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壮字字典》及壮语分类词研究的历史回顾

2022-11-01李振中

今古文创 2022年32期
关键词:量词方块壮族

◎蒋 雯 李振中 申 佳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0)

一、《古壮字字典》

(一)《古壮字字典》简介

《古壮字字典》是目前唯一的方块壮字字典,是一部壮语规范性字典,也是国内外第一部古壮字字典,成书于1989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主编,是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

《古壮字字典》是32开本,正文是513页,正文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拼音壮文音序索引,有56页;二是古壮字笔画检字表,有133页,全书一共50万字。

《古壮字字典》是目前收录方块壮字最全面的工具书,它所收录的方块壮字取自于方块壮字文献,而现存的方块壮字文献绝大多数是诗歌体文献,从研究方面来看,诗歌体文献反映的语言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古壮字字典》中的例句是现代壮语口语,是人们日常交际用语,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收集了流行于壮语地区的古壮字10700个,这些古壮字都是以武鸣方言为标准音的壮文声韵系统来拼写的,包括4918个正体字和5782个异体字,全书的正文是按照壮文字母的顺序排列,对古壮字先用拼音壮文注音,再用国际音标注音,最后用汉语释义,常用的壮字还有举例,壮字很丰富,同一个字有很多不同写法,释例翻译的顺序是方块壮字—壮文拼音—汉语,这部字典具有非常高的语言文字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二)《古壮字字典》成书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在国家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保障下,党和国家已经为壮族人民创造了统一的、科学的拼音壮文,正在逐步推广使用,《古壮字字典》是所有编者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系统地搜集、整理,首次对古壮字进行规范的尝试,其出版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它将有力地证明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梦寐以求有自己的文字,并且已经草创了自己的文字,只是未得到规范而已。

第二,它将有助于整理研究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丰富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第三,目前在壮族民间,古壮字仍在一定范围内流行使用。《古壮字字典》的出版,既方便民间使用,又能促进壮语方言的交流,有利于壮语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内部的交往。

(三)《古壮字字典》的不足

成书不易,编者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而成,因为是初次成书,《古壮字字典》也存在不足之处。编者张声震在《古壮字字典》序言中提及:《古壮字字典》是他们初次尝试的成果,失误和缺点在所难免,“一是搜集的条目还不够广泛;二是有的正体字的选择可能不够妥善;三是有些条目义项不够全面;四是由于壮语方言复杂,有的注解可能不够准确;五是有些例句欠精炼。”《古壮字字典》中存在的失误和不足,后来的研究者在研究论述过程中进行了修正,为之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对《古壮字字典》的研究

(一)对《古壮字字典》本体的研究

对《古壮字字典》的研究屈指可数,有:郑贻青《壮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古壮字字典〉读后》(1991)是最早论述《古壮字字典》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古壮字字典》的成书情况、内容以及方块壮字,还提及了《古壮字字典》出版的意义:对壮族聚居区各地用字的规范将会起到促进作用,还有助于今后收集整理壮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壮族珍贵的古籍和壮族悠久的历史,促进壮族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发展,增进民族内部的交往和凝聚力,同时,为了让《古壮字字典》更加完整,作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一是方块壮字还没有发展成为壮族统一的正式文字;二是广西方言地区使用方块壮字时,应该以《古壮字字典》为准,尽可能使记录下来的资料科学化、规范化,便于人们的交流;三是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多使用“借汉字”。

《古壮字字典》中方块壮字的编纂是遵循了“民族性、科学性、规范性”的原则,是到目前为止方块壮字收集最全面的工具用书。艾红娟《〈古壮字字典〉研究》(2012)一文列举了《古壮字字典》中大量的实例,论证了编撰的规范性、科学性、民族性的原则,在另一篇文章《〈古壮字字典〉微疵指瑕》(2013)从六个方面指出了《古壮字字典》存在的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一是字典检字法与正文有不对应之处;二是拼音壮文存在失误;三是标点符号存在失误之处;四是字形重复和错漏;五是声调标写存在失误之处;六是声母、韵母标写存在失误之处,也摘取《古壮字字典》中大量的实例来论证以上六个方面的失误。

