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运用

2022-10-31张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运动员发展

张博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山西晋中 030619)

在当前散打训练领域中,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开始得到不断的运用和发展,产生了各种基于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的多元化模式。基于此,当前散打教师应对这些全新思想和模式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有效提高散打训练的效果,提升散打运动员的综合水平。

1 传统武术技术训练在散打训练中的运用价值以及意义

1.1 传统武术技术运用有利于散打训练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创新散打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我国体育教育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散打训练的现代化以及规范化。在当下发展中,我国还需对散打训练中所涉及的训练方式、训练结构、训练布局等进行科学分析及研究,以便帮助工作人员更系统地认识散打内容,提高其工作素养以及工作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散打训练模式进行创新,推动我国散打训练的科学发展。创新散打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训练效益,且在科学化训练的推动之下,能够保证其效益的提升具有科学性及有效性。此外,如今国家和人民对各类传统武术技术融入散打训练的认识及追求不断提高,若将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有效融入发展之中,散打训练现代化建设发展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另外,在原有训练模式下进一步创新,能够有效推动散打训练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促进散打训练模式规范化,保障其能够良性发展。

1.2 传统武术技术运用是当前散打训练科学发展与现代改革的需要

随着散打训练兼容并包思想的提出,以及当前散打训练模式的全面提升和深化发展,散打训练从最初的单一训练发展逐步走向全面兼容的全新时代。专业人员曾明确指出,散打训练不仅要让进行散打基础手段训练,提升运动员的散打水平,最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步具备包容之心,在不断引入先进思想手段的前提下,有效丰富和完善散打训练手段和训练思想,推动散打运动的全面发展。引入传统武术技术模式,创新散打训练新生态作为一种全新理念和方法,必须受到重视,使其能切实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达到基本的发展建设要求。因此,在散打训练中必须注重创新散打训练开展策略的研究,增强有效性和科学性,达到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1.3 传统武术技术运用有利于当前散打训练新模态新生态的科学构建

通过引入传统武术技术模式,创新散打训练方式,能够保证散打训练的科学化发展,且能够保证该训练模式具有现代化特征。在新技术以及新布局之下,对原有的散打训练进行创新,帮助其构建出新的生态模式,其最主要的思想为利用当下迅速发展的新技术创建多元化训练模式,以便保证散打训练能够在贴合实际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构建较为完善且具有生态化特征的新训练环境。基于这一点,相应的散打训练人员还需认识到这一发展需求,以便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认识新形势之下散打训练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特征,最终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优化训练手段,形成现代化以及有效化的发展认知,并利用自身能力与素养对散打训练方式进行多元化创新,以促进散打训练新模式的形成,并保障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2 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在散打训练中的运用途径

2.1 科学应用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构建全新精准发展模式

传统武术训练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基础数据的大量性和科学性特点,在散打技术训练发展模式中,不同种类、技术都有着其对应的最优环境和最优模式。当前散打训练人员要想实现最大训练模式的质量或效率提升,获得最好训练效果,就必须对现有的散打培训模式和环境进行了解,根据具体实际,科学制订对应的训练计划。而要想做到这些,最基础最快速、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思想和模式,积极利用长久以来传统武术技术积攒下来的对人类身体的各类认识,对现有的散打训练模式进行科学分类,通过各种显性特征模式来对不同训练人员进行深刻分析与了解,根据特点进行对应训练模式的确立及实践。在知己知彼的模式下,实施精准散打训练,有效保证训练效率。

散打从业人员可以依据现有的散打技术,通过传统武术训练模式技术对散打技术模式、思想进行有效性分析,使他们在获得第一手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地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利用定制性的训练服务,科学完成新散打训练模式的生态构建。此外,散打从业人员也是影响散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从业人员的技术训练理念对于散打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散打要想得到科学发展,科学构建全新的精准散打培养模式,还要对散打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使其在不断学习各类传统武术训练模式的同时,有效增强自身对新型散打模式的认识,强化职业素养。

