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人说豫酒

2022-10-28彭春雨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杜康白酒河南

文/本刊记者 吴 哲 彭春雨

豫酒的发展已经进入“不进则退,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

江苏人喝洋河,山西人喝汾酒,河南人喝什么?答曰:河南人什么都喝。

即便是作为领跑全国的白酒消费大省,河南酒企们也不得不认真审视这样一个现实:在各大品牌发力全国化布局的当下,河南本土品牌非但没有趁势而起,反而在快速萎缩。

从20世纪80年代的百花齐放,到后来外地品牌的长驱直入,再到近几年业内反复提及的豫酒复兴。本应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豫酒,因何与时代脱轨?未来,豫酒发展的突破点应该在哪里?

豫酒的问题,豫人或许更有资格回答。

加速形成品牌文化与地方文化强绑定

白酒爱好者A先生是一位河南本土“60后”作家,在他看来,依靠文化大省,豫酒长久以来却并未打好文化牌。

“就拿河南本土豫酒品牌杜康来说,1800年前曹孟德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至今仍脍炙人口,这本应是杜康最好的背书,是投入天价广告费都创造不出的品牌传播效果。但现实是杜康的实际销量却远远难以支撑起它品牌的声量。在这背后,很大部分原因是杜康没有打好文化牌,没有通过深挖文化内涵、聚焦文化内核为品牌带来实际赋能。”

在A先生看来,杜康出现的问题也并非个案,打好文化这张牌,仅仅有企业一方参与显然也是不够的,豫酒复兴仍依赖于河南本土文化实力的整体提升。

“贵酒有红色文化、湘酒有洞藏文化,豫酒又有什么文化?”A先生说,“地方酒的文化定位一定要与地方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文化紧密捆绑在一起。作为文化大省,河南在早些年也面临过文化建设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正是由于文化元素过于驳杂,反而有时候难以梳理出一条最具价值的清晰脉络,找到一个适合发力的支点。不过近几年,河南似乎在文化发展上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开始聚焦‘老家’这一概念,并凭借一系列文化活动、文创活动开始迅速出圈,这对豫酒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机会。”

据观察,一些河南本土的白酒品牌似乎也敏感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逐步调整自己的文化定位,使之与本土文化方向保持同频共振。比如近段时间在各大白酒展会常见的名为“老家河南”的白酒。仅从品牌名来看,便透露出了品牌将自身文化与地方IP深度绑定的意味。

打造品牌调性,满足消费新需求

“我听说过一些豫酒品牌,但是说实话真没喝过。”“00后”河南在校大学生小B说。

“我们平时聚会也会喝白酒,但每个人喝得都不多,经常喝的也就是江小白。选择江小白的原因也并不是因为它的口感,我个人觉得它其实也并不好喝,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江小白比其他的白酒更有调性。”

对于豫酒,小B似乎并未有过多关注,不过,在他的回答中,却透露出了一个“00后”白酒消费者所颇为看重的消费要素——调性。

对于这一关键词,小B进一步解释道。

“调性可能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现在很多白酒在做文化、做高端,但说实话,这种标签定位并不是现在年轻人所喜欢的。我不觉得喝了泸州老窖我就有文化了,也不觉得喝了茅台我就是高端人士了,相较于被这些标签所定义,相较于喝的是什么,我更看重的是和谁喝。”

小B的回答似乎是当下“00后”对于白酒品牌的共同态度。

面对这批互联网原住民、不被定义的一代,白酒行业亟须提升与他们的对话能力,毕竟他们的现在事关品牌的未来。

对于豫酒来说,品牌经营思维的滞后,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短板。长久以来,豫酒跨界向南方老板学经营,紧盯行业头部品牌学营销,学到最后成了邯郸学步。

前段时间,一款河南本土的“怼酒”在网上颇受热议,也受到了一众年轻人的热捧。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款酒并非出自河南传统酒企,而是出自零售企业胖东来之手。