《古壮字字典》是一部工具书,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也是众多研究的语料来源之一。韦恋娟的硕士论文《方块壮字与壮语常用语素关系的考察》(2014)以《古壮字字典》中的方块壮字为研究语料,指出《古壮字字典》的错误:体例不统一、排序错误、缺漏与错误、壮字字形错误、标准音与方言音的定度。《古壮字字典》的体例表现为正体字位于第一,异体字位于括号内,有拼音壮文、国际音标和汉语释义,体例不统一主要有两个错误:一是例词例句的体例不统一;二是部分字没有释义。《古壮字字典》是按照壮文拼音方案中字母表的顺序进行排列,有少数条目没有按照顺序排列。虽然《古壮字字典》存在不足,但它的学术研究价值依然很高,堪称“壮族语言文字史上的丰碑”。

(二)对《古壮字字典》的古壮字研究

古壮字也称方块壮字或土俗字,壮语发音是Sawndip[θaɯdip],是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斗争中仿效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创造并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字(《古壮字字典》序),造字部件和造字方法出于汉字,却又融入了壮族人民的文化特色和思维习惯,与汉字有比较大的差异。古壮字流行于壮族民间,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壮族人民用以表达感情,记录大大小小事件的工具,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寓言谚语、对联家谱等,很多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古壮字记录的,因而古壮字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意义,值得后人研究。周妮娜(2014)以“《古壮字字典》(2012年版)中的草木牲畜类20个义符为基本依据,围绕壮族的农耕文化、建筑文化、纺织染印文化、丧葬及宗教文化等文化现象,选取了字典中500多个古壮字为文字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古壮字的义符大部分与汉字相同,是借自于汉字,但是有些义符与汉字又有区别,具有民族特色,符合壮族文化,显示了民族智慧,保留了壮族文化特色。

《古壮字字典》收录的方块字来自壮族民间的壮字抄本,大多数是宗教韵文文献,这类文献的常用词汇和日常生活的口语词汇有不同之处。李明(2008) “以《古壮字典字》所提供的古壮字为基本的材料依据,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式,对古壮字文字系统的构成、古壮字的发生、古壮字中的自源字、古壮字中的借源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袁香琴(2011)对《古壮字字典》中关于“竹子”义和第95页的“(屯)”进行了补缺。

象形字,是最古老的字体,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属于表意文字。《古壮字字典》的文字有象形字、古壮字、壮语拼音和汉字,对古壮字的研究及收录的象形字的基本构形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胡惠(2021)以《古壮字字典》收录的象形字为研究对象,对其构形特征进行了分析描述,并指出“字典所收象形字字形与构形时依据的词义互为表里,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它采用形符、标示符构造形体,形成独体形符字、标形合成字、会形合成字等构形模式。不过与古汉字、纳西东巴文等象形文字相比,字典“象形字”的书写风格有向楷书体方向发展的趋势;字形简单,表意抽象;部分字符的构形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此外,字典“象形字”字数少,对其象形功能的识别有消极的影响,且无法反映所代表的自源型壮族象形文字的面貌”。

杜继芬(2021)在《古壮字中的壮文化》一文中以《古壮字字典》(2012年版)中与人体部位有关的古壮字为研究对象,统计了头部系列字、身体系列字、四肢系列字这三类词在《古壮字字典》中古壮字的比重,头部系列包括头、头发、脑、额、脸、眉、眼、耳、口、舌、齿、喉、胡须、鼻;身体系列字所占的比重最小,收录的也很少,主要是与背、屁股、肩、腹、颈、肝有关;四肢系列字主要有手、掌、脚、腿,其中“手”占的比重最大,并且“手”出现的语境大都与食物和农耕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分析出了人体部位反映出的壮族文化:歌圩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和自然崇拜。

三、壮语分类词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壮语量词的研究非常多,最具代表性、最全面的是蓝利国《壮语量词研究的历史回顾及类型学取向》,该文详细地总结了壮语量词的研究,梳理了七个方面研究性成果。

