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东鲁汶阳情结
2022-10-29孙金荣
孙金荣
三十亿年前,地球发展史上开始了第一次造山运动。伴随着一次次岩浆喷涌与山呼海啸,泰山露出海平面,心潮的涌动与岁月的沉积,终至拔地通天。于是有了高山、峡谷、河流。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冲积出著名的汶阳田。新石器时代先民万年人工种植的历史遗存,距今五千余年大汶口文化的文明之光,被定格在汶阳田。春秋时期,“齐鲁必争汶阳田”。清代康熙、乾隆南巡,考察汶阳田。这块彰显着粟黍与麦作文明的大粮仓,令多少古代帝王牵肠挂肚!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流过千万年,今日沃野千里的汶阳田,依然生机勃勃,正值青春少年。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呈现、厚重的人类文化积淀,为我们留下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泰安岱岳汶阳田农作系统”。这是一片怎样神奇的土地!遥想盛唐,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天朝大国,有一群士大夫文人,也是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游石门、醉徂徕、览泰山,对汶阳田心心念念,割舍不断。
一、移家泰山府 纵情山水间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冬,李白自安陆移家兖州,安居瑕丘,开启了他东鲁生活的独特篇章。开元二年,李白来到东鲁泰安,在泰山之阳、龟山之阴、汶水河畔,亲自耕种“龟阴田”(属汶阳田)。男耕女织、儿女绕膝,这是李白一生中难得的与家人一起享受田园生活与天伦之乐的时光。又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世称“竹溪六逸”)在徂徕山西南麓乳山脚下竹溪纵酒酣歌。泰山之阳、汶阳田川,有泰山余脉徂徕山、龟山、石门山,徂徕山也是泰山的配山。在这片钟灵毓秀、文化浸染的土地上,李白安家、儿女长住二十载,自己断断续续实际居住七八年,斗酒诗百篇,传送千余年。
天才英特的诗仙,“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可能注定一生属于诗意的盛唐,陪伴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是多么奢侈。于妻儿而言,得夫君相守、父亲爱抚,是怎样的奢望。在东鲁度过了一段闲适的日子,李白便又独自离家,谒玄宗、游吴越、历潇湘,归来已是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夏。李白作《陈情赠友人》诗,又与韩准、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沔再度隐居徂徕山之竹溪八九个月,开怀畅饮,纵情高歌。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春夏之交,李白终于收了收心,自徂徕山回到了兖州瑕丘家中。怎奈“六逸”情深,一日三秋,分别两月,已届秋日,张叔明热切地从徂徕山赶赴兖州瑕丘探望李白,作《夜宿南陵见赠》,李白回应酬赠《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六逸”情切可见一斑。深冬,韩准、裴政、孔巢父三人一同出山干谒兖州刺史,并看望李白。三人还山,依依不舍,李白于兖州城东设帐宴饮饯行而作《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时宵梦里还,云拜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雪崖滑去马,萝迳迷归人。相思苦烟草,历乱无冬春。”梦里与现实中对山、林、云、竹、溪、月的留恋,充溢着对往昔岁月与友情的深切怀念。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四月,一个云淡风清的日子,李白登临泰山,以与泰山一样的胸怀,写下了著名的《游泰山六首》。全诗五百余字,气势磅礴浩荡,意境阔大雄浑。“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泰山雄峙天东,诗仙豪气干云。至今李白的诗作穿越千古,依然驻留在泰山的石刻上,回荡在辽阔的汶阳田。
金代明昌年间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徕山留下的“访竹溪六逸于乳山”“竹溪佳境”题刻至今依然清晰可见,六逸堂故址尚在。溪水淙淙,草木葱茏,林壑幽美,碧玉千竿,月影清流,不知是否是诗仙太白记忆中的模样。
二、东鲁别儿女 三载还汶阳
世人多知李白生活之洒脱与诗风的自然飘逸,然其内心的忧郁多被忽略。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李白奉诏入京,临行前作《南陵别儿童入京》与儿女告别:“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这轮盛唐诗坛的太阳,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信心满满、意气洋洋,从东鲁泰山之阳、龟山之阴的汶阳田家出发,赴长安面见唐玄宗,就要在盛唐的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了。
也许不愿摧眉折腰,也许不擅长政治,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结束了短短三个年头实则两年的供奉翰林之职,离开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适值杜甫到郑州、梁园(今河南开封)、洛阳。大唐诗坛的双子星便相遇了,虽年龄相去十二岁,但意趣相投,相见恨晚,两人结伴同游,把酒言欢,亦是千古美谈。然而,没有不散的筵席,三十二岁的杜甫,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仕途科考做准备。四十四岁的李白已然从朝堂走出,消磨了入仕的念头。何况还有令他难以忘怀的东鲁家人、汶阳田地。
