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夸张的魅力与含蓄的艺术
——浅谈镜头表演与舞台表演的异同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

凌 易

(北京电影学院 表演学院,北京 100088)

一、舞台表演表现力度更强,镜头表演更贴近生活

表演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如巫术学、劳动说、游戏说等,哪一种是表演的本源,尚无定论。但无论是哪种学说,表演都是起源于舞台,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舞台表演更接近表演的原始形态,而镜头表演跟随电影一起成为一种较新的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的演化,在舞台表演的基础上演变成了一种具有自己特点的艺术形式。

舞台表演因为与观众的距离感和整体的空间要求需要有更强的煽动性,所以无论是肢体还是表情,都需要更夸张。表演的起源有很多种学说,以前表演的行为往往存在于巫师作法中,而巫师作法的第一步就是搭建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祭台,这样的祭台就是后来戏剧舞台的前身,站在祭台上的巫师与台下的观众形成了一定距离,为了达到迷惑众人、吸引众人的效果,巫师必须用夸张的形体动作和不同于以往的声带发音去进行表演。

起初巫师表演中的形体动作接近于舞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表演的发展,舞台表演中的形体动作变得与生活中的行动大同小异,只是基于角色在生活中应有的行动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夸张放大,让坐在剧场第十排以后的观众都可以清楚通过人物行动感受到人物行动的原因、目的甚至是附带的情绪。所以,起初的舞台表演比真实生活中的言语与行动状态更夸张,这种表演方式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的戏剧开始提出让舞台表演逐渐真实化和生活化,但是这种真实化也只是在舞台夸张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动,并没有完全放弃夸大化表演。

而在语言方面上,无论是表演起源中的巫师学还是劳动说,表演中的语言都很接近于歌唱模式,其发声时的口腔比平常交流时张得更大,运用头腔、口腔、胸腔的三腔共鸣,音量更大,起伏也更加明显。随着表演历史的演变发展,舞台表演逐渐出现了歌剧表演与话剧表演这两种形式。前者是在表演起初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直接用美声歌唱的方式去表现人物,对观众而言,其声音的响度力度更具震撼力,在韵律起伏上直接跟随音符,以另一种形式送到观众的耳中,这是对原始表演的第一种改造和进化。第二种则是话剧的表现,话剧中演员只是在塑造角色的基础上用角色的态度语气和性格去说其生活中正常表达的内容,听起来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无异,但因为舞台与观众的距离感以及剧场的空间大小,演员如果用生活中的音量去表达角色的台词,不能起到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戏剧效果,所以话剧演员在说台词时要适度夸张,做到音量足够响亮,发音足够清晰准确,语调起伏明显,重音停顿准确和节奏快慢适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台词是必修课,要想具备优秀的台词能力必须做到以上五点,如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宋丹丹在话剧《窝头会馆》中饰演田翠兰,其台词声音洪亮,重音准确,语音语调跟随情绪起伏明显,把人物泼辣野蛮又善良淳朴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表演喜剧片段时把观众逗得哄堂大笑,在表演悲伤桥段时,又让全场的观众不禁热泪盈眶,最终成功塑造了田翠兰这一人物,成了人艺话剧舞台上的又一个经典角色。想要达到这一水平,非一日之功,演员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台词训练才能有所成果。

与戏剧表演相比,镜头表演出现的时间较晚,在电影发明之后,摄像机的出现让演员的距离瞬间与观众拉近,甚至达到了零距离的程度,演员的表演方式自然也必须做出改变。镜头前演员的台词和行动需无限贴近于生活,与此同时,又必须保留人物的鲜明特点。如在电影版《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中,霍普金斯饰演的老人安东尼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其在电影里的一般行动和台词语言与生活中的古稀老人无异,一旦出现病症,其思维就出现了混乱,从而台词语言也开始出现逻辑混乱和语句无意义的重复,老人的双手也不自觉地因记忆混乱内心慌乱而开始颤抖,脚步行动也随之变得迟缓,这都是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在病发时的明显外在表现。霍普金斯在电影中对老人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变化表演得十分自然真实,尺度拿捏到位,在非常生活化大众化的表演之外还真实地表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症状,堪称镜头表演的典范,霍普金斯也凭借在此片中的精彩演绎,在八十三岁高龄获得了第九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二、舞台表演具备方位性,镜头表演是有特写的微相表演

