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空间理论视域下网络推理类综艺的场景搭建
——以《明星大侦探》为例

2022-10-31杨诗雨

声屏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凶手综艺案件

□ 杨诗雨

网络推理类综艺,即一种“推理+娱乐”的新综艺模式。在综艺节目中,经过角色扮演的嘉宾需借助各自剧本自寻线索并完成一系列任务。本土网络推理类综艺的爆红是从对韩国同类综艺《犯罪现场》《大逃脱》等的引进开始的。当下各类综艺节目都在不同程度上延袭了外国同类节目的原有形式,并在时间上呈每年一度季数叠加的规律,从而在国内形成了“综N代”的说法。在综N代环境中,多类综艺节目接连中招续集魔咒的情况下,网络推理类综艺尤其是《明星大侦探》生命力依旧旺盛,原因之一就在于其不断延展的空间涵盖范围。着眼于爱德华·索亚的空间理论,网络推理类综艺空间层次亦可清晰可见。

物质世界的搭建

第一空间,即网络推理类综艺在剧本不同设定的基础上搭建小型建筑或城市,以有形或无形的边界进行区隔,框定“游戏场景”的范围,帮助观众进入“因设置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如在具体建筑中以墙面、船身为边界,扩大至整个城市时以代码为边缘,又借事件本身与道具加持以讲述“话题范围内”的故事,使观众沉浸其中。

题材的丰富:存民生大事与民族大爱。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是构成综艺推理实体空间的基本元素之一。《明星大侦探》从第一季起就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倾向于一种“推理+娱乐+热点”的模式,剧本创作者将当下热点事件与虚拟杀人案件结合,以综艺的形式铺展,不同题材下身份明确的嘉宾带领观众进入社会事件,投身于打造的场所中。

一是再现社会事件以警醒民众。案件《2046》《奇幻游乐园》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直指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的潜在危害,开启受众对于人类本质的思考。案件《都是漂亮惹的祸》《又是漂亮惹的祸》与《还是漂亮惹的祸》以连续剧情呈现社会问题,分别对应2016年审美病态、2017年多起家庭安全事件、2020年扫黑除恶社会热点,充满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与反思。二是关心社会健康以抚慰人心。《忘忧杂货铺》关注抑郁症群体,《恐怖童谣(下)》关注边缘儿童,科普当下社会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呼吁关注特殊人群,是《明星大侦探》打开的温情之门。三是重提政策、党史以引起共情。随着节目的推进与改良,《明星大侦探》开始往纵深方向发展。2018年案件《天堂公寓》围绕垃圾分类展开的杀人事件,联系被重新提起的垃圾分类问题,正与此前提出的“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理念相契合。2021年播出的《芒城风云(上)》以电影《风声》为参考原型,讲述的被困在小饭店也要隐藏身份救国的故事也与建党百年密切相关。

场所的升级:从棚内小景到实地全景。根据剧本设置的不同题材打造现实场所还原案发现场的同时,呈现事件发生的部分空间场景展以示更大面貌,拓展观众的空间想象能力,一定程度上帮助观众逐步克服探案深度理解的障碍,为其实现“内心征服感”与“实际攀升行为”。

在每个案件中,用作推理案件的“光明”区域与充满角色风格的“秘密”区域交织,空间广阔,事件丰满,角色鲜活。经典案件《恐怖童谣(下)》在上集原有八个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添加新角色私人区域与属性未知的神秘区域;《博物馆奇妙夜》在追凶过程中发现与原空间大小相当的隐藏空间。视频文本中,演播室单一空间结构是小型的,带来的是相同区域重复出现,线索间物理距离上接近,让玩家在线索寻找中逻辑更加缜密,在强连贯性指引下,玩家与观众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在探索体验感上近乎重合。

基于观众前期已建立起的空间还原能力,从第三季起,在每季开场与收官案件的场所选择上由室内转移至室外,一层扩展至多层,节目组致力于搭建立体场景,提升空间交错感,尽管其带来的弊端可能是连环的。案件《海上钢琴师》不拘泥于演播室的单一结构,以厦门某地一4层游轮为游戏场景,但客房、船长控制室、甲板、演奏室、水吧等多个区域分散于不同楼层中,邮轮构造的生疏直接导致观众的体验感大打折扣。复杂的空间结构降低了观众的还原空间能力,记忆出现偏差割裂了线索间的联系,从而使其长时间处于“低阅读兴趣”环境中。此后,《酒店惊魂》《夜半酒店》《北方慢车谜案》等案件,皆以观众较为熟悉的酒店、火车为框架搭建实景,客房与前台、不同车厢固定为主要搜索区域,伴随着神秘区域的出现,观众也能跟上玩家步伐进入到延伸剧情中。一旦将场所转移至观众熟悉的环境,在“熟悉场所搭建+简单区域划分+未知空间探寻”搭配下,这种弊端便会荡然无存。

