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对姬菇1号三级种质量的影响
2022-10-31田浩原徐彦军游华芳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贵阳55005贵阳金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8
田浩原, 徐彦军, 陈 松, 游华芳, 许 娟(.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 贵阳 55005;.贵阳金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
姬菇(Pleurotuscornucopiae)又叫小平菇,含有多糖、蛋白质、黄酮、维生素[1-3]等多种营养物质。姬菇为木腐菌,适宜栽培材料广,可以在木屑、秸秆及多种工农业副产品制作的栽培原料中种植[4]。
随着贵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菌林矛盾突出。本试验利用贵州本土菌材资源,对姬菇菌种和菌棒的碳氮源进行筛选,开展配方优化及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为降低姬菇种植成本、提高效益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菌 种
姬菇1号菌株由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培养基配方
三级种配方:杨树木屑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自然。
1.2 试验地点
贵州大学食用菌研究院。
1.3 试验方法
以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姬菇三级种培养基配方为基础配方,分别以50%的核桃树木屑、桦槁木屑、毛栗木屑、大豆秸秆、玉米秆、麦秆、油菜秆、大豆秆替代杨树作碳源,其他成分不变,另以玉米芯、豆粕、甘蔗渣、米糠替代麸皮作氮源配制培养基,分装于10 cm×36 cm聚丙烯菌袋中,每袋干重约350 g,置于机械免锅炉灭菌锅(LGB-1500×4500)灭菌,冷却至30 ℃以下,将食用菌发酵罐(BIOTECH-10 JS-100 JS)里预先制好液体菌种取30 mL转接到菌棒中,于室温25 ℃,避光通风培养。待菌丝发满菌袋后移入栽培间,设6个重复,栽培间温度控制在18~20 ℃之间,湿度保持在70%~75%之间,日间用100 lx散射光照射12 h。
1.3.1碳源配方设计
配方1:桦槁木屑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2:毛栗木屑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3:核桃木屑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4:麦秆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5:玉米秆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6:油菜秆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7:大豆秆50%、麸皮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1.3.2氮源配方设计
配方1:杨树木屑50%、玉米芯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2:杨树木屑50%、米糠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3:杨树木屑50%、豆粕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配方4:杨树木屑50%、甘蔗渣30%、棉籽壳15%、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石膏粉2%、石灰粉2%、白糖0.7%,pH 自然。
1.3.3姬菇生理指标测量
1) 菌丝阶段生理指标测量:记录菌丝长势、菌丝颜色、菌丝满袋时间。
2) 子实体阶段生理指标测量:记录出菇时间。单个菌棒上大部分姬菇子实体菌盖达到2~3 cm时采收姬菇,以前三潮菇重为鲜菇总重,菌棒干料重为350 g。
生物学效率(%)=(鲜菇总重/菌棒干料重)×100%;
3) 蛋白质含量测定:参考卢晓黎[5]的方法。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SPSS 22.0、GraphPad Prism 8软件处理数据及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源培养基对姬菇三级种质量的影响
2.1.1不同碳源处理对姬菇三级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如表1和图1 a所示,姬菇三级菌种培养基以桦槁、毛栗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短,且菌丝浓密、洁白、粗壮,长势强,菌种质量好;其次是杨树、麦秆和玉米秆制作的姬菇三级菌种培养基,而核桃、大豆秆、油菜秆菌丝长势较差,尤其是大豆秆、油菜秆中的菌丝较细弱。
注:a为菌棒外部菌丝,b为栽培种平板菌丝。图1 不同碳源菌丝的生长情况Fig.1 Growth of mycelia of rods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表1 不同碳源的菌棒观察Table 1 Observation of fungus sticks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杨树、桦槁、毛栗、大豆秆和玉米秆菌棒菌棒硬度适中,核桃菌棒较硬,麦秆、玉米秆和油菜秆菌棒硬度较软。
桦槁为碳源的三级菌种满袋时间最短(20.33 d),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除了毛栗和油菜秆碳源培养基外,桦槁与其他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次是毛栗(22.83 d)和油菜秆(23.67 d),与满袋时间最长的大豆秆(29.67 d)差异达显著水平。
将不同碳源培养基放在玻璃平板中灭菌接种培养,菌丝在培养基内部的生长变化如图1 b所示。可以看出,菌丝在油菜秆和大豆秆培养基中均表现为较细弱,而在其他培养基中明显粗壮。
