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10-29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王俊

今日民族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纪念馆共同体

文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王俊

为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国家民委命名了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具备宣传教育功能,在促进民族团结、密切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的文物博物类、革命纪念类、旅游文教类等场所。自2006 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以来,云南省已有民族团结誓词碑、云南民族博物馆、昆明市晋宁区郑和纪念馆、怒江州泸水市片马抗英纪念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云南铁路博物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老山主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昭通市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共10 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占全国总数的4.42%,数量居全国第二。云南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单位,在见证民族之间的亲密关系、展现云南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挥社会教育的基本功能和运用视觉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一、在见证民族亲密关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在展现民族之间亲密关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在与景洪市区隔江相望的南联山半坡之上,矗立着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倾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其“民族篇”等基本陈列展示傣、哈尼、布朗、基诺、拉祜等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齐心协力建设西双版纳的光辉历程,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相互交融、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云南省宁洱县民族团结园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见证普洱专区各族人民爱国、爱党的热忱,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到底的决心。碑文誓词:“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它主题鲜明地反映出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关系,反映出党和政府与各族人民的密切联系。民族团结誓词碑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典型缩影。

二、在展现云南民族工作成就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在总结云南民族工作的成就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2019 年9 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主题展览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展。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主题,全面、翔实、生动地展示70 年来云南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把民族工作放在全省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保持社会稳定,使全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云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示范区“六大工程”建设,继续开创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团结带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形成了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创造了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成功实践的生动典范。云南民族博物馆生动的主题展览,激励着全省各族人民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

三、在宣传民族理论政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誓词碑纪念馆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在宣传民族理论政策的知识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扎西会议纪念馆以文物、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和召开扎西会议的相关情况。其中,珍贵藏品“十大政纲”木板标语为1935 年中央红军集结扎西时书写在寺庙墙壁上的宣传标语,详细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方针、主张。云南民族博物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主题展览普及了云南先后建立8 个民族自治州、29 个民族自治县,率先制定《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不断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三区三州”政策,制定出台《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云南省宗教事务规定》等有关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等一系列知识点,全面展现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云南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各族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凝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加强民族团结的法制建设和长效机制建设,对依法调整民族关系,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保证各民族共同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四、在发挥社会教育基本功能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在发挥社会教育的基本功能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全国近40 所大、中、小学校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云南铁路发展历史、铁路文物及运输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云南铁路博物馆,在建馆宗旨和展览主题上,明确云南铁路是沿线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走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纽带,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作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立足点,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社会责任,利用文物展品展示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民生改善的工作和成就,宣传民族地区,特别是铁路沿线少数民族群众支持铁路建设、参与铁路抢险救灾的动人事迹。该馆也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铁路和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片马抗英纪念馆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边境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建立边疆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阵地做出了积极贡献。扎西会议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积极组织开展“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活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览,接待社会各界参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辟各类动态演示作坊和艺术家工作室,组织学术会议,组织展览交流和学者互访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发挥社会教育的基本功能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在运用视觉形象表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是在运用视觉形象的生动表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设计为一座意断形连的“畹町桥”,断桥被处理成三角形,代表着3000 余名南侨机工,又象征着历时3 年的漫漫远战之路,同时三角形有向前的视觉张力,寓意为南洋华侨机工勇往直前的精神。该馆用1200 余张历史照片、2000 余件实物及5 处情景再现等方式展现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在滇缅公路这条“抗战生命线”上抢运抗战物资的英勇事迹。参观者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内的照片墙前,可以感受到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历史中,为保障抗战“生命线”的畅通和抗战物资的供应,南洋华侨机工用生命书写的爱国主义诗篇,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郑和纪念馆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复制品、拓片及船模、服饰、兵器等影视道具,展示郑和七次航海的壮举,在“故马公墓志铭”碑、郑和塑像、三宝楼、郑和纪念亭等纪念性的史迹和遗存前,参观者感受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和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老山主峰高高耸立的“老山精神万岁”汉白玉纪念碑及烽火台、瞭望台、营房、纪念馆、张大权烈士雕像及表现战争状况和军民情深的巨型浮雕等,让参观者在重温、重读、重解、重用“老山精神”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忠诚、担当、实干、奋发、进取”新时代精神。基地空间运用标识标牌、温馨提示、雕塑形象、红旗标语、特定数字等象征符号和视觉形象的生动表达,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环境,使得馆藏、文物、实景等与参观者达成情感联结,具备象征意义并得以凝练升华,让参观者在烽火岁月的厚重余音中,告慰牺牲先烈,弘扬抗战精神,激发情感认同,凝聚复兴力量,从视觉符号的运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不断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云南民族博物馆的宣传栏

总之,云南省10 个被命名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激励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沿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化实践和探索,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为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纪念馆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爱的共同体
萧军纪念馆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民族团结之歌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