精神世界的形成

第二空间,“即用艺术对抗科学,用精神对抗物质,用主体对抗客体”的初级精神世界,它是主观、感性且冲动的。在这个空间内,节目组通过对文字与镜头隐喻拼接的指定,将平面剧本与立体场所提升至精神层面,以反抗固定不变的“死”空间,让受众持续处于情绪兴奋状态中。

文字的隐喻。题材与场所构建的物质世界固定不变,但节目组总能以特殊的话语体系跳脱“不变”之圈,寻求精神上的深层表达——借助节目标题的隐喻化与嘉宾名字的趣味性,让观众在娱乐中了解社会现状,并通过对“现实环境比综艺所表达的环境更恶劣”的认知,重新思量自己的言行。

在综艺节目中,要想把观众的部分注意力吸引到文字上,就需要设置一个导入点,《明星大侦探》中嘉宾名字就发挥了导流的作用。《暗黑童话》中何炅饰演的巫术爱好者何呵,《无忧客栈》中白敬亭饰演的读书发烧者白读书,《又是漂亮惹的祸》中魏晨饰演的酒店试睡员魏了睡,以及他在《创业陷阱》中饰演的创业者魏来……案件中搞笑名字与角色定位相匹配,“无意识联想”中可以培养观众的思考习惯。可见,以名字的趣味性作为阶梯,解构“严肃”之时又能将观众带入更持久的凝视中。

在每集标题所指向的氛围中,观众常常又会不得不“多想一点”。在案件《逃出无名岛》中,张若昀曾跳脱真凶身份发出感叹:“不管遭受到什么样的暴力都不能以暴制暴”,当期标题与嘉宾言语相伴,观众不禁联想:岛就是互联网络、社交平台,无名则指向互联网匿名性特征;案件《无忧客栈》聚集无数忘却烦恼的人士,标题中的“无忧”既指当下社会民众普遍呈现的表面状态,又是他们摆脱烦恼的一种真实期盼;追溯到第一季《人鱼之泪》《冲不上的云霄》《命运的巨轮》等同样能发现标题中蕴含的深意。经典影视作品借鉴下,这些文字表面上以戏谑的形式出现,与剧情相伴,时常又生出更深刻的意义,其文字与视频文本所营造起的氛围富有深度,经得起推敲。

镜头的拼接。曾庆香教授曾在《新闻叙事学》一书中提及“镜头的拼接”,他认为视频文本中,蒙太奇手法“通过片段、镜头的并列来意指一种意想不到的、深刻的意义”。节目组跟随线索发现顺序、剧情推进进行镜头拼接,尽管由于缺乏喻体而导致难以做到“原汁原味”的“隐喻蒙太奇”,仍能从镜头的拼接组合出发引导观众自行探寻情节的深意。

镜头的拼接作用是连接片段两端,使叙事变得完整,在追踪角色行动线的镜头中插入道具线索,在密室或装置推理中附上图画解说,能够及时引导观众理解推理过程,赶上推理进度,跟上情节发展脚步。经典案件《神奇的部落》在发现还原延时装置的使用图时,充分放大图纸细节以供观众理解装置构造。《恐怖童谣》《玫瑰酒店》等密室案在推理密室打造手法时,同样会在视频左下方附上图示。事实上,镜头拼接更重要的作用是连接真实与超真实——以镜头给到的线索为阶梯将原故事升级为更宏大的叙事。案件《神奇的部落》用芒盒连接隐喻链背后女尊男卑以及文明进程的故事,以大篇幅反讽的方式完成另一个宏大故事的述说。案件《忘忧杂货铺》借烦恼邮筒连接悲与恶的两端,讲述受到心灵创伤的人们对恶意游戏主导者内心的探索,通过邮筒延伸到创伤者潜存的后遗症中。在这个案件中,镜头前期多次掠过信物却不曾将其作为“主角”出现,一旦隆重登场就意味着精神世界要随之延展。

包容空间的引导

索亚指出,“第三空间是一种批判思维”,该综艺在多个视频文本的组合与解释下,它通过同时呈现自我(凶手)与他者(侦探看待凶手),为观众站在“上帝视角”重新感知社会环境以脱离二元对立。从侦探推理与凶手独白的交织到清晰的专家解说,辩证思考过程及内容由隐秘转向公开,由片面走向全面,以确保观众能拥有一个更客观的审视。

