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梦湖北大鼓 唱响时代旋律
——记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湖北大鼓青年演员徐宁

2022-10-31胡怀存

戏剧之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曲艺主旨创作

胡怀存

(武汉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19)

湖北大鼓是湖北地区的四大曲艺之一,曾经凭借磁带、VCD、收音机等传播载体进入千家万户,火遍荆楚大地。然而,时过境迁,湖北大鼓辉煌不再,但相比其他湖北曲种,湖北大鼓仍然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几十年来,它的演出火爆程度不如从前,但传承从未间断。其原因在于,除老一辈湖北大鼓艺术名家常年坚持在舞台挥洒汗水辛勤献艺外,在他们的感染和熏陶下,一批优秀演员脱颖而出,湖北大鼓艺术才得以薪火相传,继续活跃在荆楚大地乃至全国曲艺舞台。

一、徐宁其人

说到年轻的湖北大鼓优秀演员,不得不说一个人,他叫徐宁,是武汉说唱团的专业演员,在舞台上,他是一位多面手,扮演任何角色都恰如其分,但他的专业、专长是湖北大鼓,徐宁用他的作品给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近五年来,徐宁创作演出的湖北大鼓曲目有《一诺千金》《讲孝心》《都是唱歌惹的祸》《足疗》《铁树开花》《养命的媳妇》《蚊子专叮有缝的蛋》《买药记》《我要发财》《妈妈从天堂寄来一封信》《口罩》等。这些作品不仅观众有口皆碑,部分作品还获得曲艺界国家级最高奖项。究竟是什么魅力让徐宁受到如此的青睐?对于任何演员来说,舞台作品是他们的立身之本,因此,我们不妨先从他的作品说起。

二、徐宁大鼓作品的特点

(一)富有时代精神

徐宁创作的曲艺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将习以为常的题材注入鲜活的时代旋律。湖北大鼓以“说、唱”为主,曲目取材多贴近生活,大多数题材与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反映群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徐宁的作品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他不满足于将这类题材限定在群众自娱自乐的小圈子内,而是将群众的情感与时代的呼吸巧妙结合起来,让群众的言行举止与时代脉搏实现和谐共振。如此一来,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的生活类题材就具有了时代基因,将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观赏性统一起来,使作品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在创作实践中实现这种统一并非易事,徐宁的作品并不会刻意取悦观众的某些特殊趣味,而是努力为观众提供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艺术佳作,这样做其实吃力不讨好,往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者的有机统一中找到平衡点。徐宁在这条艰辛的创作之路上找到了自己擅长的方式,不仅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还始终保持着作品的高度和水准。如《蚊子专叮有缝的蛋》《买药记》等作品,主要反映的是反腐倡廉,就题材本身而言,似乎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这些颇具挑战性的题材到了徐宁手里,却化腐朽为神奇,徐宁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与独特的戏剧化情境结合起来,展开想象,大胆夸张、象征、隐喻,使一切都变得既充满灵性又自然而然,“蚊子”可以说话,“猫”可以不吃鱼,这种大胆夸张的艺术构思,让棘手的题材变得鲜活且充满艺术想象力,要知道,一个创作题材如果没有铿锵鲜活的时代旋律,没有贴近生活的准确温度,其塑造的人物虽然高尚,但会让人敬而远之,这样的作品必将难以传播开来。

(二)主旨鲜明凝练

一曲湖北大鼓唱唱打打,要观众看得明白又过瘾,就离不开鲜明凝练的主旨表达。徐宁的作品在主旨的提炼和表达上别具匠心,充分继承了湖北大鼓这门传统曲艺的优秀基因。作为一个地方曲种,湖北大鼓于1950 年正式定名,此前,湖北大鼓又叫“鼓书”“打鼓说书”“打鼓京腔”“说善书”等,这门艺术诞生之初就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从“说善书”这个名称就可窥见一斑,说得更通俗一点,“打鼓说书”乃是为着“惩恶扬善”这一鲜明目的而生,自诞生之初,湖北大鼓这门艺术的教化功能就比其他艺术更加明确显著。通过“说善书”传达“善意”,通过说唱表演达到“劝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湖北大鼓曲目的主旨都是鲜明的。尽管徐宁也在不断尝试多样化的题材选择,但在艺术价值的追求上,他却稳稳地走在继承湖北大鼓传统精髓的路上,而且用更加细腻的手法,传达鲜明的主旨,将“劝善”的价值追求,融化在不拘一格的艺术表现技巧中。

在大鼓作品《讲孝心》的创作中,徐宁充分运用“反讽”的艺术手法,通过建构强烈的戏剧张力,将主旨烘托出来。该曲目讲述了一个不讲孝心的人因霉运不断,想着去给自己的外婆上坟祈求转运,但是阴差阳错之下弄巧成拙,祭奠时把真钱当作纸钱烧掉。正当他痛悔哭啼之际,路人见状误以为他是因孝顺而痛哭,大加褒扬。该曲目构思巧妙,一针见血地讽刺了那些不讲孝心、假装孝顺的人。“反讽”手法的运用,使正向价值得以高举,使中华传统美德——孝心的主旨不言自明,跃然呈现,观众在欣赏时也能在会意一笑间若有所思。可以说,在明确的主旨中传达“劝善”“向善”的努力,是徐宁作品中非常自觉的艺术追求。

(三)源于生活,反哺生活

徐宁不仅在创作中遵循这种艺术自觉,还凭借自身的实力,主动融入崇德向善的艺术实践。2020 年,徐宁创作演出的曲目《买药记》参加了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承办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经历了全国9 省18 个市、区的巡回演出,徐宁感慨道,道德模范的人物形象越演越深入人心,越演越能感受到他们崇高的心灵,道德模范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自己自觉“向善”。因为这些演出经历,徐宁坦言自己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又有了更深的理解,曲艺作品创作不仅要来源于生活,更要反哺生活,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打磨出精品力作。