天宝四年,李白又回到东鲁这块土地,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再到汶阳大地躬耕、游历。巧合的是,分手不久的杜甫也来到东鲁,一边游历,又能看望在兖州为官的父亲杜闲。盛唐诗坛的两位巨人,又在鲁郡重逢,并同游齐鲁。李白有《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杜甫也写下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李白、杜甫这两首诗,是继陈留聚会后,于天宝四载回到东鲁再聚汶阳,并一同寻访范居士时作。两人携手同游,醉眠共被,寄居东鲁,把酒汶阳田园。
天宝四载深秋,李白、杜甫结伴同游石门山。石门山山峰峻秀,林壑优美,冰雪涧、藤花幄、石门月霁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李白、杜甫携手同游石门,下山后直奔鲁郡李白瑕丘家中(今山东兖州)已是夜晚。两人彻夜无眠,黎明时分,喝下最后一杯告别酒。杜甫欲西去长安,两人依依惜别,李白写下《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深情送别杜甫。不知什么时候能重游石门山,再度把酒言欢。东鲁一别,李白耕种汶阳田,杜甫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长安困守。忠实厚道的杜甫一生为李白写下了十二首情真意切的诗。如今的石门山,孔子系易处、李杜宴别处、秋水亭、孔尚任隐居处等遗迹,仍在诉说着历史的过往。深秋时节,当我踏进石门山,火红的枫树,红褐色的橡子树,金色的黄栌,还有那依然舒清帐绿的竹子,似乎在昭示着千载春秋的历史依旧鲜活。
三、我家寄东鲁 谁种龟阴田
李白居东鲁,躬耕汶阳,又过了约两个年头,便南游吴越、居金陵、平叛安史之乱、流放夜郎,直至陨落安徽当涂。李白两度在东鲁居住,游历约八九个年头。即使晚年流落在外,李白的家人依然居住在东鲁,算来已有20年。而李白时时刻刻惦念着东鲁地、龟阴田、汶阳川,此时妻子已经不在了,一双儿女仍居住东鲁,李白牵肠挂肚,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看到吴地的桑叶绿了,春蚕要做茧抽丝了,惦记着我在东鲁的家,妻子已经不在了,儿女尚未成年,有谁能帮我耕种龟山北面的田地?三年前我离家时种下的这棵桃树,应该与酒楼一样高了吧。我的女儿平阳,此刻正拿着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等不到父亲,泪如泉涌。我的小儿子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他俩一同在桃树下等我,如今还有谁能抚摸爱怜他俩?想到这里心中备受煎熬。撕一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又回到了汶阳川。《寄东鲁二稚子》诗柔情似水,催人泪下。
2021年5月13日,应CCTV-4“美食中国”栏目组邀请,我再度来到汶阳田,来到龟山脚下,来到这片李白曾经耕耘过的沃土,李白曾经居住过多少个岁月的美好家园。在这里重温李白的东鲁汶阳生活,解读李白的《寄东鲁二稚子》,不禁心潮涌动。天朝大国的恢宏气象,诗意大唐的文化盛况,安史之乱的民生艰困,平阳、伯禽的含泪守望,李白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千载往事,如在眼前,千年回望,梦回大唐,不觉双泪沾衣裳。
四、爱子隔东鲁 空悲断肠猿
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李白有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达观;有仙道的精气神;有仗剑云游的侠客情怀。李白胸中还有佛家“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的大千世界,有“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微言注百川,娓娓信可听”终至豁然开朗、更无凝滞的造化与人生历程。盛唐气象濡染的李白,内心深处永远蕴藏着烈烈岩浆般炙热的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已届花甲之年的李白,毅然决然投入到平定安史叛军的行列,“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心系国家,策马驰骋,奋不顾身。门人武谔欲赴东鲁接李白儿女,李白深情地写下《赠武十七谔》: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
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
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
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林回弃白璧,千里阻同奔。
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原。
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写到远在东鲁的儿女,肝肠寸断!如果说李白《蜀道难》《将进酒》等众多诗篇表达的是浪漫与万丈豪情,《踏歌行》等表达的是真挚友情,那么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赠武十七谔》等诗则表达的是:乡情、亲情、柔情!可以说李白与东鲁及汶阳田结下不解之缘!
