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的现状研究

2022-10-31梁丹丹

戏剧之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封丘县豫剧剧团

梁丹丹

(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祥符调是豫剧的母调,也是豫剧四大声腔中三个声腔的源头。封丘县的清河集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笔者根据祥符调在封丘地区的活跃程度,选取清河集的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作为调查对象。本文主要分析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的生存策略,试图了解该祥符调豫剧团在清河集的发展现状。

一、祥符调的基本概述

明末清初,豫剧形成了四大流派,分别是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以及沙河调。祥符调长期活跃于开封地区,当时的开封是河南政治文化的中心,这也使祥符调在四大流派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据记载,清光绪年间就已经有许多祥符调名角出现,到了明末清初,戏曲艺术出现了大繁荣景象,民国年间,女演员开始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享有盛誉的女演员多属于祥符调一派,如马双枝、陈素真、阎立品等。到如今依旧活跃在群众视野中有王素君、牛淑贤、关灵凤等。祥符调质朴的演唱风格以及委婉的唱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人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大批经典的传统剧目。

民国初年,祥符调开始在开封地区盛行,开封成了祥符调的“根据地”,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艺人,他们的出现将豫剧祥符调推上了一个高峰。1934 年开始,樊粹庭和陈素真合作,对豫剧进行全方位改革,这在真正意义上将豫剧祥符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对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的调查

(一)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的基本情况

1.剧团

2013 年10 月11 日祥符调第七代传人关小凤(张秀党)组建了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

祥符调分文武场面,文场面柔和,武场面热烈,文场乐器多用板胡、三弦、月琴,俗称老三手或仁弦手。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钹等。因为祥符调中多用“二八”和“慢板”,演员演唱时要求的伴奏音乐比较多,这充分调动了乐队的能动性,给乐队伴奏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

在演员数量方面,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相对来说,演职人员较多。团长一般会在演出前几天预约演职人员,在预约过程中会谈妥演出费用,定好排练时间及地点。经常演出的演员的舞台经验很丰富,在正式演出之前一般不需要排练,随时都能上场。还有一些演员是学徒,他们大多是熟人介绍过来的,大多跑跑龙套。

2.演员

演员大多靠演出补助再加上外出务工的工资来维持生活,大多数从事祥符调演出的人员都会选择将自家的农田租出去,在剧团演出淡季外出打工。演员大多是中年人,年轻人较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3.剧团活跃度

在封丘,人们懂戏更爱戏,阎立品关门弟子朱巧云说:“封丘人一天不唱戏,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据资料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活跃于河南省剧坛的近百位演员中,来自封丘或与清河集“许门”有师徒、姻亲关系的占半数以上。仅河南省戏校执教的教师中就有阎彩云、王金玉、张子林、马双枝、管玉田、赵顺功等祥符调名家。另据《封丘戏剧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清河集科班基础上成立了封丘县豫剧团。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封丘豫剧团繁衍生息,一大批优秀演员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悠久的祥符调历史,深厚的群众基础,浓厚的戏剧氛围,使得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提起剧团名字,封丘人大部分都是相当熟悉的。近两年,剧团在整个新乡地区也打开了知名度。

4.剧目表演

该剧团表演剧目一般都是传统戏,比如《三上轿》《包公误》《春秋配》《白蛇传》《三上关》等。

(二)发展状况

1.剧团运营情况

该剧团属于自主产业,平时的盈亏都要自己承担。演出旺季为一月、二月、三月。平时的传统节日也经常受邀表演剧目,有一部分属于义务性的没有薪酬。地点主要在封丘范围内的乡镇、农村,有时候也会在距离较近的其他县城境内演出。为了赚取更多的演出补贴,剧团有些人也会自主从事其他活动。

2.剧团资金

剧团运营的主要资金为演出费。剧团资金分配并没有建立与之匹配的明文制度,基本上演出所赚取的经费就相当于剧团成员的收入。

3.剧团和成员之间的关系

剧团里最固定的成员是团长,其他的成员大多是一些比较喜爱祥符调的业余爱好者。平时他们会跟着团长学习祥符调,学习方式是面对面的口传心授。近几年,团长也会组织成员外出进行系统学习或者外聘老师来剧团授课,剧团成员的表演唱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对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剧团生存