“怼酒”的成功是胖东来与宝丰努力让白酒回归货真价实的结果,在现今白酒越走越高端的环境下,回归口粮酒的本质反而显得难能可贵。

打开经营思维,找到自己的营销节奏,豫酒仍需持续发力。

突围渠道困境,豫酒任重道远

在河南当地,豫酒还是有一部分忠实消费人群的,但即便如此,消费群体老龄化也是豫酒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家住河南四线小城的“50后”C大爷便是豫酒爱好者,用C大爷的话说,自己是“喝了一辈子河南酒”。不过,C大爷也面临着苦恼—卖豫酒的地儿越来越少了。

“以前,河南的酒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张弓、宋河、杜康到处都有卖的,那时候大家没人喝外地的酒,但后来不知道为啥,卖河南酒的越来越少了。”

C大爷的疑惑道出了豫酒即便是本土作战,也面临着渠道失守的尴尬窘境。

“我每天早上去汤馆吃早餐的时候都会习惯喝上二两,开始都是自己带酒去,后来有的小卖部买不到河南本地酒了,我就索性直接在喝羊肉汤的馆子里买。”

渠道多元不都意味着品牌的主动出击,有时候也是被动的无奈之举,对于豫酒更是如此,这种多元对于豫酒来说,显得颇为辛酸。

作为美食大省,河南有着为数众多的早餐店,也有着一大批爱好喝“早酒”的人群,但这批人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年龄偏大且消费能力低。因此,一些经营早餐的汤馆,成了一大批非知名品牌的低质、低价白酒聚集地,而在这种“非主流”渠道中,同样不乏当年誉满全国的豫酒品牌身影。

“豫商不卖豫酒”是困扰豫酒复兴的一大难题,这一问题的产生自有其历史原因。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当下一批诸如金辉、酒便利的豫商崛起,正在为豫酒的渠道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豫人不卖豫酒”的情况正随着这批豫商的发力,逐步得以好转。

不过,仍需要豫酒警惕的是,虽然渠道萎缩的问题正逐步得以解决,但从根本上改变由于渠道造成的消费群体断代的问题,对于豫酒来说恐怕依旧任重而道远。

做好品控是关键

“70后”D先生是一位资深记者,同时也是一位深耕白酒行业多年的圈内人,在他看来,豫酒要想复兴就应当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品控做起。

“以前豫酒各大品牌的品控做得还是很不错的,除了知名的宋河、张弓之外,一些诸如林河、杞国等区域地方酒做得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后来随着整体销量下滑,一些小品牌昙花一现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一些相对大的酒厂的品控端也逐渐受到了前端市场的冲击,一些问题开始出现。”

D先生爆料道:“以前我和河南一个知名酒企的业务员聊过,业务员说,XX卖不动的原因就是品控做得太差,差到什么地步?同一批次的酒口感都不一样。作为豫酒头部品牌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品牌了。”

在D先生看来,豫酒的发展陷入了恶性循环。

“前端销量萎缩,酒厂的基酒储备也逐步下调,有一些小的酒厂索性自己就不产基酒了,全部从川、贵等地进口,进口完之后勾兑售卖。基酒是影响白酒口感的关键因素,这种做法无异于在为他人作嫁衣,帮助河南消费者养成了川、贵地区的口感。慢慢地谁还买本土酒,直接买外地品牌岂不是更好?”

在D先生看来,这种饮鸩止渴的无奈之举,同样也在加速豫酒自毁根基,逐步丧失了本土特色,继而加速导致大本营失守。

“品控是最直接的问题,而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在市场,在消费端,只有下游销量打开了,上游的一系列问题才会逐步解决。”D先生说。

传播为王,豫酒要更多地发声

“90后”小E是河南本地的一名小主播。在他看来,广告仍是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但河南本地酒在传播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

“我对豫酒的印象其实仍旧停留在小时候,那时候经常见我父亲喝宋河、张弓,现在自己朋友聚会是很少喝河南本地酒的,不过偶尔会喝彩陶坊。之所以会选择彩陶坊,也是因为机缘巧合,地铁经常会看到彩陶坊的广告,有次朋友聚会就试着买了一瓶,喝了还不错。”

