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在主题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的新尝试
——以闽南珠绣STEM教育活动为例
2022-10-28杨琳媛
杨琳媛
(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4)
近年来,STEM教育理念在幼教界掀起一波思想改革的浪潮。STEM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的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STEM强调跨学科融合教育,注重幼儿科学精神、技能发展、工程意识、数学认知方面的整合发展[1],为青年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从科学、技术、数学等学科,从设计、操作、反思等方面落实个人科学素养提供了明确的抓手,有利于青年教师有方向、有尺度地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发展。
闽南珠绣源远流长,是闽南民间近代工艺史的重要见证,其独特的工艺技法、绚丽多变的色彩、精美的手工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丽篇章,是厦门市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对研究、开发、保护、传承闽南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2]闽南珠绣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载体,它既有科学理性的一面,又有艺术感性的一面,更包含着STEM教育理念中提到的工程概念。
幼儿园在STEM教育理念下开展闽南珠绣主题活动,关注幼儿对珠绣技艺的探索与感知,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亦是对教师践行科学素养的考验。主题活动可以拉近幼儿与珠绣艺术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幼儿对闽南民间艺术的审美兴趣和对家乡文化的热受之情。同时,一系列的珠绣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操作感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想象与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2]
一、青年教师科学素养的养成途径
幼儿园青年教师的科学素养养成的途径主要有专业知识学习、职后培训以及自学与反思。
(一)专业知识学习
大部分幼儿园的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形成了基本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高的青年教师通常在工作中关注幼儿发展现状、积极支持幼儿探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发现,这为青年教师在一日生活中与幼儿相处的时光里捕捉幼儿科学探究的表现、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职后培训
在日常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继续发展也是园所的重点工作之一。幼儿园多通过集体学习、观摩学习、研讨互动等形式的园本教研活动支持青年教师的成长。在一系列的活动中,青年教师的科学素养可得到提升,青年教师可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见,职后培训为青年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三)自学与反思
积极学习、形成终身教育的理念不仅是教师要在与幼儿学习互动的过程中传达给幼儿的理念,更是教师自身应该具备的理念。幼儿园青年教师应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素养以及科学精神和态度。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将专业学习理论与日常工作实际相结合,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通过网络、书籍、研讨、思考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有利于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与反思能力。幼儿园青年教师的自学与反思有利于自身实现对科学知识的再认识,更新、补充个人知识体系,为个人成长积蓄能量。
二、青年教师在主题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聚焦真问题,从STEM科学思维出发剖析问题价值
为幼儿解决问题,是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所追寻的目标。在STEM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更少地对主题活动进行预设,而是在主题活动中关注幼儿的问题,以幼儿的问题为载体,逐步深入开展主题活动。例如,在闽南珠绣主题活动中,教师形成的课程预设如图1所示。
图1 闽南珠绣课程预设
然而,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遇到的问题较复杂。根据幼儿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调整了主题活动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依据幼儿问题丰富课程预设
教师只有发现幼儿的真问题,才能真正在活动中对其深度学习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此次珠绣主题活动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绣”,而忽略了“绣”之前的“穿针引线”技能的探究学习。当幼儿在主题活动中遇到困难提出此问题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针、尝试穿针,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多形式提供支持: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穿好线的针;对能力稍强的幼儿,提供穿线工具与步骤示意图;对能力更强的幼儿,为其提供示意图,以此辅助幼儿,支持幼儿对珠绣的探索。
基于STEM教育理念进行分析可知:观察针线结构特征、提供图示说明,让幼儿调动多感官参与,仔细观察,是科学、数学精神的体现;解决穿针的环节需要幼儿在其中运用技术,从而完成的珠绣工程之一。
此外,教师在珠绣坊设置问题墙,提供不同颜色的卡片、记录笔、小木夹等工具,让幼儿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问题、记录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互相解答同伴之间遇到的珠绣难题。
幼儿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同伴关注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体现了科学探究精神;设计图的绘制、珠绣问题与奥秘的记录,需要幼儿在其中运用技能;探究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工程的过程。
由此,不难看出,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珠绣主题活动,能够更加有条理地帮助青年教师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方面融合思考主题活动。过去,教师也许一直关注着幼儿的真问题,但是怎样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究、发展却时常遇到阻碍。在STEM教育理念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几大方面的细致剖析下,青年教师更多地会从怎样跨学科融合教育、怎样让幼儿更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幼儿更自如地运用技术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有效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亦有效提升个人科学素养。
(二)关注主题活动,在STEM科学理念里中养成学习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3]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青年教师由于缺乏引导的方向与经验,在教育教学中难免由于情绪着急造成知识经验直接输出的现象。而顺着STEM理念加以分析,正好能使幼儿的活动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有方向的思考能更清晰地顺应幼儿发展的需求,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发展创造力以及统筹思考的高级思维能力。
