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河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2-12-05红河州民族宗教委

今日民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行政村边境现代化

文 / 红河州民族宗教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对标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指标体系和任务要求,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采取实地查看、个别访谈、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抽样复核等方式开展实地调研,经认真综合分析,形成报告,为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一、红河州沿边行政村(社区)基本情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国土面积32931 平方公里,下辖4 市9 县,2020 年末户籍人口4690277 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85109 人,占61.51%。红河州边境线长848 公里,有金平金水河、河口公路和铁路3 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和9 个边民互市点。全州边境地区共有13 个沿边乡镇、49 个沿边行政村(社区)、540 个沿边自然村,沿边地区总人口40034 户164119 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9992 人,占91.3%。

二、红河州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现状

红河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扛牢固边兴边富民政治责任,聚焦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推进沿边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发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和党的建设各项措施落实,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在边境一线生动展现。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资金、项目、人才向沿边地区倾斜,组织东西部协作单位和省州县部门挂钩包保沿边49 个行政村,全力推动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落实”,千年“小康”梦圆边疆,布朗族(莽人)、拉祜族实现一步跨千年,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形成。水网方面,540 个沿边自然村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路网方面,从县城到沿边乡镇已全部通柏油路,从乡镇至行政村已全部通水泥路,所有自然村实现通公路,各族群众销售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运输“人背马驮”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电网方面,在实现沿边群众安全用电的同时,推广网络缴费、安全用电宣传等,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走进千家万户。能源网方面,绿春县平河、折东、新寨、大头村委会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实现年均收入30 万元以上。信息网方面,沿边49 个行政村(社区)实现通4G 网络,移动支付等新生活方式已全面普及。

沿边经济持续加快发展。紧紧围绕“六稳六保”工作,着力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逐步培育壮大。河口公路口岸和铁路口岸、金水河口岸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保持货物贸易畅通,9个边民互市点集镇功能不断完善。沿边地区绿色生态资源优势正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绿春县累计发展茶叶24.3 万亩,人均1.16 亩,建成茶厂61 个;金平县发展香蕉23 万亩,人均0.7 亩;河口县累计发展桔子、菠萝等水果种植28.5 万亩,人均2.8 亩。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见行见效。以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农村“两污”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为抓手,在边境一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力推行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沿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49 个行政村(社区)森林覆盖率达66.62%,比全州57.32%高9.3%。

各族群众民生保障不断夯实。建好安全住房,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和守边固边政策,在边境地区建设44 个安置点,2635 户10952 名群众搬进新居;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危房全部“清零”。抓实教育惠民,49 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办有乡村中心校60 所,教师1175名,学生18438名,实现了边境地区孩子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落实医疗保障,49 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卫生室均实现“四室分开”,边民城乡医疗保险政府补助70 元/人,参保率达99%以上。

边境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严格落实“五个基本”标准化等要求,沿边行政村(社区)实现党组织有阵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在行政村实行“一肩挑”,配齐配强村“两委”干部,配备文化宣传员、兽医员、科普宣传员、交通助理员、民政助理员等专(兼)职人员,实现党对边境地区领导的全面加强和综合服务下沉。河口县瑶山乡水槽村委会五道河村实施“四位一体”项目(建强基层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水平)建设,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共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1 个、省级4 个、州级20 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挖掘提升绿春县平河镇丫口通道,金平县金水河英雄十姐妹、白石岩抗日纪念碑,河口县桥头乡放马哨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在边境线上建设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边境沿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加快形成,边境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三、面临的困难挑战

严格对标19 项指导性指标和“六个现代化”建设任务要求,把49 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还面临“农村自来水普及质量不高、一村一品发展质量不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重、行政村幼儿园设施有待完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覆盖有差距、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逐项加快解决。

四、对策建议

要站在推动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高度,以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确保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目标如期实现。

坚持高位推进,在落实落细责任上下功夫。一是州级层面负责统筹谋划,实行州级领导、行业部门挂钩联系沿边乡镇及行政村制度,并列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政协“协商在基层”的重要内容,适时调研督导,定期研究推进。二是边境县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组建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建立完善专班运行、协调对接、定期研判、挂牌作战等机制,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合力推进方案编制调整、项目安排实施、资金使用管理、监督落实问效等工作。三是探索实践结对携手行动。借鉴东西部帮扶协作等有效模式,在州域内跨县(市)筛选一批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管理实、党建强的行政村和有品牌、有影响力、有社会责任心的龙头企业,携手结对帮扶一批沿边(抵边)村,进一步激活边境地区发展潜力,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坚持规划引领,在把握建设标准上下功夫。一是制定完善建设规划。聚焦“六个现代化”,严格按照“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要求,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注重充分引导群众参与,全面完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规划编制。二是调整完善“一村一方案”。严格对标建设任务要求,着力提高规划项目与建设目标的关联度,做实做细建设项目,并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管理,做到既不盲目提高建设标准,也不搭车上马无关项目。三是细化建设指标。紧扣《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指导性指标体系》及建设任务要求,结合实际,细化制定具体建设及验收标准,以便基层把握和后续项目验收,从源头上防止因基本标准不统一而各行其是等问题产生。

坚持统筹协调,在提升整体效能上下功夫。一是强化项目统筹。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把总体规划转化为“一村一方案”,实化为可行性建设项目,加强部门间对接互动,推动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沿边开发开放、强边固防等重点工作相衔接,做到集中安排、统一下达、同步推进。二是强化资金统筹。边境县应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和资源,强化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资金支持保障,确保项目落实落地与资金安排有序有效对接。三是强化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因村施策,紧盯产业发展、“两污”治理、民生事业等重点薄弱环节,针对性加大项目资金倾斜投入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增收难、治理难等急难愁盼的切身利益问题,厚植发展后劲基础,坚决防止简单一刀切。

坚持突出重点,在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一是在把群众组织起来上作文章。培育壮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积极发展边境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不断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创新村企合作模式,在加快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重视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共赢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农民通过入股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是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找路子。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创新引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三是在持续增收致富上抓潜力。围绕打造面向东盟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等发展定位,加快完善口岸管理、边民互市、跨境物流及边贸产业园等功能,辐射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想方设法拓宽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渠道,多渠道促进返乡在乡劳动力就业创业,确保边境群众留得住、能致富。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在边疆治理现代化上下功夫。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聚焦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顺和谐、强边固防建设三项重点,全面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边境一线下沉,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把沿边自然村寨全部建设成为民主法治示范村,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基础,筑牢强边固防的人民防线。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毫不松懈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管边境和抵边村寨,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应急能力、保障能力和检测能力,筑牢坚不可破的边境“防护墙”。

坚持文化认同,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上下功夫。聚焦思想观念现代化,充分挖掘整理沿边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收集整理一批边境地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感人故事,建设或维护修缮一批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一批党组织建设好、群众基础好、产业发展好、社会治安好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织编排一批反映边境村寨新变化的优秀作品,讲好爱国强边故事,积极引导边境群众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成为边境沿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廊带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和守护者。

坚持党建引领,在夯实基层基础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以“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为主要内容的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加快培养更多农村“明白人、带头人”。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纳入村干部、基层党员教育常态化培训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搞好社会宣传教育,确保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基层有人懂、会运用。探索实践在乡(镇)、行政村(社区)配备民族宗教专(兼)职干部,确保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能到位,为全面建成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境地区同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牢基础。

猜你喜欢

行政村边境现代化
更正说明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陕西 行政村将实现光纤全覆盖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