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平城—晋阳地区北齐壁画墓独特艺术风格的成因

2022-11-01李沛成魏博文

今古文创 2022年40期
关键词:北齐墓葬壁画

◎李沛成 魏博文

(西安博物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一、技术处于简单与成熟之间

北齐,大多普通民众对其了解程度不高,它处于一个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北朝时期,山西是北魏、东魏和北齐的核心统治区域,是民族融合的熔炉、文化汇聚的舞台。平城和晋阳地区大量的北朝文物遗存,越千年而熠熠生辉,其中墓葬壁画颇为引人瞩目”。在这些墓葬当中,以徐显秀墓壁画、娄叡墓壁画、九原岗墓壁画和水泉梁墓壁画为代表,其墓葬规格、壁画工艺水平和内容特点也是相对较高的。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当中,由于战争、工艺以及保护难度等很多原因,致使能够保存下来的地上壁画相对较少,所以墓葬是目前能够留存古代壁画的一种较好形式。据考古发现,中国的墓葬壁画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分别有河南永城芒砀山柿园梁王墓、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随着时代及王朝更迭,到魏晋时期,随着北方鲜卑拓跋一族的崛起,到南方定居并建立王朝,民族的汇聚造就了多种文化的交融,而北齐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

目前存世的绘画作品最早可追溯到顾恺之,承接有到唐代阎立本、张萱等,在魏晋到唐代之间存在一种实物留存的断代,作为衔接的南北朝画家有陆探微、杨子华、张僧繇等为代表,古代画评家谢赫、张彦远等都对他们有过褒奖,遗憾的是,他们皆无存世作品,目前可以参考的资料有现存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宋人摹本《北齐校书图》以及考古挖掘出的墓室壁画及文物等。而墓室壁画为仅有遗存,在其艺术风格上的判断更为可靠。这些墓室壁画代表有娄叡墓壁画、徐显秀墓壁画和湾漳墓壁画等。它们一经发掘,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轰动,弥补了我国南北朝时期绘画的空白,可以为后世研究古代绘画的发展和传承提供很好的资料。那么是何种原因使北齐绘画能够在中国绘画历史当中独树一帜呢?笔者在下文阐述以下几个原因。

这些墓室壁画的画风与早前完全不同,与后世唐代、宋代的表现也不同,早期魏晋时期现存的壁画线条简单,而且大多数以平涂的方法来表现,“汉末中原古墓壁画图像多表现出一种沉静肃穆的风格,线条简洁概括,敷色以平涂为主,造型端庄。河西魏晋十六国古墓壁画图像沿袭汉末中原传统”。而北齐墓室壁画所采用的是一种“凹凸法”,这种方法可从南朝画家张僧繇“疏体”风格中溯源,“按唐宋人的说法“疏体 ”是张僧繇在吸收了印度岌多艺术因素后加以变化而成的人物画风格”。其特点就是对形象的描绘更为立体,染色不再是平涂,而是随形象的五官和形体起伏而设色,线条更为灵动,粗细变化,尤其是娄叡墓和徐显秀墓壁画中的形象和用色,通过“染低不染高”的方法,将人物表现的立体形象,整个壁画以土红,土黄色为主基调,使壁画整体统一,“水泉梁壁画颜料色彩运用非常丰富,可明确辨识者有红色、绿色、蓝色、黄色、黑色、白色、灰色七种颜色,其中红色颜料按不同部位的色相又分为暗红、大红、土红、朱红、浅红五种”。可见,其用色非常丰富,能够将颜色巧妙运用在描绘物体应有的位置上也确实体现了画师的画工,铅白、朱砂及孔雀蓝在古代矿物质颜料中更加珍贵,因此只在一些关键部位稍加点缀,如覆盖力较好的铅白多出现在墓主人的腰带部位;高饱和度的朱砂出现在嘴唇处,而脸部运用浅红稍作晕染;而孔雀蓝则只出现在墓主人的衣服装饰部位。

二、多民族交融的时代

北齐处于中国古代政权交叠纷争的南北朝时期,每个朝代的时间都不长,多民族混合交融,这正是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土壤,北齐绘画就受到了胡文化的影响,“以绘画而言,东魏北齐时曾流行一种传出于中亚的绘画,其画法与中国传统的绘画十分不同,是用特别炼制的胡桃油调颜色来作画,以色彩表现见长,近似于今天意义上的油画。 因其传自西域,故称之为‘胡画’。能掌握这种‘胡画’技艺的文献见有祖挺、徐之才、平鉴等人。北齐书·祖挺传》”。

在现存北齐墓葬壁画当中,可以看到所描绘的故事,基本包含了墓主人的现实生活、死后升天的场景,描绘的是现实以及宗教题材等,一种基于现实的和灵体、精神的表现。那时,人们对于星象、鬼怪都还敬畏有加,如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室第一层为升天景象,以祥云为背景,绘有神怪异兽、风伯雨师等形象;第二层以郁郁葱葱的山林为背景,北段狩猎图描绘了众多武士骑马放鹰驱狗、追逐围猎的宏大场景。南段为备马出行场景,西壁侍者中有胡人形象;第三层、第四层依旧以山林为背景,绘有队列出行图,各将领、仪卫均佩带武器。墓道北壁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庑殿顶,复杂的斗拱、重复的额枋、特殊的瓦钉、彩色铺地砖,表现出很高的等级。屋顶正上方绘一博山炉,左右两侧各绘一兽首鸟身的怪兽。

