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智慧图书馆大服务研究

2022-10-31周肃宁

关键词:联网领域智慧

周肃宁,王 超

大数据下智慧图书馆大服务研究

周肃宁,王 超

(辽宁工业大学 图书馆,辽宁 锦州 121001)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以跨网、跨域协同为服务形式的智慧图书馆大服务,通过分析整合高校图书馆多领域服务的特点,尝试构建智慧图书馆大服务架构,同时探讨大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方向。

大服务;务联网;智慧图书馆

一、大服务的产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推进,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互联网已从一个技术平台发展为服务平台。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也从最初的信息共享、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发展到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服务。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服务型互联网,即“务联网(Internet of Services)”。务联网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集成应用空间,以集成服务方式通过网络支持现实世界顾客群体的应用与环境。务联网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大服务(Big service)”的出现。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都是复杂的跨网络、跨领域、跨世界的服务,那么,在这种跨越的业务流程和规则下互操作必然是一个复杂的服务生态系统,通过这个融合和协作的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服务,就是“大服务”。大服务的应用必须有大型系统或服务平台的支持。对于大学图书馆而言,其服务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学生、教师、科研人员,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高,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相对专业和深刻,对个性化服务尤其是智慧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大服务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发展

(一)大服务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所有互联网用户都能够参与、交换、共享各种互联网信息资源和服务,实现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业务互动和转换,互联网的重心也从网络、数据、信息、内容等转移到了应用和服务上。云计算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海量资源(海量数据、云计算资源等)和各种应用模式(如随时访问、按需使用、无限扩展、按次付费)的云服务,云计算的重心也从大量资源、虚拟化和云计算资源转移到服务上。“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呈现出海量数据、即时处理、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价值巨大等特点。”[1]“大数据技术正逐渐从信息数据处理转向对行为数据的关注,更关注复杂的智能服务、业务处理规则、业务关系等,这些都需要与复杂的服务系统相关联,最终形成大服务。”随着“智慧校园”的兴起,传统数字图书馆已经渐渐无法满足高校师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

(二)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的概念最早由芬兰学者于本世纪初提出。近几年来,智慧图书馆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重视,理论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细致。截至2020年12月,CNKI平台上以“智慧图书馆”为主题的文献已有1 200余篇,而且该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学者MUHAMAD等[2]认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王世伟[3]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协同管理、泛在效益服务和未来图书馆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图书馆。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跨网络、跨领域的服务集成,实现业务管理、读者服务以及图书馆内外知识的挖掘和传播,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人员和资源。经过十多年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内各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逐步丰富和完善。然而,只有少量的公共数据可以在数字门户网站上呈现给用户,大部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仍分散在各个系统中。换言之,它没有真正整合“孤立信息”,也没有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学图书馆建设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图书馆应用了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如WiFi全覆盖、多种智能设备、资源虚拟技术、先进的管理体系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读者并未真正体验到无处不在的智慧服务,原因在于不同部门的各种资源并没有完全整合,不同领域的服务系统无法实现协同管理。

(三)智慧图书馆大服务

“大服务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服务概念,是指在互联网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经过跨网络、跨领域的聚合而出现的大量复杂的聚合服务。”[4]

大服务是利用大数据规律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产生大规模的分布式智能服务,构成复杂的服务系统,解决图书馆中与大数据相关的业务处理和业务应用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图书馆大服务的资源组织

大服务系统至少涵盖了数据管理中心(D1)、读者服务中心(D2)、资源库(D3)、馆际服务(D4)、网络中心(D5)、媒体和社交网络(D6)等多个领域的广泛服务。

常见的馆务事件包括:读者咨询、借阅与转载、阅读与共享、设备服务、电子资源下载、馆际互借等常规和突发事件等。将上述领域的服务聚合汇总,动态形成集成化、个性化、情景感知的复杂服务网络,这就是“大服务”。智慧图书馆大服务打破了图书馆有形的围墙,连接到校园数据中心,实现了校园内部的互联互通。大服务为馆员和读者建立了一个阅读、交流和推广的网络,每个读者都是知识提供者、学习者和交流者。由此,一种集“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于一体的新型读者社交网络应运而生。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可以有效提升服务理念,重组业务流程,丰富服务模式。

三、智慧图书馆大服务架构

“智慧图书馆大服务需要建立在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通过云服务最大限度地整合现实世界的物理资源和数字世界的信息资源,实现发现、集成、协作和管理,并通过虚拟化技术利用资源,提供跨时空服务。”[5]过去,图书馆只是把纸质资源简单地转换成数字资源,但在未来,它将通过虚拟化技术对设备、馆藏、网络资源等物理资源进行统一以及深入的整合和管理,并将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分配、转换和交付物理资源,使用户能够享受高效可靠的云服务。大服务应为通用体系,“智慧图书馆大服务”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局部服务群层:该层也称本地服务层,是大服务的基础层,主要是为各组织、机构、公司、社区和个人开发提供本地基本服务。对于智慧图书馆而言,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读者。局部服务层直接使用服务封装和虚拟化技术将基本服务、基础设施和资源打包提供给读者。这是大服务的基本单元,遇到复杂服务时,可将基本服务单元进行连接或组合,以满足用户需求。

