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鼻腔冲洗液、温度和冲洗时间在行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8李卡莉王海丽
李卡莉, 王海丽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 耳鼻喉科,广东 广州,510000)
鼻咽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和易转移等特点。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1]。目前,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常用方式,其可有效杀伤癌细胞,控制病情进展,但同时也会损伤鼻腔、鼻窦及鼻咽黏膜等,进而引发鼻腔黏膜反应,这不仅会降低放疗的敏感性,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鼻腔冲洗是行放疗鼻咽癌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有助于减轻鼻腔黏膜反应[3]。但目前关于鼻腔冲洗液、温度及冲洗时间均未达成共识,改变上述因素会对鼻腔冲洗效果产生不同的程度影响。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优化鼻腔冲洗液、温度和冲洗时间在行放疗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行放疗的8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符合鼻咽癌的诊断标准[4];② 首次行调强适形放疗;③ 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④ 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伴有口腔黏膜炎症;② 放疗前使用抗凝药物或凝血功能异常;③ 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④ 存在认知功能异常或伴有精神系统疾病。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比较2组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调强适形放疗。采用德国西门子16排螺旋CT,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用热塑面罩固定其头部,扫描范围为头顶至锁骨下1 cm,层厚 5 mm。首先平扫,完成后增强扫描,数据传至三维系统,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根据扫描数据勾画大体靶区,勾画靶区不一致时再由上一级医师完成。用6MV X线行调强放疗,90%等计量曲线包绕靶区,常规分割剂量,2~2.4 Gy/f,每周照射5次,共照射65~79.2 Gy/33f,共6~7周。在鼻腔冲洗前,向所有患者发放纸质版宣教资料,资料内容包括鼻腔冲洗方法、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对鼻腔冲洗有正确的认知,明确鼻腔冲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嘱患者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1.2.1 常规鼻腔冲洗护理 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鼻腔冲洗护理,干预1周。使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温度为25 ℃,冲洗时间为放疗前、放疗后每天15:00~17:00,每次冲洗30 min。护理1周后评价冲洗效果。患者冲洗时取坐位,张口呼吸,不宜用鼻呼吸,避免讲话、咳嗽或咽口水,身体保持前倾,将冲洗头放入一侧鼻前庭,打开冲洗器,先冲洗鼻腔呼吸不畅的一侧,冲洗过程中动作轻柔,冲洗压力由小变大,由慢变快。当冲洗液流至咽部时,须及时吐出;当出现出血、呛咳和呼吸困难时,须立即停止冲洗。冲洗结束后,依次轻轻将两侧的鼻涕擤出,并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1.2.2 优化鼻腔冲洗液、温度及冲洗时间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鼻腔冲洗护理的基础上对鼻腔冲洗液、温度和冲洗时间进行优化,干预1周。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温度为40 ℃,冲洗时间为放疗前、放疗后每天 21:00~21:30,每次冲洗15 min。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患者护理1周后的鼻腔黏膜反应程度,分级标准为,无明显症状为0级;鼻黏膜轻微红斑,有疼痛感为 Ⅰ 级;鼻黏膜充血、水肿为 Ⅱ 级;鼻黏膜出现斑块状溃疡为 Ⅲ 级;鼻黏膜片状溃疡,甚至坏死为 Ⅳ 级[5]。② 护理1周后,统计患者鼻腔感染、鼻腔粘连、呼吸困难和口咽干燥的发生率。③ 在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采用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6]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NOT-20量表包括鼻窦炎症状、鼻腔症状等4个方面,每个方面均5个条目,每个条目记0~3分,得分越低则生活质量越高。④ 护理1周后,采用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7]评估护理服务质量,包括可靠性、保证性等 5项,每项评分为1~5分,分值越高则护理服务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鼻腔黏膜反应程度
护理1周后,观察组患者中,鼻腔黏膜反应程度为0级13例,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3例。对照组患者中,鼻腔黏膜反应程度为0级5例,Ⅰ级11例,Ⅱ级 15例,Ⅲ级10例。2组均没有出现Ⅳ级鼻腔黏膜反应。观察组的鼻腔黏膜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Z=2.869,P=0.004)。
2.2 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鼻腔感染、鼻腔粘连、呼吸困难和口咽干燥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2.3 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的生活质量
护理1周后,2组的鼻窦炎症状、鼻腔症状、情感障碍和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SNOT-20量表评分比较分)
2.4 护理服务质量
观察组的SERVQUA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SERVQUA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有研究[8]显示,鼻咽癌放疗剂量达40 Gy时易出现鼻腔黏膜反应,而鼻腔黏膜反应是影响放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鼻腔冲洗是临床预防鼻腔黏膜反应的主要手段,其不仅能有效清除鼻腔黏膜表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还有助于改善鼻通气状况,降低细菌滋生风险[9]。
常规鼻腔冲洗护理主要于放疗前、放疗后每天 15:00~17:00使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冲洗时间30 min,冲洗温度25 ℃,尽管在减轻放疗所致鼻黏膜损伤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仍有较多患者出现鼻腔粘连。因此,为提高鼻腔冲洗护理效果,本研究在鼻腔冲洗液、温度及冲洗时间方面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观察组的鼻腔黏膜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呼吸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主要原因是,中性环境是细菌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氯化钠溶液是一种中性溶液,冲洗后对鼻腔环境的pH无显著改善作用,但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冲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鼻腔环境的pH,对抑制细菌、真菌等生长和繁殖均有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感染发生率[10]。另外,彭颖[11]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提高鼻腔冲洗液温度可减轻患者的感染症状,提高疗效。适当提高冲洗温度有助于抑制肥大细胞脱落颗粒释放白三烯、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减轻鼻腔炎症。有学者[12]指出,在行放疗前进行鼻腔冲洗可提高鼻咽部细胞内氧含量,同时鼻腔局部清洁可使更多肿瘤组织在X射线下暴露,从而增强放疗敏感性,提升放疗效果。此外,放疗后鼻腔冲洗是促进放疗分泌物的关键。本研究患者均于放疗后每天进行鼻腔冲洗,但观察组将冲洗时间调整至每天21:00~21:30。优化冲洗时间的依据是人体生物钟一般在22:00~23:00出现1次低潮,易入睡,且不易唤醒;并且晚上进行鼻腔冲洗可改善口腔、鼻咽部血液循环,增加缺氧细胞氧含量,减少分泌物渗出,减轻鼻腔黏膜反应,缓解烦躁等不适感,有助于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提升。这与观察组的睡眠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相符。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的鼻窦炎症状、鼻腔症状和情感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碳酸氢钠及冲洗液的温度提高均可起到良好的抑菌和湿润效果,进而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患者症状的减轻,加之晚上鼻腔冲洗可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从而促使患者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得到有效缓解,故情感障碍评分明显降低。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SERVQUA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表明,实施优化后,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这是因为,患者的鼻腔黏膜反应减轻和呼吸道不良反应减少,可有效减轻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且患者的舒适度提升,身心相对放松,更符合其护理需求。
综上所述,在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的护理中优化鼻腔冲洗液、温度及冲洗时间,可减轻患者的鼻腔黏膜反应,减少呼吸道不良反应,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