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2-10-31吴艳杰

商业会计 2022年19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课证资格证书

吴艳杰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应用型民办高校以培养专业技能强和基础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相关专业技能。因此,应用型民办高校为了实现这样的办学目标,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并实施“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到“岗位”的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以此解决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课证融合”,“课”指的是专业课,“证”指的是职业资格证书,“课证融合”即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校内专业课程的同时,有能力直接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择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应用型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探索“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探索“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既符合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又符合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进行“课证融合”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是符合时代需求的重要举措。

(一)有助于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

在传统会计学人才培养体系下,即“专业课程+少量实训+期末卷面考试”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构建学生的专业理论体系,学生的专业技能比较弱,无法真正掌握会计岗位技能,与社会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面临就业难、工作岗位与专业脱离等问题。会计学专业探索并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在学历教学过程中,将会计学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点进行合理分解,融入到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使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能够覆盖职业资格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平稳过渡,切实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有助于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要想实施“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必须拥有能够进行“课证融合”授课的师资队伍。因此,在推行“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促进教师参加与所授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真正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提升自身的实操技能。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会计实务专家、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到学校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

(三)有助于培养“双证”的会计学应用型人才

在“课证融合”背景下,推行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促进学校丰富并完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掌握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便于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教育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的“双证”应用型人才,有效地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现阶段应用型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课证融合”的难点

(一)学历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课证分离”的现象

会计学专业在校学生可以考取初级会计师、初级管理会计师、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考取税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虽然会计学专业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学习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大量的专业课程,但是专业课程主要传授理论性知识,并不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进行匹配,导致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率较低,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缺乏实施“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课证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力。但是就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其配套资源而言,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为“专业课程+校内实训课程+校外实习”的模式。专业课程大部分以纯理论教学为主,与就业岗位的技能性、实践性背道而驰;校内实训基地一般仅由电脑和软件组成,而且实训基地规模较小,无法接受大规模的学生进行实训;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及与专业相匹配的实习岗位较少,无法集中接受大量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总而言之,现阶段应用型民办高校与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资源都亟需建立和完善。

(三)缺乏实践技能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为传统的本科教育体系,学校教师多为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较高的理论型教师,专业理论功底深厚,但是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虽然国家、学校积极倡导高校教师提升“双师素质”,但是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之下,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时间和机会都非常有限。因此,缺乏高素质、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应用型民办高校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面临的一大难题。

(四)缺乏实施“课证融合”的激励机制和辅导机制

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学生,学生通过“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获得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但是目前从学生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对于应该参加哪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比较迷茫;二是应该如何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学习内容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效结合?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没有搭建平台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做出规划;二是缺乏激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激励机制;三是缺乏激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的激励政策。综上所述,目前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缺乏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

三、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基于上述会计学专业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下面将从开发课证契合度较高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确立符合会计岗位需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实施“课证融合”的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来探索实施“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开发课证契合度较高的会计学专业课程

会计学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契合度会直接影响“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课证”契合度越高,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越高,越有利于达成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因此,开发课证契合度较高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对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非常重要。在进行会计学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按照“课高于证”的原则,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职业技能要求,突破传统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确立会计学专业“课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表1 会计学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二)确立符合会计岗位需求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计划,确立符合会计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至关重要。随着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诞生了大量的全新的会计岗位。在确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及会计岗位要求展开充分的调研,结合教育部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深入研究符合“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三)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主体,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因此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关键,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仅依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定期聘请实务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也是为教师提供与业内实务专家进行交流的平台与机会,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双向努力,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建立兼职教师制度。学校在对高校专业教师选拔上注重教师的学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导致高校的专业教师大部分为理论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术性人才,缺乏实践性。因此学校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可以放宽对教师学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聘请实务经验比较丰富的企事业专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开发等工作,并承担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提升本校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实践课程质量。

(四)建立实施“课证融合”的长效机制

1.学生方面。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经常有学生会问“老师,我中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学习完了,是不是能直接参加初级会计师考试?”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见学生对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导致学生对于职业资格的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并不熟悉。因此从学校层面出发,可以搭建实施“课证融合”的平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并且对于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调动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积极性,提高“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2.教师方面。在教师方面,高校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面临比较大的科研压力,导致高校教师即使是想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到企业挂职锻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单位,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可以折合一定比例的工作量,减少教师的教学任务,缓解教师的压力,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五)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软件投入和硬件投入都有所欠缺,导致会计学专业实训课程建设并未能走到社会的前沿,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努力加强实训课程的建设,为“课证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创作更多的实训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结语

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探索并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率,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在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助于学校建设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复合型会计人才。但是,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在实施“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保证“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发课证契合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内容,确立符合会计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长效机制等来保证“课证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从整体上来讲,创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探索并实施“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需要,满足“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课证资格证书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对完善查验员资格管理机制的思考
关于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职业技能提升的研究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