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汉语“反”“竟”“偏”反预期标记深层语义分析
2022-10-31马威艳
马威艳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汉语“反”“竟”“偏”反预期标记深层语义分析
马威艳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反”“竟”“偏”类副词是汉语中典型的反预期标记,是语言主观性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红楼梦》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中“反”“竟”“偏”类副词翻译语例的考察,发现这三类反预期副词的共同深层语义及各自特定的语义,以期对未来反预期内部语义的分析起到借鉴作用。
反预期副词;反预期标记;深层语义
一、引言
“反”“竟”“偏”类副词是汉语中典型的反预期标记,在当前信息句中表明发生的事情没有按照预期方向发展。【关于反预期标记,参见陈振宇、王梦颖(2021)等学者的研究】这三类副词在有的语境中可以互换,在有的语境中可以两两互换,在有的语境中却不能进行替换。下面三组例子主要选自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并根据需要进行了一定修改,不再特别标明出处。
“竟然”“偏偏”“反倒”可互换的语境:
(1)a. 今天大家聚会,他没去,我感到很奇怪。
b. 老天爷总是不尽人意,伏天要雨的时候,一滴雨也不落。
“竟然”“偏偏”“反倒”可两两互换的语境:
(2)a. 只死了一个人,就是他的未婚妻。(*反倒)
b. 她奇怪的是木兰没有回答,对姑娘说:“跟我进里边来。”(*偏偏)
c.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当大家饿着的时候呢,还没死那么多人,是开城了,让大家吃饱饭以后突然死了很多人,到底这意味着什么呢?(*竟然)
“竟然”“偏偏”“反倒”三者均不可互换的语境:
(3)a. 再说,这种“领先”的逻辑如果走过了头,会令国人产生洋洋自得的感觉,而意识不到眼下的落后,起不到“知耻而后勇”的激励作用。(*“竟然”/“偏偏”)
b. 如果我就这样乖乖地让对方上手铐也就罢了,这场戏也就算告一段落。可是我是一个力求十全十美的人。(*“竟然”/“反倒”)
c. 福特的主管阶层发现,马自达公司物资采购部全部的财务会计工作,只用了5个人来包办,而福特汽车公司却用了500多人。(*“偏偏”/“反倒”)
这些反预期副词的主观性语义强,客观性语义弱,反预期内部的语义不容易被清晰地界定出来。同时,由于反预期的内涵较宽,语义特征概括不容易,学界关于这点的讨论较少。翻译语料库有利于限定相同语义域的词项之间的语义及语用关系[1]。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小说《红楼梦》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反”“竟”“偏”类翻译语例进行考察,对比其汉英语义对应关系,尝试性概括这三类副词反预期内涵的异同,进而确定这些反预期副词的核心语用含义。
二、“反”“竟”“偏”的多重语义
我们采用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制作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2]进行考察,提取了《红楼梦》语料中表反预期的“反”“竟”“偏”类词的英语对译表达,试图通过绘制高频对译词找出这些副词内部细化的反预期语义。根据平行语料库中的汉英高频对译词,我们绘制了对应表达图。见图1。
图1 《红楼梦》中“反”“竟”“偏”的高频英语对译项
《红楼梦》中“反”“竟”“偏”类词的英语翻译表达中,“but”“Ф”(指未译的语例)“only”“and”“why”是“反”“竟”“偏”类词共有的表达,“instead”主要用来翻译“反”,“happened to”主要用来翻译“偏”,“to one’s surprise”与“so...that”则主要用来翻译“竟”。英语中的“but”“in spite of”“even”“instead of”“rather than”等可以作为主观表达,表反预期义[3]。
(一)表转折义
通过对《红楼梦》平行语料库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量“反”“竟”“偏”类副词被译为转折关系的语例。图1中我们用“but”代表的是一类词,包括“but”“yet”“however”“in spite of”“while”“though”“whereas”等可以表示转折或让步关系的词。如:
(4)李纨又要说原故,尤氏拦住了。(第71回)//译文:Li Wan was on the point of telling Lin Zhi-xiao’s wife what the trouble was,You-shi would not let her.
(5)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第4回)//译文:Besides, he’s a very fine gentleman, quite well-to-do, who never could abide women in the past,now he’s paid a fancy price for you. That all goes to show you’re quite safe.
(6)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一见了宝玉,便都笑着赶上来。(第8回)//译文:There,, he ran into two of his father’s proteges, Zhan Guang and Shan Pinren, who hurried forward smiling.
上面用来翻译“反”“竟”“偏”的英语词转折词“but”“yet”“however”语义明了,语气较强,我们称之为重转折。同时,这三个反预期副词都可被译为“and”。这里的“and”更多地是用来表示语气弱一点的转折,我们称之为轻转折。如:
(7)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第35回)
译文:He got drenched himself in the rainadvised someone else to take shelter.
(8)说毕,摇身说“变”,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第19回)//译文:She shook herselfchanged into a lovely girl with a most bewitching face.