小E同样分享了自己在平时的观察,“在我印象中,郑州高铁站、火车站、地铁站,甚至公交车站,见到最多的品牌广告是彩陶坊的。其次,前两年有段时间杜康的广告也挺多,除此之外很少再见到河南本地酒的广告,反倒是一些贵州白酒品牌做的广告挺多的。就我个人感觉,广告对于消费决策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小E的观察揭露了当下豫酒发展的另一大短板——认知普及缺位。

与“讲好故事”同样重要的是“占据更多的发声阵地”。作为快消品行业中,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白酒行业历来是最舍得、最愿意在传播上一掷千金的。然而,在这场认知争夺战中,豫酒似乎已集体失声。

失声的原因,似乎也并非“没钱做传播”就可以一带而过的。

小E分享了自己的另一段经历:“有次被地铁广告吸引,参加了河南某白酒品牌的体验活动,参与方式很简单,扫码送酒,提交了相关信息,审核通过之后,没几天酒就寄了过来,客服还加了我微信,希望我后续品鉴完将反馈发到朋友圈。后来一忙起来我就忘了,客服也再没找过我,结果便是什么都没做,我白得了一瓶酒。当然,我也理解品牌方的意图,通过分享实现口碑传播,这种逻辑确实没有问题,不过这成本与活动Bug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东南西北中,好酒在张弓”“赊店老酒,天长地久”……曾几何时,这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如一柄柄利剑,助力豫酒在全国市场所向披靡,缔造了豫酒最辉煌的时代。而今,豫酒再谈复兴,恐怕仍需在适应、了解当下传播环境的基础上,重拾昨日的神兵利器。

前段时间小糊涂仙的中秋品牌微电影《心意》,OPPO与姜文合作的《拿手机拍日出》,都是运用电影语言进行传播的优秀案例,值得豫酒企业借鉴。

品类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

“这几年喝酱香酒的人明显多了。”“80后”F先生经营着一家便利店。据他观察,原来一些浓香酒的消费者开始转投酱酒的怀抱。

“一般来说,酱酒的价格比浓香酒要贵,利润同样可观,河南本土酒目前仍以浓香为主,显然和市场的长期需求是慢慢脱节的。”F先生的观点似乎道出了豫酒发展的另一大掣肘—“浓转酱”的品类迭代。

白酒市场是有品类周期的,从最早清香型的一枝独秀,到后来浓香的独步天下,再到如今酱香的脱颖而出。每一次迭代都造就了不同的品牌,二锅头、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皆是前几轮风口的获益者。

新品类的爆发对既往品类是会造成冲击,但这种冲击力度是会逐步消弭的。毕竟在白酒行业,品类竞争的实质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各美其美。事实上,浓香崛起并未导致二锅头、汾酒的没落,酱香的崛起也并未撼动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一线白酒品牌的地位。

因此,F先生的观点似乎也失之偏颇。

酱酒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白酒行业整体定价的天花板,对于豫酒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肯定的是,酱酒的升级并不会一蹴而就,河南白酒市场也不会出现品类急转弯的现象。对于豫酒来说,认真思考如何迎头赶上“浓转酱”背后整个行业高质、高价的转型升级趋势,相较于担忧“浓转酱”对豫酒市场造成的不利影响,才是最应当重视的当务之急。

作为白酒消费大省,河南本土不应该,也不能够没有几家可以代表本省走向全国的知名品牌。透过消费者视角,我们不难看出,豫酒的发展似乎已经进入了“不进则退,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越来越多的问题亟须解决,但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却又非一日之功。豫酒振兴之路可以预想到会坎坷崎岖,不过从结果来看,依靠为数众多的消费人群,厚植于中原这片白酒文化沃土,豫酒未必不会迎来属于自己的二次辉煌。

猜你喜欢

杜康白酒河南
我国现存白酒相关企业20.08万家
白酒局变
商标之争 害了“杜康”
何为“勾兑酒”
白酒进美国酒吧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品牌杜康,何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