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指导的护理干预在10岁以下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8赵柏郭筱旖

关键词:量表依从性恐惧

赵柏, 郭筱旖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江苏 徐州,221000)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国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1]。患儿的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自我认知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均处于较为懵懂的阶段,行为习惯一般仅靠自身感觉或家长叮嘱养成,患病后易出现烦躁和哭闹等表现,不愿配合治疗和护理,故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改善疾病预后均至关重要。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是Donald Morisky发表的测量用药依从性的问卷,目前在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的应用有效性得到了验证[2-3]。以该量表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故本研究对10岁以下的肺炎患儿采用MMAS指导的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炎患儿,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纳入标准:① 年龄<10岁;② 症状和临床检查均符合小儿肺炎的相关诊断标准[4];③ 家长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均正常,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可正确填写调查问卷;④ 家长知晓研究内容,并于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② 合并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重度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③ 合并支气管哮喘等气道变异性疾病、间质性肺炎等免疫系统受累或肺部疾病;④ 近4周内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⑤ 中途自愿要求退出研究或研究途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 ① 环境调整和患儿休息:调控室温至18~22 ℃,相对湿度为55%~60%,病房通风开窗,维持空气新鲜。集中进行护理操作,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减少活动。整理床单,保持患儿皮肤清洁。② 氧疗护理:轻症患儿采用鼻导管供氧,氧流量调整至0.5~1 L/min;缺氧症状明显的患儿采用面罩或头罩供氧,氧流量调整至2~4 L/min。氧疗过程中,增加观察次数,检查氧疗导管是否通畅,以及患儿缺氧症状是否改善。③ 呼吸通畅护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和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指导其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患儿可采取半卧位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伴有胸痛者可采取患侧卧位。④ 体温护理:每隔4 h测量1次患儿体温,若体温超过38 ℃,则每隔1~2 h测量1次,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⑤ 健康教育:告知家长病情稳定的患儿可增加运动量,以高纤维素、高热量和高蛋白食物为主。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患儿住院期间,出院后不必随访。

1.2.2 MMAS指导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行MMAS指导的护理干预。

1.2.2.1 建立研究小组 护士长为小组组长,2名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3名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为小组组员。组长对小组成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知识、患儿心理护理,以及与患儿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培训结束后,以填写问卷的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组长采用MMAS对患儿进行评分,并制定护理方案,组员实施具体干预措施。

1.2.2.2 干预流程 患儿入组时由2名护师向患儿家长发放MMAS,1名护师对应1名家长在独立房间填写问卷,家长根据患儿的依从情况正确填写。MMAS评分8分为依从性良好,6~7分为依从性中等,<6分为依从性较差。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3组,由3名护士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时间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

1.2.2.3 干预内容 ① 依从性良好:给予鼓励措施,若患儿配合良好,则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正面回应,维持其良好的依从状态。② 依从性中等:开展护理操作时可采用游戏诱导方式。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运用语言艺术适当给予其支持、鼓励。若患儿心理状况稳定,护理人员可陪其玩耍,通过播放动画片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对于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出现恐惧表现的患儿,可轻抚其头部、轻拍肩膀来缓解其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表达自身想法,认真倾听其表达内容,对其表达想法给予肯定,增加眼神交流,缓解其心理压力。护理操作结束时,对配合度良好未出现哭闹表现的患儿应及时给予表扬,并奖励其喜欢的贴纸、玩具等,拉近护患距离。③ 依从性较差:开展护理操作前向患儿和家长进行解释,取得家长理解,鼓励家长说服患儿配合治疗护理。教授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全面讲解护理知识。当患儿严重哭闹时,由家长代替执行口腔护理等护理操作。加强陪伴,在患儿情绪相对平稳时,指导家长采用鼓励方式说服其配合治疗。MMAS指导的护理干预时间为患儿住院期间,出院后不必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 入组时、干预后,采用Al-Qazaz于2010年修订译制的MMAS-8[5]评价患儿的依从性。该量表共8道题,1~7题选项为“是”(记1分)、“否”(记0分),第8题选项从“从不”到“所有时间”,分别赋予1分、0.75分、0.50分、0.25分、0分,量表满分为8分,评分与依从性呈正相关。② 入组时、干预后,采用儿童医疗恐惧调查量表(CMFS)[6]评价患儿的医疗恐惧情况。该量表由医疗操作恐惧、医疗环境恐惧等4个维度构成,共17个条目。各条目从“不恐惧”到“非常恐惧”分别赋予1~3分,量表总分17~51分,评分与恐惧程度呈正相关。③ 记录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入组时、干预后的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2组患儿的MMA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所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入组时、干预后的MMAS评分对比分)

2.2 2组患儿入组时、干预后的医疗恐惧情况对比

干预后,2组患儿的CMF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入组时、干预后的CMFS评分对比分)

2.3 2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3 讨论

依从性是指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称为依从,反之为非依从。患儿因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对外界事物认知较差,与成年患者相比,依从治疗计划的行为更少[7]。对于肺炎患儿而言,治疗依从性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大多数肺炎患儿以发热、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可合并心血管、神经、消化系统并发症,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8]。在治疗过程中若患儿依从性较差,则不能有效抑制疾病的进展,可能导致各系统并发症风险增加,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研究将MMAS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10岁以下肺炎患儿,根据患儿入组时的MMAS评分进行分组,然后对患儿开展分级护理,充分发挥了护理作用,将护理工作重心放在依从性中等和依从性较差的患儿中,对其关心照顾的时间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M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MF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这说明MMAS指导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改善其医疗恐惧情况,帮助其尽早康复。分析原因如下:依从性良好的患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配合良好,应及时给予其正面回应,以维持其良好的依从状态;依从性中等的患儿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偶尔出现哭闹不配合情况,护理人员可给予游戏诱导,在与患儿做游戏过程中培养其情绪表达能力,提升护患关系。患儿积极配合操作后给予奖励,在每一操作中获得的小成功可使患儿感到满足、欣喜,对于缓解紧张心理、改善恐惧等不良情绪均十分有利。针对依从性较差的患儿,在以上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家长陪伴,家长作为患儿最亲近的人,患儿对其具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一些护理操作由家长代替完成,可有效提升患儿的安全感,减轻其对治疗和护理的抵触情绪[9-10]。此外,在患儿心理状况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指导家长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说服其积极配合治疗,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对医疗环境和医疗操作的恐惧,对依从性的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MMAS指导的护理干预应用于 10岁以下肺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患儿的依从性,降低其对医疗环境和操作的恐惧程度,加快其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量表依从性恐惧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