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

2022-10-31

戏剧之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音八度奏鸣曲

张 琪

(郑州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一、贝多芬奏鸣曲概况

(一)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历史上的地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在西方音乐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价值非常高,其极大地提高了钢琴作品的表现力。曾有一位钢琴家深有感触地说:“贝多芬把他的艺术意图特别准确地呈现在他的谱子中,通过一个个音符和音乐表情术语把他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用小舟在湖上划,可能很长时间才能到湖对岸;如果用游艇,便能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就是这样的情况。”

(二)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相关背景

贝多芬一生历经坎坷,但他的创作生涯却从未间断。根据贝多芬创作的时期及风格,他的奏鸣曲可分为三个时期。前八首为早期的作品,从第九首至二十七首是中期的作品,晚期作品就是最后五首。贝多芬早期创作奏鸣曲时,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发生变化,再加上贝多芬作品的独创性日益成熟,他的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乏个人的主观思想和追求自由、平等的人生理想,对之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色

在早期创作中,贝多芬严格遵循传统奏鸣曲的创作方式,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在贝多芬献给海顿的三首作品的前两首中很容易找到维也纳三杰中海顿和莫扎特的传统音乐表达方式,但是,在第三钢琴奏鸣曲中,一个独立创作的贝多芬正在向我们招手。此时,贝多芬的创作有很大的变化,如节奏变化频繁,力度起伏也较之前有明显的区别,一些不稳定的和声也出现在他的创作中。这些变化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色彩效果。C 大调的旋律如同山谷般宁静,使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积极乐观。

全曲展现了贝多芬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双手一起的八度进行犹如乐队的合奏,加上贝多芬独创性的风格,这首带有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呈现在世人的面前。第一乐章的音乐表现十分丰富,演奏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技巧。第一乐章的开头就以托卡塔的形式展示了本首奏鸣曲的主题,这看似简单的乐句很好地引出了后面辉煌篇章的效果。

二、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作品分析

(一)曲式结构分析

1.呈示部

呈示部一开始就进入了主题,右手和弦来回转换考验了演奏者的演奏技术,接着又出现了它的同名g 小调的主题。最后左右手同时八度进行弹奏,表现出十分辉煌的气势。

2.展开部

一段崭新的旋律拉开了展开部,右手快速跑动和左手长音和弦配合得十分巧妙。紧接着又回到了主题,在快结束的时候一个华彩段自然而然接上,最后在一个ff 的强和弦下结束。

3.再现部

主部主题的曲式结构发生了变化,148~151 小节的补充部分不再使用主动机,而使用了第二动机进行转调处理,在低音声部使用第二动机,高音声部是切分的对位旋律。

4.尾声

采用协奏曲华彩段的形式,十分绚丽,最后回归主部主题。

(二)调性分析

在奏鸣曲的创作中,各部分之间都存在着特定的布局特点。贝多芬在调性安排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大多使用远关系调,这样的调性安排可以更好地体现作品里面的情绪对比。因为贝多芬具有哲理性的深思,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技巧,所以他才能把远关系调的这种布局方式运用到极致。

调性布局不仅可以保持各乐章之间的独立性,还可以使各乐章更好地连接起来,形成一首完整的作品,从而把不同乐章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各乐章之间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本文探讨的第三钢琴奏鸣曲也不例外,其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但唯一不同的是,第三部分的再现部没有直接回到主调,而是在呈示部的第二个副部上回归到主调。虽违背一般的规律,但这也更好地说明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灵敏度以及对调性布局的独特见解。这样的布局处理使呈示部和再现部之间更加和谐,更好地体现了音乐结构的美感。

(三)和声的体现

作曲家在创作时对于和声的编写也是要花很多心思的,调性布局的前提就是和声,和声是任何音乐作品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音乐作品中可以构建乐曲的结构,表现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一首完整作品不同声部之间的和声应该是和谐一致的。不同的音乐作品会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感觉,这正是和声在起作用,不同的和声处理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情绪。在每个乐段结束和下个乐段开始处的和声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前一个乐段结束处用全终止,之后用主和弦的分解或半分解形式使两个部分连接起来,也不会破坏作品的整体感。

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再现部中的结束部与尾声的连接部分,采用六级阻碍终止和弦,结束部后短暂的华彩段从降六级和弦开始,十分新颖但又不失色彩美感。这样的和声运用使再现部和尾声的连接不突兀,像是自然过渡,并且使得尾声和整个第一乐章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连接更加和谐。贝多芬的和声运用,在当时具有前瞻性,正是由于他敢于创新,才使得他在西方音乐史上闪闪发光。

