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灯塔去》中的空间书写

2022-11-01董海涵

今古文创 2022年36期
关键词:灯塔夫人空间

◎董海涵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6)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成长于男权压制女权、女权运动兴起的时代,因此她在作品中十分注重女性的内心剖白与独立意识的诉求,希望能以女性的意识觉醒来动摇父权与男权在社会结构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在她所创作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女性将自己对于男权的愤怒与反抗都隐蔽于独属于自己的安全空间中才抒发出来,女性的政治权力被实体化为独立空间(朱莉·罗宾·所罗门),赋予空间性别化与政治化特征。实质上,伍尔芙作品中的性别问题研究都可归结为空间研究(牛宏宇,2014:84)。

聚焦伍尔芙作品中的空间意象所进行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产生了许多成果。研究者们对作品中繁复的空间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各空间的意义表征,研究主题涉及空间地理学、性别空间、空间政治、空间叙事等多方面。由安娜·斯奈斯和迈克尔·H·惠特沃斯(2007)共同编著的《定位伍尔芙:空间与地点的政治学》(Locating Woolf:The Politics of Space and Place)便是一部关于伍尔芙空间意义研究的合集,学者们认为她的作品中极少有中立的、纯粹作为故事背景的地点场所,而多是蕴含性别主义、民族主义、权力阶级的空间意象。对《墙上的斑点》《达洛卫夫人》等作品的空间化叙事研究表明了伍尔芙致力于

在非线性时间中“追忆流逝的空间”,借助意识流的时间蒙太奇与自由联想等技巧实现人物在不同空间中的自由切换(张雯茜,2021:8),然而对伍尔芙的空间研究多集中于外部空间的探讨,对内部空间研究关注不足(张雯茜,2021:2)。《到灯塔去》被称为伍尔芙最完美的一部作品,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大多沿用了以上思路,但是鲜有将性别与空间结合起来探究(方英, 2021:77)。对此,本文在空间叙事理论的观照下,分析男女两性在多元空间中的对立关系,女性打破了原有空间的界限使两性空间达成和解。

一、空间表征法与空间理论模型

20世纪中叶以来,诸多学者都关注到人文生活中“空间性”或者“空间问题”的凸显,开始把以往给予时间和历史的青睐转移到空间上来。巴什拉(1957)从现象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各种空间原型意象进行分析,认为人类对于家屋等正面空间意象会产生安全幸福的体验,而地窖、角落等则会令人感到恐惧不安。特定的空间意象不仅会给人类带来相似的心理体验,也可以指向某一特殊的人物性格。在叙事作品中书写一个特定的空间并使之成为人物性格的具体表征这一塑造人物形象的新方法被称为“空间表征法”(龙迪勇,2014:50)。在群体的大空间中也可再创造一些凸显个别人物性格的小空间,集体空间或公共空间往往反映的是人物群像的共性特征,而内嵌的多重空间即“空间中的空间”却是对个别人物的个性化书写。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大观园是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后供宝玉及诸钗共同居住的大空间,其中又包含了独属于黛玉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宝钗居住的“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雪洞一般”的蘅芜苑、宝玉“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倏尔五色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如幽户”的怡红院等等小空间。在这部伟大的叙事作品中,读者不仅能纵览群芳之貌,也可细细品味诸钗迥然各异的特性。

“空间与人物性格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龙迪勇,2014)获得某种人格特征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值得注意的是,“空间意象”不仅仅作为表征人物性格的静止符号,更蕴藏着一种尖锐的“冲突”。这种“空间冲突”能够揭示人物性格的冲突、制度的冲突,甚至是文化的冲突。如在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作品《骨》中,三姐妹们面临着的唐人街代表的“中国性”与传统空间和美国其他空间的冲突,彰显了移民子女陷入的文化与身份伦理困境(董晓烨,2019)。

加里布尔·左伦(1984)构建了一个叙事语篇中通用的空间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叙事的空间视为一个整体,首先对空间进行了纵向划分,区分了地志空间(the topographical space)、时空体空间(the chronotopic space)和文本空间(textual space)三个层次,然后在水平维度上也区分了总体空间(total space)、空间复合体(spatial space)与空间单位(unites of space)三个层次的空间结构。左伦对于叙事空间结构的创造性划分与阐释,被评价为“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具有使用价值和理论高度的”(龙迪勇,2014:12),也为本文研究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先驱伍尔芙的代表作《到灯塔去》提供了切实可用的理论模型。

