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联合麻醉护理在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8袁萍张燕黄蓓蓓
袁萍, 张燕, 黄蓓蓓
(启东市人民医院 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 1. 麻醉科;2. 手术室,江苏 南通,226200)
髋关节置换术属于治疗髋关节病变的常用方式,因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处于衰退状态,发生髋关节病变的同时大多合并呼吸、内分泌及循环系统病变,手术期间还可能出现麻醉药物使用过量的不良反应[1]。因髋关节置换术耗时较长、手术创伤性较大、患者在术中的耐受力差,导致患者的手术风险及恢复难度增加,为保证患者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还需在手术期间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2]。手术室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来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及流程,有效地预防手术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3]。麻醉护理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促进术后恢复,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及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为此,本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探究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联合麻醉护理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 符合《髋膝关节置换快优临床路径及康复指南》[5]中有关髋关节置换术的指征;② 无精神障碍,关节受限明显;③ 治疗期间可积极配合;④ 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 患有髋关节感染性疾病;② 存在严重的复合性损伤;③ 因其他原因导致肢体活动受限;④ 对麻醉及手术治疗无法耐受;⑤ 存在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划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直至患者出院。① 术前护理:术前2 d,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房访视,向其介绍手术治疗方案,强调护理期间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健康。术前 1 d,向患者介绍麻醉事项,嘱其术前8 h禁食和禁水。手术当天,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术中所需药物及器械。② 术中护理:麻醉前,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调整至适宜体位,合理调控手术室温度及湿度,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手术期间,选择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如果需要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则提前放置留置针,避免因二次穿刺造成血管损伤。③ 术后护理:术后,应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适量补充液体,避免患者因脱水导致血液黏度增大。指导患者轻柔地按摩肢体,以增加肢体静脉血液回流量。
观察组应用手术室护理和麻醉护理,直至患者出院。① 病情评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以后,详细了解其临床症状、病情变化和病史,结合临床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此外,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手术操作、硬膜外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应用安全性,说明麻醉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② 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详细告知其手术流程、注意事项,消除其存在的不良情绪,促使其于围手术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③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提前准备好患者在术中所需的药物及器械,包含治疗仪器、绷带、纱布及敷料等,做好消毒、铺巾工作,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④ 麻醉前护理:麻醉前,护理人员再次核对患者的疾病、姓名、麻醉方式以及手术类型,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麻醉药物过敏史,评估其是否遵医嘱禁饮、禁食,核对患者所用的麻醉药物是否正确。⑤ 麻醉中护理:协助麻醉医师调整患者体位至舒适状态,确保麻醉过程顺利进行,于麻醉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及血压。提前做好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处理方案及抢救方案,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做到及时抢救。麻醉结束后,协助患者调整至健侧卧位,于膝下、腋下位置处放置海绵垫,以预防压疮。⑥ 术中护理:提前将输注液体及手术切口冲洗液放置于恒温箱,避免因液体温度过低对患者产生刺激性作用。手术操作前,在手术台上铺复温毯,并于术前30 min预热,对患者裸露的非手术区域覆盖保温棉垫,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四肢应用暖风机持续保暖。应用多功能监护仪于患者耳部全程监测温度变化,当耳温下降时,须及时反馈于医师,为患者加强保暖,以免其出现寒战、低体温等并发症。⑦ 术后护理:当患者的麻醉效果消失以后,指导其展开踝泵功能运动,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展开功能训练,合理搭配营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2组患者围手术期感染、低体温、心律失常和寒战的发生情况。② 详细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于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30 min、术中60 min和手术结束后,测定其体温变化情况。③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评估患者在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以及出院前的疼痛程度,量表总分值为10分,所得分值越高即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1例低体温、1例心律失常、1例寒战,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发生 2例感染、2例低体温、4例心律失常、3例寒战,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11/44)。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20,P=0.032)。
2.2 2组手术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均<0.05),苏醒时间更早(P<0.05),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麻醉30 min、术中 60 min 及手术结束后,2组患者的体温均低于进入手术室时的体温(P均<0.05),但观察组的体温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2.3 2组疼痛程度对比
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及出院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相比于同一时期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VA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髋关节病变患者的数量逐步增加,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应用螺丝钉、骨水泥来固定人工假体和置换病变关节的治疗措施,这对促进患者康复及延长生存时间具有积极意义[7]。但因多数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在器官储备功能减弱的同时增加了手术及麻醉的风险,若护理不当,则可能会增加术中风险,进而延长术后康复时间。由此可见,于患者手术治疗期间采取科学的麻醉及手术室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优(P均<0.05)。联合应用手术室护理与麻醉护理通过加强对患者术前认知的宣教,帮助其宣泄负性情绪、调整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麻醉耐受力,为麻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麻醉护理期间,帮助患者摆放体位、核对麻醉药物、密切监测体征变化情况等措施有助于确保手术顺利开展,这对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积极意义[8]。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护理贯彻于患者的整个治疗期间,采用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目标性,能够促使患者于手术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状态,从而确保其心理及生理的高度放松,降低术中风险性,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同一时期的对照组(P均<0.05)。这是因为,麻醉护理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的麻醉耐受能力,协助麻醉医师为患者摆放体位,术中密切监测其体征变化及麻醉效果,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10]。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和麻醉苏醒前,监测其体征变化,配合麻醉医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整体麻醉效果,所以对改善疼痛症状具有积极效果。本研究中,麻醉30 min、术中60 min和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的体温相比于同期对照组均更高(P均<0.05),提示手术室护理联合麻醉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的体温。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所用液体进行加温处理,可减少机体自身的温度调节,采用保温毯覆盖患者的非手术区域展开保温护理,可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机体恢复自身产热功能,即便发生低体温也可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综上,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联合麻醉护理,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症状,还可维持体温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在临床上具有借鉴及推广价值。