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研究

2022-10-31卢阳赵洋赖莎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6期
关键词:武术思政考核

卢阳 赵洋 赖莎

(南方科技大学体育中心 广东深圳 518055)

2020 年8 月,为了进一步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青少年文化知识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并实施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少年强、体育强则中国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形式与种类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其良好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散打因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与显著的武德教育价值,是践行立德树人,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该文基于体教融合视域下,深入挖掘武术散打的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思政教育与武术散打知识技能培养的统一,逐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 武术散打属性及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所具有的属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武术散打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体教融合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武术散打本身具有战争属性、文化属性、体育属性与对抗属性,每一种属性中都蕴含着独特的思政元素。

1.1 战斗属性

在古代社会,武术是一种用于军事战争的技术,该时期所采用的兵器,称为武器。从本意上讲,武指的就是拿起武器去杀伐、战争。因此,武术是一种杀伐技术与战争技术。武术是随着军事的产生与发展而形成与兴起的。止戈为武指的就是通过武力的方式来制止战斗与侵袭,以保卫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战争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自古以来,在一系列战争中就涌现出很多抵御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而武术散打运动的战争属性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进行武术散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授武术散打的产生与发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民族英雄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自觉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1.2 文化属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仁、义、礼、智、信”精神,是我国非常独特的传统文化。武术散打运动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政元素,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武术运动中所蕴含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弘扬。

1.3 体育属性

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体育的属性,也具有教育的属性,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实施思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武术散打也具有其体育属性,能够有效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不仅如此,武术散打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等良好的精神品质,能够使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以及锻炼意志,这正好与《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的要求相符合。

1.4 对抗属性

相对于其他课程,武术散打课程有着激烈的对抗性,正是因为这一属性,其对于学生潜力的全方位激发以及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武术散打激烈的对抗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永不服输的精神;二是武术散打的对抗性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的品格;三是武术散打站桩、拉韧带、抱摔等基本功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往往要忍受较大的痛苦,进攻时需要合理把握时机,用尽全身的力量进行击打,防守时也需要训练抗击打能力;四是学生在武术散打紧张激烈的对抗比赛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强敌时需要不断地克服胆怯、犹豫等心理,进而逐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比赛输赢,培养其积极向上,乐观坚强,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

2 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

2.1 优化教学大纲,注重武德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普遍存在着注重技能教学,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选修课中,体育教师普遍以技术教学为主,很少花费足够的时间专门进行理论教学。作为体育教师,应认识到体育技能教学固然重要,但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以及体教融合战略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将难以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因而,有必要优化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适当增加理论课程的比例。武术散打运动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古语有云“未曾习武先习礼,未曾习武先修德”。

2.2 挖掘思政元素,落实育人目标

武术散打课程主要包括散打理论知识、拳法、腿法、摔法、实战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礼仪礼节等方面的内容。该文结合武术散打课程的特点,制定出高校武术散打思政课程教学的5个目标:一是热爱祖国,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尊师重道,礼让谦逊;三是科学训练,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四是团结协作,形成合作共赢的意识;五是形成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精神。

在武术散打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这几项思政目标进行教学,将思政教育逐步渗透到散打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授腿法中的鞭腿动作时,应该将团结协作,形成合作共赢的意识作为思政教育目标,在教授学生喂靶动作的过程中,通过正确喂靶动作与错误喂靶动作的比较,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团结协作在喂靶中的重要性。作为喂靶人员,应该主动发力迎击靶位,以增强击靶人员的训练效果,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意识。

2.3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逐步渗透思政教育

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能力与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体教融合理念下,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以逐步渗透思政教育,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关于武术散打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武术散打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对我国武术散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现状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武术散打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散打文化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其自觉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同时对我国武术散打的发展走向进行思考。其次,应介绍武术散打中蕴含的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如抱拳礼,这是一种相互问候的方式,其中蕴含着我国深厚的儒家礼仪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抱拳礼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充分了解,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武德与尚武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前流行的MMA综合格斗赛事,使学生将我国武术散打与世界上其他流行的格斗项目如泰拳、跆拳道、巴西柔术等进行对比分析,启发学生思考相对于上述几种格斗项目,文化底蕴厚重、历史悠久的武术散打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制定我国武术散打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以引导学生形成忧患意识。在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也可以介绍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团结奋进、为国征战、奋勇拼搏的事迹,或播放相关视频等,以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在上课之前,组织学生向国旗行注目礼,并进行散打精神宣誓,以将爱国主义教育逐步渗透到武术散打课程中。

在武术散打技能的实战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技术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将孙子兵法的相关内容融入散打战术训练中,通过高强度的技战术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坚韧顽强、勇敢坚毅、团结协作等良好的精神品质。

2.4 优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人文体验过程

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思政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丰富与创新,作为武术散打教师以及相关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上,应充分重视人文体验过程,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关于教学手段的类型方面,应该尽量选择需要学生协作与互动的教学手段,这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思政教学中,应该尽量选择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化学习、趣味性竞赛与游戏活动等,以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彼此帮助、关怀与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其次,关于教学手段的设计方面,应该尽量保证教师的有效融入。正确选择教学手段类型之后,教师应该对之后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和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如此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过程,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道德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到人文关怀的内涵,为学生创造出更加良好的人文体验过程。

2.5 健全评价体系,形成有效反馈

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培养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其次,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的考核比例。在传统的体育课程中,往往注重学生体育技术完成情况、身体素质状况的考核,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思政的考核,除了需要注重学生散打技能与身体素质的考核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散打理论知识的考核,适当增加理论知识考核的比例。例如,可以围绕散打课程与立德树人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写一篇课堂感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写作内容的真实性与深度进行评分。

再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散打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最后的十几分钟,向学生发放与课程思政相关的问卷,然后根据问卷的结果对武术散打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并以此为依据,对之后的课程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另外,教师也可以开展武术散打课程思政示范课,并邀请其他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最后,高校可以积极组织武术散打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学竞赛,并邀请相关专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通过以赛促讲的方式激励教师自觉提升自身武术散打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2.6 注重过程考核,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课程的根本任务在于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因此,在构建武术散打课程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应始终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专项考核的方式进行。例如,山西工商学院就采用了这一考核方式,并且将过程性考核的比例设置为60%,期末专项考核的比例设置为40%。其中的过程性考核包括10%平时成绩、10%耐力类素质、10%力量类素质、10%专项成绩以及20%“运动世界”APP 内容。与此同时,该学院还会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级,对考核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对于大一学生,在“运动世界”APP的考核设置方面,如果学生能够每天跑步2km,总共跑完100km,则可以获得满分20 分;对于大二学生,如果学生能够每天跑步3km,总共跑完200km,则可以获得满分20分。这种科学、全面、灵活的考核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武术思政考核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