2.2 科学应用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推动散打训练效果提升

新型散打训练发展模式就是散打加传统武术训练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用与发展各种有效性资源,固定训练发展程度,促进新型散打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其能孵化全新的散打训练新型态势,打破传统散打训练内容以及锻炼模式,有效构建多元化的散打训练环境,加强自身的发展动力,推动散打训练发展新趋势新方向的不断延伸与进步。首先,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可以有效完善现有散打资源,精准提升散打训练效果。在散打训练过程中,通过传统武术训练模式融入,一线训练人员就可结合自身处境与现有的散打训练状态,利用科学先进的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完善缺点和漏洞,最大限度保证散打训练效果的不断提升以及训练模式的完善,科学实现散打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散打训练是一个相对持续的过程,期间引入传统武术训练技术或模式,可以让散打从业人员直接通过传统武术训练模式来开阔视野,提升与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

2.3 科学运用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发展多元散打训练体系

中华武术的攻防之道,在各方面有着独到的思想。虽然我国传统拳术与现代化散打方式具有相似性,看似是一样的格斗项目,但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我国武术的运用,不仅在理论上讲究“外遵天道法则、规律,内顺自身器官性情”,要求内外同时修炼,还在用法上讲究内外一致,从表面来看,中华武术表现的是全方位攻防技巧,这种功夫是一种基于身体协调而完成的,体现一种由内而外的法则与规矩。而纵观当前散打运动,这一训练并不属于单纯的拳击,且与传统的拳术有着较大差异。当下我国散打运动员在擂台上所呈现出来的技术风格,招法零碎,攻防方法亦存在很大差异。根据研究能够认识到,传统拳术之中所讲究的攻防之道与现代化所流行的散打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论是在理、功等方面,还是在本质上,都有着很大不同。不过,二者依然有着一些共性,传统拳术以及散打都以赤手空拳进行格斗为主,从这一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理、法、术内容中存在一样的方法准则,能够实现有效融合与发展。例如,可以将传统拳术之中所运用到的方式、变化等本质融入散打训练中,能够有效丰富与完善散打攻防技术、技巧,提升其技击质量水平,使其无论是在攻防技术,还是法则、规矩等方面,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2.4 科学运用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有序推动训练技术完善

在2011 年散打王争霸赛中,专业人员尤海豹将意拳与散打相互结合,屡次击败对手,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而前卫搏击协会的马运芳先生则是将传统武术通臂拳之中的截腿运用到了散打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散打技击效果,他认为,如果对方用鞭腿攻击,那么就可以使用通臂拳截腿,直接对其大腿内侧以及胯根等部位进行击打,以便及时阻止对方的攻击。对传统武术招式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武者的攻击能力,同时了解到更多的实战技巧,因此散打在具体的发展训练过程中,可借鉴传统武术的功力练习方法,如通过铁膝功增强重创对手的能力;通过内功的以意领气、以气运身能使自己内外合一内壮外勇,进而达到激发人体潜能,提高综合实战水平等目的。在散打实战教学中,传统武术技击的优点是巧,也就是进攻防守运用妙,方法巧,主要倡导思想动作意为先,在使用之时多利用巧劲,而不是蛮力。从空间角度进行思考,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前后左右以及四方,而在劲力方面进行分析,传统武术包含着刚、柔、脆、绵、抖、化等几种劲力。这些传统武术中涉及的内容与散打要求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所以散打训练可以更多地借鉴传统武术风格,以便融入自身训练之中,提高训练效果。

在具体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有效对传统武术的练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研究,最终找到最符合散打训练模式的方式,从而有效提升散打训练的效果,增强训练的科学性。例如,在各类传统武术训练中,很多的先进拳种把桩功排在重要位置,意在讲究桩功为基础,认为无论是从入门初练开始,还是功力逐步提高乃至武功练至大成,都必须始终贯穿桩功。这也是“要习打,先站马”“万法皆得于站桩”等思想的具体体现。但现代散打却对传统武术中所涉及的基础功夫不以为意,如站桩、套路等都已经被摒弃,反而利用各种器械进行大强度训练,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项素质和能力。此外,由于强度问题,散打训练大多所用时长比传统武术更短,但最终所呈现出来的实用性却更有效。但就像太阳日生日落,月有阴晴圆缺一样,相比传统武术中的“细水长流”和“慢工出细活”,无论是对训练者思想上,还是身体上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容易给身体造成损伤。散打训练之中大多会采用超负荷训练的方式,通过训练强度的增加来提升自身实战技巧,这一方式追求身体极限,使得大部分运动员身体上受到损害,容易因为身体疾病而无法参与比赛。我国传统武术与之不同,更讲究的是攻击技法,旨在通过巧力来获得成功。在传统武术训练之中,大多采用体悟的方式帮助武者提高攻击能力。相比较而言,传统武术更具有一定的文化魅力,不过传统武术在技击效果方面,不及散打效果,但由于基础比较扎实,形成记忆比较清晰,因此消退得也比较缓慢。

