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镇甘蔗寨社区:阿佤人民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2022-10-29保山市民族宗教局凌玲蔺晓蓉
文 / 保山市民族宗教局 凌玲 图 / 蔺晓蓉
腾冲市荷花镇甘蔗寨社区位于荷花镇东北方向,全村共有4 个自然村8 个村民小组,591 户2287 人,是一个典型的汉族、佤族、回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山区村落。
近年来,甘蔗寨社区以“产业融合、乡村治理、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实践“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之路,让丝绸古道上的佤族村落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迎来各民族美美与共的崭新面貌。
“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宣传墙
推动产业融合新模式,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甘蔗寨有一百多年的皂角树种植历史,郁郁葱葱的皂角树遍布村寨各处,近年来,社区注重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雁”作用,让产业发展出新效。社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申报云南省“一村一品”项目,通过政策扶持、改良技术、扩大规模等方式,将皂角树种植规模发展到9800 余株。同时扶持新型电商合作社“立茵堂合作社”实现皂角米的规模化生产和线上线下销售,每年仅皂角米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保健树”变成名副其实的“发财树”。“我们立茵堂合作社成立于2019 年,是一家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采取‘网店+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整合芭蕉芋、草莓、皂角米等各种绿植资源,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致力于打造出具有荷花镇特色的本土品牌,让本土产品在乡村振兴路上走出一条金光大道。”合作社社长蔺如喜说道。自成立以来,合作社营业额年均增速超过80%,如今已接近800 万元,稳定带动各族群众劳动力转移50 余人,助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助推乡村振兴。
印有马帮行话的马掌雕塑
社区坚持乡村振兴发展方略和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围绕A 级景区创建,多次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到五合帕连、清水花缘里、腾越董官村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持续激发农村产业发展新活力。同时,社区按照AA 级景区的标准,对社区进行佤族清戏传承、文化氛围营造,完善基础设施,同时新增墙体民族画9 幅,完成健康步道建设,加强丝绸古道马掌雕塑、马帮行话、杨家茶铺、马店等历史建筑及文化项目的保护性修复,目前已成功申报AA 级景区,乡村旅游带来的机遇让百年佤族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落实基层治理新标准,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在清戏台上表演佤族清戏
群众手动剥柏子仁
以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依托2021 年换届工作契机,选树新时代“四个特别”好干部,着力打造了一批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干部队伍,组成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社区“两委”班子,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好舵手。积极发挥“主心骨”作用,团结和发动各群团组织、党员、群众、在外公职人员、乡贤等为家乡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形成村组共抓、全民参与,上下一盘棋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格局。坚持“三治融合”新模式,构建各族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自治”为基,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成立自管组,构建“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村民自治格局;以“法治”为本,深化普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组织宣讲团、文艺队开展法治宣讲和文艺表演,通过生动直观的方式,孕育良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以“德治”为先,切实发挥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春风化雨”般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整个古道佤乡。
探索传承发展新路径,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
社区立足于传统村落风貌、古道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做强传统村落保护,对村寨民居的新建、改建进行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建筑风貌。加强常态化巡查和入户宣传,配合镇级及时制止未批先建、乱搭乱建,取缔违法建筑,让拥有600 年历史的传统村落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发展交融并蓄,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做靓文化传承发展,甘蔗寨在腾冲市文化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动乡贤能人,对古道、驿站等遗迹遗址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修复,对传统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在游道沿线绘制佤族、清戏、马帮等元素的壁画,让“古道文化”焕发出新活力。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创新性传承发展佤族清戏,将佤族清戏融入各类文艺表演、妇女维权和禁毒防艾宣传中,新编《天上有星星》等剧目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人以启发和激励。在每年10 月举行的“新米节”上主动融入文化传承、乡风净化等活动,让传统的佤族节日,在祈福之余被赋予了自强诚信感恩教育等诸多文化新内涵。
今天的甘蔗寨在新时代浪潮下,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标准、新路径,佤族同胞荷包鼓了,乡村靓了,邻里更和睦了,共同建设新家园,阿佤人民的幸福道路也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