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心理成因与调节
2022-10-29杨俊岭
杨俊岭
摘要:家长教育焦虑是指家长对其子女教育问题产生过度担忧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状态焦虑。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小学家长教育的焦虑与自身能力、精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自身的期望值有关,与不合理的认知有关。要缓解教育焦虑,小学家长就要提升育儿能力,学会调整个人的期待,从发展的、全面的、相对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和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学会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
关键词:小学家长;教育焦虑;心理成因;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4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WQN2019 16)的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2年1月正式实施,家事已然成为国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意图就是要指引家长科学育儿,让家长更好地提升自己。在依法带娃背景下,小学家长要时刻疏解自身的焦虑,才能更好地给自己赋能。
焦虑是一种由紧张、不安、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焦虑可以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两大类。特质焦虑是指相对稳定地表现在人格中的焦虑,状态焦虑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不安状态。家长教育焦虑是指家长对其子女教育问题产生过度担忧的情绪状态,是一种状态焦虑。家长教育焦虑作为焦虑的衍生概念,并非家长个体所独有的特殊状态,而是整个家长群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有调查显示,87.0%的受访家长出现教育焦虑。
1.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问题焦点
进入小学,学习科学知识成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这个时期是“勤奋对自卑”的时期,孩子通过学习上的进步获得家长、老师的表扬,会获得勤奋感。一方面,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努力寻求孩子的闪光点,关注孩子学习上的成长与进步,培养孩子的勤奋、自信的品质。另一方面,家长又被伴随学习活动而来的各种问题所困扰。孩子学习问题已成为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焦点问题。
与中学家长的升学焦虑不同,小学家长更担心孩子学习方面的其他问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专注力问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习态度问题。比如,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存在专注力差、做事磨蹭的问题,表示孩子在读书、写作业时总是容易溜号,明明20分钟的作业需要2个小时才能完成。一些孩子学习习惯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愿尝试,不愿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这些大多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情绪以及意志品质的发展有关。这些学习上的问题,使得家长出现了教育落后的恐慌与焦虑,害怕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竞争中落后,进而在中学阶段乃至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落后。
2.小学家长教育焦虑的外在表现
小学阶段,孩子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多是暂时的,有些问题甚至是正常的。但不少家长却把这些所谓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即由现在推衍未来,担心孩子未来的发展,担心孩子将来无所作为。这种担心焦虑,使得家长做出更多为孩子的将来“负责”的行为。比如,为孩子报更多的课外辅导班、更多的兴趣班,为孩子辅导作业、检查每天的作业,让孩子考更多的等级证书,让孩子提前学习初中的课程内容等。这种恐慌还导致当孩子再次出现问题时,家长有更多的责备、唠叨与埋怨,恨不得孩子不出错,恨不得孩子的错误、不良品质能在一夜之间能全部改掉。
最终,小学家长的教育焦虑不仅让自己心烦意乱及亲子沟通不和谐,还会或直接、或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人格与心理的发展。所以,小学家长要对自身的教育焦虑引起足够的重视。
1.小学家长教育焦虑与自身能力、精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长焦虑表面是由于孩子出现的各种成长问题引发,但更多与自身的精力、教育能力有关。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显示,73.2%的家长表示焦虑来源于自己没能力辅导好孩子。面对养育孩子中的各种问题,一些家长缺乏应急应变的能力,不能得心应手,有时费尽脑筋想尽一切办法,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多少效果。家长不能很好地引导教育孩子,不能把握好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种无力无助感往往会使其出现教育焦虑。也就是说,小学家长的焦虑,源于对自身教育能力与效果的不自信。
2.小學家长教育焦虑与自身的期望值有关
家长的教育期望、教育要求过高是教育焦虑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有研究表明,期望偏差对教育焦虑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前,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个性天赋,自身的期望值会与现实产生偏差;有些家长把家庭的全部期许、个人未实现的梦想不自觉地强加在孩子身上,这些都催生了教育焦虑。家长的这种过高期待以及导致的期望偏差,既源于对子女的爱心、责任,又源自于家长对声望和荣誉的追求、对财产的获得保卫。这种工具取向的动机,导致家长把孩子学习发展、考试成绩看得很重,通常以考试成绩优劣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部分小学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时间越多,学习成绩越好,未来的成长就好。这就造成他们对孩子的成绩有很高的期待,比孩子更在意考试的分数。当孩子成绩稍有下降、不理想,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就开始失落焦虑、忧心忡忡。
3.小学家长教育焦虑与不合理的认知有关
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认为,人的情绪产生的原因不是由于外部世界中的事件,而是源于人们对这些事件的不合理信念、认知。也就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灾难化。同样,家长的教育焦虑不是由于孩子问题本身引发,而是由于家长对这些问题的不合理认知或一些想象的威胁引发。比如,孩子必须十全十美,孩子必须按我的意愿发展,孩子某一方面不好就以偏概全认为孩子一无是处,孩子表现稍不如意就认为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孩子表现不好就认为自己的教育太失败了……家长心里有着一系列想象出来的极端危险假设,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将来就不会有所发展,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这样的假设、不合理的信念与想法,很少有家长进行过合理性的剖析,其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进而导致教育焦虑的产生。
焦虑是出于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无法被彻底消除,人们只能通过合适的方法来缓解它。所以,针对自身的教育焦虑问题,小学家长可以通过多了解儿童心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升育儿能力,调节个人认知等方面来解决。
1.家长要提升育儿能力
家长的教育焦虑、育儿中的愤怒情绪,很多是感觉自己无能的一种宣泄。因此,家长要改变焦虑状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当家长掌握了与孩子对话的方式方法,提升了教育效果,增强了自我效能感,焦虑就会有所减缓。当前,很多学校为家长搭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平台:有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方法方面的讲座;有的利用家长会开展一些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活动,为家长搭建家庭教育经验学习交流平台。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学习更多的儿童心理知识,提升育儿能力,缓解教育焦虑。
