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岛上书店》揭示的萨特存在主义观

2022-11-01丁小丽

今古文创 2022年32期
关键词:玛雅存在主义萨特

◎丁小丽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2)

一、引言

加布瑞埃拉·泽文是美国作家,电影剧本编剧。其第八本小说《岛上书店》获取美国独立书商选书第一名。《岛上书店》主要讲述了一家书店的老板由于爱妻离世,最爱的宝贝丢失顿时陷入了意志消沉,冷漠,孤独,俨然使自己成了一座孤岛。但是一个神秘包袱的到来,使他进行了自由的选择,他选择了凭借自己神秘包袱的爱与付出慢慢走出了孤独,在陪女孩成长过程中,他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困境,最终收获了爱情与亲情,过上了不一样的人生。

萨特的第一部存在主义哲学小说《恶心》所反映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虚无的,当人们失去生活目的时,一切达到目的的事物就没有什么价值了,而人自身也像其他客体一样,毫无道理地存在着。因此可以说,《恶心》是一部分析荒诞意识的书。换言之,这部作品是萨特通过艺术形式宣扬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小说的错误主要在于把资本主义世界没落时期的特征和资本主义本身所包含的荒诞与丑恶统统当成永恒的“人类命运的特征”。而《岛上书店》则是虽然漂浮着同《恶心》一样的萨特的存在主义的理论思想,但是《岛上书店》则是把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虚无的当成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点来进行阐述。《岛上书店》作者最后通过刻画主人公的爱的付出与责任的承担来慢慢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它使萨特的存在主义的理论自为的存在找到了归途。与萨特认为的虽然世界很孤独,很虚无,但是人是具有主体超越性的这一理论摇曳呼应,更成熟地展示了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二、人生是痛苦和孤独的:自在的存在

(一)存在就是存在

存在就是存在,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存在与存在物相伴而生,他们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他们彼此共存而须臾不能分离。从物的层面上来展示存在,说明他是一种静止的存在。就如萨特所认为:“其本身是不向意识显露的” 它是一种无价值,无意义的,让人感到恶心的存在,这里的恶心是非生理意义上的。自在的存在是非创造的 它没有任何的理由,它与别的存在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永远是多余的。既然不能创造的,就是没有目的性和必然性,让人们感觉是多余的,那么就是给人们带来突发性和意想不到的事项,这种事项往往让人们置于一种无所适从,孤独无助的感觉之中。它带来的是人们所不想看到的痛苦。小说中以主人公突然面临的恩爱妻子车祸遇难的存在来揭示只因存在而存在的主人公A.J.费克里的人生陷入一种无意义,无价值,茫然和孤独的境地。而售书商阿米莉娅的到来令他感到恶心,因为他已经对书店,对自己的生活已经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了。他极度的消沉和萎靡。这种恶心是逃避现实责任的非生理性的恶心。正是很贴切地展示了萨特的自在存在的理论。

(二)存在是自在的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源起人类绝望的存在,结束给人以希望的一个曲折的探索人道主义的一种理论。首先自在的存在描述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是被世界上痛苦缠绕的存在,使人浑然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是与存在融为一体的消极的,被动的一种状态。小说中主人公A.J.费克里肉体与意识相分离,其实人只有没有生命的时候才能使肉体与意识相分离。生活如行尸走肉一样,妻子的去世对他来说是不能承担之重,陷入巨大悲伤的他仿佛与妻子的离开思想而离开了。他每天郁郁寡欢,生活陷入了非常规的状态,连需要经营的书店也无心经营。对于妻子的离世他除了束手无策,放弃自己,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他堕落地存在着,与岛上的居民没有来往和交流,俨然自己沦为了一座孤岛。

(三)存在是其所是的存在

萨特认为:自在的存在就是其所是,自在没有奥秘,他是实心的 。它无定限地是它自身,并且消融在存在中。它是既成的、不包含否定的存在。编出理所当然的借口以自欺的方式存在着。小说中,前任的图书销售代表哈维对他的影响很大,当新来的销售代表说来接替哈维时,他表现了对哈维的关心,但当新的销售代表告诉他哈维的去世时,他内心是苦楚的,但却自欺欺人的表现一副他无所谓的样子。对他而言,书店里的莫莉是个糟糕的销售员,但是他又怕培训新手费事,继续在是其所在的保持现状的存在。全盘地接受他面临的一切,不考虑任何的改变。只有每天买醉,使自己困惑的生活得到一丝的刺激。