所以,散打要想发展,一定要把握其核心技击本质,在具体发展中可结合自身特点,与对应的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相结合,以科学有效、严谨的态度和方法论、认识论以及实践来研究来科学看待传统武术特点以及散打发展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有效证明其传统武术功力练习法与现代散打的结合,更能体现武术的核心本质,进而促进散打运动的科学化发展。

3 传统武术训练模式对散打训练中实战能力的影响

3.1 传统武术中桩功功力训练对散打步法训练的影响

形意拳三体式是所有传统武术门派的入门基本功,其主要来自于天、地、人三才,在传统武术中就是上中下三盘,讲究要能够三盘合一,要阴阳相生、相符相和。形意拳练习的基本功就是指三体式站桩。其主要思想是把习武者或练习者的身体部位练得形实如一。纵观各类的形意拳的各种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础准则,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有研究表明,习武者的桩功训练,对于练习者的基本步伐、基本技击技术能力提升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的散打训练中,快节奏的现代散打训练与桩功训练有着鲜明的对比。有散打专家曾言,练拳容易走步难。步法技术是散打训练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散打运动员可以在训练中,宁可少一些具体的腿法或者拳法技术,但必须要刻苦练习步伐技术。在具体的实战中,自身的步伐越快,攻防转换也就越快,各类身体技法就会更加丰富,更具多样化的选择。因此,在现代散打步法训练中融合桩功训练,不仅能够在很大意义上提高运动员步法的灵敏性,增强其运动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克服传统步法移动迟钝的弱点,有效增强散打运动员的散打技术综合水平。

3.2 传统武术功力抗击打训练对散打运动员身体抗击打能力的影响

在散打运动比赛中,严谨的、密不可分的防守是赢得比赛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散打比赛中可以看到,由于一方被击倒,进而受伤,失去继续比赛的能力,那么对手就会轻松获胜。由此可知,运动员的身体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散打比赛中,人们知道运用腿法技术动作和摔法技术动作会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从身体抗打击能力方面来看,抗击打能力训练是散打运动员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散打运动员抗击打训练中,通过力量训练,激发肌肉的抗击打能力,提升其肌肉力量。而在中国传统的武术中,关于练习抗击打能力的方法很多。例如,针对某一部位的功力训练,如咏春拳的木人桩、八极拳的靠桩,进行全身锻炼的排打功等,这些传统武术功力训练能有效提升散打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提升其身体整体运动素质。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将八极拳中的功力训练靠桩方法引入散打运动员平时的训练中,增强运动员的抗击打能力,提升其身体运动综合水平。靠桩是八极拳的独特练功方法,其功法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排打,在具体练习中需要两个人互相辅助,配合完成。在我国传统的八极拳练习中,其靠桩主要分为臂靠、胸靠、腿靠、背靠4种。在具体的散打运动训练中,可以有效引入其中的几种模式,锻炼运动员的肌肉,松紧协调,增强他们的身体抗击打能力。可以引入背靠,让散打运动员依靠这种训练模式来加强自身不同部位的肌肉训练,激发其潜力,有效增强身体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散打运动员抗击打能力培养时,不妨积极引入传统的八极拳等传统武术,提升运动员的腰腹、肋部、头颈部的抗击打能力,提升他们的身体综合素质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将传统武术技术训练模式和思想融入散打训练,不仅有助于其训练技巧和训练方法的完善,还能丰富其训练模式,有效提升其综合水平。因此,散打行业相关人员应在不断学习和发展研究中,对传统武术技术、方法、内涵等进行深刻认知和科学了解,并迁移到散打运动中,增强自身的技术水平,提升散打运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运动员发展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