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红色体育情感教育目标研究

2022-09-23孙崇迎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红色目标体育

孙崇迎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江西九江 332020)

2017 年12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梳理国家情怀。高校是培养和输出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构建了伟大的精神谱系,形成了丰厚的红色文化。红色体育将红色文化精神与体育运动相结合,通过创建革命情景,为学生提供切身体会的场景,具有趣味性、思想政治教育性、普遍性的特点。思政教育和体育教育相融合,能够形成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效果,在趣味体育锻炼和红色文化熏陶中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红色体育课程与育人目标就是通过红色教育,对学生实现情感共振,以此来厚植革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因此,该文对红色体育的情感教育目标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高校红色体育的概念、功能及现行条件

1.1 高校红色体育的概念

红色体育的概念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狭义的红色体育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体育活动。广义的红色体育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与体育文化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党挺等人认为,红色体育是指“五四运动”开始至新中国成立的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劳苦大众为主体,新式的人民大众体育活动。该文主要是针对高校的红色体育课程情感教育目标展开研究,因此该文将红色体育定义为以中国共产党的丰厚红色文化和精神价值体系为内涵,以革命历史事件和伟大事迹为背景,以促进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身体锻炼为目的,具有锻炼性、趣味性、竞技性、群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性的一项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1.2 高校红色体育的功能

红色体育将中国共产党百年累积的红色精神与价值谱系和体育运动融为一体,具有身体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红色体育再现红色情景,具有体验性强、感触性强的特点,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发扬了红色文化,丰富了高校体育活动形式。

1.2.1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红色体育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基础,具有参与性强、体验性强、感触性强的特点,更有利于思想政治育人目标的实现。

红色体育是红色体育文化的重要来源。红色体育的每个项目,都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事迹为背景,将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的伟大光辉人物和感人事迹作为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体育活动之中,以此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军过草地、火线救伤员、战地通讯兵等单人运动项目和英雄炸碉堡、艰苦长征路等团体运动项目,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红军在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伟大形象。

此外,体育活动具有参与性强、体验性强、感触性强的特点,将红色革命精神与体育元素相融合,根据体育活动所特有的体验性,通过完成一定难度的体育项目,进行感触、引导、教育,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更有利于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事项,指引大学生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态度,改正行为方式。

红色体育以史育人是以情动人,创新了红色资源的利用形式,弘扬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对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这也是红色体育与传统体育的根本区别。

1.2.2 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创新了体育锻炼形式

红色体育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富有趣味性的红色体育活动,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高校公共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体育课教学是高校体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公共体育课以学生自主选课形式授课为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健美操等。对于身体不适宜参加体育运动的特殊群体学生,开设体育健康课为主的适应性体育课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所进行的体育教育内容具有重复的部分,在引起学生的兴趣方面存在局限性。

体育活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启蒙性的特点。游戏性和趣味性虽然有相似的含义,但在根本上不同。游戏性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革新,趣味性着重于教学方式上的变化。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身体锻炼的基础,依照红色革命事迹,设计红色体育活动,再现革命情景,兼顾趣味性、竞技性、锻炼性,富有游戏性和趣味性的红色体育课程不仅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身体锻炼的形式,还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 高校红色体育课程的现行条件

1.3.1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为红色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中国历来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史上革命党人为继续革命力量曾创办体育学堂,毛泽东主席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新中国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之义。国内各个高校都开展了公共体育课程,并将课程成绩纳入学生学分,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红色体育是红色革命文化与体育活动结合的产物,依托体育活动来展开实施,高校红色体育课程的实施可依托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设置来开展,既能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形式,又能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1.3.2 高校师资为开展红色体育活动提供了人力支持

高校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集中地,科研能力强,具有推动科研理论向红色体育课程实践转化的优势。课程的执行和组织离不开教师,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步骤和形式的设计,个人教学的风格特点和现场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高校思政教师及所讲授的课程为红色体育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并提供了切入点,高校可依托知识储备丰厚和理论研究水平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红色体育精神进行梳理和开发。红色体育课程以体验为主,不需要竞技体育的水平和难度,高校体育教师完全能够为红色体育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提供技术保障。高校体育教师将红色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活动,形成完整的红色体育课程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和体育教师在红色体育课程教学实施中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红色体育课程体系和理论,推进红色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体锻炼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3.3 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开展红色体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红色体育以红色革命事件和人物事迹为背景,情景设计以体现革命场景为主,富有趣味性红色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开阔的场地和特定的活动道具。高校内场地开阔,多配备有标准田径场,建设有体育馆等专门的体育场地,有的高校还设置了素质拓展设施,譬如高空桥、攀岩等场地,高校丰富的体育场地为红色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此外,高校可利用专项教育经费购置红色体育道具和设施,完善红色体育课程的教学用具。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红色体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956 年,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Ben Jamin Bloom)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 个领域。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共分为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类。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反应、赋予价值、形成价值观以及价值体系个性化5个阶段。动作技能领域是指实际技能的增长。1964 年,美国克拉斯沃尔(Krathwohl,D.R)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基础上把情感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回应、评估、组织、塑造5 个阶段(见表1)。

