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刷铭”

2022-10-31钟芳

检察风云 2022年20期
关键词:洁牙升麻柳枝

文/钟芳

古语说“民以食为天”,食的前提是拥有一口好牙。现代人大多知道保护牙齿最基本的方法莫过于早晚刷牙,其实,在古代人们很早就注重牙齿的清洁,从他们刷牙的方法和用具来看,无不显示出古人的智慧。

“鸡初鸣,咸盥漱。”这是《礼记》中的记载,表明古人在3000年前,就已经形成清晨洁牙的好习惯。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亦说:“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最早使用的漱口剂有酒、醋、盐水、茶水等。酒、醋、盐水有杀菌的作用,而茶叶中含有茶碱和氟元素,可以有效防止蛀牙,保持牙齿清洁和口气清新。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喜欢用茶来保护牙齿。他通过自己的实 践,创造了一套“浓茶固齿妙法”:用一般的茶叶泡得浓浓的茶汤,在饭后用来漱口,既去了腻味,又不伤脾胃,残留在齿缝里的肉屑也不需要再剔牙,而长期坚持,牙齿就会渐渐变得坚固了。他归纳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烦腻既出,而脾不知;二是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剔。”

古人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揩齿法。在敦煌晚唐的壁画“劳度叉斗圣图”中有一幅《揩齿图》,图中一位僧人蹲在地上,左手执水瓶漱口,右手伸出中指在门牙上下揩拭。原来在没有牙刷的年代,爱干净的古人就以手揩牙,当然那时候也有人选用柳枝条来刷牙。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里面的杨柳纤维就好像细小的木梳齿,类似于现代牙刷的刷毛,兼备牙刷和牙签的功能。

《揩齿图》

唐代医学家王焘编著的《外台秘要方》中载有一种“升麻揩齿方”的刷牙剂和刷牙方法:“升麻半两,白芷、藁本、细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捣筛为散,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每天早晨,拿一段柳枝,用牙齿将一端咬软之后,蘸上揩齿药,像现代使用牙刷那样在牙壁上擦拭,清洁后的牙齿不仅光洁,而且微染香气。此法的“中药牙粉”应是现代药物牙膏的前身。

宋朝时除了牙粉,也开发出了牙膏。那时牙膏的制作原理与现代牙膏基本相似。《太平圣惠方》中讲:“将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用来洁牙。”后来还在药膏中加入荷叶、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等中药,不仅能去除异味,还有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

苏轼不满足于用浓茶来保护牙齿,他经过一番研究,精心配制了牙粉:用松脂和茯苓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出细粉,然后装起来。刷牙时,先把一小勺牙粉放嘴 里,喝口水,漱一下,吐出,然后再刷牙。对于此方,苏东坡十分满意,特意写下方子赠给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米芾。

而牙刷的出现可能最早要追溯到唐朝。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唐代出土的两把保存完好的骨质牙刷柄,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到了南宋,已有专门制作牙刷的作坊,在民间可以买到批量生产的牙刷,即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做握柄,在头部植上马尾。

关于牙刷的具体使用,明初所编著的《普济方》记有一方法:“每用刷牙子蘸药少许,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这种刷牙方法和今天并无不同。《清稗类钞》收录了一首“牙刷铭”:“惟口启羞,亦复含垢。积垢毁齿,大开狗窦。有物拭之,晨兴之候。短小精悍,誓歼群丑。”从这里可见,到了清末,许多人天天刷牙,早晚各刷一次,已经成了常态。

相对于古代的刷牙,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幸福了,牙刷就分为软毛、硬毛,牙膏也有不同功效,当然各种洁牙工具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口腔内的角角落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清洁,为我们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洁牙升麻柳枝
柳枝上的春天
升麻的品种考证
选喷砂洁牙还是超声波洁牙?
柳枝柳枝 变变变
了解洁牙
生命力
生命力
古人洁牙有妙招
升麻之思辨及临床应用❋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