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无创正压通气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影响
2022-10-30衡利敏杨冬梅武雪萌
衡利敏 杨冬梅 武雪萌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以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息等为主,部分患者会在患病后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1]。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因此多数患者合并有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影响极大。为避免此类患者在疾病中后期出现多种并发症,危机患者自身生命安全,提高患者预后生活水平,临床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主张应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最常用的干预方式,也是安全系数最高,患者疼痛程度最低的临床干预手段,该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吸氧浓度,缓解患者病情,患者的的治疗满意度相对较高。但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临床诊疗标准的不断提升,无创正压通气无法满足新的临床诊疗要求。为完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近年来有临床研究指出可在此基础上增加纤维支气管镜干预,提高对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2]。但现代临床对纤维支气管镜的研究仍具有欠缺之处,因此对于还干预措施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次研究既是在此基础上,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NIPPV干预对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10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33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66.42±8.41 岁,平均病程12.34±1.41 y;观察组男35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66.51±8.30岁,平均病程12.27±1.34 y;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各项检查及临床体征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3];患者年龄≥50周岁;本次研究以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批号:2022-03-B061),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患者合并肺部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患者合并肝肾功能损伤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患者有明显的纤维支气管镜、NIPPV 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择适合患者的面罩,应用无创呼吸机对给予患者的氧疗;设置呼吸频率在14~18次·min-1之间,具体呼吸频率应与患者呼吸频率保持一致;呼气相压力设置为4~8 cmH2O,吸气相压力设置为8~12 cmH2O,氧流量设置在4~6 L·min-1;通气时间应保持在每天>8 h。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对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灌洗前嘱患者禁食水6 h,并对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1 h;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将纤维支气管镜镜鼻置入患者体内,应用负压将患者器官、支气管内部分泌物吸取干净,并对提取出的分泌物进行培养;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将温度为37℃的氯化钠溶液(10~20 mL)反复注入患者肺泡进行灌洗,频率为3~4 次为宜,时间控制在60~80 s 以内;灌洗结束后应用负压将肺泡内灌洗液吸取干净避免后期出现感染;手术操作总时长应控制在15min,若患者在灌洗过程中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终止灌洗过程。
两组患者干预时长均为2 w,出院随访时间为6 m。
1.3 观察指标
疾病控制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性酸中毒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在实施干预前及干预2 w后,抽取患者空腹动脉血液3 mL,应用全自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酸碱度(pH value,pH)、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 压(Arterial pCO2,PaCO2)、氧 饱 和 度(Oxygen saturation,SaO2)水平。
预后效果: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痰液病原学阳性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 软件对已知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痰液病原学阳性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性酸中毒的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子指标比较
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H 值、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各项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比较
实施干预期间,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痰液病原学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指标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长短可反映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所需要的时间,呼吸性酸中毒的缓解时间可反映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氧浓度恢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则直接反映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效果[4]。既往研究证实NIPPV 干预可以通过增加患者的吸氧浓度和氧流量改善患者呼吸气促、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5]。在此基础上增加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可快速捕捉患者的病灶位置,并通过纤维支气管的负压吸引与灌洗功能清除患者气管、支气管、肺泡中的分泌物和残留物,降低气管、支气管的阻塞程度,减轻了患者肺部的呼吸压力,对肺部呼吸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动脉血气指标是判断患者有无呼吸衰竭及呼吸衰竭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pH 值是判断患者是否为代谢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的参考指标;PaO2、PaCO2是判断患者呼吸衰竭类型的指标;SaO2反映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半分比即患者的血氧含量[6-7]。NIPPV 通过制造气流为患者提供高流量、高浓度的氧气,弥补了患者在自主呼吸受限情况下氧流量的不足,增加了患的氧气通气量,改善了肺部功能;在此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清除了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和痰液,在减轻气道受限程度的基础上也清除了肺泡内的分泌物,对肺泡的扩容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增强患者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和残余废气排出量,维持体内PaO2、PaCO2水平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血氧含量水平[8-9]。
纤维支气管镜可在确定病灶的前提下对病灶区痰液、分泌物进行采样检验,在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上增强检验物质的受检纯度,降低干扰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除此之外,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降低干预期间患者的气管阻塞率,继而减少气管插管的使用[10]。同时,病死率的减少也提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NIPPV 具有较高的干预安全性。
综上所述,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NIPPV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干预后,可增强对此类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水平,提高预后干预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干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