二、地志空间下性别分布的二元对立

在左伦建构的空间理论模型中,作为静态实体空间的地志空间是建立在一系列对立的空间概念上的,“包括如里外、远近、中心与边缘、村庄与城市等世界横向结构”(Zoran,1984: 316)。《到灯塔去》第一部分以拉姆齐先生一家和朋友们到海滨别墅度过暑假为故事背景,标题《窗》指别墅客厅的窗口,并以此为界为读者构建了窗内与窗外这一“对立”的空间框架。在窗内的是给詹姆斯读故事绘本的拉姆齐夫人,透过窗子时刻关注着窗外平台上踌躇的拉姆齐先生在草坪上正在作画的莉丽。窗内是表征着拉姆齐夫人“母亲”身份的家庭空间,窗外是则男性进行谈话、娱乐社交、学术思考的社会空间,身为父亲的拉姆齐先生时不时地走近客厅窗前带着对儿子的失望和对妻子的嘲弄,打破了家庭空间内母子相依的喜悦和谐氛围。海滨别墅这一集体空间内性别的空间分布也是泾渭分明:拉姆齐夫人进入育儿室哄孩子们入睡,麦克奈布太太和贝茨太太清理育儿室的卫生,育儿室是男性极少涉足的空间,而男性在育儿室的缺席并非善意的空间让渡,而是以生儿育女作为女性的义务来将女性束缚在家庭空间内(方英,2021:79)。小说中拉姆齐先生主张让男子在外拼搏工作,让妇女们在屋里管理家务照顾孩子,通过这一里一外的设置便形成了空间的性别化对立,男性通过在社会空间内获得生产资料从而保证了在家庭空间中父权主导的地位。

除了窗内与窗外的二分框架,小说中还包含着中心与边缘的空间关系。拉姆齐先生需要确信他处于生活的中心,不仅局限于别墅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如此,为了维护在空间中的绝对核心地位,他示弱从妻子那里获得安慰的话语、抓住妻子对他学识的崇拜、命令孩子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却丝毫不顾妻子的疲惫与孩子的反感。当他与妻子同处于卧室这个亲密空间时各自阅读时,他会将妻子的低声吟诵视为对自己思考的打扰并为此不快,使得夫人只得迁就他。此刻,男性的支配与中心地位充斥着整个卧室,女性的消遣活动被边缘化,被孩子们戏称为“暴君”的父亲专制地保持家庭空间井然有序。此外,画家莉丽与他共存于窗外这一地志空间,拉姆齐先生手舞足蹈、大声吟诵,莉丽却只能站在草坪边缘时刻警惕唯恐别人瞧她的画,所以她并未将这儿当成她的安全空间。莉丽虽不像被家庭空间所限的拉姆齐夫人,但拉姆齐先生几乎撞翻画架的举动更压缩了女性的生产创作空间,即女性社会空间。

就小说第一部分而言,性别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对立特征。当所处空间分离时,男性占据宽广无限的社会空间并通过掌握经济命脉保证自己在有限的家庭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制定家庭秩序,约束女性的思想与行为;当他们同处于社会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时,男性位于空间中心进行开拓性活动,女性处于空间边缘受到男性的控制与打压。

三、时空体空间下女性精神的永恒守护

时空体空间是由叙事行为和运动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共时和历时两种关系之分。共时性时空体指的是在任意叙事点,即运动或静止的客体在文本中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空间关系(Zoran,1984: 318),历时性时空体指的是在特定的叙述文本中空间具有沿着某种方向或者轨迹发展的潜势,这种发展潜势实际上是作者意志、情节阻碍、人物目的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Zoran,1984: 318-319)。在《到灯塔去》中,海滨别墅与海中灯塔遥遥相望,二者以拉姆齐家庭为纽带建立起空间联系。

