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01王卫华
●王卫华
一、引言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系统性,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当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加紧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与方向。同时在当前社会经济与市场发展趋势下,创新创业能力更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水平等指标,因此众多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探讨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促使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首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思考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合理应对策略,以期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二、基本内涵
(一)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教育是对人们创新精神与能力为基础展开的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狭义上为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有型企业的过程,广义上则是对学生有关创业意识、精神以及技能等各方面的培养教育,并将其转化为就业观念的教育过程。因此创新与创业教育具有协同统一性,两者教育功能作用相通,因此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创造新事物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强调创造新职业、工作岗位的教育活动。
(二)人才培养模式
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可理解为以现代化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针对现有教育方针政策并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科学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合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整个教育过程中。
校企合作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常见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校企合作订单式是企业在明确自身岗位需求基础上与学生签订用人协议,两者就人才订单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培养目标与方案,从而展开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这一培养模式本质上为就业培养,针对性与实用性较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凸显学习,通过课堂知识讲解方式将学校教育与经验、实践等生产、科研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对培养人才全面综合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实现人才培养基础上促进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就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中科研力量偏低,主要还是在教育中进行技术研究。现代学徒制属于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其具有鲜明特点,与以往模式相对,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辅助地位,两者实现共同育人目标,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因此这一培养模式具有工学交替、岗位培养的优势。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
在当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综合而言,目前高职院校并未完全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整个教育过程中,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与教学尚未形成统一。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对创新创业促进院校发展的认识不足,对人才培养缺乏相应资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则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实际教学模式应用中并未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导致教育质量较低。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态度较为敷衍,对创新创业缺乏重视,面对教育与人才培养考核较为应付,从而导致整体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效果。
(二)模式并未完全确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完全确立是其存在的重要问题,尽管随着各项教育政策、制度等的完善,并未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的教育政策、制度等并未与整个教育活动充分融合,尤其是未结合市场人才需求以及创新创业人才目标等制定规范化教育体系,仅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其二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形式化严重,即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严重,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较低。
(三)缺乏目标导向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中缺少对教育导向目标的制定。即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并未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中,同时与教师职称晋升等相关待遇并未挂钩,因此难以调动教师不断学习、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针对学生方面,仍延续应用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考核相关制度与方法较为落后,缺乏完善性,对学生评价缺乏准确度,进而不利于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视。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提高重视
1.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体现。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优化,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仅能够将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且要具备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家培养为教育核心,从而为经济市场提供创业家人才储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高职院校相关领导应保持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为全体学生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促使学生竞争就业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升。
2.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需要高职院校转变传统教育理念。首先将高校教育改革要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根据教育发展趋势、规律将传统就业教育与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模式的发展应用。其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坚持学生竞争能力与择业能力水平提升的教育思想。尤其在教育中应对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变化综合情况,在明确创新、创业内涵基础上,培养学生预测与应对变化的能力,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均衡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应坚持个性化素质教育为导向教育思想理念。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别,而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人才的质量与多样化要求。因此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交叉学科学习平台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使其在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基础上,能够对其他知识综合应用,拓展创新思维。
(二)开发课程,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
1.构建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模块。优化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课程教学的基础作用,尤其提高对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促进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但在实际构建中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联系,且在课程教学中关注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认识并了解专业发展前景、交叉学科等相关问题,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培养意义。
2.组建创业创新选修课程模块。除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联系外,高职院校还可创建与此相关的选修课平台,即以创造、创新、创业为方向,针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并在课程中包含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知识,同时还应设置合理职业就业类课程,满足学生自由学习与选择需求,以此形成专业理论指导实践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相关平台,推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就业水平的提升。这一课程模块与传统选课教学的区别则是,其在高职院校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各方面均由创新性要求规定,对教师教学内容、教案设计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更注重课程创新性与互动性,进而更利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3.创立实践课程模块,建立学生科技创业园。首先,以学生专业学科为基础建立学科交叉、年级互补等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引导其共同合作开展创新创业相关实训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而高职院校则可提供一定基金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并在团队中进行创新创业思想交流,提高团队创新创业水平。其次,开展技能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复杂性,对学生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实践课程模块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技能培训,为创新创业提供技能保障。如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建立学校与企业沟通渠道,提供学生技能实践平台,一方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对学生理论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企业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融合理论,提升实践应用技能,不仅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融合
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将人才培养教育与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针对此可积极设立课外创新创业学分制,即对学生参与有关创新创业相关活动记为学分。另外,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与重视度,还应建立学分必修化教育活动,如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专题讲座等,并将此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与学生奖金评定、综合素质评价等相结合。除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实行课外创业学分制,以此增加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通过这一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也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一般可将创业教育学分为创新学分与读书学分,根据学生专业分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能力水平等,选择合适途径获得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积极主动性,并强化人才培养效果。
(四)制定学业导师制,加强指导
由于创新创业复杂性、专业性较强,涉及专业范围较广,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还需制定相应学业导师制,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一方面可制定学业导师制,即针对学生选课、专业学习以及学业、就业规划等各方面,就学生特点采取个性化指导,充分激发学生在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中的潜能。另一方面制定创业导师制。就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重要性以及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导师与学生共同思考探讨解决创新创业实践问题的方法,逐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创业能力。
(五)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关键在于采取科学、创新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提升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问题意识与思维能力等训练,并坚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转变传统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合理应用问题式或讨论式教学法,转变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考探究。同时还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对现实中存在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分析,以失败案例促使学生利用已有专业技能与理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借助模拟器指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创新创业,了解并体验创业流程与决策,拉近学生与创新创业的距离,并形成正确认识。
五、总结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不仅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顺应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要求,同时能够为经济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个人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高职院校领导、教师与学生积极转变观念,对创新创业有正确认识,进而针对学生特点与需求制定科学合理课程模块与教学体系,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