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符号视角下非遗文化影视化研究
——以《雄狮少年》醒狮文化为例

2022-11-01◎徐

今古文创 2022年36期
关键词:阿娟雄狮舞狮

◎徐 丹

(广州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民族精神认同感的重要基础。它将优良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意识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即见证历史,又能凝聚民众精神,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民族精神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但随时代变迁,文化生态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靠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的非遗正不断流失,传统技艺无人传承濒临消亡,成为传承道路的巨大阻力,所以加强我国非遗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广东醒狮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倡导弘扬岭南文化代表之一。醒狮承载着岭南人的乡愁、紧系岭南民心、凝聚岭南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岭南地区共有、共续、共享的特色民俗文化,醒狮兼具公共价值和地域特色,展现出丰富的岭南文化意涵。醒狮融合了武术、音乐、舞蹈为一体,蕴含着南粤人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

醒狮的传承道路中却面临不少危机,一是传承人断层困境。在农村地区,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走到了崩溃的边沿,年轻人宁可外出务工,不愿学习“没有钱途”的舞狮;二是群众基础的断层困境。年轻一代对醒狮缺乏了解,传播方式单一,脱离了社会群体。醒狮的原生文化土壤逐渐走向消逝,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2021年12月,《雄狮少年》正式上映,豆瓣评分8.3,票房口碑双丰收,被誉为“国产动漫崛起的一部优秀电影”。中央电视新闻频道高度点评《雄狮少年》,该片“表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少年强则国强”。影片聚焦了留守儿童、城乡差距、农民务工等现实主义题材,还原经典的文化符号,搭建少年阿娟的成长空间环境,并将醒狮文化元素融入少年奋斗历程中。观众紧随主人公历经生活种种困境,如被困的狮子,但当心中的“鼓点”响起,最终敢于挑战命运,创造心中的“雄狮梦”。

影视作品还原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符号,使非遗文化再现在年轻一代的视野中。非遗通过影视动漫的方式得到广泛的传播,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又与当下现实中的青少年心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引发了观众心中醒狮的触动与觉醒,使传统民俗与现代社会滋生出一种良好的契合和生存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众基础在新生代中活化,重建了文化空间。

一、影视动漫方式下醒狮文化符号的搭建

《雄狮少年》影片中呈现了大量的醒狮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表达,唤醒和构建了观众对醒狮文化的记忆,使其产生了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塔尔图—莫斯科学派认为:“符号所表现的不是事物,而是文化内涵,事物只能通过交际空间赋予它的文化底蕴才能被认识;符号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是文化。”皮尔士符号学理论认为三级存在属于“习惯”“记忆”“再现”“交流”等抽象范畴,会使具体时、空经验获得新形态。尽管在时空条件下对外部感知效果不同,但仍然会用同样的符号来表达、再现和传递。符号三分法则提出:符号可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蒋原伦(1998)认为“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象,掌握某一民族文化先需掌握该文化符号体系,识记该文化的个别符号,通过符号积累,才可以掌握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符号学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尤为重要。本文以符号学视角解读醒狮文化符号下搭建的醒狮的文化空间和深层次的文化价值。醒狮又名瑞狮,不仅寓意吉祥如意,还视为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还内含一种民族情结,赋予一种精神力量。醒狮被高度人格化,即体现了民间英雄崇拜之情,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祝福。

象征符号的符号形体与符号对象之间没有相似性或因果相承关系,其表征方式仅仅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醒狮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色彩。本文引用皮尔士符号三分法对符号理解,从象征符号方面进行展示《雄师少年》中文化符号构建。

