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2-10-31魏仁皓
魏仁皓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得以提出,并且成为各个学科开展教学创新的重要指导方向。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健康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知识,满足社会和人类追求的目标,具体表现为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科学精神以及人文底蕴,明确了未来人才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健康生活、综合能力以及体育兴趣方面都提出了详尽而具体的要求,通过系统性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品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高校和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并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教学创新,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1 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基于素质教育下提出的新概念,从功能角度分析,核心素养是将课程作为依据,将学科作为发展内容,按照既定的教学规律,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未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科教学,教师要秉承生本理念,确保学生身心发展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从教学目标角度分析,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未来就业所需的学科知识,还涉及心理健康、道德素质、生活态度以及各项能力,通过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
2 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1 推动体育学科发展
体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落实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以往的教育理念下,体育学科处于边缘位置,难以发挥其育人价值。基于核心素养下强化教学改革,能够为体育学科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调动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和教学改革的热情,进而推动学科改革进程。同时,落实体育学科改革符合国家发展趋势和教育要求,提升体育学科在各级教育中的地位,提升家长、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
2.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国家竞争的基石,尤其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各个国家在政治、文化、体育、商贸等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已经成为国际发展的主要格局。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各项能力,促使学生以端正的态度和健康的体魄面对未来的人才竞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2.3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在我国政府提出全民健身理念后,体育运动迅速在群众中风靡,很多群众也主动走出家门、走上广场,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体育运动可以促使其身体健康成长,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生活习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有助于学生未来更好地生活和成长,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大量体育运动中形成体育意识,强健体魄,重塑身心。
2.4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现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较大,尤其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盛行,更是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通过体育运动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利用体育运动释放和缓解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3.1 建设教学模型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高校要立足体育学科的特点,建设以及优化教学模式,促使核心素养以量化的方式呈现给教师,便于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首先,在构建教学模式中,要将意志能力、人格品质、道德素质、体育习惯、生活态度等元素融入模型中,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并且根据各项育人元素的要求,整合相关教育资源。其次,教育模型中要涉及各个方面的教学要素,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教学载体等,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型进行丰富和完善,发挥教学模型的指导价值和方向作用。最后,教学模型要尽量贴近实际教学的需求,不能与教学活动相脱节,把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如引入TPACK教学模型,其能够对学科技术和知识进行整合,为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导向分析。
3.2 发展学生社团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热爱体育运动,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和工作需要。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的团体组织,而随着高校体育的快速发展,学生社团也更加活跃,高校和体育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将其作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高校要鼓励学生自由组建体育社团,并且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如校内体育馆和体育场地,全面对学生社团开放,为学生开展自主训练提供硬件支撑,教师也可以参与社团活动,给予学生适当的技术指导。其次,高校可与当地的其他院校共同举办专项体育赛事,如校际足球比赛、篮球比赛以及乒乓球比赛等,鼓励学生社团积极参与,不断丰富学生社团的校际活动。最后,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学生社团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社团成员积极开展校内体育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体育氛围,使广大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3 建设教师队伍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需要发挥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切实体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高校要注重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首先,高校要积极从社会中吸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岗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体育教学人才,充实和完善体育教师队伍,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能力结构,吸纳更多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学人才。其次,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高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对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进行创新,切实体现培训在教学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最后,为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学历提升的机会和空间,鼓励教师利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3.4 完善硬件设施
体育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随着体育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各种体育运动也不断开展,为学生自由选择提供了较大空间,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如男生倾向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女生更加倾向选择健美操、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基于体育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高校要注重建设和完善硬件设施,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硬件支撑。首先,高校体育教学要加强硬件资源整合,合理应用校园内的各项体育设施,包括运动场、室内体育场馆以及运动器材等。其次,高校要加强校内体育场馆建设,如羽毛球馆、网球馆、篮球馆等,所有体育场馆要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根据个人时间随时到场馆中训练、运动,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最后,高校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硬件需求,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采购所需的硬件器械,为学生开展训练提供便利。
3.5 培养体育道德
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而且还要重视体育道德培养,促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的现代化人才。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融入体育道德培养。首先,充分利用教师教学的机会,为学生播放有关体育道德的视频,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认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如组织学生观看篮球比赛中违反体育道德的动作,其中很多动作都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甚至容易导致运动员留下终身伤病,在观看视频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体育道德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参与体育运动中保护好自己,不伤害别人。其次,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爱国情怀和政治素养,如教师可利用“女排精神”对学生开展爱国教育,促使学生心中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萌芽生长,树立为国家发展而努力的远大理想,将个体期望和国家发展有机融合。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体育运动都是在既定的规则下进行,而在社会生活中,学生也需要遵纪守法。在课堂比赛中,教师要将规则的重要性讲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规则的限制下竞技,可以对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
3.6 形成健康习惯
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和素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只有具备良好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习惯,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教师要将一些养生知识、体育锻炼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学习之余加强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充分体现个人自律。其次,现代体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基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教师可鼓励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运动课程,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规范个人的起居生活,成为学生的榜样,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7 落实因材施教
基于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中,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兼顾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摒弃以往“一刀切”的育人模式,避免挫伤学生的体育热情,实现所有学生都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体育教师要建设学生体育学习档案,通过课前考核的方式掌握所有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兴趣、综合素质,并且将其作为初始档案和教学依据,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进行正确认知。其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薄弱环节开展针对性训练,如针对意志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其意志力,可采用加大训练量的方式开展锻炼,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能够帮助其获得意志品质的提升。最后,因材施教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还要注重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评价,将体育品德、体育素养、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能力提升和进步幅度,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价值。
3.8 应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向,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也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和优势,切实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首先,基于现代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特点,教师可引入翻转课堂以及慕课等新模式,如在足球基础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球、射门、带球以及停球等技术动作以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视频,并根据视频中提示的技术要点进行自主训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针对当代大学生在意志品质、团队意识以及体育精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社交软件与学生开展沟通、互动,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然后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训练,促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新媒体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行为特点,定期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新媒体,为学生推送一些有关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的文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可以丰富其课余生活,并且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4 结语
大学生是民族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人才,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教学活动也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改革,教师要注重将体育品德、健康行为、生活理念以及运动能力融入课堂中,使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在未来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