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的演奏和教学价值
2022-10-31孟雨
孟 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享有“歌曲之王”之称的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在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出生,其一生贯穿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时期,因此,他既是古典主义末期的音乐巨匠,也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创作上,舒伯特受到“乐圣”贝多芬的影响,没有完全脱离古典主义的创作传统,而是将浪漫主义兴起的新的创作特征和风格与古典主义糅合在一起,凭借出色的才华和天赋创作了大量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9 首弦乐四重奏、18 部歌剧、10 部交响曲等。在钢琴创作领域,舒伯特的作品囊括了特性小曲、舞曲、幻想曲、奏鸣曲等,其中,特性小曲主要指的是即兴小曲,即“音乐瞬间”和“即兴曲”,这是一种不经事先准备,用即兴的手法一边创作、一边演奏的音乐作品,侧重于转瞬即逝的情感在当下的表达。
一、即兴曲的含义
即兴曲,顾名思义是即兴发挥、即兴表演之意,创作和演奏几乎是同时进行,不需做任何事先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创作方式充分反映了浪漫主义作曲家新的创作需求,即追求个性情感的表达。即兴曲是十九世纪的一种抒情性特曲,旋律悦耳,不一定需要听者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和审美高度,仅通过听觉感官就可以走入听众内心,展现音乐的和谐与美妙。
二、舒伯特即兴曲的特点
舒伯特共创作了两组即兴曲,共8 首。第一组即兴曲约于1827 年9 月完成,第二组则在同年的12 月完成。纵观这八首即兴曲不难发现,其中的五首作品在曲式上有着古典主义的典型创作手法,即采用了快板——慢板——快板的三部曲式,除了这五首作品之外,有两首作品(Op.90 No.1 和OP.142 No.3)采用了变奏曲式,一首作品(Op.142 No.1)采用了再现四部曲式;在音乐情感的表达上,舒伯特通过旋律抒发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所创作的即兴曲注重旋律的表现力,在和声的写作上充分彰显了情感变化带来的色彩明暗变换,每首作品的音乐情绪都十分充盈、丰满;在音乐主题方面,舒伯特在钢琴即兴曲的创作上也受到了其艺术歌曲创作的影响,在主题上能寻到艺术歌曲的旋律痕迹,有着极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从调式调性上来看,这八首即兴曲均由降调写成,每首作品中都有着调性的频频转换,也正因如此,音乐饱含着极为丰富的色彩感受,贴切地传递着作曲家即时的情感变化。总体来说,舒伯特即兴曲具有结构严谨,音乐优美高雅,和声色彩对比丰富,情感表现力强等特征。
三、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的演奏分析
这首作品有着优雅的主题,清新隽永、极富歌唱性。此曲采用变奏曲式,曲式结构为主题(A)、变奏一(A1)、变奏二(A2)、变奏三(A3)、变奏四(A4)、变奏五(A5)及补充终止。在调性上,主题(A)和变奏一(A1)、变奏二(A2)都采用降B 大调;在第三变奏(A3)时,作者进行了同主音大小调的转调,即转为降b 小调;变奏四(A4)继而进行了近关系转调,转为降G 大调;第五变奏(A5)又重新回到了降B 大调,并将尾声结束在降B 大调。
(一)主题
这首作品的主题为降B 大调,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开头乐句直接点明主题,此乐句的旋律声部由单音构成,配以左手简单的分解型伴奏织体。在弹这一主题乐句时,要把控好右手手指行进中力度的连贯性,弹奏出主题音乐的歌唱和流动。作者在主题部分的后半段加入了和弦音,使得音响效果更加立体,音乐情绪更加饱满。因此在弹奏时,力度上要有所变化,前半段的力度相对于后半段要收一些,在进入后半段弹奏时力度进一步增强,推动着情绪往外释放,到了结尾部分再慢慢收回。主题部分的触键整体上多采用慢触键,下键缓慢且深。在踏板的运用上,前半段通常采用点踩的方式,避免音响浑浊。进入后半段,随着音乐情绪的向上推进、手指力度的加强,踏板的踩踏时间和频率也要根据音响效果的需求而增加。
(二)变奏一
作者将大量的附点音符用在第一变奏中并贯穿乐段始终。由附点音型编织而成的旋律声部使音乐更加富有流动性,优美流畅的旋律自然地表露着作曲家舒适安静的内心情感。在弹奏时,要想完整清晰地突出旋律声部,就要重视右手的四指、五指这两根弱指所弹奏出来的声音。训练时可摘出旋律声部,对这两根手指做针对性的练习,将旋律声部的音色把控好以后,再加入右手第二声部,也就是下方的十六分音符,需要注意的是,在弹奏十六分音符时,要控制好大指的力度,不要出现重音,确保第二声部的加入不影响上方声部的清晰和流畅。主次分明,右手的两个声部才能呈现出立体的音响效果。左手主要是切分音节奏,根据右手的弹奏自然地进行配合,平稳推动着旋律声部的展开。
(三)变奏二
第二变奏整体上塑造了一种慵懒的音乐形象,同时又穿插着回旋音和倚音等装饰音,慵懒中又透露着几丝活泼和生动。弹奏时,装饰音要清晰,不可因装饰音的加入破坏了乐句的节奏,应将装饰音融在旋律中灵巧地演奏。左手主要是单音与和弦搭配构成的切分节奏,弹奏和弦时不要硬触键、强触键,运用适度柔和的触键方式才能弹出慵懒的感觉。作者采用切分音型增加了音乐的不平衡感,配合右手的弹奏营造出摇摆而放松的音乐氛围。
(四)变奏三
