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中小学生管乐团发展
2022-10-31焦伟光
焦伟光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管乐团是当代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及特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小学普及教育中,组建与发展学生管乐团已成为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且各中小学积极围绕音乐教育、艺术教育及审美教育目标完善管乐团训练场所及基础设施,为管乐团表演创造了更丰富的机会,在校园内营造了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的浓郁文化氛围。但我国中小学管乐团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软硬件设施存在短板,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倡导“五育并举”的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生管乐团在日常训练、知识学习及管理中对美育的渗透明显不足,难以发挥管乐团的育人价值。为改善此种现状,需基于美育视角重新界定管乐团的教育价值,探寻中小学生管乐团与时俱进的发展路径。
一、精选演奏曲目,凸显管乐团的美育特征
美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活动,而审美是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是不带有功利性的美的享受。在中小学生管乐团中,无论是服装、乐器、整齐划一的动作、丰富多变的音响效果,还是团员优美的形体、良好的气质、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都是可直观感受的美的形式,这些诉诸物质的美育元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团员的审美感知力,但长久的练习会造成团员审美疲劳,影响其审美素养。为此,美育视角下的中小学生管乐团发展不仅要在形式、物质层面打造独一无二的美感,还要在精神层面用美浸润团员心灵,使管乐团这一美育活动形式如磁石般吸引少年儿童。
从本质上来看,中小学生管乐团的训练和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造”,需要团员将自己代入到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文化环境之中,与作者和音乐内容产生心灵交互,感受在旋律的流淌和音符的跳动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在理解作品、领会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寓作品内涵于器乐表演中,因此,曲目的选择对于中小学生管乐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选择展示少年儿童风采的曲目《生命的色彩》《丝路二章》等,可以让少年儿童感悟到生命的力量与美好,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选择民族管乐作品《湖上春光》《月儿高》《欢庆新春》等,可以使少年儿童在演奏与欣赏中体验到我国传统器乐的魅力,增强少年儿童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文化自觉。
精选曲目,营造浓郁文化氛围,让少年儿童切实感受到生活之美、文化之美、作品之美,是美育视角下凸显中小学生管乐团美育特征的应有举措之一,也是中小学生管乐团于发展中筑牢中小学生文化自信、以美育人的必然选择。
二、渗透情感教育,塑造团员美的精神
审美情感是个体为判断审美对象是否满足自身精神需求而对自己进行内省的主观体验与态度。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审美情感与审美对象息息相关,且受到个体知与意的限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情感由习惯与艺术熏陶养成,饱满的审美情感能让个体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精神层面的审美享受。美育视角下,中小学管乐团不仅要教授团员较为系统与专业的乐器演奏知识与技能,通过长期的训练提升团员的演奏表现力,更要让每一名参与管乐团演奏、欣赏管乐团表演的少年儿童都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审美享受,将审美体验、审美情感切实转化为自身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行动,引领其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为实现美好生活不懈努力,善于以音乐、舞蹈等抒发内心情感。为此,在中小学生管乐团训练中,教师应当注重知识教育与美育的融会贯通,将训练的主动权归还给团员,指导其在小组合作中与同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培养团员欣赏他人、团结友善的良好品质。同时,教师要在管乐团训练中倾注人文关怀,尊重不同团员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挖掘每一名团员的潜能,使其在开放、和谐、轻松的训练环境中形成纯洁、高尚的审美情感,使团员的精神在开放的环境下产生升华,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激荡起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进而使团员无论是在演奏训练还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都能在细微处发现美、在无意中创造美、在努力中感受美。
三、德育与美育协同并进,促成团员美的行为
