛笔创新创意品牌IP系列,传承大罗毛笔文化。其次,充分利用艺术类院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同大罗毛笔传承人合作,对大罗毛笔进行传承与独特创新,融入手艺人故事,丰富毛笔内涵,给大罗毛笔注入灵魂。联合各大高校举办大罗毛笔创新创意大赛。大赛分为创新类和创意类:创新类旨在为大罗毛笔创新项目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大罗毛笔文化走出一条全新的可持续传承之路;创意类旨在创造出一批独具传播风格的大罗毛笔文创产品、广告与形象设计作品,通过线上报名参赛,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鼓励受众参与,激发受众灵感。并借助院校和相关政府组织对大赛进行宣传,增添创新活力,增强大罗毛笔品牌生命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并且与设计者合作进行创意IP打造或形象设计,打造全新大罗毛笔品牌(如笔帽、笔身、毛笔种类及材料、外包装等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同时展出并售卖该文创产品,增强参赛选手积极性,扩大比赛影响力。最后,依托大罗毛笔的编号特性,打造特色IP,采用私人定制、手工DIY等方式,增强其特殊性,深化IP内涵,进一步扩充大罗毛笔文化影响力。
(三)搭建云平台传播模式
借助数字经济,充分考虑设计美学、创意设计、产品营销等因素,将传统文化、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等内容进行大数据整合,通过资源、平台、服务三个层次的合理配置,实现设计资源的共享和设计开展的协同。
开启“非遗+新媒体”传播新模式。以大罗毛笔为切入点,在电商平台建设网上店铺,同时对原有店铺进行扩展,由“笔”延伸供货链增加到“墨”“纸”“砚”等书法工具,再借助较大主流平台的非遗保护和宣传措施,进行平台内大流量池的引流和店铺的宣传,利用当下最流行的“带货”趋势进行销售。其次,将大罗毛笔进行整合包装,整合更新下游产业链,做好市场营销策略,增加产品供应,对下游毛笔部件与配件进行再分工,优化下游产业链发展,对大罗毛笔各部件进行高速高质量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大罗毛笔相关用品的拍摄,实时进行商品上新,增加用具类型,拓宽大罗毛笔的销售途径,让受众了解毛笔,并进行展示大罗毛笔和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荣誉展示,增强受众可信度,增强店铺黏性。最后不定期发布网络调查问卷,向网民收集如何更好地发展大罗毛笔的意见,优化云平台发展,在促进市场交流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四)拓展线下活动
优秀的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依然存在着传承,但人们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大罗毛笔制作工艺的文化价值,打造大罗毛笔制作工艺体验馆,给予当地居民以及外来游客参考,使得人们在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的展示中感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对大罗毛笔工艺体验馆的建设,可由宾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罗毛笔传承基地向区、市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广西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培训班,聘请手艺人作为培训老师,联合中小学、高职、高校进行宣传,让孩子从小接触书法文化,接触技艺传承。邀请当地知名人士前来体验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并为大罗毛笔制作技艺拍摄纪录片,提高大罗毛笔制作技艺知名度,为传承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夯实基础。为了满足受众无法到场却仍想体验技艺的需求,受众还可以根据官方发布的联系方式与当地大罗毛笔传承人取得联系,将自身需求告知传承人,邀请传承人进行制作,制作过程可进行拍摄,在线观看制作工艺,加深文化烙印。
四、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趋势。南宁自古以来就与书法有着不解之缘,一代又一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一大批书法遗迹,毛笔的制作技艺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非遗数字化传承,是将历史长河中积累沉淀的价值理念、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嵌入到文化数字空间,从而多维地展示人的本质力量和家国情怀。利用数字经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人们“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①凌婕:《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探究——以宾阳炮龙节为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29卷第3期,第104页。
②④广西新闻网:《爱上非遗⑦:挥毫落纸,笔墨生香 探寻广西书画传统技艺》。
③陈君:《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再设计”》,《文艺研究》2012年第5期,第137页。
⑤刘积仁:《融合时代:推动社会变革的互联与创意》,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
⑥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第114页。
⑦韩美群、周小芹:《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2卷第1期,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