第三变奏完全不同于前两变奏,音乐由降B 大调转为了降b 小调,同主音大小调关系转调下的音乐形象在此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小调色彩下悲伤、忧郁的情绪扑面而来,与主题和第一、第二变奏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情绪变得跌宕起伏。因此,这一段落的触键方式要发生改变,触键到底,特别是需要强弹的地方,手指下键的深度要够。右手均为八度音及和弦音,要重视右手小指音连成的声部音响;左手自始至终都是三连音,不断地推进音乐行进。左手在弹奏时,手腕要尽可能地放松,松弛有度地弹出推波助澜的感觉,促进乐思的跌宕起伏。右手旋律和左手的三连音构成了上声部与下声部二对三的节奏,双手配合时节奏要准确,但又不能过于死板影响乐句的流动性。踏板比起上一变奏要运用得更多,换踩踏板更加频繁,保证声音的干净,渲染好整个乐段暗淡、沉重的情绪色彩。
(五)变奏四
变奏四为降G 大调,这一调性是变奏三降b 小调的近关系转调。变奏四摆脱了前一变奏段落悲伤的情绪,音乐形象焕然一新、活泼明朗,曲调具有民族舞曲的风格。作曲家将旋律分布在双手之间,弹奏时要能够将旋律清楚地在左右手之间自由切换,弹出旋律在高、低声部之间连绵不断的对话感受。附点节奏的大跳音程和十六分音符交织配合,表现出音乐很强的起伏性,在愉悦中又交织着一定的紧张感。
(六)变奏五
变奏五回归乐曲起初的降B 大调,作曲家用六连音音型作为载体谱写音阶的跑动,乐句由此变得绵延,音乐形象明媚轻快,随音符跃然而出的旋律犹如阳光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弹奏第五变奏行云流水般的乐句,要一气呵成,注意气息的连贯,在跑动中不能出现断裂或重音,可按音型走向做出强弱变化,每个乐句的暗流涌动构成了整个段落川流不息的动感。左手的切分节奏要富有弹性,随着右手旋律声部的跑动做出伸缩变化,以配合高声部的华彩式乐句。
(七)尾声
乐曲的末尾,作曲家用加厚的织体形式再现了音乐的主题,以柔软的音色将人从华丽的音乐中拉回,逐渐平静,并显现出凝重感。表现尾声时,应采用大面积且深入的触键方式,将情绪逐步内敛,最终在渐弱的音色和逐渐拉宽的节奏中结束全曲,尾声扣人心弦,令人余味无穷。
四、即兴曲《Op.142 No.3》的教学价值
舒伯特作为横跨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是丰满而立体的,其笔下的作品体裁丰富并且风格多样。舒伯特的创作不仅有着古典音乐的形式,更渗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通过学习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一独特的音乐体裁,通过细致化的练习和音乐性体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及演奏水平,具体来说,其教学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建立声部结构的层次感,提高音色控制力。学习建立层次感最主要的途径是进行多声部训练。拿到作品时,首先要清楚有几个声部,将伴奏声部和旋律声部区分清楚,明确演奏所要突出的声部。在具体练习时,为了训练手指对声部的控制力,可以先分声部练习再将所有声部糅合。本首即兴曲可以训练学生对旋律声部的捕捉能力以及手指在声部中的协调控制能力。例如,即兴曲《Op.142 No.3》的第一变奏段落,尤其地训练了原本薄弱的四指和五指的弹奏能力和对音色的控制能力,这对后续进行和弦连奏时小指所需要具备的抓力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另外,想要呈现出音乐中的层次感也要通过对各声部不同音色的控制实现,这就需要掌握并运用多种触键方式。本首作品就涵盖了几种不同的触键,例如,在弹奏主题、变奏二和尾声时,需要慢触键,加大指尖的触键面积,控制手指弹出柔美的音色;而在变奏一、四、五部分,音色清透,就需要将手指尖立起,尽量贴键弹奏,从而做到乐句的连贯,保证音色的质量和跑动的流畅;在第三变奏时,需要呈现悲伤暗淡的音色,此时需要将手臂的力量送至指尖,贴键弹奏并深入触键,弹出的声音才能深沉厚重。通过此曲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声部的理解和感受,对完善音色的控制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学习表现音乐的内在情绪。想要合理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绪,就要学会对作品进行音乐性处理。首先,了解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作品的体裁类型和创作背景,然后,分析其结构形式及和声、织体等,这样才能充分地感知作品、理解作品。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为变奏曲式,每一个变奏段落都有不同的织体和情绪,如此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开阔感知视野,训练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最终运用到实际演奏中,明辨音乐的情绪,自然地将演奏技巧融合到情感表现中,准确地传达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踏板的正确使用也是钢琴演奏学习的重要方面之一。有很多钢琴作品在谱面中并未标记踏板符号,需要演奏者根据和声进行、音色特点和音乐情绪等灵活运用。比如,和声发生变化时,踏板要随之更换,避免声音浑浊;歌唱性很强的部分,要适当地增加踏板,使音色变得圆润柔和;踏板踩踏的深浅要根据音乐情绪作出相应的调整,需要弹奏坚定有力的旋律时,踏板踩满、踩深,而弹奏欢快的跳奏乐句时,要少踩、轻踩甚至不踩。本首即兴曲对这几种踏板踩踏的方式均有涉及,有利于强化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踏板运用技巧,提升整体的演奏水平。
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在即兴曲中充分地展示了自身的艺术造诣,他所做的即兴曲将浪漫主义时期个性化的情感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