共时性时空体空间体现在别墅与灯塔构成的相对静止关系上,这种空间关系暗示着女性内在精神的守护性。在别墅这个家庭空间内的拉姆齐家族以及随同亲友性格迥异,“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他们的人生各有缺陷,生活在一片混沌虚无的氛围之中;而拉姆齐夫人却总是运用她的温柔善良和社交艺术为大家排忧解难,暂时地创造出一个稳定友好的心灵庇护之所。她持家有道、给丈夫安慰和鼓励,倾听塔斯莱先生的过去、给予他同情和体谅,煞费苦心地促进莉丽和塔斯莱的友谊……杂乱无章的生活,充满分歧、争端的人际关系,在拉姆齐夫人的调和下变得和谐融洽。在小说中,灯塔是拉姆齐夫人女性光辉的写照:詹姆斯凝眸注视母亲的目光,“一道长长的、稳定的光柱在烟光莹凝之中直射过来,那是灯塔的光芒”;“这稳定的、长长的光柱”与她化为一体,她会把心底对孩子们的希望“升腾到那光柱之上”……

从历时性时空体层面分析,别墅的残破见证了流逝的光阴,远方伫立的灯塔仍照耀着大海,象征着永恒不变的女性精神。拉姆齐家族故地重游时发现曾经热闹辉煌的别墅受不住岁月侵蚀已是斑驳零落,暗示着家庭空间的分崩离析:十年间物是人非,拉姆齐夫人去世,普鲁难产而死,安德鲁死于战争,卡迈克尔先生成了著名诗人,莉丽和班克斯也未结婚,莉丽的画作也没有完成……一切都未按拉姆齐夫人的期望发展,她所有的努力似乎都付之东流,就像“转瞬之间就会消失的彩虹”。事实上并非如此,拉姆齐先生此行决定带着詹姆斯和凯姆两个孩子前往灯塔是为了悼念亡妻,莉丽身处人去楼空的别墅脑海中时刻回忆起拉姆齐夫人的身影。对于拉姆齐先生和孩子来说,到灯塔去的航程与其说是朝圣之旅,不如说是家庭空间与伦理身份的重构之旅。对于这场由父亲领导的灯塔之行,詹姆斯和凯姆反映淡漠勉强,心中仍是对母亲的追忆;在父子同舟构建起的临时家庭空间中,缺席的母亲却被孩子们视为中心,而父亲站在对立面(陈研,2020:524)。然而随着行船向终点的靠近,拉姆齐先生称赞了詹姆斯掌舵的出色表现,詹姆斯得到父亲的肯定也心满意足,两人对彼此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此刻的拉姆齐先生,不再是令孩子们“宁死不屈”也要“抵抗的暴君”,而是“您不论向我们要什么,我们都愿意把它给您”的家长,他仿佛融合了父亲与母亲双重身份真正树立起家长的权威,填补了夫人的空白,构筑起和谐融洽的家庭空间(男性不再是家庭空间中缺席的角色)。在登岸之际,詹姆斯终于看到了从前隔海相望的灯塔不过是荒凉的孤塔,但“它证实了自己性格某种模糊的感觉,他想起了家里的花园”。灯塔一直以来都是母亲内心精神的象征物,花园也是拉姆齐夫人精心打理的自然空间;在这次航行中,詹姆斯完成了性别化的社会过程,父亲与母亲的象征物在他的意识中交替出现、难以分割。

与拉姆齐父子灯塔之旅并行交错的另一条暗线是莉丽尝试完成当初以拉姆齐夫人、詹姆斯母子图为背景的油画。目送拉姆齐父子踏上航行,莉丽拿起了画笔;当她的笔尖蘸上颜料,件件往事也在记忆中浮现:岁月无情,一直守护着家宅众人的拉姆齐夫人也会湮灭。莉丽困顿于生死之间、想通过画作来对抗虚无却灵感干涸求而不得,大声地呼喊着“拉姆齐夫人” !拉姆齐夫人似乎就这样跨越生死与时间,来到别墅窗前的石阶上,“把这个瞬间铸就成了某种永恒的东西”,给予莉丽人生的启示与创作的灵感。莉丽成功完成了油画,在艺术领域也铸就了某个永恒的瞬间,再也无惧他人在耳际说“女人可不会绘画,女人也不会写作”。莉丽在拉姆齐夫人内在精神的引领之下,在社会空间中无畏地进行创作,领会生死无常、艺术与精神长存的人生真谛。