2.家长要学会调整个人的期待
教育心理中有一种心理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教师期待效应,揭示了教师期待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同样,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期待效应。家长教育期待本身是一个积极正向的教育策略,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家长不要把自身没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要认识到孩子有独特的个性心理,不是自己的翻版。家长还要认识到孩子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根据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这种智能可能体现在语言、数理逻辑上,也可能体现在音乐、空间、运动等其他智能上。所以,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心理发展特点,为孩子提供相应的条件,给予孩子积极的暗示、合理的期待,而不是以单一的标准去要求和培养他。
3.家长要从发展的、全面的、相对的角度看问题
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不合理信念,家长可以从发展的、全面的、相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提出阴阳辩证辅导的三论,即全面论、相对论、发展论。全面论,就是要求家长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孩子以及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家长要从身心人格、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认识孩子。相对论,就是家长要学会在危机中看到机遇,在问题中发现积极的一面。发展论,就是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待问题。利与弊、得与失是相互转化的,孩子今天出现的问题,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总是如此。所以,当家长焦虑的时候,不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事情一定会这样糟糕吗?事情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当下的现实是怎样的?这种担忧有没有可能只是你的想象?问完这些问题,试着跟自己对话,放下苛求,与自己言和。总之,家长在看待孩子问题时,要认识到有好有坏,壞中有好,坏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要变片面为全面,变绝对为相对,变静止为发展。
4.家长要了解和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
现在的家长有较高的学历,也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但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苛刻。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出现“错误”,一旦出错,立刻批评教育,动辄打骂,希望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孩子所谓的“错误”可能仅仅是其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发展特点,抑或是一次发展机遇。因此,家长只有了解儿童成长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才不会过度恐慌,才能以平常心看待问题,减少焦虑。
在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时,家长还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双减”政策的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目的都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里的健康更是一种心理健康、人格健康。只有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才能让孩子在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上不掉队,才能在十年、二十年后很好地顺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所以,家长在关注孩子小学阶段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意志品质、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了,就不会仅以学习来评判孩子,焦虑也会有所化解。
5.家长要学会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但家长过度的教育焦虑会导致一些教育行为的偏颇,对于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自身健康都是不利的。家长要学会觉察、分析、接纳并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些家长在劳累一天之后,进门看见孩子便唠唠叨叨、指手画脚,一顿牢骚和责怪,整个家庭瞬间充满了紧张气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孩子,会喜欢这样的家庭环境吗?因此,家长不应该把负能量、焦躁情绪传递给孩子。虽然家长的劳累是想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但劳累不应成为其刺向孩子的“利剑”。所以,面对焦虑,家长要采用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力、放松法、改变认知等方式方法进行调节,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只有家长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才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助力孩子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金洲.家长教育焦虑研究文献综述[J].西部学刊,2020(08).
[2]尹霞,刘永存,张和平,涂文婷.家长期望偏差与教育焦虑[J].青年研究,2022(01).
[3]陈华仔,肖维.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现象解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4]吴信英.教育焦虑现象的成因及纾解之道[J].人民论坛,2019(24).
Psychological Causes and Adjustment of Primary School Parents’ Educational Anxiety
Yang Junling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32, China)
Abstract: Parental education anxiety refers to the emotional state in which parents are excessively worried about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which is a kind of state anxiety. Primary school parents’ educational anxiety mainly focuses on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The anxiety of primary school parents’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own ability and energy, their own expectations and unreasonable cognition. To alleviate educational anxiety, primary school parents should improve their childcare ability, learn to adjust their personal expectations, look at problems from a developmental, comprehensive and relative perspective,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law of children’s growth, and learn to adjust their anxiet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parents; educational anxiety; psychological causes; adj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