三、人生的绝境逢生:自为的存在

(一)自为是对自己有意识的存在,是那遭遇的虚无

和自在不同,自为是:是它所不是,不是它所是的存在。自为是意识活着说人的存在模式。人是以自为这一模式存在的。我们知道,萨特用“自为” 这个词的时候,他指的即是人,意向性的意识一开始是空无的,这一空洞是被它所意识到的世界给填满,否定通过空洞虚无的意识来到这个世界。但是在与存在的遭遇重,意识是可以引入诸如缺席之类的否定的,只有对于一个意识来说,这儿才有缺席,缺乏和不存在。就是我对存在有所期望,但是发现存于与我得期望不一样,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意识得否定。于是意识就是以这种形式把否定带入世界的虚无,所以自为就被定义为一种不是它所是的存在。它不全是它自己,它和它自己之间的距离给筹划和自由地规避已经被决定的东西(即通过否定过去,向着未来,向着它所不是前进)留下了空间。就为否定自在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超越性提供了可能。自为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它总是处于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并对这世界有一定的理解,这一情景和对世界的理解也塑造和改变着它的存在。小说中的一个片段,A.J.费克里从外面回到书店,由于连他最宝贵的珍藏的书也被偷了之后,他就没有任何的牵挂和值得留恋的东西,所以他出门的时候书店的门,他是不锁的。就是因为不锁门的这一举动使被遗弃的2岁的女孩有机会被抛入他的在场。当他回到书店发现多了一个女孩子时,并且还是一个需要人来照顾的2岁的孩子时,他的意识出现了对他以前生活的存在的否定。他顿时精神一抖的感觉,突然眼里有了光明,这个被遗弃的女孩他该怎么办?他检查了女孩的所有行李,发现了一封女孩妈妈委托他照顾女孩的信。此情此景下,在此场中,他对世界的塑造和理解改变了,这个女孩需要他,他的人生有了希冀和意义。 萨特认为:“自为是一个筹划”他总是在创造着自己,做了一种虚无和一个否定的存在,自为是尚未被决定的,于是,感到有了责任和负担后,A.J.费克里开始小心翼翼地,虽然他没有经验,但是他通过网络去搜索育儿方法,他开心了用心的照顾这个从天降落在他头上的天使。

(二)自为是把否定带入世界中,是一个真实和偶然的存在

自为是一个情景化和肉身化的存在,意识通过身体和世界互动。萨特认为,人同时完全是身体也完全是意识,人的存在即是身体在客体的世界中的存在,他的始发点应该是他的“在时间存在”,而不是他的灵魂 。所以必须意识到,尽管意识似乎是第一事实,但其总是对某物的意识,因此它的存在预设了一个世界,它必须在世界中存在。所以必须要有肉身化的经验才能有意识的意向性的活动。这即是说人一定会有一个身体,但人有一个特定的身体是偶然的。世界通过身体向人显现。身体是一个工具,它是自为的行动中心。当和世界互动的时候,是身体去行动的结果。行动是自为在世间的存在方式。当小说中,A.J.费克里看到眼前的女孩子需要照顾的时候,他没有陷入焦虑,没有推脱,没有沉沦,而是积极地做他能做的,按他的方式去践行者自为的理论。就像遗弃女孩的突然出现,宛如主人公也被突然抛入另一个世界似的。他的存在没有理由,主人公的突然改变以前的沉沦和消极去积极地迎接被上帝抛过来的女孩也是一个处在当时情景中的自由的肉身化的一个意识。身处自在的我们可能是迷茫的,孤独的,虚无的存在,可是这些我们是可以改变的,主要改变的渠道就在于我们人又是有意识的,意识不是它所是:它必须是它所不是,它是面向自己的在场,意识从不真正地与自己重合,它是时间性和自由行的,所以意识总处于一个创造的过程。自为是对过去的否定和超越的存在,小说中自从主人公A.J.费克里收养了这个女孩子,由于女孩成长需要的关系,他慢慢地与岛上的居民多了往来,关系也慢慢地融洽了,收获了很多的朋友。处处感受岛的温暖,而以前的他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孤岛,是自为的无意识和实际的行动使他从虚无中走了出来。过去是存在的一种确定,A.J.费克里有一个很心酸的过去,但同时他带着这些心酸使自己深陷之中不能自拔,并与他们融为一体,使自己掉入了看不到任何光明和希望的沟壑之中。最后由于自己主动的选择,自己行动的实践,使自己进入了一个正常的人之为人的场域之内。超越了自己的过去,使人生的心态和境界发生了巨变。走上了一个有爱和能付出爱的正常的人生轨迹。自为是一个真实和偶然的存在,首先自为是行动的存在,是要亲身实践的,不是虚想的存在,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处理问题的自为的行动方式是需要不同的,对行动方式来说自为又是一个偶然的存在。就像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那样,当我们面对不同的矛盾时,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说中主人公A.J.费克里由于2岁小玛雅的加入,他的书架上就多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这对A.J.费克里来说,这是他在以往的域场里从未想到过的自为。在小说的开头时,销售代表问他讨厌什么样的作品时,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我讨厌儿童文学,特别是有写到孤儿的”。就是因为他投入的陪伴玛雅的成长,玛雅的每一个对成长有益处的需要他都看在眼里,并发挥他的主体超越性,去完善玛雅的成长需要。这对费克里来说是一个真实的和偶然的存在,真实是实际付出了行动去购书,偶然的存在是说在玛雅之前他的书店里很少经营儿童文学。经营儿童文学不是一个必然性的要求。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一个告诉你虽然你生活的周围存在着不如意,存在着虚无,孤独,落寞,但你是一个自为的人,是一个能创造是所不是的物种。倡导你虽然身处囹圄,但人之为人是可以主体的超越性的。是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做自由的选择的。小说中当A.J.费克里看到被遗弃的女孩在书店时,他完全可以选择报警把女孩子送走,确实他自己也犹豫过,他一个意识与肉体分离的一个了无牵挂的整日混混沌沌的单身汉能把小女孩照顾好吗?他也问过他自己,但是他从那一刻,他自为的否定了他所是的人,做了一个对他以前的状态的一个否定,选择了照顾女孩子的重担。

