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学原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10-31强群莉教授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商业会计 2022年19期
关键词:会计学思政目标

强群莉(教授)(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一、引言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总体目标中提出会计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要以经济发展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持续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方法。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改革逐步开展,为培养造就高水平会计人才队伍,会计专业相关教学改革也在进行。《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教学创新与改革决定了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本文将介绍《会计学原理》课程在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思路和相关举措。

二、《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一)入门课,学生零基础。《会计学原理》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课程设置基本在大一、大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会计学几乎没有感性认识,学习难度大。课程改革希望学生把会计术语和会计思维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会计无处不在,习惯用会计思维来看待经济事项,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他们的专业思维能力。

(二)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围绕会计学基础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等展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记录,首先要了解相关经济活动,比如在处理纳税业务时学生要掌握税法相关知识,在公司组建时要了解公司法相关知识,在筹资时要了解证券法相关知识等。由此可见,《会计学原理》课程涉及到的经济领域众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非常大。另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弱,必须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才能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课程改革希望能够兼顾所有的学生。

(三)课程思政融入不够深入。课程思政的深度有机融入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方向,《会计学原理》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多又是入门课,传统教学中教师精力主要用在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上,课程思政融入不够深入。课程改革希望培育学生具备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四)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不够。传统的讲授型教学着重于知识的传授,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如何变安静的“填鸭式课堂”为活跃的“启发式课堂”,改变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拥有运用会计知识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解决的能力是课程改革希望完成的目标。

三、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一)教学理念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学理念,重塑“自主建构知识学习,仿真训练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搭建平台、组建师资团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仿真模拟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业务处理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最终让学生具备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终身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运用专业知识的职业素养、合作意识和大局观;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财会专业人才奠定专业基础。

(二)教学目标改革。

1.思政目标。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目标改革中,我们将思政目标确立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将职业道德和法治的思想融入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具备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德法兼修的道德品质。

2.知识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会计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充分了解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基础,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培养。

3.能力目标。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会计报告编制、阅读的基础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的基本能力,为经济管理服务。

4.素质目标。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思维敏锐、有合作意识和大局观、科学运用专业知识的职业素养;具备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终身学习习惯。

(三)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设,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层次,主要完成课程知识目标的要求;第二层次是会计信息的分析处理,对应能力目标的要求;第三层次是会计信息的综合运用,对应素质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改革实施手段。

1.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将课件、视频、习题等课程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下载客户端后在电脑或手机都可以使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反复观看、反复练习。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挖掘思政元素,注重立德树人。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会计学原理》课程特点认真思考、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建立由点到线到面的思政案例库(见表1),达到强根铸魂有道、春风化雨无声的效果。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思政元素。比如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可靠性的理解,如果信息不可靠会产生什么后果?在师生交流中自然而然地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也可以用财务造假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领悟财务造假所造成的社会危害。通过对涉事人员的处罚特别是会计人员的处罚让学生深刻领悟到“诚信为本、不做假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会计职业素养,将来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表1 课程思政融入设计

3.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度。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向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会计要素时让学生以家庭为例列举资产、负债,这要求学生在掌握资产、负债的概念后深入情境进行实践,对于学生在列举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在进行存货和固定资产确认时采用案例法,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对存货和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特别是对具备同样实物形态的资产根据持有目的不同在确认时的区分;在学习会计凭证时运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原始凭证收集的任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对会计具体工作有感性认识;在具备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法,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将系统性的理论融入到现实案例中,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升。以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案例等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互动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打破课堂的沉默气氛,互动的方式既可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

4.组建团队,仿真运营。组建团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后期可以借助软件让学生进行企业经营的简单模拟,根据经营结果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决策。模拟经营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过程,增强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知。其次,在运营基础上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让学生了解会计数据的形成过程,能够读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基本会计报表,掌握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会计数据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再次,学生在仿真模拟运营中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应变能力,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度。最后,在仿真模拟运营过程中落后的团队通过正确决策反败为胜,可以锻炼学生的忍耐力和抗挫折能力。总之,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情境模拟应用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改革。在OBE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加,考核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课程考核要加大过程考核的比重,除作业、测试外,实践性环节、教学互动、课堂活动表现等都应该计入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考核时除了教师可以评分,学生相互之间也可以评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线上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情况以及课程互动环节表现(见下页表2),具体指标在总成绩中的占比由教师提前公布,过程考核和过程激励的结果学生可随时查看,如有疑问可随时和教师交流。及时、客观、公开的成绩评定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有利于教学改革。

表2 课程平时成绩考核指标

四、课程教学设计实例

课程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下围绕四个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现以会计凭证这一章的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课前明确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会计凭证相关知识,学习《会计法》第9条的内容;分小组制作自主学习PPT并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搜集生活中的原始凭证(如车票、网上购物发票等)供线下教学使用;课前在线上平台发布课前测试题,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反馈对难点进行记录,基础性内容错误的,打回重新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实施。在线下课堂中,教师根据测试反馈的教学知识难点问题邀请小组进行讲解展示,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教师最后做总结。学生展示收集的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的分类进行相应归类并进行原始凭证的审核,教师对存在问题的原始凭证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现实案例结合《会计法》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领悟严守会计信息入口的重要意义,树立诚信意识,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教师抽取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分小组交换进行记账凭证的审核,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结束在线上平台布置作业及话题讨论。

(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测试和PPT制作主要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课前测试由线上平台自动评分,评分低于70分将打回重新学习后再进行后续活动;课中评价主要由组内学生互评、学生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重点是团队小组合作能力和课堂表现能力;课后评价主要是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话题讨论的参与度与思考的深入程度。课程围绕线上线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上以完成知识目标为主,线下的教学活动促进能力和素质目标的转变。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五、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进行财会专业入门课程《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搭建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让实践活动成为可能。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也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互动中融入的课程思政更易于被接受。此外,线上教学平台的跟踪考核评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设置分组任务和仿真运营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学生运用会计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教研能力和水平才能够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而推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前行者。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新的问题和学习特征也在不断出现,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学情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课程教学改革永无止境!

猜你喜欢

会计学思政目标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市会计学会确定2014年度10项研究课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