(9)可惜这么一个人,没父母,连自己本姓都忘了,被人拐出来,又卖与了这个霸王。(第62回)//译文:Poor girl, with no parents, not even knowing her family name after being kidnappedsold to this Tyrant King.
英语“and”可引导对比(contrast),而且由“and”前的分句内容可以推出其后的分句内容使人感到意外,因此前面小句具有让步作用,如“She tried hard and she failed.”中的“and”可以用“but”替代[4]。转折式分为反转句、他转句、急转句,其中反转句又包括重转与轻转两类[5]。我们将英文译本中的反预期转折分为形转与意转两类,其中形转包括重转、轻转,意转用来表示未出现显性转折词的对比,主要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实现转折的功能。如:
(10)故此人以为喜之时,他以为悲。(第31回)//译文:For this reason she grieved over what others enjoyed.
本例中的“反”没有使用词汇手段进行翻译,但是上下文语境的对比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中包含的转折义。从统计到的数据看,《红楼梦》中的“反”“竟”“偏”类副词被译为各种转折义在语例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偏偏”还有一个重要义项,这一义项在词典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即可用来表转折关系[6]。我们同意本文的观点,平行语料的英语译文可以印证此观点。不只是“偏偏”,另外两类反预期副词“反”“竟”的转折关系在平行语料中也都有体现。
(二)表强调义
一些副词既可表示强调又可表示反预期,如“并”“可”“才”“又”等,这一类副词实际都是强调标记,最基本的语义功能是强调[7]。通过对语料库中的大量语例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多例典型的反预期副词被译为强调义,如“only”“just”“still”“even”等,反预期与强调可共存于一个标记手段上。
(11)哥儿如此,岂不添了他的病?(第16回)//译文:Going on in this way, little master, willmake him worse.
(12)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第17回)//译文:Itlooks as if the other line plagiarizes this by our young master.
(13)贾政道:“胡说,不用‘沁芳’二字。”(第17回)//译文:“Rubbish,” said his father. “Wewon’t have ‘Seeping Fragrance’”.
这三个反预期副词在具体语境中都可以用英文的强调副词进行翻译,强调义与反预期标记自然地进行互译,二者不冲突,可以共存。陈振宇等对副词的主观性进行了量化研究,利用主观性指数公式,将副词的特征分布从0到1进行评分,进而得出副词的主观性水平。0的客观性最强,主观性最弱,1的客观性最弱,主观性最强。“偏反”类反预期副词的主观性指数分别为:“竟自”0.435,“反倒”0.695,“偏偏”0.715,“倒、倒是”0.8,“偏巧、竟、竟然”0.235,“反”0.865[8]。我们给这几个副词的主观性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为:
“竟、竟然”0.235<“竟自”0.435<“反倒”0.695<“偏偏”0.715<“倒、倒是”0.8<“反”0.865
从上面排序可知,“竟”类主观性最低,“偏”类居中,“反”类主观性最高。“反倒”的主观性比“反”或“倒”低。当然这里面“竟”的主观性与我们预想的不太一样,因为反预期本身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也可能是文本中的样本或语料类型影响了“竟”的主观性指数。
(三)表疑问义
在《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中,我们发现较为成熟地使用“why”或与之同义的“how”来翻译“反”“竟”“偏”的用法。如:
(14)我自己愧还愧不来,去讨臊去。(第73回)//译文:Besides I’ve been humiliated enough.should I go asking for another snub?
(15)凤姐笑道:“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就罢了。叫这小孩子笑话我不成?”(第7回)//译文:“I’m the one who laughs at others.” Xifeng smiled. “can a boy laugh at me?”
(16)若说没奇缘,今生又遇着他。(第5回)//译文:And were it not predestined,should they meet again in this existence?
反问句可表达反预期,用来翻译“反”“竟”“偏”的“why”也并非真性问,而是用反问来达到反预期义的表达效果。其他语言中也存在用“why”反问句来翻译反预期标记的用法。Endo指出日语口语中的句末小词(sentence final particle,SFP)“no”用来表达反预期义,具有隐含的疑问义(concealed why-questions),使得含有“SFP no”的反预期表达常可换成“why”提问的句子[9]。如:
(17)Itu dekakeru no?(此例引自Endo 2022:258)
when leave counter-expectation.
‘is it that you can’t decide when you are leaving’
可见,反预期标记表示的疑问义是类型学中比较共性的用法。
(四)表程序义
汉语反预期副词译成英语时,主要译成了转折连词、动词结构等成句必不可少的成分,也有译为强调副词“even”“only”、句子副词“accidentally”等对句子真值不发生影响的程序性成分,还有大量不翻译语例。这三个汉语反预期副词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语境有时不译也不影响全句的理解。如:
(18)今见他如此,又是惭愧,又是心酸,忙一把拉起来,落下泪来。(第44回)//译文:Seeing the maid kowtow now, she hastily raised her to her feet, shedding tears of contrition and distress.