(四)风格俗趣晓畅

风格俗趣晓畅是徐宁作品中又一个显著特点。他创作的作品,几乎都由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演员要在不同的人物中快速转换,而且,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要熨帖,恰如其分,这就要求演员在刹那间“扭”过来,跳到另一个人物。徐宁俗趣晓畅的风格与他表演中“扭”的技巧不无关系。演员在舞台上“扭”得好不好、妙不妙,很见功夫。通常来说,要“扭”得活灵活现,演员嘴上功夫和脸上表情是关键,再配合唱腔板式变化、鼓板以及身段表演,根据不同人物在个性、身份、习惯、动作等方面的关键特点,用比较夸张的表演完成“扭”的过渡和衔接,动作必须干脆利落,绝不能拖泥带水,否则一次“扭”不到位,观众就很难融入其中。如果“扭”得不熨帖,给人的感觉就是,无论一个人在舞台上扮演的人物角色是多还是少,始终只能看见演员自己,这就是“扭”得不快、不准、不细腻的后果,这样的演出不能算是成功。徐宁有这个本事,可谓怎么“扭”怎么像,这与他多年来勤学苦练练就的唱、表、说、演基本功分不开。在《买药记》的表演中,徐宁一会儿化身老英雄张富清的儿子张建国,一会儿又变身邻居詹香玲,将老年人的神态、人物的性格“扭”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在《蚊子专叮有缝的蛋》中,他还摇身一变,成了拟人化的“蚊子”,看他的表演你就感受到一只蚊子在舞台上嗡嗡飞来飞去,真是令人叫绝。

(五)重视观众体验

作为一名活跃在舞台的湖北大鼓演员,徐宁对观众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感情。演员与观众鱼水相依,演员离不开观众,观众是曲艺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来很多表演艺术名家都非常重视观众,把观众视为职业生涯的衣食父母。徐宁对观众的理解和认识,与他的老师张明智的谆谆教诲分不开。张明智曾反复告诫徒弟们:观众才是真正的老师,观众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评判。如何抓住观众是演员的一门必修课。徐宁不仅在舞台上运用说、唱、演的精湛技艺抓住观众,在日常生活中也与他的观众、粉丝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时候,观众在剧场或者公开场合不便表达的意见,徐宁会在私下里作为朋友,创造机会耐心听取他们的观演感受或意见,与观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这让他获益不少。据徐宁讲,现在网络上发布、制作的有关他的演出视频、纪录片等,都是热心粉丝、曲艺爱好者自己主动制作上传的,很多他都不知道,这就是观众缘。徐宁至今仍然坚守传承着师傅教育的唯一原则、最高标准:到观众中接受检验,观众认可永远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观众的缘分越结越深,徐宁在湖北大鼓的探索之路上也越走越宽。

三、徐宁对湖北大鼓的传承

徐宁说: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长期在曲艺界摸爬滚打的经验总结。2016 年对徐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先后赴河南参加“马街书会”,受中国曲协邀请参加中南六省曲艺展演,代表湖北曲艺界参加“说唱中国梦,喜迎十九大”全国优秀曲目展演。从此以后,徐宁经常带着自己创作的湖北大鼓曲目,参加地区或全国曲艺界组织的各类展演活动。2018 年,徐宁又迎来新突破,这一年,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在扬州揭晓,由湖北大鼓名家张明智创作,徐宁表演的湖北大鼓《不吃鱼的猫》一举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这是时隔18 年后湖北再获牡丹奖,实现了湖北在牡丹奖“表演奖”上零的突破。至今,徐宁已经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演出、展演,只要观众需要、喜欢,他就充满了动力。他曾公开说过,为湖北大鼓生,为湖北大鼓死,为湖北大鼓奋斗一辈子。这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豪言壮语,而是从少年时代便开始追梦湖北大鼓,在多年艺术沉淀之后,来自内心深处的底气。

2008 年,湖北大鼓被正式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门古老的曲艺也因此获得新的生机。随着徐宁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的涌现,湖北大鼓正在迎来继续发扬光大的机遇。然而,随着现代人文化娱乐消费的多元化和网络文化消费的崛起,湖北大鼓仍在悄然离我们远去,只不过,远离的速度有所减缓。作为非遗曲种,据有关方面统计,湖北大鼓现有12 个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 人,省级传承人3 人,市级传承人8 人,其中,仅有3 位传承人年龄在50 岁以下。徐宁是湖北大鼓的市级传承人,也是仅有的三个青年传承人之一,身上的担子不可谓不重。但是,徐宁没有辜负众望,2020年10 月,徐宁成功入选中国曲协“牡丹绽放”第三批曲艺英才培养行动,这也是湖北省首次有人入选。培英行动是从历届曲艺牡丹奖得主中遴选中青年曲艺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全国每两年实施一批,每批10人,这是一个高水平的国家级人才培养平台,对带动地方特色曲种传承发展、繁荣当地曲艺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承发展湖北大鼓的探索之路上,徐宁激情满满,无论什么场合,只要聊起湖北大鼓,徐宁就抑制不住兴奋。他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湖北大鼓对于他已不再是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根植于灵魂深处、沁人心脾的一朵奇葩,他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精心呵护湖北大鼓。如何更好地“活态化”保护传承湖北大鼓,是徐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坚持多创作、多演出,就是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猜你喜欢

曲艺主旨创作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一墙之隔》创作谈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平淡真实显主旨
创作随笔
吃透材料 凸现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