(一)象征符号之脸谱造型

醒狮的脸谱形象参照了传统粤剧角色的开面,以刘备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将脸谱为标志,展现了人们英雄崇拜的思想情操与民族精神。狮头拟人化的脸谱被赋予人物典型性格,如仁、义、忠、信、勇等人格特征和传统道德。比如,关羽狮脸谱性格仁义忠勇,舞姿刚劲勇猛。张飞狮以黑色为主,动作粗狂好战威武;刘备狮沉着刚健,威严有力。《雄狮少年》主人公阿娟经历家庭变故、大城市务工时彷徨迷茫,到最后赛场高桩攀登,一直带着红色短须的关羽狮。这与剧中兄弟、师徒之间情谊所呼应。红色关羽狮,如同阿娟心中不熄的火种,历经生活磨砺激发出的巨大能量,完成“病猫”到“雄狮”的华身变身。阿娟心中的火种如同红面关羽狮象征着朋友间的义气和生活的勇气、胆量。

醒狮的独特之处在于狮头有角,角尖朝前微弯,增添了狮子威猛气势。在醒狮的点睛仪式上,需德高望重的长者进行点睛,每点一处配以吉祥语,所点之处福星高照,鸿运当头。醒狮表演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开业庆典、喜庆祝寿等场合。影片中师傅咸鱼强在自己的婚宴上展示了舞狮表演,增添了喜庆热闹,带来了祥瑞祝福,体现了醒狮献瑞的传统习俗。醒狮表演被寄于人格化的寓意,通过狮子的欢天喜地的形神表演表达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二)象征符号之动作符号

醒狮的表演注重在形态、动作神态上对狮子的模仿,力求“取其神,塑其形”。醒狮重点在“醒”,需要具备扎实的武术功底,通过地面或桩阵展现扑、腾、闪、飞跃、回旋等高难度的动作演绎狮子日常习性中的喜、怒、乐、醉、静、动、惊、疑八种神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充满阳刚之气。“采青”是醒狮表演的精髓,借用传统的戏曲情境,通过起、承、转、合等过程,并在锣鼓的配合下以不同的套路和步伐,塑造身手敏捷,动作干净凌厉的形象。醒狮是吉祥、英勇、正气、正能量的象征,展现出舞狮人的精气神。

高桩舞狮是挑战性极强的高空表演,惊险刺激,对胆量、技术要求颇高。“坐头钳腰”的动作,表现狮子采青前的挣扎、犹豫,如同经历生活中重重磨难,煎熬彷徨。最后纵身一跃完成采青,象征着无所畏惧。影片中借用大量的动作符号,比如少年阿娟独身外出务工也不忘在天台坚持舞狮,简易的梅花桩每晚总有狮子上高山、下水涧的动作的影子;舞狮大赛的擎天柱,提醒着舞狮人对命运的敬畏。人生总会有一座越不过的高山。阿娟历经父亲病倒、扛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仍出人意料的挑战擎天柱,面对生活挫折绽放的精神之花,用无畏无悔的精神挑战命运,迸发出让人热血沸腾,像雄狮一般的光芒,感染场内场外每一位观众。鼓声象征着生命的呐喊,影片中“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雄狮!我们永远要做一头雄狮”的经典台词走一道走进了阿娟和观众的心里。

二、《雄狮少年》影视化中的醒狮文化价值呈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精神文化价值在时间的沉淀下,成为一种集体契约和无形力量仍可鞭策着新生一代奋发图强。可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非遗仍具有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

《雄狮少年》对醒狮文化的深度挖掘,不仅解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完整的诠释文化的精神内核。醒狮的精神文化符号从趋吉避害、宣扬正气、正能量、自我认同的象征,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甚至成为增进为民族精神和凝聚力。以此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醒狮文化符号的文化价值体现,它不仅成为观赏性的民间活动,更拥有群体身份认同的力量,成为觉醒、反抗和自强的象征。同时,不仅构建了观众的集体文化记忆,同时也使观众产生了自我认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一)激发内心的自我认同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为经济提供动因。人文精神作为文化的灵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深层的驱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之一。醒狮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魂的隐喻,在个人身份认知上也是一盏指路明灯。它同样使人精神振奋,甚至能彻底改变个体的精神气质和命运。