古今中外的舞台有很多种类,有演员一面面对观众的镜框式舞台,有演员四面都被观众包围的环形舞台,还有演员的三面都坐着观众的黑盒舞台,也有深入观众中,让演员沉浸在观众里的岛型舞台。不同的舞台对演员的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在哪种舞台进行表演,都必须照顾到观众的方位。比如,在镜框式舞台表演时,演员需要时刻注意自己不要背对观众,要让观众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也要让自己的台词声音向观众传播,如果背对观众则犯了戏剧表演中的“背台”错误,从而使有效表演变成了无效表达,观众就无法完全接收到演员所表达的情绪。除此之外,演员还不能“侧台”,即持续侧面对着观众,这也会影响观众接受演员的情绪和感受表演效果。而在三面台或四面台表演时,则表演要结合非常缜密细致的走位设计,照顾到各方面的观众,保证每一面的观众都可以看到演员的表演。虽然在舞台表演时一般要忽略观众,把观众当成规定情境中的“第四堵墙”,但演员也要时刻记住观众在剧场中所处的位置,把表演有效传达到剧场的各个角落。戏剧表演中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控制”,这不仅意味演员可以很好地控制身体和台词,更意味着演员可以很好地平衡自己和角色与观众的关系,即在角色当中奉献自己享受表演,又时刻记得自己与观众的关系,记住自己的位置。在沉浸式的舞台中,“第四堵墙”被彻底打破,观众成了演出的一部分,演员不仅要把情感传递出去,甚至要让观众的情感参与进来,让二者的互动产生有效的化学反应,使演出变得更加精彩。在沉浸式戏剧《不眠理发店》中,演员走入观众中,被观众包围,把凶杀案的过程和证据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成为凶案的“目击证人”,跟随演员一起破案,这种戏剧形式全面照顾了坐在剧场各个角落的观众,与时下流行的“剧本杀”非常相似,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戏剧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也为打破舞台方位的拘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反观镜头表演,虽然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被镜头无限拉近,但与戏剧不同的是,演员与观众被屏幕隔离在两个世界,观众的视角其实是透过屏幕被镜头支配的,所以演员表演时并不需要在意自己处于观众的哪个方位,导演与摄影师可以运用镜头的调度让观众的视觉被动处于导演希望他们看到的位置,即便观众看到的是演员的背影或者演员的侧身,这都是导演故意给观众看到的,与此同时,这也传达了一定的导演意图,值得观众思考和分析。除此之外,由于特写这一种影视拍摄手法的存在,镜头表演中存在特有的“微相表演”学。所谓“微相表演”学,就是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向观众传递人物的真情实感,由于镜头可以把演员的表情无限放大,所以哪怕是轻微的表情变化在特写镜头前都能形成很强的戏剧张力,而这种特属于镜头表演的张力又让表演摆脱了舞台上较为夸张的状态,使人物角色形象更真实,情感更丰富,更容易让观众接受,使观众共情,形成有效表演。比如,在《我和我的父辈》中,由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在同意其子毛岸英奔赴前线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时,就在特写镜头前利用皱眉、皱鼻、抿嘴等微表情进行微相表演,把毛泽东纠结复杂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表演符合原先的规定情境,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三、舞台表演是行动,镜头表演是存在

舞台表演和镜头表演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如台词表达和组织行动都是这两类表演中的主要任务和关键元素,并且对表演效果的辅助手段也相似,如都会通过灯光、服装造型、道具布景和背景音乐等手段让表演更加真实。但是,由于表现形式不同,主要任务和辅助手段结合的最终效果也不同。

比如,在舞台表演中,舞台会使演员看起来比较渺小,并且距离较远的观众无法看清楚演员的表情,所以演员必须在不断的行动中进行表演,才能始终保持演员的生命力并完成塑造人物的根本任务。有时角色在场上一定时间内并没有台词,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演员没有做出行动或者没有和其他演员进行交流,那么观众只能看见演员站立的状态,无戏可看。所以,舞台剧导演在指导演员进行舞台表演时,必须不断安排台上的演员进行行动。演员的行动还必须符合人物性格与规定情境。

所以,演员如果想要在舞台上完成有效的表演,就必须把一系列表演元素结合在一起并完整地表达出来。这往往需要比镜头表演更长的时间来对演技进行打磨和锻炼。不仅如此,由于舞台剧表演的实时性和重复性,演员必须从排练开始到演出结束一直重复表演同一角色,完成相同的台词和行动,在台上不停不静不歇,这对于演员而言是很大的锻炼。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很多成名多年的影视明星为了锻炼自己的演技也会主动选择重回舞台剧演出,重新感受表演的过程,体会戏剧演员的状态,从而加强自身表演行动的能力,持续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维持自身的表演水准。

反观镜头表演,首先,影视剧被称为“影像艺术”,画面的视觉效果往往是观众对于影片最直观的感受,而非演员的行动表演。有时在远景画面中,人物相对渺小,身体行动并不能被观众完全看清,但观众结合画面场景依然能够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情感,例如,王家卫导演的作品中经常让演员在镜头前静止不动,只通过表情的细微变化和眼神让观众感受表演。其次,随着后期技术的迅速发展,影视剧中的配乐对电影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有时配乐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戏的最终效果。在这样的电影制作大环境下,有时演员在镜头前甚至不用说任何台词、做任何行动,只是单纯靠画面配乐和自带的情绪就可以表达准确的剧情信息和人物情绪。所以,在镜头表演中,导演有时候只需要把演员当成简单静止道具去使用就可以了,而在舞台表演中,演员则需要持续保持生动的角色形象。最后,由于镜头可以无限放大演员的五官,让观众清晰看见演员的微相表演,所以细微的表情和沉默的宣泄就可以达到导演想要的效果,有时哪怕演员面无表情,也会被观众解读成无情冷漠或呆滞麻木,这种表演往往被称为“零度表演”。零度表演是有一定争议的,一些表演系教授和导演认为零度表演就是没有表演,是演员表演不力的借口,而让观众接受这种表演也是比较困难的。笔者也不太支持过多运用零度表演的技巧,因为除非演员的五官和化妆或眼神非常有特色,不然,这会让整段表演的节奏趋于平淡,影响整体表演的精彩程度。

四、结语

由于艺术类型和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舞台表演和镜头表演在表演力度、表演位置和表演的重点上各不相同。但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不应该被不同的表现形式所限制,很多优秀的演员在舞台剧与影视剧里都可以展现优秀的表演。一名优秀的演员也非常懂得在舞台上与影视剧中拿捏不同的表演尺度,展现不同的魅力,表现不同的风格。同时,其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不同导演对演员不同的要求,最终完美完成角色的表达。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镜头前,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演员,都必须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勤恳努力,不浪费自己的机会,不辜负自己的角色,不亵渎自己的职业。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春天大舞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
清代新疆查禁戏剧演出考
戏剧类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