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城市规划馆如何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2022-10-29郑幸晖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

摘 要:201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城市规划展览馆建设和布展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规划馆要突出公益属性,发挥城市规划展览馆规划展示、公众参与等主要职能作用,开展丰富活动,利用“互联网+”,采取通俗易懂和互动性强的展示方式让群众了解、参与城市规划,提高使用效率。为不断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响应社会公众日趋多元的文化需求,提供丰富和多元的城市文化空间,规划展览馆需要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分析城市规划馆参观群众,借鉴全国各地规划馆布展、发展模式,以及利用自身平台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城市规划馆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馆;群众文化传播;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馆作为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文化元素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在城市和市民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进入新时代,规划展示行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市民日益增长的了解城市文化、参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同单一的传播活动和滞后的传播方式之间的矛盾”。打造更为高效优质的公众参与平台,促进群众文化的传播,是规划展示行业的重要使命,對城市的科学、有效、智慧发展也会起到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城市规划馆受众分析及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一)城市规划馆参观群众分析

城市规划馆的受众来自不同的行业,文化层次、年龄段都存在差异,不同参观群众关注的重点和信息接收的程度不一样,想要了解的内容也不同。只有真正了解参观群众的目的和兴趣,给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讲解,才能真正发挥场馆的教育、科普功能。

1.政务接待

政务接待一般为汇报性讲解,专业性、目的性强。因此,在团队到达之前,应提前了解团队的人员构成,以及主要人物的工作、生活经历等背景资料,提前沟通参观时长及想要了解的重点,参观过程中语言要高度精炼,重点突出。

2.外来投资

外地客商到城市规划馆参观,目的大多是了解城市最新的规划及重点发展区域,若对投资区域已经有大致方向,则着重讲解该区域对城市发展起到哪些重要的助推作用,以及该区域的规划动态和投资政策。讲解词的时效性、准确性、完善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接待的服务质量。

3.学生团体

城市规划馆作为城市文化的科普教育基地,针对学生团体而言,主要目的是向青少年宣传城市规划建设成果,以及家乡的厚重历史、辉煌成就和美好未来。青少年普遍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因此,应通过活泼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青少年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愿望。

4.本地市民

市民参观大多为自发性团体或个人,想要了解家乡发展方向,以及自家住宅周边基础服务设施规划。针对此类人群,可以采用“唠家常”的方式,在标准讲解词的基础上加强互动交流环节,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并对市民提出来的意见建议进行记录和反馈,真正让市民了解、融入、参与家乡的建设。

(二)城市规划馆发展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著名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理论家伊利尔·沙里宁曾提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规划馆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展馆,包含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变迁、未来发展、产业布局、人文特色等内容,展现了城市特有的文化素养和魅力。因此,充分发挥展馆的功能作用,传授城市管理经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群众文化教育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1.提高全民素质,助力城市发展

充分发挥综合性展馆的优势,挖掘和传播城市文化和特色,提高群众文明素养,以及对家乡建设、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人们为家、为国的干事创业、积极作为的奋斗精神,为城市文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2.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群众生活

通过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发扬传统节日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历史内涵,促进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化的结合。利用特定的时间节点,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以及寒暑假等,借助展馆平台开展群众参与的文化和宣传教育活动,展现群众文艺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二、城市规划馆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经验

目前,全国规划展示行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一些展馆从开馆之初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长沙规划展示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苏州市规划展示馆、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等城市展馆,年接待量最高破百万。也有部分展馆由于关注度不高,展馆位置偏僻,没有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城市文化展示特色鲜明,立体感强

国内城市规划馆大部分都能够较为准确地提炼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符号,展示富有城市特色的建筑立体场景、饮食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等丰富内容。且展厅布展制作精细,立体感强,历久弥新,使人印象深刻,即使不断经历布展提升的老馆,历史展厅也始终能以稳定而经典的面貌展示着城市的文化根脉和曾经的辉煌。例如,2007年落成的常州市规划馆,历史部分经典而不失韵味,凸显出城市由内而外的气度和底蕴,古常州城的沙盘与铜铸地图都做到了与原图误差不超过0.5毫米,因此即使开馆十余年,依然被其他展馆学习借鉴。

(二)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在细节处体现本地文化

大部分展馆在选址和布展当中,都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建筑空间,让参观的群众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地处富春江岸的桐庐县,将桐庐城市规划展示中心选址在江边,展厅充分运用借景的手段,整栋建筑以玻璃幕墙封闭,展厅全部为开放式,在展墙与玻璃幕墙间形成参观通道,参观途中可以尽览富春江山水美景。展厅内以折扇、诗句、锁窗等文化元素营造出诗意雅致的韵味,以著名企业的商标展示今日桐庐的活力与实力,用扫描二维码参与互动的设备提高展馆的宣传效率,充分展现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活力充足的中小型城市的形象。

苏州市规划展示馆西依京杭大运河,东侧为苏州千年胥门,北面的涵远堂作为展馆的古代陈列馆,古香古色,韵味十足。南北展厅通过内部通道相连接,仿佛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游历。现代展厅中的基本陈列大量采用古代苏州地区窗棂的不同造型,制作成展板、场景复原等形式,使群众能够在传统之中感受到现代的发展活力和未来蓝图。