《雄狮少年》这部影片将醒狮文化融入少年梦当中,让观众与主人公一道创造生活奇迹,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的精神价值潜移默化的“输出”,在“追梦”过程中找回了自信和自我认同。内心自卑的留守少年阿娟,通过岭南民俗舞狮对自我认知进行重塑,觉醒意识和尊严完成重建。影片中的阿娟弱小,受人欺负,在他的成长的道路,经受重重磨难。即遭遇家庭变故,内心迷失,深陷心灵孤寂。彷徨挣扎于生活的逆来顺受,又试图改变的困境的状态。醒狮为他的精神世界点燃起一盏明灯,在他心中仍坚信“只要鼓点响起,心中的梦想就不灭”,最后与队友一道凭精湛的醒狮技艺,赢得掌声和人生的高光时刻,收获了生活磨炼之后带来的幸运与力量。他和小伙伴们从“病猫”变成“雄狮”,打破世人的偏见,在醒狮中获取生命力量和自信。如同影片中呈现的最后一跃,最终是自信的回归,是心灵的呐喊,是少年的“觉醒”。

醒狮的日常训练非常艰苦,醒狮表演也充满挑战。正如此,它也是雄健、勇敢和力量的象征。它能唤醒当代人心中的“狮子”,即使遭遇生活困境,仍挣扎向前,逐渐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醒狮也成为追寻自信、自我认同的象征,也将为新生代的青年精神世界提供有力支撑。

(二)提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民族文化是民间的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老百姓创造与享用的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民族的基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成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下形成的民族的价值观念等内在的群体意识和群众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非遗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源泉,它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地区精神与文化的高度凝聚,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醒狮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不仅是岭南文化的代表,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追求,延续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血脉和民族精神。舞狮即是“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的民族自信与国人自强的文化象征。比如醒狮的脸谱造型以五虎将为型,体现了忠、义、信、仁、勇、智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醒狮具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属性。醒狮表演唤起成长记忆中的醒狮情结,它所表达和传递的礼仪道德,有利于增强地方共同体的凝聚力,形成群体的向心力和号召力。《雄狮少年》以阿娟的英雄成长为表现形式,不仅升华影片的人文价值,也实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在影片角色中看到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由此强化了观众对文化衣钵传承的认知和认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展示出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也将向世界彰显强大的民族自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动漫化发展的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特定的文化空间来实现代代相传。非遗在当代社会发展的困境,一是非遗传承人的断代;二是非遗的传统的传播方式逐渐远离群众。新潮文化的兴起,让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在年轻群体中呈现断层状态,所依托的原生土壤正不断消逝。由此,非遗回归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舞台”,成为新生代群体的精神指引尤为重要。

大批国产动漫影视作品,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深受喜爱与追捧,在市场上将会迎来大爆发阶段。它的成功崛起,一则能在非遗当中挖掘故事资源;二则内涵厚重的文化气息;三则有教育意义或精神文化价值体现。影视作品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向世人展现了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雄狮少年》影片的惊喜,在于不仅用动画自由的放大了舞狮的生动美感,更重要的是呈现了与舞狮的技艺和文化相依相傍的岭南风土民俗。影片的成功,不仅侧重还原醒狮文化场景、文化符号要素的搭建,关键在精神文化的传递上,让非遗文化所依托的原生土壤以另一种方式在年轻群体中接触传播,让上述断层现象出现转机。

非遗影视动漫化打破了传统传播过程中的时空限制。影视动漫拥有受众多、影响力广、市场响应快、动漫技术成熟等特点,在影视制作技术的还原文化符号加持下,以一种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呈现给观众眼前,让非遗重新建立起与现代生活的联系。传统民俗与现代当下寻到一个契机,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生命力,非遗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于《雄狮少年》的影视动漫通过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符号,最大限度地还原非遗传统民俗活动场景,特别是精神文化符号与当代价值观的趋向一致,让当代年轻人在传统文化中获得文化自信。少年强则国强。非遗文化影视化传播也是一种新的探索。

猜你喜欢

阿娟雄狮舞狮
舞狮献瑞
雄狮少年
计数:新春大舞狮
迷宫弯弯绕
水下舞狮
娘的变化
舞龙舞狮进校园
真是捡的
健身鞋
铁甲雄狮空降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