美育是一种从内而外的教育活动,注重感化、动之以情,通过丰富多样的美育活动让少年儿童在感知美、创造美、体验美中激发潜藏在内心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主动创造美的内在动因。德育是一种由外至内的教育活动,注重教化、晓之以理,通过向学生传递道德情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等为其提供道德框架,使其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注重一言一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在中小学生管乐团活动中,美育与德育协同并进可以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让团员以正确的态度、理性客观的思想、辩证的观念等对待学习、对待训练、对待周围的事与人。
在中小学生管乐队建设与发展中,教师要加强典型宣传,引发榜样效应,鼓励团员积极评选校园、市区教育局组织的“五好少年”“十佳少先队员”等评选活动,在管乐队活动及训练中加强对榜样事迹的宣传,请获奖团员分享自己学习与训练“两手抓”的经验与方法。可以让所有团员学习榜样,学习其积极乐观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同时,在训练及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赏识教育理念,赞赏团员的小小进步,赏识其训练、演奏过程与结果,让团员在管乐团内获得归属感,在训练及演奏中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从而使其认识到自身创造美的潜能。此外,教师要注重管乐团团员的礼仪培养,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管乐队演奏视频、管乐队相关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于视听资料中汲取演奏灵感,学会与其他乐器演奏团员相互配合,从而使团员心灵美、思想美、行为美。
四、丰富演出实践机会,体现管乐团的美育价值
丰富的演出实践是展现中小学生管乐团魅力、体现团员气质与个性的有效途径,因此,除升旗仪式、校园活动、大型例会之外,学校还要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管乐团的演奏机会,使其在演奏中不断提升音乐表现力,认知管乐团演奏对社会的价值,并在管乐团演奏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
第一,学校可以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带领管乐团参与高层级的演奏活动,让团员体会重大场合的庄严肃穆,体会音乐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开放的演奏环境能够使团员自觉重视自身的动作,使其认识到自己代表着学校形象,进而为维护学校及集体利益保持动作整齐划一、音色靠拢、相互配合,展现出高超的演奏技术水平,并激发其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新媒体拓宽管乐团的演奏空间。在信息化时代,管乐团的组织形式、演奏曲目、乐器组合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若想与时俱进地促进中小学生管乐团的发展,教师便需要融入时代潮流、契合时代脉搏,利用更加便捷、开放、交互的新媒体平台向人们展示管乐团的风采。如抖音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信息为主,教师可以组织团员自选曲目,利用课余及节假日时间进行训练,录制成短视频后发布在平台上,教师可以将团员的训练成果显像化、可视化,且平台上的评价也能反映管乐团演奏配合的不足之处,这可以激发团员的反思意识,使其多角度、多维度完善自我。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在校园电视、广播中播放管乐团演奏作品,让全校的师生都能感受到管乐团的魅力,从而体现出管乐团的美育价值。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美育常态化
在美育视角下,中小学生管乐团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复杂性、持续性与动态化的过程,美育在管乐团建设、活动及训练中的有效渗透,少年儿童演奏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及审美创造力的提升都非朝夕之功,若想实现中小学生管乐团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便需要以强大的师资力量作支撑。管乐团组织与管理者需要把握好美育内涵,了解美育的本质与主要活动形式,围绕管乐团建设与发展目标将美育渗透至管乐团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与全过程之中,不仅要关注团员审美素养的提升,还要以管乐团在校园内的演奏提升师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以此拓展管乐团美育的内涵与外延。同时,美育视角下中小学生管乐团发展也对相关教学人员的审美素养、专业技能、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训练者、管理者作为团员的引路人,其言谈举止、对待管乐团的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团员的审美观念与思想认知,为此,训练者与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广泛涉猎管乐团相关信息及建设理论,以良好的个人魅力、高尚的道德素质树立榜样,成为团员的思想标杆,使团员在感悟、演奏与实践中发展个性与特长,凝练审美素养。
六、结语
美育是中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育的本质价值。中小学管乐团作为特色教育的一环及中小学教育的外延,目前已经成为各学校的教育潮流,管乐团训练场地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使中小学管乐团可以获得的演奏实践机会愈加丰富,对中小学生管乐团的发展大有裨益。
中小学生管乐团同样是一种美育活动形式,在教授团员乐器演奏基本理念及技能、训练并提升团员的演奏表现力的同时,教师要将美育元素渗透至训练及活动的全过程之中,通过精选演奏曲目、丰富演奏实践机会、渗透情感教育、德育与美育协同并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美育常态化,为中小学生管乐队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