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以广州某大型公共建筑在建项目为例

2022-10-29李高锋

建筑与装饰 2022年20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

李高锋

1.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500;2. 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 中山 528403

引言

2020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105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工作的通知》(建办市〔2021〕29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的工作要求。2022年7月1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广东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导则(试行)》,提出全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配备比例2025年不低于28%,2035年不低于45%的配备要求。

1 用工现状

目前,因建筑工人无序流动性大,实名制平台数据失真等原因,全省尚未实现对建筑工人信息的有效统计。本文以广州某大型公共建筑在建项目为例,分析我省建筑工人用工现状。本项目首次采用智慧工地信息管理系统,采集所有进场作用建筑工人人员信息。

广州某大型公共建筑在建项目位于琶洲全球智慧城市示范区,地上54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160km2,建筑总高度320m,开工时间为2020年9月。截至目前,本项目处于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项目总用工852人。

1.1 建筑工人老龄化

据信息化系统统计数据显示,本项目建筑工人最大年龄为61岁,最小年龄为17岁,年龄中位数为45岁,平均年龄为43.1岁。50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重为33.8%,40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重为61.85%,该项目建筑工人老龄化现象严重。

图1 建筑工人各年龄段人员分布图

1.2 建筑工人持证要求

目前,按照国家和广东省持证上岗政策要求,仅对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要求持证上岗,其他工种的建筑工人并无持证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因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各方主体均未对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技能培训情况等提出要求,建筑工人职业技能相关信息均未被采集。据本项目信息化系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本项目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为36人,所占比重为4.23%。

1.3 建筑工人地域分布

据信息化系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本项目852名建筑工人来自全国20个省,广东省外建筑工人占比重为85.33%。其中建筑工人人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湖南、贵州、广东、云南、广西、四川、河南、安徽、湖北和江西[1]。

表1 建筑工人籍贯分布表 单位:人

2 广东省工人培训阶段

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工人培训评价工作大体分为职业技能鉴定阶段和职业培训阶段。

2.1 职业技能鉴定阶段

2002年,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颁发《关于开展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通知》(粤建科字〔2002〕36号),从2002年下半年起,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开始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核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成立“广东省建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全省住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发证工作。广东省住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严格遵循“考培分离”原则,主要依托各建设类院校、省市骨干建筑企业的培训机构和各地级市建设培训中心(或行业协会)进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定期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

2003年起直到2015年为止,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全面推开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后开展了木工、架子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砌筑工、花卉工、绿化工、工程测量工、液化石油气灌瓶工等30多个工种,涵盖建筑类、市政类、园林类、燃气类等四大类别技师及以下级别的鉴定工作,核发《职业资格证书》。

2.2 职业技能培训阶段

2015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颁布了《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推行建筑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工作,核发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广东省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实行分级分类培训。

2.2.1 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考核,由省建设教育协会负责统一组织实施。

2.2.2 中级工和高级工培训考核,由广东省经认可的培训机构负责实施。广东省大型龙头建筑施工企业自设培训机构,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及长期协作的劳务企业建筑工人的培训考核。

2.2.3 普工和初级工培训考核,由广东省建筑施工企业的自设培训机构自行组织实施。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自有培训场所等开展安全生产和施工技术交底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施工淡季或工闲业余时间开展技能提升培训。

2015年起至今,先后开展了木工、砌筑工、架子工等数十个工种的培训工作,培训范围主要以普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为主。因为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等相关政策对持证的要求,尤其以中级工、高级工数量较多[2]。

3 存在问题

3.1 全省建筑工人培训规模小

据广东省建设教育协会统计,2015年起至今,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认可,全省陆续设立具备从事建筑产业工人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共有55家,主要包括7家依托大中专院校的培训机构,14家大型龙头建筑施工企业自设培训机构和34家经认可的社会培训机构;全省累计核发《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33万余本,且证书发放时间主要集中在十三五初期,平均每家培训机构每年仅培训发证857本,与广东省建筑业从业人数相比,培训规模小。

3.2 建筑企业组织培训意愿低

建筑企业是建筑工人培训的主体,但因建筑业实行劳务用工制度,建筑用工企业通过劳务企业对建筑产业工人进行管理,建筑产业工人与施工企业间仅为劳务服务关系,并不属于建筑用工企业自有员工,建筑企业组织开展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截至目前开展的培训,主要是为了满足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等相关政策对持证的要求。

3.3 可培训建筑工人数量少

据广东省统计年鉴统计,广东省建筑业企业期末就业人员354.49万人。据前文统计分析,广东省外建筑工人占比重为85.33%,虽然在广东省就业的建筑工人数量超过300万人,但绝大部分由外省输入。各劳务输出省份对农民外出务工均有支持政策,可免费提供相关培训,建筑工人普遍愿意利用春节假期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培训。

3.4 持证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全国各省份建筑工人培训核发的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制的《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合格证》,因各省建筑工人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存在变相“买证卖证”现象。同时由于广东省建筑工人以外省输入为主,按照国家政策文件要求,不得强制要求外省持证人员在省内重新取证,造成持证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有效监管[3]。

3.5 培训机构实训设施不完善

广东省在2015年公布的55家建筑产业工人培训机构中,大多数培训机构自身只拥有理论课室,缺乏实操场地、实操教师和考评员等,难以开展实操培训。且因为培训资质、实操场地、师资力量、技术标准、培训教材等软硬件设施难以解决,造成建设满足实操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投入大,且尚未形成稳定的培训需求,相关机构投资建设培训机构的意愿不高。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结合5G、VR模拟、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信息化前沿技术应用,落实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等建筑业新的发展方向,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激发建筑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促使建筑企业提升建筑产业工人队伍职业技能,培养一批熟悉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BIM技术应用的高、精、尖产业工人。

4.2 加大与劳务输出地合作

将广东在工作岗位、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和湖南、贵州等劳务输出地在剩余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融合,建立共享共建、共同培养、定向输送的建筑产业工人培养使用机制,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4.3 完善实训设施建设

落实建筑用工企业主体责任,鼓励龙头企业带头建设企业实训基地,重点开展体验式、实操性培训,加强建筑产业工人实操能力培养,切实提升建筑产业工人质量安全意识和实操技能,解决建筑工人理论与实操脱节的问题[4]。

4.4 推行终身技能培训制度

大力推行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完善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资源。通过继续教育,一方面可以降低因不同地区取证培训标准不同造成的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不断提升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适应建筑业发展需求。

4.5 组建建筑产业工人联盟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型建筑企业、大中型劳务企业与建筑产业工人输出地建立合作关系,按照统一的培训标准,开展岗前实操培训,实现培训成果互认,减少重复培训,降低无效培训成本,切实提高建筑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水平。

4.6 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

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建筑工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建筑工人践行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技能展示交流,宣传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技艺传承等成果,提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5]。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
产业工人讨薪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
一个建筑工人的来电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推进五星班组建设,培育核电建设产业工人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