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对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院外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10-28陈静波缪丽花徐梦李吟叶晓亚
陈静波, 缪丽花, 徐梦, 李吟, 叶晓亚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科,江苏 苏州,215500)
胃癌根治术又称为胃癌治愈性切除术,是指通过手术将原发肿瘤和周围浸润的淋巴结及组织一同切除,从而提高胃癌治愈率[1]。大部分患者由于对院外护理的认知不足,加之受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出院后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营养支持,从而影响疾病恢复,降低生存质量[2]。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院外延伸护理模式,其可通过医务人员的远端支持和家庭成员的护理服务,提高整体院外护理质量。有研究[3]显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可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此结论的支持下,为提高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院外康复效果,本研究将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其院外护理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且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② 年龄44~72岁,预计生存周期≥6个月;③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独居或无陪护人员;② 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全身性感染等其他重大疾病;③ 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④ 癌细胞发生转移;⑤ 合并全身严重血液系统疾病;⑥ 随访中途失联。根据患者就诊顺序按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出院宣教和随访模式,干预周期3个月。出院当天,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术后护理手册,包含院外饮食、用药及日常生活指导等内容,并逐条进行讲解。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或不良反应,并针对性阐明处理方法,交代定期复查时间。每月电话随访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15 min,记录每次随访要点。
观察组患者采用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干预周期3个月。① 资料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院外护理的需求现状,同时对患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整理。② 家庭护理实施:根据收集的资料将问题进行归纳和分类,针对治疗信心不足、负面情绪多和家庭成员不和谐等情况,采取一对一会谈,通过询问患者和家属的看法,分析其心理状况,找出问题关键并进行协调;针对院外护理认知不足的情况,需通过视频讲解等进行宣教指导,倾听患者及其家属内心的疑问,并进行详细解释,对重点护理措施可详细解说,制订针对性的院外护理计划,包括饮食和运动等。③ 互联网护理实施:建立相关微信公众号,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关注公众号,不定期在公众号上推送胃癌根治术后居家护理的相关内容。建立“医护+患者+家属”群聊,及时知晓患者在居家护理时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回应,在群聊中分享预后良好的病例,与患者及其家属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④ 随访: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嘱咐其定期门诊复查。每月电话随访2次,上门随访1次。每次电话随访时间不少于15 min,上门随访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根据其当时情况调整护理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出院当日和干预3个月后评估以下指标:① 采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4]评估2组的营养状况。量表由患者自评(近期体重变化、膳食摄入、症状体征、活动和功能)及医务人员评估(疾病年龄评分、代谢应激状态评分和体格检查评分)组成,总分范围为0~35分。根据最后得分可分为 3级,A级提示营养状况良好(0~3分),B级提示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4~8分),C级提示重度营养不良(>8分)。② 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5]评估2组的希望水平。量表由12个条目组成,将其归纳为积极态度、亲密关系和积极行动,每个条目评分范围为 1~4分,得分越高提示希望水平越高。③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6]评估2组的生存质量。量表由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组成,共24个条目,各条目评分1~5分。各领域得分取所属条目的平均值再乘以4得到,粗分范围4~20分,分数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中PG-SGA分级的A级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5),B、C级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PG-SGA分级比较 [例(%)]
2.2 2组希望水平比较
干预3个月后,2组的HHI评分中积极态度、亲密关系和积极行为得分均高于出院当日(P均<0.05),且观察组的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HHI评分比较分)
2.3 2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3个月后,2组WHOQOL-BREF评分中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出院当日(P均<0.05),且观察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目前,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手术将大部分胃或者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进食容量明显缩小,故在饮食方面需做出相应调整,术后的营养状况是重点观察项目之一[7]。有研究[8]表明,绝大多数胃癌患者常伴有不良的心理状态,可能与病痛的折磨和担心预后存在密切关联。由于胃癌的发病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精神状态不佳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术后关注患者心理健康也是护理的重点之一。
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具有便捷、高时效性和高效率的优势,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咨询问题,可得到医务人员的及时回复,通过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的联系,还可增进医患关系的发展,并且能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对院外护理的担忧[9]。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疾病和护理相关知识宣教,可提高其对院外护理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院外护理方案,采取规范化的院外护理措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后尤其需要加强院外饮食护理,可根据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针对性地制订院外饮食计划,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在生活层面,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叮嘱其适当调整运动计划和规律作息,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PG-SGA分级的A级构成比高于对照组,B、C级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对患者整体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可使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的院外护理服务得到延续,患者在居家护理时所遇到的困难都可及时咨询医务人员,并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护理模式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的缺陷。石伟玲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患者术后的希望水平与术后恢复效果息息相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HHI、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出院当日(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推测其原因可能是,通过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对于治愈的希望有所增加,加之居家护理时心情较为放松,有助于提高生存质量。而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和生存质量更高的原因可能是,医务人员定期电话、上门随访,以及网络平台支持,能提高患者对于疾病治愈的期望值;加之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家庭成员的院外护理和医务人员的延续性护理,可进一步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希望水平,更有助于其生存质量的提高[11]。
综上所述,互联网+系统性家庭护理模式可改善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希望水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