一是总结出了壮语量词有多个功能:可以帮助计量事物的单位和动作的单位;有分类的功能;可以表示个体数目为“一”的功能;还有诸多其他方面的功能:区别名物的形状、区别同音词、名物化的作用等。

二是指出壮语量词内部的分类差异比较大,不同的学者对量词的分类有差别,作者没有表明赞同哪种分类。

三是总结了壮语量词的语义分类,不同类别的词搭配不同的量词:植物“ko”、动物“tu”、人“pau”、青少年男性“tak”、中年以上男性“koŋ”、青少年女“ta”、中年以上女性“me”、人“boux”、动物“duz”、植物“go”、集体“congz、caz、byoz”、非生物“aen”、铁制器械“fag”、条“diuz”、块“mbaek”、只“ga”、片“gaiq”、张“mbaw”,分类大致有三种:人与动植物、人的年龄性别大小、有生无生。

四是对壮语量词的语法功能共时描写进行总结,壮语量词的特点和汉语量词有区别,文章指出韦庆稳归纳了壮语量词的三个特点:量词和副词不修饰量词,代词、名词和谓词等实词以及代词和数词等半实词可以修饰量词;单音壮语量词可以重叠,表示“每一”的语义;量词不能单独成句回答问题。

五是探讨了壮语量词的来源与演变,壮语量词的来源很丰富,文章指出最具权威是覃晓航的结论,覃晓航指出了壮语量词的来源有四个:借自名词;产生了专有量词;吸收了部分汉语的量词;量词来自词头。这四种来源并不相冲突,壮语的发展相对闭塞,在语言接触的情况下,壮语量词的主要来源是吸收汉语量词。

六是对壮语量词跨语言比较进行了总结。

七是对量词个案的研究,着重对“pou”“tu”“站”“铺”“塘”以及不定量词“gij”进行释义。

除此之外,蓝利国还指出需要关注从六个方面关注壮语分类词的考察:一是壮语分类词的初始功能和基本功能;二是分类词系统的构成及其语义组织结构;三是壮语分类词的语法表现;四是分类词的指称功能;五是分类词的语篇功能;六是流失壮语分类词的类型学特征。

从类型学的角度研究壮语分类词的研究屈指可数,最典型的是覃凤余《壮语分类词的类型学性质》,该文从类型学的角度详细探讨了壮语分类词的性质:壮语分类词本质是名-分类词,数-分类词不发达。作者通过大量的壮语量词语料分析,探讨了分类词的前缀化的三个标准:一是指称上表示非实指,分类词+名词的结构;二是分类词丧失了句法功能,如丧失了实指功能,如要实指,还需要另外再加分类词;三是语音弱化,表现为声调弱化。并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壮语存在数-分类词和名-分类词共存的语言现象;二是名分类词型是壮语分类词的类型学性质:数名组合,数分类词不是强制性的,分类词没有回指功能,不同层次分类词可以同时出现,分类词可以语法化为名词前缀,没有拷贝型结构;三是论证了分类词产生的途径:数-分类词<名-分类词<名词。

在跨语言的对比分析中,欧文婷《语言类型学框架下壮语和英语的数-分类词分析》,该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壮语与英语分类词的共性与个性,文章指出壮语中有属于表示人、动物与植物的专门量词系统,量词比较丰富,有专门表示人、动物植物的量词“pou”“tu”“ko”,英语中人、动物与植物的量词不发达,缺乏表示人、动物与植物的量词系统没有区别,都是冠词后加名词。但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指出壮语与英语表示人、动物与植物的量词之所以不丰富的原因:一是壮语的发展相对比较封闭,大多数的量词是借自汉语;二是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关注的焦点在于语法系统,不是量词系统。

《古壮字字典》不单单是一部字典,更是一部内容丰富并且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语料库,它反映了壮语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里面丰富的语言及文化知识值得学界们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地挖掘和研究。从最近十多年的研究来看,壮语的发展相比较其他语言比较缓慢,不论是从类型学的角度还是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研究,学界对壮语分类词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值得做更深入地考察。

猜你喜欢

量词方块壮族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十二生肖议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谜题方块
《Cat’s book》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壮族迎客歌
壮族山歌
量词歌
有序数方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