表1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理论

这5个阶段的教育目标由浅入深,依次递进,逐渐内化。布鲁姆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受教育的人形成了复杂层次的情感目标时,其教学目标才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和体育教育相融合的红色体育思政育人机制就是激起情感认同,潜移默化地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布鲁姆教育情感教育目标分类出发,探讨红色体育在高校中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明晰红色体育教学目标的类型和了解学生参与红色体育情景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历程,有利于完善红色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及教学步骤的设计。

3 高校红色体育的情感教育目标

依据情感教育目标由浅入深,依次递进的规律,将红色体育课程分为导入、体验学习、总结教育3 个阶段,并依次来分析不同阶段的情感教育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振,形成复杂层次的情感教育目标,以此来厚植革命文化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3.1 导入阶段的情感教育目标——接受

导入阶段主要是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得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红色体育课程教学。导入阶段主要是结合红色体育课程所设置的项目,一是讲解其背后的英雄人物及其感人事迹,以此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及重温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无私奉献,对事业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只有对红色体育背后的革命事迹,和人物事迹的伟大精神有所了解,才能通过切身体会实现情感的共振;二是对不同项目的身体锻炼机制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项目设置与所针对的身体锻炼部位。例如,万里长征路、独轮车等对心肺功能和平衡能力的锻炼,使得学生了解为什么进行锻炼,并教会学生如何锻炼的技巧和方式,培养引导学生从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发展。

接受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表现为学生从简单注意红色体育课程到选择性注意。接受是后续课程实施的基础,是低级的价值内化。

3.2 体验学习阶段的情感教育目标——回应

情景教学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引入中国,在教育领域逐步推广。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为满足学生技术和战术学习的需要而创设有吸引力、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场景,通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红色体育把革命事迹和革命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设定红色体育项目,通过再现革命先辈的工作、生活、战斗情景,以情育境,以境育情,让学生切身体会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激发奋进之力,感悟革命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回应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在红色体育课程体验过程中完成。回应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表现为学生带有较高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红色体育课程教学。回应是在接受教育目标实现基础上的进一步价值内化。

3.3 总结教育阶段的情感教育目标——评估、组织与塑造

课程总结是课程教学的最后阶段,课程总结是教师对一门课程所授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课程总结可及时对红色体育课程讲授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进一步深化教学效果,利用总结埋下伏笔,为后续教学服务。

总结教育阶段可采取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发表感悟体会,教师点评总结等方式,层层深入,逐步达到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了解党在奋斗历程中所铸就的光辉历史,感悟党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更加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结教育阶段评估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表现为学生用红色体育所蕴含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信息、行为或事务进行评判,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表现出一致性和稳定性。组织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表现为学生在面临多种价值体系可选择时,对各种价值观相互比对权衡,判断各个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选择自我认可的价值观,进而形成个人价值观体系。塑造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表现为学生通过价值观体系的组织,形成具有自我特点的品格和特性。形成自我的价值观体系,行为举止和价值选择受到该价值体系的支配,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表现为个人世界观的形成。

4 结论

4.1 高校红色体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和身体教育的双重功能

红色体育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参与性强、趣味性强、体验性强、感触性强的特点,不仅能拓展高校体育锻炼方式,丰富体育课程形式,更有利于思想政治育人目标的实现,指引大学生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态度,改正行为方式。

4.2 高校具有开展红色体育课程的现实可行性

高校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充足的经费保障和丰富的教育师资,为红色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人、财、物的基本保障。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为红色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依托和根据。

4.3 高校红色体育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高校红色体育课程的实施可分为导入、体验学习、总结教育3 个阶段,3 个阶段对应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标,依次递进,逐渐深入。在导入阶段,通过历史事件和伟大精神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及其意义,寻脉红色体育基因。在课程实施阶段,依托高校公共体育课,讲授红色体育运动项目的规则,开展红色体育运动项目,通过参与红色运动,体验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切身体会、感悟革命精神。在总结教育阶段,通过讨论交流、发表感悟,教师总结点评,以此来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最终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教学育人目的。

4.4 高校红色体育思政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塑造

初级阶段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学生注意到红色体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和强有力的感触,认同、接受红色体育所蕴含的思想政治价值体系。评估、组织情感教育,目标是接受、回应情感教育,实现目标的进一步升华,情感教育目标的完成是红色体育思政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

5 结语

红色体育具有思想政治和身体教育的双重教育功能,丰富了高校体育活动,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同时,按照导入、情景体验、总结教育的3个教学步骤,分阶段实现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将红色精神的内涵逐步内化,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红色目标体育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我们的“体育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