(三)树立超前思维,适应改革大势

各大展馆在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路径,丰富展馆职能,逐步集参观接待、会议服务、群教活动、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如许昌市规划展览馆在馆内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有系统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尤其是招募市民志愿者、学生志愿者、小小讲解员等,通过对志愿者的培训、管理等,组建规划馆常态化志愿者群体,通过志愿者活动加大规划馆宣传力度,并借助志愿者缓解了部分馆内人员的工作压力,加深了志愿者与展馆的联系,也丰富了志愿工作本身的意义。

部分展馆也迈出了由展示城市规划的专业馆向较为全面地展示城市各方面成就的综合性展馆探索性的步伐。在原有城市文化和发展规划展览的基础上,新增产业成就专题展厅、党建成就专题展厅、非遗文化专题展厅等,以满足参观时间有限的团队全面了解城市成就的需求。

三、未来城市规划馆的发展方向

(一)打造親民的布展,吸引群众走进来

增强展馆的综合性,突出城市韵味,在展馆开篇处全面提炼城市使人印象深刻的元素和符号,以实物、模型、文字、图版等多样化形式加深参观者的印象。以打磨精品的态度和超前的眼光,打造出经典展项,以增强城市底蕴的生动展示,加强参观者对于城市总体的印象和对城市发展的认同。同时,突破规划馆本身展览的局限性,将城市的饮食文化、旅游文化、传统产业文化、非遗文化等相关内容引入展厅。如反响较好的长沙规划展示馆,在入口附近做了“长沙元素”的墙面展示柜,通过各种具有长沙独特文化气质的实物或者模型在第一时间抓住参观者的眼球,并且在其脑海中烙下关于长沙的深刻印象。这中间包括长沙的辣椒、臭豆腐等食品,亲切可感,真正把展厅做成了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二)以人为本,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使展馆“走出去”

对比各大展馆的发展和推动群众文化的效果,经营较为成功的展馆得益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展馆展示的重心由“展示”转变为“体验”,由传统的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让参观者广泛参与,最大限度把公众吸引进规划馆,并向公众传递基本的城市文化及发展理念。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学历层次、身份的人群,开展各类公众参与的系列活动,如“义务讲解”“小小讲解员”“规划进社区”“小小规划师绘画大赛”“城市公开课”“科普大讲堂”“志愿者培训”等,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文化遗产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地球日”“闹元宵”“迎端午”等活动,都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充分提高群众参观积极性和群众对城市文化、发展的知晓度,在做好增量的基础上进行提质,实现城市规划馆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跨界合作,有效盘活资源

“请进来,走出去”,扩大交流,拓宽视野,已经成为规划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规划展览馆说到底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行业基础薄弱,但是在城市发展及文化传播中却起着重要作用。要想把展馆经营好,除了自身经验的积累之外,还要充分实现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实现“跨界、融合”,充分盘活各种社会资源。将自身能提供的宣传和教育平台进行服务升级,与需要这种平台的教育单位、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公益组织对接,积极搭建合作互助的平台,从而依托更好的资源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四)扩大传播途径,加大社会覆盖面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公共场所开放严格限制和要求的情况,各地展馆对外开放和群众文化活动受到限制,此时“云观展”“云直播”等线上展览、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发展出现一个快速增长期。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渠道爆炸式的增长,各类信息资讯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快速发展,这也为展览展示手段和渠道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规划展览馆必须主动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利用自媒体优势为规划展示品牌的打造探索实践道路。根据调查研究,规划展览馆的关注用户大多是本市市民,他们关注规划展览馆的目的是希望获取更多本市生活资讯和有价值的信息。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最高的文章类型一般是发布公众参与活动的预告,可见群众文化活动的网络关注度还是相当高的。

城市规划展览馆可以宣传展示的内容包罗万象,素材更是广泛。要学会用群众的眼睛去观察城市发展变化,用贴近市民生活的心态去启发思维。微信公众号作为展厅布展内容的补充,展示手段更加灵活,要充分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内容丰富度,在版面设计、图标、LOGO、简介、模块设置等各个环节有思考、有创新。城市规划展览馆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相结合,扩大展馆宣传途径和社会覆盖面,为群众文化传播搭建一个快速、畅通的媒体平台。

四、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城市规划展览馆关于如何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问题,需要在前进中探索、打磨,精益求精,最终让规划展览馆能够“聚住人、拉住人、留住人”。“聚住人”是要让人们关注展览馆,“拉住人”是要让人们喜欢展览馆,“留住人”是要人们留恋展览馆,有了人气,这里将不再是放置展项的展厅,而是有质量有情怀的社会文化教育基地,是有意思有意义的知识传播窗口。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工作的意义也将得以升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将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发挥,这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

参考文献:

[1]魏莹.规划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陈列、宣传和新媒体[J].中国民族博览,2021(24):106-108.

[2]白美霞.城市规划馆参与式传播模式研究:以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为例[J].中国报业,2020(22):16-17.

[3]唐春艳.关于新时代群众文化活动策划组织的探讨[J].传媒论坛,2020(10):135,137.

[4]陈蕾.浅谈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的策划[J].大众文艺,2020(9):4-5.

[5]吴海浪,李群波.浅析如何打造人气城市规划馆:以长沙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6):31-32.

[6]申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策划及创意发展问题探析[J].大观(论坛),2019(8):134-135.

[7]吴海浪.城市规划展示的创新与发展:人气是规划馆永恒的生命力[J].中外建筑,2019(6):81-83.

作者简介:

郑幸晖,许昌市规划展览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理论。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