在闽南珠绣主题活动中,幼儿遇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小工程,无数个小工程的完成即是珠绣这一大工程的实现。例如,“针线的使用”“绣品怎样更美观”等,皆为幼儿在珠绣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真正来源于幼儿的活动。
在主题活动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从STEM的要素进行分析思考,不急于解答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融入科学、数学的精神,让幼儿在其中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教师与幼儿作为学习共同体,每个人都积极主动地为问题墙上的新问题寻找答案,可以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会遇到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天花板,这时候幼儿也可能成为教师的导师,或是教师与幼儿一同寻找答案,身份的互换可进一步唤醒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然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难免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师生需要在失败中学习、反复地设计与调整、团队合作。由此,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合作互助等良好学习品质会悄然形成。
(三)有效反思,循STEM要素思考推进深度学习
在传统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青年教师多依托《指南》《纲要》中的科学领域的知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反思,更多地关注《指南》《纲要》里的内容。而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能循着STEM要素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更有效地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
青年教师可使用录像、录音、拍照等多种形式真实地保留幼儿的活动过程,反复地观察幼儿、分析幼儿行为。例如,教师观察幼儿的珠绣成品以及回放幼儿珠绣过程进行活动反思时发现幼儿在珠绣过程中亮片分布不均的情况。教师循着STEM要素进行思考前期的活动,发现活动中在科学方面只是探究了珠绣中遇到的问题与珠绣的方式,在技术方面只关注“绣”本身,在工程方面关注了绣的纹样与成品,在数学方面关注了规律配色与形状变化等,却一直都忽略了亮片的距离把控这一问题。
教师将幼儿的珠绣作品的亮片距离这一细节用照片加以放大,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欣赏。在欣赏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他们的珠绣多以“平绣”为主,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亮片重叠的平绣。即每个相邻的亮片之间有一定的重叠,但重叠均匀、美观。
第二,亮片紧挨的平绣。即每两个亮片之间紧挨着,一个挨着一个,靠拢着。
第三,亮片距离参差不齐的平绣。即亮片之间有时重叠,有时紧挨着,有时留有间隙,分布不太均匀。
还有哪些“绣”的方法呢?教师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师幼一同收集资料,又了解到“跟点平绣”“粒绣”“串绣”等珠绣方法,这丰富了幼儿珠绣的经验。
依据STEM要素,教师回顾珠绣主题活动:从科学方面看,幼儿进一步探索了珠绣的方式;从技术方面看,相较于过去只是单纯地“绣”而言,丰富了幼儿的珠绣经验,对幼儿绣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工程方面看,“怎样绣”又出现了新的挑战;从数学方面看,相邻亮片间距离的控制是长短的感知。
活动反思能让青年教师更加聚焦幼儿真实的活动、真实的问题,真正静下心来与之对话,不以个人意念为转移地强求幼儿活动结果。在反思过程中,教师能一面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一面推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有效推动幼儿深入学习。
三、青年教师在主题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的要点
(一)少做活动预设,捕捉真实问题
在传统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更期望通过某个实验,让幼儿感知某种现象。而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活动不再局限于科学领域,而是潜藏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刻,甚至是有些看起来与科学、数学毫无关系的活动,但却有幼儿探究性和创造性参与。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或许有预设,但却应该更加关注幼儿活动本身,而非急于促成幼儿活动的结果,原因在于幼儿产生的问题不一定与教师的预设相符合,幼儿可能随时推翻教师的预设。因此,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聚焦幼儿真实的问题,深入挖掘其问题的价值,面对感兴趣的问题,幼儿愿意进一步探究,进一步地提出问题、验证猜想、观察结果、交流信息,由此不断推进活动进程。
(二)多种形式记录,支持后期回顾
教师要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幼儿的想法、幼儿的假设。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帮助其更详尽地记录下来。教师要多形式地记录下幼儿的想法,基于这些材料进行持续地反思。教师需要反思,也要引导幼儿多次回顾探究过程。
教师在记录和反思过程中了解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材料、推进活动,让幼儿在现有的思维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回顾自己探究的历程,参与讨论。通过幼儿的讨论和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关注其行为与后续结果之间的关系,激发其科学探究欲望,提高其词汇量和交流能力。最终回顾可以让幼儿为自己不怕挫败、逐步走向成功而感到自豪。
(三)追随幼儿脚步,师幼互为导师
STEM教育理念强调以幼儿的工程活动为主线,整合科学的学习经验,运用技术工具、积累技术经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整个过程以追随幼儿的脚步为主。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聆听幼儿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发现的问题有时不一定在教师的认知范围内,这时教师可成为师幼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幼儿一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或许幼儿先寻找到答案,他们则成为教师的导师;或许教师先寻找到答案,但不一定急于说出,可以结合幼儿的探究结果做适当的小结提升,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因此,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师幼是互为导师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能够全面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科学教师。在幼儿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园的青年教师能在原有的学习背景下,围绕STEM教育理念进行分析、思考、反思,进一步顺应幼儿发展的需求,关注幼儿的活动,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几个方面深入挖掘幼儿产生的行为、问题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实现知识经验的自主架构、学习品质的自主养成。在这样的过程中,青年教师的个人知识经验可以得到不断的丰富,青年教师可挖掘课程资源、推动课程深入发展、提升自身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