我们可以从同一时期的其他文物古迹中找到其受“胡”文化影响的根据,北齐处于我国公元4—6 世纪,政权交替,民族迁徙,提供了文化、贸易、宗教、社会等一系列交流的契机,从地理区间上看,目前已发现的文物古迹多处于东西向的丝绸之路上,从波斯地区,延伸到中亚粟特地区,直到我国的古龟兹、河西走廊,往东延伸到中原地区,直到东北高句丽壁画古墓,在这一条漫长之路上,本文所探讨的山西北齐古墓葬壁画就位于中原地区的邺城——晋阳墓室壁画区位中。

北魏拓跋氏一族经由大兴安岭到今天山西大同,再迁都到洛阳,“从北魏墓室壁画风格和色彩搭配看,仍是延续两汉以红黑色为主的色彩体系,并未出现新的突破”。我们可以从北魏时期的墓葬中发现,如大同沙岭壁画墓,这是目前勘探发掘出的最早的北魏壁画墓,壁画分布于甬道及墓室的四壁之上,壁画内容为墓主人夫妇、出行、宴饮、伏羲女娲等内容,其颜色使用赭石色,并在外形处,使用黑色线条进行勾勒,明确地分辨出所描绘的人物、动物、建筑等形象,绘制的方法也主要使用平涂、晕染和勾线等技巧。同样可以看到运用此方法绘制的古墓还有大同云波里路壁画墓葬,在画面当中依旧使用了赭石这样的主色调,用线条勾勒出山水及人物、动物的动势,可见在这一区域,北齐的墓葬壁画,其主色调是继承了北魏时期的主色调,这也体现了该区域的艺术特点。

那么我们再把目光投放到同时期的西域。公元4—5 世纪,龟兹古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佛教石窟壁画艺术的重要发展地区,龟兹处于中亚与中原的衔接处,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地区,“德国瓦尔德施密特(E.Waldschmidt)根据龟兹石窟壁画色彩应用和艺术风格,将其划分为两种画风:一是以红色、黄色、浅棕色为主的暖色调,石绿色作为辅助色;二是在前一种画风基础上增加蓝色(青金石)使用,强调色彩对比和装饰性,并使用晕染法描绘人物”。而俄国的亚·伊·科索拉波夫将其分为三种风格:“第一种风格(5—6 世纪)的色谱基本上与希腊主义时代壁画一样,以暖色调为主,并加入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种风格(6—7 世纪)是以蓝色、绿色与橙粉色(肉色)搭配组合的色彩;第三种风格是唐征服龟兹之后,壁画受中原地区艺术影响”。可以看出,山西北齐壁画墓与龟兹壁画的第一种风格,在用色上非常相似。

除上述外,笔者还要列举克孜尔石窟这一典型,根据碳十四同位素测定,克孜尔石窟可分为三个阶段,宿白先生认为:“第一、二阶段应是克孜尔石窟的盛期,最盛时期可能在 4 世纪后期到 5 世纪这一时期之间”。而在其早期壁画中,整体使用的亦是暖色,多见于赭石、土红,冷色采用石绿,在盛期蓝色的使用增多,并占据主导,使画面的色彩冲击感更加明显,在表现手法上,也多采用晕染,使描绘物体的颜色有明显的变化。受中亚文化艺术影响的还有西安北周安伽墓、敦煌石窟等,“敦煌十六国北朝时期壁画以红色为背景的暖色调,带有明显的外来特征,布哈拉古城瓦尔赫沙壁画也是以红色地仗为背景,两者使用色彩习俗相似”。

可以通过上述看到,在山西北齐墓葬壁画中所使用的颜色与我国西域地区壁画使用的颜色基本相同,在北魏时期的墓葬壁画中使用的还是较为简单的黑、红色,而在东魏北齐时期壁画当中,经过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颜色的使用受到了西域影响,色彩的丰富程度远胜于之前,在文化的表现上也趋于一致。