领域服务层:该层主要面向领域提供复合服务,根据面向领域的业务需求和实际业务关系,聚合本地服务使其成为功能更强大的组合服务。领域服务层是一个面向领域的大型服务网络,目前广泛应用的务联网(IOS)就是一个典型的面向领域服务网络。在许多面向领域的服务社区(组织)中,可以将来自一个或多个领域的复合服务和服务网络通过高级服务链接在一起,这些服务链也称为服务超链。简言之,面向领域服务就是将一个或多个领域的复合服务聚合为更复杂的服务社区,并存在于云和大数据环境中。这是大服务的核心层。

服务解决方案层:该层用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复杂解决方案。大服务中的用户需求是大量的、个性化的。服务解决方案以客户和价值为导向,通常聚集在领域、网络和物理世界上。它能够将可靠的、面向需求的服务与客户需求相匹配,以满足大规模和个性化用户的需求,并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上下外部层:该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层和用户读者层。基础设施层由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物理服务、人员服务、物联网、基础设施等组成;用户读者层主要用于分析用户需求,展现用户交互界面等。

图2 智慧图书馆大服务体系架构

四、智慧图书馆大服务的应用趋势

大服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跨时间、跨空间的服务业务和服务计算的网络化与聚合,实现现实和虚拟服务应用的集成。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服务计算等关键技术不断发展,智慧图书馆大服务将呈现出一系列应用趋势。

(一)服务智慧化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设计个性化服务。大服务系统自动识别每个用户特征和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设计个性化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大服务系统采用模型驱动、动态映射的方式,动态演进或快速部署动态资源或服务,从而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中达到最佳运行性能,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协同,并对服务资源、数据资源和知识进行分类、分布和智慧管理,对潜在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处理和过滤,为用户提供详细、全面的信息。大服务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所需进行推荐和定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服务智慧化场景如图3所示。

图3 服务智慧化场景

例如,在大型服务系统中,智慧图书馆可以根据教务系统的课表,主动推送合适的图书和电子资源。如果教师已经申报立项科研项目,智慧图书馆将捕获、过滤、推送相关资源,将信息从数据中心动态、智能地发送给用户。

(二)服务多样化

为了方便不同用户更好地使用大服务和大资源,大服务操作系统将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构建方法和方便的人机交互机制。大服务、务联网和物联网将紧密结合,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移动设备访问不同类型的服务。它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能够享受到智慧图书馆便捷的“量身定制”服务,无需在不同部门来回奔波。而且,该系统能够提供全天候的个性化服务,满足海量用户获取资源的需求,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多样化服务场景如图4所示。

图4 多样化服务场景

例如,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图书馆资源和其他相关业务。用户不仅可以打包下载、阅读或借阅相关资源,还可以一同借用相关硬件设备和场地,从而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应用专业化

在各领域专家的帮助下,智慧图书馆能够基于更丰富的应用互联网服务资源和内容,提供垂直领域细粒化服务,以满足用户更细微的需求。例如,某校外读者需要咨询机械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智慧图书馆大服务系统就可自动将咨询请求转至机械学院相关专业教师(专家),邀请专业教师或权威专家解答,同时也可向该读者自动推送相关馆藏资源。

五、结论

大服务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其出现源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自然演变物联网、务联网和社交网络。大服务通过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整合以及跨领域和跨网络的连接服务,对服务科学、信息技术、工业商业等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大服务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将同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一样成为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1] DOBRE C, XHAFA F. Intelligent services for big data science[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2014, 37: 267-281.

[2] Muhamad S S, Darwesh A M. Smart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J]. UHD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4(2): 63-74.

[3] 王世伟. 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建设, 2011(12): 1-5.

[4]Zhao J, Cai W, Zhu X. Research on Smart Library Big Service Application in Big Data Environment[J]. 2019, 10: 238-245.

[5] ZHANG Q, CHENG L, BOUTABA R. Cloud computing: state-of-the-art and research challenges[J]. Journal of Internet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2010, 1(1): 7-18.

10.15916/j.issn1674-327x.2022.05.015

G250

A

1674-327X (2022)05-0055-04

2021-09-03

周肃宁(1970-),男,辽宁海城人,馆员。

(责任编辑:许伟丽)

猜你喜欢

联网领域智慧
“身联网”等五则
领域·对峙
抢占物联网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有智慧的羊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智慧派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