(19)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第7回)//译文:Mrs. Zhou took her hand and studied her intently, then turned to Jinchuan again: “She’s a handsome girl. Reminds me of Master Rong’s wife in our East Mansion.
(20)闲话之间,金荣的母亲提起昨日贾家学房里的那事,从头至尾,一五一十都向他小姑子说了。(第10回)//译文:In the course of conversation Jin Rong’s mother described the quarrel in the school the previous day, giving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whole affair.
例(18)中“反”所在小句的结果义比较明显,这种显而易见的反预期结果使这些反预期副词在英语译文中通常不做特别翻译。例(19)中的“竟”跟前面小句不构成转折关系,实质上是一种递进关系,因此英语译文只表达情感,忽略其中的弱反预期副词使句子表达更符合英语习惯。例(20)中“偏”小句所处的长句中并未说出“偏”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在英语中如果译出来,反而不符合英语习惯。
“反”“竟”“偏”类副词在英语翻译中被略去不译或被译为英语副词等非不可少的句子成分,可以从侧面说明其程序意义较强,而概念意义较弱。陆方喆、曾君以副词和连词为主的反预期标记很少或基本没有概念意义,即反预期标记的有无不影响所在句子的真值条件,但反预期标记具有程序意义,用来引导和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10]。
(五)各自的特定义
这三个反预期副词都可以用来表转折关系、强调、反问、作为程序性表达,同时他们也都有各自特定的含义。“instead”单用有“替代”义,只能翻译“反”,说明“偏”“竟”不能用来表此义。“happened to”与“insist”主要用来翻译“偏”,没发现用来翻译“反”或“竟”的语例,因为只有“偏”可以用来表“确幸”及“执意”义。“to one’s surprise”与“so...that”在两部小说中都主要用来翻译“竟”,没发现用来翻译“反”“偏”的语例,说明“竟”可表出乎意料的惊异义及结果的异态主观量义,而“反”“偏”一般不用来表这两种义。
三、结语
现在再来看文章开头部分“反倒”“竟然”“偏偏”三组例子可互换或不可互换的原因。例(1)可互换的情况都是用来表转折关系,两例中的“反倒”“竟然”“偏偏”都可以替换成转折词“却”。例(2a)不能用“反倒”,因为此句不能说“只死了一个人,应该不是他妻子,结果却是他妻子。”这不符合语言及思维逻辑,但用“希望或猜测不是他妻子”就比较符合语言逻辑,因此可用“偏偏”及“竟然”,不可用“反倒”。例(2b)不能用“偏偏”,因为“她”奇怪木兰的行为,而木兰的行为是不可预期的。例(2c)“竟然”管辖不到后面表达意外义的小句“死了很多人”处。这个例子用“竟然”的话,可以表达为“当大家饿着的时候呢,还没死那么多人,开城了,让大家吃饱饭以后竟然死了很多人。”例(3a)条件句使用“反倒”表达逻辑上承接的反预期。例(3b)中“偏偏”表示一种主观执意义,而“竟然/反倒”无此义。例(3c)中只有“竟然”可以表示主观大量义。
结果表明,汉语反预期义副词在翻译成英语时常被省略,这与汉语副词的句法、语义都有关系,而英语中的反预期表达往往因为其在句法上的不可或缺性使得其在翻译中更多地保留主观意义。这表明,一种语言中的主观性表达具有强烈的情感,却很难被忠实地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中,这也将导致译文情感意义与原文情感意义的差异。
[1] DYVIK H. Translations as Semantic Mirrors: From Parallel Corpus to Wordnet[J]. Language and Computers, 2004(1): 311.
[2] 任亮娥, 杨坚定, 孙鸿仁. 《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DB/OL]. (2010-02-14) [2021-09-01]. http://corpus.usx.edu.cn/.
[3] LOGHMANI Z, GHONSOOLY B, GHAZANFARI M. Engagement in doctoral dissertation discussion sections written b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20(45): 7.
[4] 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 House, 1985: 931.
[5] 杨伯峻. 文言语法[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6: 176.
[6] 陈振宇, 王梦颖. 预期的认知模型及有关类型——兼论与“竟然”“偏偏”有关的一系列现象[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1(5): 56.
[7] 董秀芳. 具有反预期功能的副词的分类及语义来源[G]//历史语言学研究(第十五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1: 110.
[8] 陈振宇, 王梦颖, 陈振宁. 汉语主观副词与客观副词的分野[J]. 语言科学, 2020(4): 404.
[9] ENDO Y. Non-standard questions in English, German, and Japanese[J]. Linguistics Vanguard, 2022(s2): 257-258.
[10] 陆方喆, 曾君. 反预期标记的形式与功能[J]. 语言科学, 2019(1): 43.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5.018
H030
A
1674-327X (2022)05-0067-04
2022-04-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21YJE740001)
马威艳(1980-),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叶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