因受永王李璘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岁六年漂泊东南地区,公元762年一代巨星陨落安徽当涂。据传李白站在采石矶捉月台上,为捉到江水中的月亮而跃入长江。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故而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诗歌的王国里,他永远是那么热爱日月星辰、名山大川。李白《长相思》是“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夜宿山寺》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月下独酌》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一:“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其三:“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其六:“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更是将山河日月、天地自然诸意象尽收其中,以赤子之心,倾尽笔力,表达了对东鲁的山河日月的倾情与挚爱,也寄托了浓重的人文情怀。李白爱一双儿女、爱东鲁、爱泰山、爱躬耕多年的汶阳田。
五、永恒的东鲁汶阳情结
李白安家东鲁20年间,居家与外出游历的时间大致对半。居住东鲁、躬耕汶阳的日子自不必说。即使游历在外,东鲁汶阳也是李白梦中的牵挂。在中华文化史上,对东鲁汶阳有着浓厚文化情结的岂止李白,李白的东鲁汶阳情结,也是历代贤哲共有的情怀。在这片土地上,炎黄会盟谋求天下一统;孔子发出“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浩叹;苏轼渴望在汶阳田买地躬耕、颐养天年,长留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正月,京东转运判官李公恕,召赴阙。时任徐州知州苏轼,作《送李公恕赴阙》诗相送:“君才有如切玉刀,见之凛凛寒生毛。愿随壮士斩蛟蜃,不愿腰间缠锦绦。用违其才志不展,坐与胥吏同疲劳。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立谈左右俱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我顷分符在东武,脱略万事惟嬉遨。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遭为马曹。君为使者见不问,反更对饮持双螯。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讽穷诗骚。世上小儿多忌讳,独能容我真贤豪。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诗中说“为我买田临汶水,逝将归去诛蓬蒿”。苏轼要在汶水边买的田地正是自古闻名的汶阳田,并且要在这里种地除草,打理田园,自由自在地度过晚岁时光。
三十亿年前开启的造山运动,泰山成为地球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山脉。原山、泰山、蒙山、徂徕山、龟山、石门山等冲积下来的土壤,矿物质、腐质物含量高,营养丰富。这里厚厚的熟土层达到黄河中游众多地区的2倍,小麦生长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与生长环境。汶阳田近万年的谷黍种植栽培,数千年的小麦种植栽培,是孕育人类文明的风水宝地。古老而又年轻的山川,孕育出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也冲积出举世无双的汶阳田。这里群山雄壮,众川归一,飞流叠瀑,林壑优美,沃野千里,钟灵毓秀,英才辈出,文化发达,思想大成,美食佳酿,独特无双!强大的引力磁场里,有炎黄、孔子、李白等这般群星闪烁,有智慧与思想如此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