2.1.2不同碳源处理对姬菇三级菌种出菇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毛栗培养基生物转化率最高,达39.01%,与其他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其次为桦槁(35.67%)、杨树(35.48%)、核桃(34.33%),3个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大豆秆作碳源的培养基转化率仅为20.68%,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较差。4种木屑培养基生物转化率的表现要优于4种秸秆的表现,其中秸秆中麦秆(29.87%)和玉米秆(28.88%)的表现较好,与油菜秆(23.85%)和大豆秆(20.68%)之间差异显著。
注: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n=3。下同。图2 不同碳源培养基的姬菇生物转化率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bioconversion rate of Pleurotus cornucopiae sticks with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2.1.3不同碳源培养基对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出菇后不同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玉米秆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最高,达35.1%,其次是毛栗木屑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34.51%),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由油菜秆培养的姬菇(27.76%),与玉米秆和毛栗培养基的差异显著,其余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图3 不同碳源培养基蛋白质含量分析Fig.3 Protein content analysis on culture medium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2.2 不同氮源培养基对姬菇三级种质量的影响
2.2.1不同氮源处理对姬菇三级种菌丝生长的影响
如表2和图4所示,米糠为氮源的姬菇三级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满袋时间最短(21.00 d),与麸皮为氮源的姬菇三级菌种满袋时间(24.00 d)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次是甘蔗渣,但米糠、甘蔗渣培养基菌丝长势较差,菌丝细弱,菌棒硬度较软,菌种质量较差。
表2 不同氮源的菌棒观察Table 2 Observation on fungus stick of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注:a为栽培种平板菌丝;b为菌棒外部菌丝。图4 不同氮源菌丝的生长情况Fig.4 Growth of mycelia of fungus stick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以豆粕、玉米芯为氮源的培养基姬菇三级菌种菌丝浓密、洁白、粗壮,长势强,菌棒硬度适中,菌种质量好,且二者满袋时间与米糠为氮源的处理无显著差异。
将不同氮源培养基放在玻璃平板中灭菌接种培养,可以直观看出,菌丝在甘蔗渣和米糠培养基中均为较细弱,而在豆粕、玉米芯培养基中明显粗壮(图4 b)。
2.2.2不同氮源处理对姬菇三级菌种出菇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麸皮为氮源的培养基生物转化率最高(35.48%),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其余处理生物转化率依次为豆粕(24.67%)、米糠(24.57%)、甘蔗渣(22.10%)、玉米芯(21.08%)。
图5 不同氮源培养基姬菇生物转化率比较Fig.5 Comparison of bioconversion rate of Pleurotus cornucopiae sticks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
2.2.3不同氮源处理对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6可知,姬菇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处理是甘蔗渣(32.58%)和麸皮(31.03%)氮源培养基,且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次是玉米芯和豆粕培养基,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米糠培养基(22.19%),与甘蔗渣和麸皮差异显著。
图6 不同氮源培养基蛋白质含量分析Fig.6 Protein content analysis on culture medium from different nitrogen sources
3 讨论与结论
3.1 桦槁、毛栗作培养基碳源,姬菇三级种质量较好
桦槁为碳源的三级菌种满袋时间最短(20.33 d),其次是毛栗(22.83 d)和油菜秆(23.67 d)。除毛栗和油菜秆碳源培养基外,桦槁与其他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桦槁、毛栗作姬菇碳源培养基,其三级菌种质量好。
木屑作碳源培养基的姬菇生物转化率高于秸秆碳源培养基。毛栗培养基的姬菇子实体生物转化率(39.01%),与桦槁(35.67%)、杨树(35.48%)的处理接近。
玉米秆和毛栗木屑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较高,且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由油菜秆培养的姬菇(27.76%),与玉米秆和毛栗培养基的处理有显著差异。
杨树碳源培养基,菌丝长势强,菌种质量尚可。虽然用其培养出的姬菇子实体生物转化率、蛋白质含量稍低于毛栗、桦槁,但其购买成本(270元/t)远低于桦槁菌材(700元/t),成本效益明显,可对其配方进一步优化研究。
3.2 麸皮、豆粕适宜作姬菇三级种培养基氮源
以豆粕、玉米芯为氮源的培养基姬菇三级菌种菌丝浓密、洁白、粗壮,长势强,菌棒硬度适中,菌种质量好。
麸皮、豆粕氮源培养基的姬菇生物转化率较高,分别为35.48%和24.67%,并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麸皮氮源培养基的姬菇蛋白质含量也较高,为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