在时空体空间下,别墅与灯塔构成的空间关系凸显了女性精神光芒的守护性与永恒性。别墅中的拉姆齐夫人犹如灯塔温和的光抚慰着众人干涸、痛苦的心灵;十年后虽然拉姆齐夫人去世,但她仍留存于众人的记忆之中。无论是共时还是历时分析,她的精神之光终未泯灭,甚至超越了时间与死亡。

四、文本空间下性别特征的多维展现

左伦提出的文本空间并非是指叙事文本自身这一语言媒介或材料,而是文本所表现的一种重构的空间结构。文本空间的构建受到语言的选择、文本的线性时序和视角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Zoran,1984: 319-320)。

首先,由于语言无法完全表述某一空间的所有信息,所以叙述时对于信息应有详略之分。在伍尔芙的笔下,当人物的思绪意识穿越时空时,往往他所处的仍是当前现实。就语言选择来说,《到灯塔去》偏重对人物曲折微妙的心理状态进行淋漓尽致地刻画,而对客观事件的发展进行略写,主张以心理变化带动情节的发展。作者对拉姆齐太太众人的印象、莉丽的思绪变化都详细地进行描述,而对别墅的环境、拉姆齐先生的工作、孩子们外出的场景、十年间的经历等都是一笔带过。这样的详略安排凸显了拉姆齐太太敏感细腻的内心和莉丽在生活的混乱虚无中对于真实的追寻。

其次,语言及其传达信息在叙述过程中的先后次序也会影响空间运动与变化的方向和轨迹(龙迪勇,2014)。尽管小说中每一部分都主要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意识流手法,在客观事件的记叙中穿插了大篇幅的心理活动,但每部分之间仍是遵循故事的线性逻辑来衔接。故事以“明天是否能去参观灯塔”的话题拉开序幕,将温柔安慰的母亲、严酷求实的父亲、反感父亲的儿子、自卑孤僻的塔斯莱、独立却缺乏自信的莉丽等人形象依次展现,别墅构建的家庭空间之中暗含冲突、矛盾隐现,性别分工也十分明显。随着时间的流逝,十年后重游故地时已是物是人非,拉姆齐先生与孩子们在灯塔之行完成了家庭空间与伦理身份 的重塑,莉丽也放下了对他人的偏见,领悟了人生真谛,灵感迸发完成了画作。纵览全篇,每个人物最后都如愿以偿实现了目标,达到两性和谐。

最后,左伦认为,此在和彼在《到灯塔去》舍弃了“全知视角”的叙述而选择从人物主观视角出发,即作者隐退故事背后,让人物自己将所思所感直接表达出来,读者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意识流淌。如小说第一部分中,客厅的窗成为沟通内外的媒介,窗内与窗外的人互相观察着。通过人物叙事视角的转换,拉姆齐夫人温柔感性的女性特征和拉姆齐先生漠然理性的男性特征跃然纸上。此外,小说第二部分的客观时间跨度有十年之久,但作者通过视角转换使读者产生了不过转瞬便物是人非的感觉,侧面衬托了拉姆齐夫人内在品质让众人铭记至深。

五、结语

本文以空间叙事视角重新审视伍尔芙意识流作品《到灯塔去》,运用左伦的空间叙事学理论模型分析作品中两性关系,发现作品中不对等的性别化空间分布彰显了在男权主义社会、父权制家庭中女性都处于被支配、被边缘化的地位,其生存空间受到男性的挤压。但女性打破原有的空间界限,不仅向男性开放家庭空间,而且在社会空间中也进行开拓,以女性精神空间的守护性和恒常性融解了物质空间的性别壁垒,最终重构了两性和谐的家庭空间与社会空间。

猜你喜欢

灯塔夫人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夫人”与“妻”的区别
LIGHT—HOUSE 灯塔
日本人借爱情拯救灯塔
灯塔
他的情人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知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