理性推理的强化。侦探的推理处于明线之中,占据绝对的理性地位。侦探正义形象与凶手残忍形象的对比中,侦探往往能够揭露凶手狡猾、狠戾的一面。在追凶过程中,侦探与嫌疑人们一同现场侦查与讨论,同时又发挥自身角色的功能,即通过一对一讨论、集中讨论将碎片线索进行组合拼接,及时辨别凶手抛出的错误信息。侦探拥有比嫌疑人多一票的投票权,为的是让其冷静判断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不让罪犯逍遥法外,从而向观众传递“光明大于黑暗”的信念。

案件《天堂公寓》讲述单向解读误会导致悲剧发生的故事,以天堂公寓为圆心,破产后企图骗保的企业家、被威胁生命想要防卫的跑腿公司员工、假装富家女却被识破的网红,甚至是隐藏在黑暗之中、“活在每个嫌疑人故事线里”的公寓房东,随着线索的发现与串联,案情逐步推进,呈现出“每一个人都有罪”的状态。同样的状态在案件《逃出无名岛2》中则围绕网络语言攻击展开,面对四个犯过同样错误的嫌疑人与一个伪装成“网络喷子”的真凶,嘉宾齐心收集多条线索,还原作案方法,提供每个人的作案动机,而作案动机的程度、作案时间的紧迫度、作案方法的可行度又需要由侦探来步步筛查梳理。

作为一种他者视角,网络推理类综艺节目中往往需要一个“冷静的领导者”,他们在团队通关中持续强化团队整体理性思考能力,一方面重提事件发展流程,强调通关重点;另一方面在嘉宾集体讨论时同中求异,通过提出新疑点不断开辟新的行动与思想路径,于“步步紧逼”的强连接中努力解开观众“难入深刻领域”这一心结。

感性独白的述说。事实上,社会是多个环境场交集形成的最大“场”,人往往身处于不同环境的交叉点中,这便导致凶手在心理上出现两个矛盾面——狠戾一面付诸行动与脆弱一面隐藏内心,因此综艺中凶手的最后陈述时常也是矛盾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观众难有接收到凶手独白信息的机会,《明星大侦探》在揭露真凶后重现凶手作案过程,呈现凶手与嫌疑人的成长心路历程,打的是过度理性后的“感情牌”。

在经典案件《深夜麻辣烫》中,“原则”与“无原则”双方置于同一场域内,明线呈现的是寻找真凶过程中不断挖掘出二十年前过失犯错的秘密故事,与其并存的暗线则是凶手难以逃避的、来自“内心监狱”的惩罚。案件中,受害者丈夫二十年如一日寻妻寻女的感性故事线穿插其中,将价值判断权回归至观众。案件《天堂公寓》中的嫌疑人在伤害动机循环下的善恶交织与爱恨情仇显而易见,明线中的凶手是可恨的,暗线中凶手的内心世界又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为观众提供一个人物辩证认识的过程。当然,也有凶手的“自投罗网”,《请回答1998》一案中,真凶撒霸王以“自首”的方式进行在场忏悔,凶手的悔过过程方式之新颖、话语之真诚,于观众而言,在新的冲击下重新述说“知错就改”的普遍道理,探讨家庭矛盾的危害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简言之,给予凶手说话的权利,并非是将视线聚焦于“同情”二字,而是理性了解凶手为何成为凶手,这意味着人们开始了解一个难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开始接触一个可能被忽视的社会问题,开始深入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来说,网络推理类综艺节目主题的升华实际上是隐喻的现身。近年来,不仅是《明星大侦探》,更多的同类型综艺节目中,专家的专业分析解读成为重要部分,片尾处将社会问题直接置于台前展开讨论,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成因,提出解决方案。隐喻的最终“前台化”在抚慰人心之时,似乎又为观众持续性困难解读后提供了一个“待定式正解”(即一个整合式的、大纲式的初步解答),为观众心中诸多不确定“一锤定音”。

尽管索亚提出,第三空间是介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但又与前两个空间毫无连续性的新空间,但笔者以为,在网络推理类综艺节目中,第三空间可以是一个具有导向性的空间,明暗之间,其“跳脱出前两个空间思维方式”的行为皆可被视为一种上升,在多空间意蕴交织配合之间,借“外力”与“内省”共同推动以升华至更开放的社会环境中。

结语

从物质空间到初级精神空间,再到包容二者的更高层次的包容空间,“情”与“理”共存于综艺节目中,这是一种场景的搭建,也是一种场景的突破——媒介不再过度纠结于用户的场景化需求——一个量身定制、投其所好的精确场景,而是在内容上打牢基础,以物质与精神之富足将观众引流至有深度的长文本中,实现更大社会场景内的回归与凝聚。

猜你喜欢

凶手综艺案件
凶手是谁
处死“凶手”
谁是幕后凶手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真正的凶手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