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刍探

2022-10-29陈锡才王振吉彭燕梅王天强和海泉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

陈锡才 王振吉 彭燕梅 王天强 和海泉

摘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对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具有重要意义。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有着成熟的理论体系和重要的价值,而人文地理学课程在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被定位为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文章分析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及价值,探讨人文地理学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挖掘人文地理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并針对具体章节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切入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切入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045-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3)、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19HB055)、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YNWR-QNBJ-2020-104)、2021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云南省人口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

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人文地理学,从学科属性来讲具有思政育人作用。为了在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课程组要充分认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和价值。同时,课程组还要厘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文地理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等。

1.理论体系

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九个方面:一是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二是人口增长、分布、人口素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三是城市、乡村、城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四是文化、地域文化系统、文化景观等理论内容,五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旅游业对旅游地社会经济的影响,六是地缘政治,七是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八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人地观、环境问题),九是区域协调与发展。

虽然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但是人文地理学始终以人类农业、工业、服务业、文化、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研究重点。从宏观角度看,人文地理学重视三大主题的研究,即人地关系状态、区域研究和空间分析。例如,张雷对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人地关系状态进行了分析;樊杰对我国的山地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进行了探索,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了解析。这三大研究主题充分展示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即“人文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时空格局—动因机制”的研究范式,其中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状态主要探究人类活动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与变化过程,区域研究重点关注区域人文现象特征的形成与演变,空间分析重点探索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演变机制。

2.学科价值

人文地理学具有哲学和教育价值,并在国土开发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1)哲学价值。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就是哲学,人文地理学重视区域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这些人文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所以人文地理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客观地理事实和客观规律,有助于哲学的发展。以人地观为例,受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产生了不同的人地观,如天命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人地共生论等。(2)教育价值。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遵循地理学研究范式研究人口与发展、人口迁移和分布、人种、民族、农业活动、工业活动、聚落、语言景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等。这些内容具有育人价值。(3)应用价值。人文地理学在中国国土开发战略中有着重大的贡献。著名地理学者陆大道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陆先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力和经济潜力的空间分布状况,最终科学地确定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作为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战略重点,这两个一级轴线构成T字型。后来随着国土开发工作的需要,樊杰先生的团队开展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主体功能区规划成果为全国国土空间科学开发指明了方向,使国家国土开发具有规划性和有序性。

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乡村地理教师。而人文地理学课程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支撑作用,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有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

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地理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附录“地理科学类专业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楚雄师范学院2019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为云南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崇高的师德师风、过硬的教师素养和地理情怀、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知识、系统的地理科学思维能力,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GIS软件,能在中学等基础教育岗位从事地理教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人文地理学课程的核心素养

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定位为核心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总学时为75,其中理论学时55,实践学时20。要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深刻认识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并能够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研究区域问题。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高度支撑人文地理学课程目标,人文地理学课程目标对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高度支撑作用。

3.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目标为:通过人文地理学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地观、价值观;理解并高度认同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和发展理念,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口政策、主体功能区规划、两山理论、长江经济带战略和T字型发展战略等;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基于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进行三目标融合引领,并进行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教育切入。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及思政切入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这一章节主要给学生讲授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讲授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如环境决定论、豁然论、生态论、和谐论等。在讲授时,课程团队要让学生知道,这些理论是人类不同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要通过人地关系理论的讲授,让学生知道,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完全决定着人类的活动;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诸多可能,人类的选择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人类不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主人,人类不能征服自然地理环境,人类应该在遵循自然地理环境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章节的讲授,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契机,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即理解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理解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理解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人口、人种和民族及思政切入

人口、人种和民族这一章节,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有农业革命之前世界的人口状况、农业革命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工业革命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和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人口转变模式,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人口与经济发展、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义,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和机制,世界种族的划分、地理人种、人种与地理环境、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世界民族的分布、民族的迁移与集聚、民族的变化与整合,中国的民居如蒙古包、山西等地区的窑洞、福建客家土楼、傣族的竹楼,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民俗以及不同民族的丧葬习俗等。

针对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课程团队可以挖掘出很多的课程思政元素。如通过“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义”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高度认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如通过民族、民俗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爱国情怀,并尊重各国、各民族的习俗。

3.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及思政切入

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这一章节,需要学生掌握人、文化系统和环境共同构成的地域文化系统,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景观构成等内容。

对于这一章节的教学,任课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部分学生以专题的形式展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上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为学生的文化展示提供了可能。以下是可用于教学的素材。

(1)节日。我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建军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2)民居。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民居有内蒙古的蒙古包、山西和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客家土楼等。(3)丧葬习俗。我国的一些丧葬习俗比较奇特,如蒙古族、藏族的天葬,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崖葬等,这些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4)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炎帝跋山涉水,尝百草,寻找治病良药;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东汉华佗用麻服散麻醉病人,为病人做手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备急千金要方》;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屠呦呦课题组在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基础上,编写了《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两千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研制出青蒿素。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我国中医药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中医药的认同。(5)社会制度和伟大的思想。在我国,有许多伟人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理论,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任课教师可以展示“中国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之,人文地理学课程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以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为导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到合理的课程思政切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高深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渠道,最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顾朝林.人文地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陈慧琳,郑冬子,等.人文地理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3]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潘玉君,罗思远,段勇.地理学元研究:地理学的基本价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5).

[5]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提出“点-轴系统”和“T”型结构以来的回顾与再分析[J].地理学报,2001(02).

[6]盛科荣,樊杰.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开发的基础制度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1).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Human Geograph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Xicai, Wang Zhenji, Peng Yanmei, Wang Tianqiang, He Haiquan

(School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Chemistry,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Yunnan Province, Chuxiong 675000, China)

Abstract: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uman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geography, which has a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important value. Human geography curriculum is positioned as the core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backbone curriculum in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majors in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value of human geograph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uman geography,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human geography curriculum, and studies the entry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specific chapters.

Key words: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human geography;curriculumideologyand politics;cut-in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