三、民族性的影响

草原民族,对于骑射、捕猎和战斗都异常熟练,如北齐娄叡墓壁画内容以游骑、出行、宴饮、神话及星象等为主,整个墓室分为墓道、甬道及内室,在内室中,设计者将壁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天空星象、鬼怪异兽等,下部分为墓主夫妇宴饮图,在墓道两侧则分为四部分,自上而下为升天图、狩猎图、仪卫及出行图。在整个墓室中,所描绘的马匹就有两百头,更加出彩的是,这些马匹描绘的都非常写实,这在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当中是不多见的,更为惊艳的是狩猎和出行图中,马匹和人物之间的组合关系不是平行单一的,而是运动的,人与马匹之间是互动的关系,这种构图、组合关系让笔者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乌切洛的绘画《林中狩猎》,他们在描绘中运用了同样的方式。多梅尼克在阶梯医院当中的壁画《孤女的抚育和婚嫁》 描绘了当时医院抚养弃儿的场景,壁画中心描绘的是院长将孤儿交给乳母,左边为修女给弃婴擦洗和喂食,右侧为医院给弃婴举办婚礼,从孩子的出生、抚养到长大成人的婚事,医院全部包办,充分显示了教会医院对于信仰的践行,在一幅壁画当中,将多个场景和故事组合,这与北齐壁画的表现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前文也已阐述,北魏继承汉代的画法,到北齐墓葬壁画的发掘出现,在绘制方法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受到了中亚艺术的影响,有学者指出,我国中原墓葬壁画的艺术风格与中亚粟特人有关,粟特人信仰拜火教,而其主要使用的色彩为红色,除此之外,经由丝绸之路,该民族将其文化信仰带入中土,与本地的文化进行了融合,其绘画技法也与本土相结合,因此在色彩及方法上出现了类似于西方立体塑造的特点。

那么既然这一时代处于承上启下的时代,我们也忽视与北朝相对的南朝,除上文提到的,在北齐壁画墓中找到非常明显的中原本土绘画传承,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明显受南朝影响的案例。

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品评好的艺术作品有“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唯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然迹有巧拙,艺无古今,谨依远近,随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广其源,但传出自神仙,莫之闻见也”。通过徐显秀墓中的出行图,我们来分析一下,在整个绘画布局中,仪仗队的中心在于伞盖以及之下的马匹,人物呈三阶梯式分布,可简化为梯形看待,这三个阶梯是由人物组成的队列来区分的,同时,伞盖将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表明伞盖下的马匹非常重要,亟待主人乘骑,此外,为了将布局不经营的过于死板,画师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使用旗子以及大蒲扇,将上半部分分割,并使用装饰性纹样,将整体构图表现出左简又繁的画面,因为整个画面人物都是面向左面,在该壁画右侧的是墓主人图像,因此将空白留于面朝部分,体现视觉上的空旷性。而整体的用色就是我们在前文提到过的,主色调为暖色,在一些装饰上使用了绿色,而画师很巧妙地利用“赋色”,主观的将人物和其他事物区分开,形成一种“间奏”。

而在描绘形象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中国传统的用线方式,通过勾勒轮廓边缘,来体现所描绘对象的基本动作,同时也使用色块来区分形体,由于线条基本使用黑色,在物体上描绘形状的时候,色块则采用了较浅的颜色。

北齐墓葬壁画作为魏晋及隋唐之间的衔接,技艺从简单的勾线描绘和颜色平涂到粗细变化的线条、随形体变化“染低不染高”的凹凸法,形象的刻画由平面转为立体,这种成熟且受西域影响的画法,使北齐绘画艺术形成独有的风格,谢稚柳先生曾经深有体会:“当年我在莫高窟对隋唐之际的画风突变,如无源之水,看不出从何而来当娄叡墓壁画的风规所示,开始发现隋唐之际画风的突变,其与顾恺之的渊源将不是直接的,直接的是北齐。”可以很明显地得出,其绘画方法是兼容南北方以及西域流传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在我国众多流传的中原壁画当中显得尤为独特,此外,虽然山西北齐墓葬壁画受到了西域绘画的影响,但还是继承保留了非常多中国本土绘画的创作技法,这种兼容并蓄的方式,正也体现了山西北齐墓葬壁画的民族性特点。

四、结语

南北多个政权的统治,外来民族的迁徙,使多民族互相交流,中原艺术呈现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面貌。从北周到隋唐风格转变过程中,除了融合南北风格以外,也经历了复杂的取舍过程,壁画中明显的本土风格始终保留。“由此可知丝路沿线古墓壁画的风格演变是多时空,多维度的”。北齐墓葬壁画在我国艺术历史上除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开创了艺术的新风格,使隋唐之后的绘画在继承中又得以发展。

①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

②⑬王江鹏:《丝路沿线汉唐墓葬壁画的艺术演变与中外文化交流》,《美术》2016 年第1 期。

③⑤罗世平:《北齐新画风——参观太原徐显秀墓壁画随感》,《文物》2003 年第10 期。

④胡文英、王岳:《拉曼光谱在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颜料中的研究分析》,《硅谷》2012 年17 期。

⑥⑧⑩李海磊:《4-6 世纪中国北方地区壁画色彩技术及应用研究》,上海大学2019 年学位论文。

⑦常书鸿:《新疆石窟艺术》,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年版,第43 页。

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石窟·克孜尔石窟》,文物出版社1997 年版,第19 页。

⑪(南齐)谢赫、姚最,王伯敏标点注译:《古画品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年版,第1 页。

⑫谢稚柳:《鉴余杂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猜你喜欢

北齐墓葬壁画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三观壁画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江苏常州孟河南杨村墓地
《陆孝昇墓志》考释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飞蛾”修复壁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