三、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

(一)弹奏速度分析

任何奏鸣曲的演奏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演奏者所演奏的速度。本文研究的贝多芬的奏鸣曲也不例外,甚至还有更高的要求。在表演一首作品时,演奏者首先要把握这首作品的风格并选择适合这首作品的弹奏速度来进行演奏,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首作品所包含的情感传递给欣赏者。贝多芬对浪漫主义音乐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古典主义作品的影子。所以,在演奏他的作品时,不能特别随意自由,要以一种平稳的速度演奏。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演奏,在适当的情况下,演奏者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使演奏的作品更加震撼人心。

第一乐章的谱例中第73 到78 小节,出现了ff 持续了三小节以后转成f 最后回到主题标记为p。在这样的情况下,演奏者在演奏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和演奏的技巧,强的时候情感比较激烈,可以稍作快速的处理,但是,一定要以这首作品原有的风格和速度为基础,否则将会破坏贝多芬原来的音乐风格。

(二)力度分析

从整个第一乐章的力度布局来看,某些地方渐强和渐弱的乐句持续的时间较长,这样的处理使得所有的情绪,例如紧张或者放松,逐步流露出来。这种处理在一个乐句或者乐段的结尾处是很常见的,如第一乐章中的第108 小节到111 小节。演奏者在演奏这样的乐句或乐段时,为了能更好地把控弹奏的力度,就要使自己的身体放松,特别是大臂、小臂、手腕和手掌,并使它们默契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弹奏情绪比较高昂的地方时,触键要整齐有力,这样出来的声音是非常饱满的。在弹奏比较抒情或者情绪比较低沉的地方时,指尖的下键力度要稍微控制一下,但也不能弹得太虚。所以,只有把握好力度,才能完美演绎乐曲。

(三)弹奏技术难点

1.连贯的双音

这首曲子一开始就出现了连贯的双音,这样的双音是不太容易弹奏的,当然也不能简化弹奏。要弹好连贯的双音,就要运用好指法。笔者在多次的演奏实践中发现,用1、3 和2、4 指组合弹奏第一个连音线里的双音,很难取得平衡,所以,选择右手2、3 指弹奏d、e 音,用左手3、2 指弹奏b、c 音,同时弹奏,左右手配合就能很轻松地达到平衡的效果。戈登维泽建议演奏者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指法组合练习这个小节,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指法。双音弹奏或许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把主旋律连贯、清晰地弹奏出来。演奏者要表现双音,应该略微加重其上方声部的音量,双音的线条是由上方音构成的。

2.有力的分解八度

这首曲子运用了八度这一技术,例如,双手同时快速齐奏、分解音型、力度饱满等。贝多芬在钢琴作品中运用的八度技巧与浪漫主义时期很多作曲家运用的技巧不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喜欢双手同时弹奏,不少演奏者在弹奏八度时加入踏板,以达到辉煌和炫技的效果。

贝多芬八度的运用可能与贝多芬时代的钢琴有很大的关系。分解音型,快速的重复,造成感情的迸发和递进,这样的织体运用是贝多芬奏鸣曲的一大特色。正如乐谱中85 小节到88 小节,252 小节到255 小节所展示的那样,这两个地方的分解八度弹奏的难点实际上是每个八度下方的音都要被加强,从而形成一条旋律线,所以左右手的配合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3.快速的大跳

快速大跳的核心其实是手腕的动作要灵活而富有弹性。快速的大跳出现在此乐章的结尾处240 小节到244 小节。这里的大跳实际上并不远,主要是在ff 的背景下左手准确弹出跳音,此时应注意,手腕的动作幅度不能过大,要快速、轻巧地弹奏出谱例上的音。

四、结语

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并发展了前人的创作方式,使钢琴的表现力发展到极致,极大地开发了钢琴的潜能,因此,他的钢琴奏鸣曲被誉为“世界瑰宝”。本文对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艺术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给予简要说明,希望通过以上分析促进演奏者更好地把握贝多芬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艺术特色,为之后的演奏做好充分的准备。

猜你喜欢

双音八度奏鸣曲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手机上的奏鸣曲
郑樵“双音并义不为假借”平议
春天的奏鸣曲
曾侯乙编钟双音原理解析
西夏语人称呼应类动词的双音化
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Elght Below《零下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