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自建团以来,演出数量达几百场,剧团中的成员都可以为剧团接洽演出,最后再由团长决定。演出剧目也是固定的那几出,因为剧团人员没有太多时间排练新戏。

对于剧团的生存发展,张团长表示,“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走出去’”。2018 年4 月27 日,剧团参加了由河南广播电视台主办,河南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月阳工作室策划发起的“纪念豫剧大师陈素真先生诞辰100 周年祥符调品赏会”。2018 年5 月29 日,剧团人员参加了中国剧协民间职业剧团戏剧人才培训班等。

(二)生存现状形成的原因

1.人文环境

封丘县清河集位于封丘县曹岗乡东南部的青龙湖畔,南邻黄河,与开封隔河相望。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是清河集。封丘这片土地孕育了太多为人们所熟知的戏曲名家,如我国豫剧六大名旦之一的阎立品、豫剧名丑金不换、曲剧名家马琪等等。

2.文化程度

民间剧团成员的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大部分成员的学历是小学或初中,除了老艺人的指导之外,他们只能凭借自己年少时的印象和天赋进行表演。这影响了豫剧祥符调的创新,对于剧团的发展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再加上剧团成员年龄偏大,年轻演员较少,这导致人才断层。

3.民间基础

豫剧祥符调在封丘县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参与豫剧祥符调演出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农民,他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弹奏民间乐器,再找一些会演唱的业余演员,就组建了简易的民间剧团。这些民间剧团主要在丧礼上表演。演出场所比较简陋,条件好一点的会搭一个小台子,条件差一点的直接在马路边表演。张团长表示,剧团大部分成员都会接类似的演出,唱几个唱段,挣一二百元。

4.豫剧祥符调的受众

豫剧祥符调的受众大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少之又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年人也慢慢退出了祥符调的受众群体。

5.新媒体的冲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只能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新媒体的出现恰恰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人们可能更愿意从网络上了解他们所喜爱的事物。现在“流量明星”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歌手跨界演电影依然可以通过自身的号召力,吸引大批年轻的观众观看电影。这是戏曲类电影所不能及的。

四、对豫剧祥符调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支持

2018 年,新乡市在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封丘清河集村举办了首届戏曲文化暨豫剧祥符调艺术年。在活动中,相关人员介绍,祥符调被誉为“豫剧之母”“中原正声”,封丘县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在全市开展戏曲文化年活动,进一步丰富全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戏曲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繁荣戏剧产业,让“中国豫剧之乡”这张文化名片响亮全国。

(二)文化教育

笔者认为,可以在封丘县建立豫剧祥符调(小模型)生态博物馆,培养出一些专业的豫剧祥符调讲解员。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祥符调。除了封丘县,相关人员也可以到延津、长垣、原阳等地进行宣传。这些县城都在封丘县的周边,属于“姊妹县”,在这些地方进行宣传,有利于祥符调的传播与发展。当地的文化宣传部门也可以组织一些类似“戏曲下乡”的活动。

(三)学校课堂

近几年,河南省提出了“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目标任务,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封丘县对传承发展豫剧祥符调进行了明确规划,越来越多的民间小剧社出现在封丘人民的视野里,还出现了多所“戏曲进校园”特色学校。比如,封丘外国语小学专门邀请朱巧云等祥符调名家来教孩子们学习祥符调。但是,在封丘当地,像封丘外国语小学这样的学校的数量较少,希望有更多的学校能够开设地方特色课程。

(四)现代技术

地方电视台可以创办关于豫剧祥符调的戏曲栏目,把豫剧祥符调文化的表现手法转化为电视的表现方式,这有助于豫剧祥符调文化通过电视进行方便有效的传播。豫剧祥符调还能以数字化媒体为载体,比如刻录光盘,录音录像等。在这一方面,笔者采访得知,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有时也会录制表演,但由于耗费的资金较大,这样的录制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再加上设备不够齐全,录制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最后,通过走访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笔者发现,许多新兴的民间祥符调豫剧团的生存环境是非常艰难的,封丘县关小凤祥符调天兴班豫剧团在众多民间剧团中算是发展较好的。在对剧团成员的采访过程中,笔者了解了剧团的组建历史和发展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民间传统艺术正逐渐消失,它们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封丘县豫剧剧团
天然的指南针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我爱家乡的田野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