四、人生的精彩呈现:在自由的选择中承担责任

(一)人:世界从无奈到精彩

行动就是改变世界的面貌,就是为着某种目的而使用某些手段,就是造成一个工具性的,有机的复合。萨特存在主义认为,人生而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也有不选择的自由,无论进行什么样的选择,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小说中A.J.费克里看到了被遗弃在书店的无依无靠的小女孩时,女孩那么弱小,那么需要人照顾。他当时有了选择,把女孩送到福利院,他就不会为女孩的成长承担任何的责任。但是女孩的可爱引发了他的怜悯之心,他又不舍得把女孩送至与人。于是他做了一个他收养女孩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他自由的选择。在这种选择下他行动了,他俨然一个父亲般去小心翼翼地呵护。承担起了一个作为的选择需要承担的责任。把女孩健康的抚养长大承认对费克里来说这是最大的行动的动力。所以由于这个动机他创造一切使女孩健康成长的条件,他与岛上居民有了交往,与以前被拒绝的售书代表有了延续了爱情。从孤岛中走出来,从而收获了完美的人生。

(二)自由和认为性:处境

常识用来反对自由的决定性论据在于使人们想起自己的无能,远远不能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的处境,但他不能自由地逃避他的阶级、民族,和他的家庭的命运,甚至也不能确立他的权利和他的命运,也不能自由地克服他的最无意义的欲念或者习惯。但这些论据从来没有彻底地使赞成人的自由的人们感到为难。目的不一样,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感受就是不同的,费克里一个人生活的时候,他可以随便决定吃不吃饭,睡不睡觉,就是随心所欲的自由。可是萨特所认为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是根据实际情况能做出的积极决策的自由。当费克里面对被遗弃的小玛雅时,他也犹豫了一下,因为他当时的处境是一个人住,没有钱,没有经验,单靠卖书养活不了孩子。甚至他说连他自己都养不活的境地,就改变了他自由的选择抚养玛雅了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收养了玛雅。因为他不想玛雅和不能欣赏她优点的人一起生活。想到这也即是目的变了,所以他就有了自由的选择。

由此看来,每个人所遇到的事情只有通过自己才能改变,既不能因此感到痛苦,也不能反抗或者屈服于它。每个人所遇到的东西都在成长过程中的必需的,一个人总是与他所遭遇的事情是相称的。所以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难题时首先不要消沉,悲观,应该视为这是与人的生存逻辑是一致的,正确地对待它,做出的积极的回应,从而成就更完美的人生。费克里感觉,他对玛雅有种责任感,并且他开始相信,玛雅跟他在一起与跟别的人在一起相比,会同样有不错的人生机会。他要为他的自由的选择负担起绝对的责任,并全身心地把玛雅照顾好。通过收养玛雅,岛上的居民开始都很帮助他,都担心他照顾不好孩子,经常去看孩子,并给予建议,这样一来二往,他的书店也好起来了。他慢慢地走出了阴霾,性情也变好了,最后收获了爱情。

五、总结

萨特讨论的责任与法律意义上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他主要是在承担自己的生命意义上。在道义意义上的责任,而不一定是依据造成损失程度衡量应有惩罚的技术意义上的责任。萨特讲的是一个人的困境,但处于困境中,本书中通过爱使主人公走出了困境,收获了美满的人生。

猜你喜欢

玛雅存在主义萨特
失落的玛雅文明
你自己选择
探寻玛雅文化遗址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