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11-01徐丹玲黄秋石李彬峰黄天俊

经济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指导老师专业学校

●王 敬 徐丹玲 黄秋石 李彬峰 黄天俊

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青少年在创新创业中要走在前列,新一代的中国青年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勇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青年群体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而随着国家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青年群体特别是刚刚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现象。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无疑是一种比较好的途径。“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势在必行,而良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也迫在眉睫。在高校创新创业的研究方面,众多学者聚焦在大学生“双创”教育模式(王勇凯,2018)、高校创业团队的培养方法(王天雷等,2021)、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李耀富,2021)等方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学者们也是聚焦在区域经济背景下(关琳,2018)、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背景下(曲宏伟,2018)以及各个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成圆,2022;许晶玉,2022)等几个方面。本文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研究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一些有益探讨,促进高校的创新创业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为1076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加上往届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就业的学生,特别是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就业形式依旧严峻。即使众多学生秉持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但许多毕业生依旧逃脱不了专业不对口、就业地方偏僻、薪酬比较低、公司环境差等诸多原因而选择远远观望。高校学生在学校里更多地是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实操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许多地方也出现“用工荒、用工难”的问题。一时间,企业技术岗位缺人,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高校开设的一些专业跟社会需求之间不对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因此,高校在除了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外,还应该积极为学生寻求另一条路:那就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二、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和认知度均不高

2017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蓝皮书》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情报告》提出: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正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各高校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和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够、缺乏专任老师等问题。由于缺乏对创新创业的足够了解,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毕业不会参与创业,创新创业只能作为最后的备选方案。部分学生本身对于创新创业就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业期间致力于各种专业技能证书、奖学金和评优的获取,也就忽视了自身在创新意识、实践等方面的练习和培养。

(二)高校创新创业专业师资不足

高校在推进本校的创新创业发展时,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招聘相应专业的教师,而让学院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等兼职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负责老师。而这部分老师因为专业不对应,对相关的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能力不足。再加上,创新创业需要较高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相互结合,而在高校内负责创新创业的老师大都是已经脱离公司企业生产一线很久了,在理论方面也是靠临时查阅相应书籍来补充自己;而在实践方面,教师缺乏相应的实习经历,加上也缺少外出接受培训的机会,使得教师本身在实践能力指导方面就显得十分捉襟见肘。

(三)创新创业培养课程设置不完善

在推进校内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要求各学校在校内开设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创新创业的课程纳入毕业的学分管理,以便促进创新创业在学校内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高校都有按照要求开设创新创业的课程,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相比起国外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我国高校的学科知识较薄弱。很多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作为学生的选修课,比如慕课、微课等,对于创新创业的专业必修课,很多高校也是仅仅开设一两门课程,课程单薄,没有形成全套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在面对整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时,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需求。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缺乏

创新创业是一门对于实践部分要求较高的项目,因此,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操部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学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导致偏重理论,实操部分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因为资金、场地等各种原因,没有建设校内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更多地是和一些校外的企业采取合作,以企业的生产工厂为学校的实践基地。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和认知度

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缺乏兴趣和了解,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可在面对所有学生的大众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有潜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使这部分学生成为学校乃至校级以上的创新创业人才,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先发展部分,再由部分带动整体,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优秀的榜样作用下感染周围学生。二是增加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平台。不仅仅局限于校级以及校级以上的关于创新创业的比赛项目,学院也可以举办相应的创新创业比赛项目,进一步扩大学生参与比赛的机会。增设相应的咨询平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三是高校积极营造校内创新创业的氛围。高校肩负着培养教育新时代新生力量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场所,而良好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了解和兴趣。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小型比赛、公益活动、文化走廊、知识讲座等等,进一步营造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加强高校创新创业专业师资建设

在学校创新创业师资问题上,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已就职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该定期派指导老师外出,去一些合作的企业参加相关的项目,增强自己的实践实操能力,在这过程中,了解当前对创业有益的一些细节部分,并将经验带回到对学生的指导中。二是针对指导老师缺乏专业性,学校可以和一些资深的企业合作,聘请一些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来指导学生的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问题。这类员工工作在实践的第一现场,不仅拥有丰富的理论和较高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于当前创业的前景比较了解,在指导学生创业方面针对性较强。同时,也可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学校的指导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一起促进学校的创新创业发展。三是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应该加强自身在思想教育、人生教育方面的知识,把人生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面对创业可能遇到困难的勇气。

(三)优化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优化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一是优化整个大学期间创新创业课程的框架,在大一期间可以把创新创业设为专业必修课,为学生提供基础必备知识,而大二期间可以开设创新创业的选修课,为对“双创”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教学和指导。在大三、大四期间,引导学生加入到“双创”的实践当中。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时,学校可以进一步的细化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扩展课程等,使得创新创业更加有针对性。三是指导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地将当前社会的一些就业情况等反馈给学生,逐渐把教授理论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上课内容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运用实际、丰富的案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加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资金是开展创新创业的基础,在专业师资、课程优化、实践场地、比赛项目、训练平台以及学生创业的启动等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针对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实践机会比较少的情况,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把上级下拨的创新创业资金专款专用,增加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学校在资金方面也要依靠自己努力去争取,除了校内每年分拨专用创新创业资金,还可以去寻求一些优秀校友对此进行资金投入。对于创新创业的使用资金要合理分配。二是积极建设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孵化基地等,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打磨创新创业项目,和相关的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三是在实践的过程,也要注意学生专业的契合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在创新创业方面遇到的问题,促进专业和创新创业的融会贯通。

四、结束语

目前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兴趣有待提高、师资力量不足、实践和训练平台缺乏、缺乏整套培养人才的系统。在全国不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趋势下,基于大思政的背景,如何在高校探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要思考的问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后备人才的高校,需要全力整合校内校外的资源,加强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积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指导老师专业学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就差半分
学校推介
Me
Where?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